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水杀菌浓度:所谓启蒙——续辛亥革命百年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4:42:21

所谓启蒙——续辛亥革命百年随想

[13559] (2011-01-09)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郑永年:十二五规划的执行主体是谁?
[时事漫画] 批美货币政策 胡锦涛吁美开展新合作
[中国早点] 从读中国近代史开始
[突尼斯革命] 突尼斯和阿拉伯街头多米诺骨牌?
[香港政情] 香港即将试点“小QFII”

  前几日忆辛亥革命及其既往旧事,忽然觉得这一事件若不放在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传播的背景下,便不能理解其本来目的。联系当下中国及两岸,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这里一并略做补充。

  一、从启蒙思想审视辛亥革命

  启蒙者,启迪蒙昧,开启智慧也!而之所以要启蒙,就在于旧有的意识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以突破,使人们得以获得继续前进的思想动力。然而突破一种思想过后必定要面对新思想体系的重建,这一全新思想体系必然是更有活力,更能促进人类进步的思想体系。这一重建的过程,必然是一派众家学说争鸣,思想纷呈的景象!也可以说这是人类智慧集中迸发,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时代!

  在中国来说,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便是这样一个过程;于西方,古希腊时期和近代的启蒙运动时期便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中国而言,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文化繁荣很快便体现到了政治架构的重建上来。随着封建一统的建立,中国逐步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汉唐盛世。这种盛世气象既反映在疆域、财富与人口的广大与繁盛上,更体现在文化上的兼容并蓄,进而是整个世界的仰慕与向心力!然而自宋以后,居中华思想统治地位的儒释道兼容学说及比较自由的思想氛围逐渐被程朱理学一家独大所代替。而程朱理学所带来的最重要影响便是将儒家思想和行为模式化,绝对化,禁止人们思想与行动的拓展与创新。随着程朱理学被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方式固化,以及后来文字狱的摧残,中国的思想自由与创新力几近沦丧!伴随这一过程的便是中国漫长的,逐步丧失先进文明光辉而成为保守落后国家的进程。而古希腊文明及其衍生的古罗马政治文明,随着基督教在西方成为绝对权威也逐步或成为异端,或成为神学的奴仆而失去其本来的诉求,丧失了应有的光辉!

  近代以来,随着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推进,人们逐步进入到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启蒙运动带来的最大成果是自由思想的深入人心!何为自由,就是人们有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诸如信仰、言论以及工作等等方面的权力!这里就自然有了很多的前提和衍进:首先它承认了人自身的意识、需求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也就是人本主义;其次,每个人都有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权力,所以人人都应当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包容别人表达自己观点和实现自己目的的权力;再次,人们为能更好地表达和保护自己的权力,同时又不干扰他人表达和保护自己的权力,就需要相互约定应遵守的公共守则,以便实现共有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就产生并实践了制定和实行法律的诉求;在此情况下,民主制度与法治社会便应运而生了!所以启蒙运动无论在思想和政治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它既普及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同时也建构起了民主与法治的现代政治框架,促进了社会平等与科技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迄今最为迅猛的进步!

  由启蒙运动再反观百家争鸣和希腊文明的成果与失落,我们发现:思想的兼容并蓄与自由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一旦某种思想被神圣化,拒绝自我更新和来自外部的推动,甚而破坏内外的改变与更新力量,那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倒退!从这个角度更能看出启蒙运动的伟大意义:它并不因为反对旧有的宗教独裁而消灭宗教,它让人们获得的是你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它赋予了人们自由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又拒绝构建新的权威主义,而是以民主和法治的办法在社会各个方面保障了这种自由的长期存在,稳固了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如果因为反对一种威权而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威权,那这种革新就不是真正的革新!正因如此,启蒙运动及其导引的历次革命与改良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而辛亥革命无疑是启蒙运动又一次导引的人类变革,要真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目的无疑就要从启蒙运动的本质来审视!辛亥革命所要革除的是旧有的一部分人统治一部分人的历史,继之以全民共有之民主政府;它要革除旧有的阶级观念,构建保障人人平等下的法治社会;它要革除的是人们只能选择某种思想,只能按照某种思想行事的历史,继之以思想的自由。它要建立的是自由、平等、包容与法治的现代社会!如果最终这个社会呈现的是这样的一种景象;一种思想成为权威,其他被视作异端或者被压制;如果一个派别成为权威,长期掌握国家政权,拒绝接受国民的批评和选择;如果这个社会缺乏包容与博爱精神,社会各阶层被长期割裂与彼此仇恨等,那无疑这是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初衷的。如果这就是那时的社会现实,那就无疑意味着辛亥革命的果实在那一时刻凋谢了!

