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产生原理:老板如何论工行赏-商学院频道-和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8:31

老板如何论工行赏

2011年01月07日16:55  来源:浙商   

  股权绝非恩赐,需要普降甘霖;也不会是点金术,使人脱胎换骨。你要找对人,找到真正的事业伙伴,而找人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

  《浙商》:最近,生意宝将所持中国网股份由51%减持至19.62%,中国服装网公司管理则以60.38%的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完成战略重组后,中国服装网将向创业板上市发起冲击。生意宝董事长孙德良坦言,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团队,此次实行股权激励方式,是希望提升管理团队把公司做强做大的奋斗动力。

  鲁老师,由您担任独立董事的大北农(002385,股吧)于今年4月9日上市交易。在大北农上市之前,是否也碰到类似的问题?

  鲁柏祥:对!股权激励也是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长期关注的问题。从企业的长远来讲,股权激励很重要。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激励方式也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期望不一样,对自己的价值定位也不一样。

  《浙商》:那么,对什么样的人需要进行股权激励?

  鲁柏祥:对于一般生产职工来讲,肯定是直接收入激励更有效。他们的收入应该是按劳计酬,由“基础工资+计件(计时)工资+津补贴与”构成,而不应该与效益挂钩。因为一般职工不直接对企业负责,他们只对完成具体任务的数量与质量负责。企业绩效是经营层与管理层的事情。一般职工只要做出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就好了,至于产品是否卖得掉跟他们没有关系,这不是他们的直接责任。当然,在管理上,需要对他们加强原材料使用量以及生产质量的控制。

  《浙商》:据我所知,不少企业的职工收入都是与效益挂钩的。

  鲁柏祥:很多企业对工人的激励与效益挂钩,我认为这是片面的,甚至是没有道理的。工人就是做出来的,做出来了就要给他相应的报酬,卖不卖得掉跟工人又有何干?很多企业说,“今年效益不好,因此工人奖金没了”,这对工人是不公平的,效益好不好是经营者与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过,如果工人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则可以对劳动报酬做减法。

  《浙商》:除了一般工人,对于其他人又该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方法呢?

  鲁柏祥:对于中基层管理人员或经营人员来讲,他们的收入应该是按效计酬,论“贡”行赏: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与福利”构成。管理者的一部分奖励工资也应与经营有关,因为管理最终是要通过经营面对市场的。根据不同分工,企业绩效分为经营绩效与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的核心衡量指标是成本费用的控制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经营绩效的关键是额与账款回笼情况等。如果完全强调成本费用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盲目地通过增加产量、扩大产出规模等方式达到目的,而这与市场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浙商》:为什么是论“贡”行赏?

  鲁柏祥:论“贡”行赏的“贡”指的是“产出—投入”,即净值;而论“功”行赏的“功”只是指“产出”。

  对于中基层经营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这样的激励方法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强调股权激励。基层职工是工作者,是打工的;中基层管理人员或经营人员是合作者,是职业经理人;而高层经营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些是一般合作者,有些是战略合作者,只有少数才会最终成为事业伙伴。

  [1]

  学习更多团队管理技巧 > > 栏目

  《浙商》:对于高层经营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股权激励吗?

  鲁柏祥:对于高层经营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也并非都要给予股权激励。当然,他们对于企业利润贡献很大,可以给予他们干股,赋予他们利润分配权,但不拥有资本参与权。

  只有在长期的合作共事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创业精神而非职业精神的,价值理念取向与公司一致的,也想长期把企业当作事业来做的,同时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核心人物,才能给予适当的股份,把他们吸纳到股东当中来。

  我认为,企业的股权还是应当相对集中。企业本身是私产,如果股东人数过多,股权分散化导致私产变成半公半私产,这样对企业运作效率不利,从而削弱企业的力。所以,并不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需要股权激励的。如果有些行业,货币资本起主导作用,人才也不缺,那就没必要进行股权激励。如果人才吸纳与成长的通道都有,企业运作很正常,干嘛要多搞几个股东?股权激励最核心的本质是吸纳人才,让他们戴上“金手铐”。

  《浙商》:怎么从职业经理人中发现企业的事业伙伴也就是所谓的事业经理人呢?

  鲁柏祥:对于职业经理人,打工就是赚钱,他们与创业者的概念不一样。创业者的首要目标是怎么把事业长期经营下去,虽然他们也强调利润,但这个利润是为事业可持续经营服务的。如果不具备创业精神,企业发展好了他们衣食无忧反而沦为食利阶层了。显然,这与股权激励的初衷留住人才并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对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相违背。

  我们原来强调资本持有者与资本经营者分离,而股权激励则是强调两者合一,这就是股权激励的风险。为了防止一些事业伙伴“一朝拥有,别无所求”而失去了创业的动力,企业只能事前慎重考虑,可以给高层一个预期,可能需要五年、八年,甚至更长的考验,否则后面“离婚”会很麻烦。企业与高层经营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利用、重用与信用。企业应当建立长期的考察审核系统,只有到信用阶段的经营管理层精英,才能进入持股的行列。

  总之,股权激励最核心的是要看激励的对象是否从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是否从职业经理人转换为事业伙伴。此外,还要看是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很多人没钱的时候给了钱就激动,有钱了就激动不起来了。如果这些人持股,不仅占了股份,还占了位子。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让这些人从经营管理层中退出成为纯粹的股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