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健身球朶撒拉:屡败屡战见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09:33
屡败屡战见成长
  陈实是80年代某大学数学专业的高材生。
  1992年,陈实南下深圳。像千千万万创业者一样,十年中,他当过搬运工、炒过楼花、干过影视、做过金融,现在,他正经营着一家资产逾百万的酒瓶盖厂。
  他几经沉浮,经常晃荡到只剩下几块钱。
  面对记者,他说得最多的却是五个字:“做事即做人”
  “做生意,其实也就是做人。”陈实很健谈,说话始终不紧不慢,让人感到平实和理性,只是他的眼神始终透出生意人的疲惫,可时不时却又闪现出一种机敏与睿智。
  1989年,陈实大学毕业,进了一家纺织厂。工作认真,有责任感,很快成了厂里的骨干,可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用陈实的话说,“上班下班,中规中矩,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就像一杯温吞吞的白开水。”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他有些坐不住了:自己到底具不具备另一种能力?陈实在心里挣扎了好久。
  1992年5月,陈实来到深圳,经朋友介绍,干起了搬运。三个月后,炒楼花加上干搬运,陈实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三万零八百块钱。陈实有些飘飘然,其实,赚钱也不难。
  有了钱,陈实开始琢磨着要自己当老板。
  回忆起这段短暂的打工经历,陈实说:“它让我学会了吃苦、忍受、勤勉与实干。”初次创业,只想揍人
  真正的市场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才可能有机会,别人帮你一把可以,帮你两把可以,但不可能永远帮你
  陈实一直对影视行业感兴趣,在贵州时就做过,干的是录像行业,在当地小有名气,也建立起了一定的关系网。陈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自己在这一领域还有些资源可以利用,应该有得做。没有做可行性研究,没有搞市场调查,甚至连个基本的思路都没理清,陈实大腿一拍,决心就定下来了。干。
  1993年2月,陈实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之旅。深圳的一家影业公司将部分业务承包给他做,其实也就是同意陈实的公司挂靠这家影业公司,挂牌为其业务部,陈实自己来揽业务,做他们的发行代理人。一开始,陈实对未来很有些踌躇满志,但真正一进入,事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等到天南海北的一圈下来,一个单也没接着,他才发现,原来的那些人际关系都不顶用了,老关系走的走、升的升,没走没升的日子一长,关系也生疏了,这大大出乎陈实的意料。辛辛苦苦赚的三万块钱,一个半月就折腾完了,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其实,陈实在跑发行的同时,也搞实业,在深圳拍电视连续剧。按说,陈实应该是其中的制作人之一,但最后,剧本的主要出资人骗了陈实,把他的名字给抹掉了。当时的心情,陈实说他一辈子都会记着,就是想揍人。说起这次失败,陈实很坦然,“失败让我学会了思索,教会了我要诚以待人。”
  过后,陈实对自己的初次创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影视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陈实看似具备进入这一行业的能力,其实一点都不可靠。仅仅因为有几万块钱,认识某些人,然后就想去做一件事情,这是不现实的。陈实在自己的反思日记中还打了个比方,就像有人说有一帮朋友,就想开个饭馆。他一开始就错了,因为这个饭馆不是开给朋友来吃的,必须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如果你想生意不好的时候,让朋友来吃,这肯定会失败。有的人就找亲戚朋友借几万块钱,说要做个什么事业,说认识谁谁谁,谁谁又会给我什么帮助,这都是不现实的。别人给的这种帮助,绝对不是长久的,真正的市场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才可能有机会。别人帮你一把可以,帮你两把可以,但不可能永远帮你。