  二、以启蒙思想看共和国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建立后,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分为两段,迄今各据30年。如果非要说前30年是对辛亥革命继承的话,那实在自欺欺人:在思想领域,前三十年对于毛思想的疯狂崇拜笼罩整个中国,唯一的一次思想“争鸣”竟然最后成了引蛇出洞的政治迫害的前奏;文革时期倒也是大鸣大放还有大字报,但这是在预设了一种“真理”的前提下的鸣放,如果偏离了这个“真理”,便会被以反革命的罪名很快打倒,这哪里谈得上思想上的自由!在政治上,中国此时与其说在某党专政下,不如说是在某人的独裁下。我们一直不肯也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但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独裁者(无论他被称为领袖或者舵手之类,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在社会层面,解放后人们非但没有实现人人平等,而且被以所谓“成分”的方式人为划分为不同阶级并固化了下来,使得人为的斗争与迫害长期存在,这一状况下,所谓包容与法治根本就是妄谈!所以共和国的前三十年是对启蒙运动导引下的辛亥革命的真正背离,这不是引证了某个人某本书里的几句话就能否定了的!

  改革开放最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是对“四人帮”的审判。它一改“四人帮”在文革时期,肆意破坏法治,任意诬陷和迫害他人的做法,而是采用法律的手段将之绳之以法。它不是以一种新的威权打倒旧的威权,而是试图重构一种对每一个人都公平的新的制度!继而平反冤假错案,继而实行领导人任期制,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以来部分成果的恢复与发展。90年的前一年是中国政治的一道分水岭,党内某一派从此失势,而另一派则主导中国至今。但在经济领域,中国的改革实际是一以贯之的,这与改革开放的开启者的明锐洞察和大胆执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共和国历史最有评价权的就是我们的前辈,他们经历过解放前革命的激情,经历过新中国建立的喜悦和历次运动的彷徨与伤害,他们最知道中国需要什么,应该坚持什么。所以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因为那次事情而停止。现在的中国还有这样一批民间的人士,他们经历过所有这一切,如今垂垂老矣,才真正知道中国社会的问题在哪,最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实际是我们现在最可珍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即将前行的方向指导,只可惜他们所说所想只能分散在很多边缘的网站,不被主流媒体所接受和传导!

  如果简单以建国以来的成就来论证某种主义的成功,那实在有悖事实。事实上这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恰恰再次映证了启蒙思想所倡导的某些普世价值对于人类进步的意义以及某种主义的失败!

  三、以启蒙思想审视当下中国

  当下中国思想领域仍然处于某派学说的“领导”之下,这些学说以及他们认可的关联学说成为目前中国真理判断的标准。这种预设了答案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思想创新和进步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只要某些人自己说自己是对的,或者对什么是继承了,那么社会舆情中他就是对的了,就是对什么继承了,别人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其引用并作为依据,而除此之外的话或者道理便是不能成之为依据的!

  启蒙思想产生的基础是人的自省力,或者说是怀疑的本能。每个人出生时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白板,其后被自己的经历以及别人的言论涂写下各种印迹,这便成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了。而人的最大优点是不光被动接受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认识加以识别,同时利用自己的不断的反省,或者说是怀疑以及发问来及时纠正自己的思想。然而这种自省是需要条件的,如果他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持此观点,或者他周围的舆情不允许对某些思想产生怀疑,那么这种反省便很可能被扼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需要一些人出来就某些意义重大,但广大民众或不能,或不敢,或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发问以及阐释,让广大民众认识到,理解清楚,以起到启迪大众的目的。当下启迪大众最需要做的事情实际就是激起民众的反思意识,只有人们自己掌握和运用了这一方法,才能真正摆脱旧有的束缚。反思需要一定的对象,现在就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这里简要分享下:

