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哪里买比较好:人民币怪象:国外升值国内贬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40:35

——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殊性解析

进今年央行二度加息,治理“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社会上流通的人民币太多了,货币的总供给超过了社会的总需求。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过大,银行的货币信贷投资过多,实际上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钱太多——试想,手中有那么多的钱,不投资干什么?不贷出去怎么办?要知道,放着就等于贬值。另一方面,市场上流通的钱太多了,物价就必然上涨。今年央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目的就是要把银行吸收的存款更多地冻结起来,减少银行的信贷投放量,这也是为了减少社会上的流动性。

或许有人要问:央行为什么要印那么多的钞票呢?减少一些货币供应量不就行了吗?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中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所有的外汇都必须由中央银行收购,而为了收购外汇,央行就必须额外发行基础货币。而且,随着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还在高速增长。央行一方面在回收过剩的人民币,一方面又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

我们可以算笔帐:由于中国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优先政策,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于是,我们在中国看到一个怪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反而活得越累。而我们既把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又借给了美国,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我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的43%了。

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的GDP从99214.6亿元增长到335353亿元,是以前的3.38倍;政府财政收入从13395亿元增长到68477亿元,是以前的5.11倍;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从6280元增长到17175元,是以前的2.7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253元增长到5153元,是以前的2.28倍。可见,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都要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正是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导致了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极度敏感!

有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发改委曾测算,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足以应付各种风险,现在中国的规模是该数据的三倍。
因此,我曾在博客中呼吁,应该把政府手里的外汇储备,尽快变为民间的外汇储蓄,尽快变为向海外的投资,以减少汇率风险,同时,对冲国内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