  时间又过了四年,陈实认真学习,用心工作,在一家金融公司做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渐渐有了点积蓄。陈实永远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又做起了创业的梦。再次创业,只想揍自己
  上年还红红火火的一个牌子,年一过就死了,一个旺季销售是冲上去了,可就是结不了款。活钱都变成了死钱,全到帐上去了
  1997年底,陈实的一个朋友想自己出来做,这个想法和陈实不谋而合,于是就出去考查项目。陈实他们看到一对原来做模具挺成功的贵州老乡夫妇,接了个厂子做白酒瓶盖,当时蛮红火的;而恰好当时又有个白酒瓶盖厂要转让,尽管三个好朋友都从来没接触过这行,但技术、资金、人力、销售几项一分析,感到可以做,就杀了进去。
  三个人合股,陈实和一个朋友各占10%的股份,具体的事就陈实来跑,另一个占80%,负责银行融资等方面。就这样,陈实的酒瓶盖厂摸索着做了起来。
  1998年,成都开糖酒春季交易会,陈实简单地印了一些产品介绍传单,带上几盒总经理的名片,就上了成都。没钱打广告,陈实就采取最土的方法——扫楼,在每个宾馆里面发传单。陈实雇了个女孩,还找了一帮成都的朋友帮忙,雇了车一家家酒店跑。就这样发了四天,最后一天到会场又发了一些,这时就有个酒厂说要见陈实。陈实一进去,酒厂厂长被吓了一跳,陈实二十八九岁,挂着总经理的名头,那厂长有点信不过,告诉陈实说我们现在不谈生意,再过一个月我要再来成都,你也来,我们再谈这个事。一个月后,陈实还真又上了趟成都,接下了第一单,单很大,号称两千万只瓶盖。这极大地鼓励了陈实的信心。为了接这个单,陈实足足喝了一斤半白酒。
  酒厂不光给了订单,也给了承诺,说好好干,配合好了,未来他们这里的定单都是陈实的,但有一点,淡季只能是50%的回款。这个承诺着实让陈实惊喜不已,但是同时也为他后来的困境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这之后近一年时间里,照着第一单的模式,陈实开始满世界地跑订单。订单跑回来了不少,而且都是大单,陈实也在心里计划着要大干一番。但好日子过了没多久,问题就接踵而至:临近春节,白酒的销售旺季一到,陈实的厂子就忙得不可开交,订单完不成,开罪了不少客户,也丢掉了不少客户,还为后来一些客户赖帐留下了把柄;销售形势一好,厂子就没日没夜地加班干,结果产品质量又出了问题,赔了钱不说,更重要的是又失去了好几家重信用的老客户;而且由于生产单一,淡季一到,酒瓶盖没人要,只好处于半停产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白酒行业竞争激烈,洗牌相当快,与陈实合作的几家酒厂,上年还红红火火的一个牌子,年一过就死了,一个旺季销售是冲上去了,可就是结不了款,活钱都变成了死钱,全到帐上去了。就这样,陈实的厂子陷入了困境,款回不来,现金流越来越少,资金周转越来越紧张。到1999年8月份,资金链一断,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了。最后,工人一闹,合伙人也都没了信心,厂子也走到了尽头。
  总结办厂失败的教训时,陈实认识到,自己一是犯了冒进的错误,二是忽略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三是忽视了资金回笼,四是忘记了分散风险
  破产清算的时候,陈实直想揍自己,怪自己贪多求大害了朋友。这时,陈实才第一次认识到,做事即做人,做生意,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上的弱点。“无欲者,则刚;无为者,才有为。”陈实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第三次创业,自我感觉成熟了
  庙好和尚也要念正经,有的酒厂,明明有钱,就是不及时回款,这样的定单宁可不接
