至尊帝妃 狂夫难驯 txt: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49:49

      足跟痛是一种症状名称,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急慢性疼痛,包括跟后、跟下、跟内侧和跟外侧。国内对这种症状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医疗界通常称为:跟痛症、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等。  
    足跟痛的临床表现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皮下滑囊炎;

 6)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7)跟骨结核、肿瘤等。
    8)跟骨骨折;
      治疗方法

    1、推拿治疗推拿术可以起到提高痛阈,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系,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对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也起到积极作用。
    2、针灸治疗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病因之一跟骨刺,多因老年肝肾虚损,筋骨失养,感受风寒湿邪,或因损伤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痰瘀内阻所致。针灸有舒筋通络、疏通经脉、温经散寒和通畅气血之功,因而达到治疗目的。
    3、中药外敷治疗中药的外敷对局部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因此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促进炎症、水肿吸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推荐用药:跟骨消痛贴。 跟骨消痛贴为中药膏药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所谓足跟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据此症的特点,跟骨消痛贴运用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红花、草乌、川乌、威灵仙、细辛、乳香、白芷组成。威灵仙辛咸温,辛能走散,咸能软坚,文能通络,《药品化义》:“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两方经本研究所发掘、研究以及实践针对足跟痛、跟痛症、足跟骨刺有显著之功效。

      跟骨消痛贴的药物组成:杜仲、丹参、桂枝、补骨脂、骨碎补、川穹、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牛膝、桃仁、红花、川乌、草乌、白芷、细辛、威灵仙、乳香、没药、老蒜、生姜、葱白等

     用法用量: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足跟痛处。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临床调查治疗治疗

用药1—6 天,将膏药贴到患处,有时会疼痛加剧,症状更明显。在用药10 天后,症状会明显缓解,100例治愈患者中15%的患者在用药30d 后痊愈, 65% 的患者在用药60d 后痊愈,20% 的患者在用药90d后痊愈。

经观察调查发现治疗100 例中, 痊愈72 例, 显效22 例,有效6 例, 无效0 例,总有效率100%。
    4、小针刀疗法
跟痛症不一定都是骨质增生所引起,相当一部分病者是由于长期负重行走,跟骨下的跖长韧带和跖筋膜受到长期持续的牵拉、挤压,使筋膜韧带劳损或形成滑囊炎变,从而导致局部肌腱痉挛,张力升高而产生疼痛的症状的。小针刀疗法原理为削去跟骨刺或将跟骨结节下滑囊处粘连的肌腱切开剥离、松解,以消除肌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