  1.口号与真相

  我们常说也经常听人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可是在实际中对自己,往往出现自己喊了某个口号便是真的就做了某件事的怪现象。比如,有人喊我代表谁的利益,那么就有人相信他是代表谁的利益了,而且还能引证这些口号跟别人说:你看,他是代表谁的利益的吧,他就是这么做的!因为喊了什么口号就实现了相应行动这样的咄咄怪事在当下中国还真就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人说我们不民主,不对,我们组织告诉我们现在实行的人大制度是最民主的,比所有的其他制度都民主。这时候就有人出来到处引证这样的话了,说你看谁都说了我们的人大制度就是最民主的,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最民主的。口号与真相,是要我们去判断的,我们不是懵懂的幼儿别人说什么我们点头就是了,我们需要追问。你说人大制度最民主,请问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它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人数有几千人,代表性强,不象其他的国家就一点人,代表性窄。接着又问了,这几千个来自各阶层的人是这么来得呢,为什么他们能代表每个阶层的利益呢?然后有人会回答,他们是选举产生的。这就好办了,选举是每个选民都参与的,你就可以联系自己了,到底有没参加这样的选举,如果有,那就说明这种制度确确实实是存在而且施行了。如果没有,那就要问了,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呢?如果这个答案没有得到回答,至少我们暂时不会肯定它就是最民主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真相,在没有看到真相前,口号怎么能够当成已成立的论据到处说呢?

  口号与真相之间不一定划等号,需要看到和传播这些口号的人首先追问一下真相,如果得到了真相,你可以言之确凿的将之传播,拿来当论据!如果有一种组织,强行将自己的口号当成既有的事实进行宣导与传播,造成舆论的普遍承认并作为论据,那么作为个体的人此时则需要以反思的态度来加以审视。

  2.真实的历史与被裁减的历史

  有人说一切古代史都是当代史,或者说一切古代史都是被当代人根据自己意愿裁减的历史,所差别的只是裁减程度的不同而已。自汉而下,秉笔直书的史官愈发难得,欲知本朝甚至前朝历史则必须待到新朝的轮替,那时才能真切。但古代的历史观总体保持一致,所以有千年固有的概念。但至今朝,我们所裁减的不止是某些史实,更有审视历史的观念!比如对农民起义的看法,此前是贬多而无褒,至于当下则完全是进步的,没有一丝贬意!然而真正的史实是什么样的?以最优代表性的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李自成起义,以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确实打击了旧有的政权,但是其自己实行的各种政策和对待百姓的态度就比原有政府要好么,过瘾的杀富济贫最后变成了滥杀无辜,甚至还有滥“吃”无辜。就我自己而言,我出生的乡镇是以两个姓氏组合在一起命名的。可是居于首位的姓氏,如今在那已经再也找不到了。于是问长辈这是怎么回事。长辈说是闹长毛的时候全给杀光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所谓长毛是长辈对太平军的称呼。这就奇怪了,太平军不是反抗压迫的人民的军队么。再后来,大学毕业后,才逐渐了解到,太平天国及相应的镇压行动是中国人口减少最多的一次,甚至超过抗战死亡的人数!我们仿佛一直把这些领袖当成了时代进步的引领者,把他们领导的战争视为社会进步的必然,却从来不知道真实的历史还有这么多血淋淋的情节!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裁减掉来传给我们的后人呢?难道就是因为近代我们的土改运动与这些起义有太多的相似,怕人们知道这些细节后会反思土改本身的一些问题?还有民族方面的问题,仿佛从古至今各民族都是大融合的进程。可是到底民族是如何融合的呢?以中华民族融合进度最为迅速的南北朝来看,其开端始自“五胡乱华”,于孝文帝的改革时达到高潮。我们只知道孝文帝的改革却从来不知道之前各民族的仇杀和汉民族的存亡之危。抛开这些残酷的史实,又怎么看得出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和民族融合的真实历程呢。难怪今天人们突然间看到边疆地区突然间出现的暴力事件会如此的诧异,因为人们从来不知道真正的历史有多么的残酷!理解这些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要可以去翻旧账,去报复,而是要人们明白在对待很多问题时要考虑的更多些,做得更全面些,以避免历史的重演。相反,刻意回避这些史实,不但不能阻止它的再次发生,还会因为对这些问题的漠视导致其变本加厉地重现!苏联解体后,出现了很多就某些历史问题做深入研究的真相调查委员会,真实的苏联已经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山之石,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3.辩论与恐吓

  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但这里有几个前提:其一,既然是辩论,那就不能首先预设一个真理在哪里,而是需要人们根据事实在辩论中得出来。如果事先预设了一个所谓真理,那这个辩论就变成了对某个所谓真理的论证了。其二,对于辩论内容及其引证不能设禁忌,也就是自由辩论,不能规定这些事实不能讲,那些可以讲,那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有所偏颇的;其三,辩论应当是事实与论点的集合,无论辩论者提出了什么,坚持了什么,不能就此展开对辩论者的攻击和迫害。不能还没有深入问题,首先质问别人叫什么,干什么等等,辩论是对真理的接近,不能最后以恐吓的方式让人噤声。

  而目前我们的周围却缺乏这样的一种环境,结论是预设的,内容是有禁忌的,而如果谁胆敢触犯前两条,最后就只能恐吓收场了!由此我们反思一下目前中国很多争论的问题,比如腐败问题,比如强拆问题,比如官二代问题等等。往往大家讨论了一下,最后草草下了一个结论,比如要加强监督,要加强教育等等,后续就没有了:到底怎么监督,监督的具体方法,监督需要设立什么条件,监督与现在什么矛盾,需要怎么改进,改进的措施是什么,谁来跟踪,怎么使这种办法长期施行,怎么推广等等!人们在工业生产中,都知道用这些发问与跟进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可是面对社会问题,大家都好像变成浅尝辄止的人,草草了事,任由其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以致五六七八九地不停出现!为什么,为什么集社会大众智慧,最后争论的结果就是这些浮云,一散而尽。是人们不会,还是不能够?既然当下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需要大家认清明白,需要找到解决办法,为什么不能够进行不预设结论,不设立禁忌,对辩论者宽容的广泛的社会讨论呢?

  4.包容与偏执

  包容是博爱精神的具体体现,与此相对的便是偏执。人为什么会偏执,与个人性格有关,更与社会舆情有关,也是缺乏反思精神的具体体现!如台海关系,大陆舆情一直将症结归咎在台湾“一小撮”人的台独主张,而对于“一国两制”主张在台的污名化更是愤愤不平,进而更坚定了两岸分裂责任在台湾一方的信念。难道事实就真的是这样?在金门到与大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相对的口号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我们说一国两制在台湾遭到污名化,同样的三民主义主张的民主政治在大陆不也是以什么自由化,什么轮流做庄的判断污名化处理了么?对待一个具体问题,当与别人产生了极端对立的态度时,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为什么别人会如此强烈的反对自己,别人的观点我都仔细考虑过了么,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者办法真的适合别人们,别人现在处于的状态和我所了解到的有什么不同么?对待一个涉及亿万民众前途的事情,更加要带着这样的包容和反思态度去思考和应对。如果我们没有带着这样包容的态度,去反思各自的做法,一意偏执地走下去,只会积攒仇恨,非但无益事情解决,很可能会导引无穷的悲剧!包容会导引出双方真实的愿望,会看出真正阻挠问题解决的原因,而不至于成为某种势力维护自己利益的牺牲品!

  以上提出了几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当下值得反思的内容。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怎么才能实现不入歧途的反思呢?正如资中筠老师所说,凭借我们的常识,一些我们最基本的认可的理念,一些最贴近我们的事实和体悟!古人云:发明本心,我觉得甚有道理。潜藏于我们内心的有很多自然的,真实的认知本能和判断标准,所谓扪心自问,就是要调动这些我们自身所在的良知来反思既往的所为所想!事实上,启蒙思想的源头也就在于对这人的本心的认知和需求的肯定。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众多深刻博大,存有人文关怀的思想与理论。近代五四运动做了一个深刻梳理,后又提出引入“科学”与“民主”两个西方理念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得到丰富的中华文化本应更有活力,可是最后,非但这两个引入的理念没有坚持下来,旧有的东西也被斩断了!悲哀,这种悲哀源自仍然没有结束的某个实验。

  当下两岸民众应当更清晰认清目前所处状态,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最终走向团结,再次重塑崭新的中华文化,并使其光大发展,使中华民族成为受全世界尊敬的民族!期间所面对的障碍,相信随着启蒙的深入,民众的日益觉醒,会逐渐得以突破!

  程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