  经历了两次失败后,陈实再也不想办厂了。但还是有老客户、老朋友找上门来,陈实就炒了几个单。炒单很容易,交点定金,转手就有钱赚,但陈实就是觉得不踏实,因为产品质量他没法控制,后来还失了几个单,更觉得对不住朋友。有时陈实也觉得不甘心,屡败更要屡战,学费交了这么多,我也可以成功。
  2000年5月,陈实和一个朋友合资的润东公司开张了,主业还是做白酒瓶盖。吃一堑,长一智,陈实在失败中慢慢地成长了起来;前车之鉴,后车之覆,陈实的公司步入了良性成长期。
  理性→考查客户
  酒瓶盖业技术含量少,资金要求也不高,门槛很好入,但它是个中游产品,利润最终要到酒厂去体现。而白酒行业的情况是,全国4.7万家酒厂,盈利的不超过50家,并且80%的利润集中在十家左右,每年不断的有酒厂开业,也不断的有酒厂倒闭,因而对客户的选择至关重要。陈实决定理性地选择客户,并总结出三点经验:
  一是谈。和酒厂的中高层谈,听他们谈发展计划,谈自身优劣,也听他们的订单要求。有个厂的领导开口闭口就是自己要面向全国、走中高档路线,可实际上他那个酒连中档也算不上,区域市场也没打开,明摆着是让供货商当炮灰。陈实话都没多说,扭头就走。陈实也坚持下到酒厂的基层去谈,这样听到的情况更实际些。
  二是看。陈实坚持到酒厂的终端市场去看销售。大酒店、中餐馆、小排挡他都去,跟老板聊聊,和食客扯扯,问个四五家,初步的印象就出来了,问上十个店,整体形势也了解了个八九成,能不能做心里也就有了个底。陈实也注意看回款,主要是考查酒厂供应部门的作风。庙好和尚也要念正经,有的酒厂,明明有钱,就是不及时回款,这样的定单宁可不接。
  三是要防备客户转移库存。陈实接过一个单,西北的一家酒厂,第一年给了个大单,回款也不错,第二年单更大,但回款越来越慢。陈实感到不对劲,就跑过去看,仓库里没货,到财务一问,说销售比去年增长了126%,市场上一问,酒销得却不好。最后仔细一调查,才知道酒都到了经销商手上,可就是没在消费者手里。陈实果断决定,停止供货,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务实→慎重接单
  贪多求大,什么单大接什么单,陈实是吃过大亏的。现在,陈实接单,也坚持了两点:
  一是一般只做现款,不做现款的也就是二、三家信誉非常好的老客户,而且坚持比较高的回款率,保证回收成本金。
  二是较大的单,分成几个小单一步一步地来。陈实不是怕生产能力达不到,而是想双方建立起信誉,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诚信→亏本生意也做
  做生意,诚信为本。陈实被人骗过,深知被人愚弄的滋味,因此,他坚持以诚待人,亏本生意也做。陈实有他自己的诚信观:我并不能保证我的每一单生意都是赚的,有些肯定会亏,但是亏我也坚持做好,因为现在的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人家凭什么把钱给你,看中的既是你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但更重要的是看中你的信誉。而且这种亏损可能在财务上是亏,但在经营上却并不亏。
  创新→经营淡季
  白酒是一种季节性极强的消费品,每年最大的旺季是春节,白酒瓶盖自然就在春节前的四个月形成销售旺季,随后就是漫长的淡季。润东公司成立第一年,在淡季来临后整整停工八个月。像热带雨林的旱季一般,漫漫长夜让陈实这个硬汉苦不堪言,旺季囤积的一点“脂肪”消耗殆尽。众多的人员流失使陈实深感切肤之痛。依靠个人魅力,不时地给予员工希望,陈实总算保留住了团队的精英,留下来的成了润东公司顺利完成第二年旺季生产任务的骨干力量。
  第二年的淡季又来了,重复前一年的“旱季政策”无异于自掘坟墓。此时的陈实早已成竹在胸,几个低利润的外单加工合同迅速填补了开工不足。这种加工合同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但足以保证工厂的运转和员工工资,这就够了,陈实就是要确保团队的完整,他在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
  坚定→不惧朋友抽资
  润东的发展,一开始就异乎寻常的艰难。开头只请了五个工人,连中、晚饭也是大家伙儿轮流做。刚开业时,接了一个单,回款到现在也没回全,紧接着便是四个月的等待,没有开工。撑到八月份,合伙的那位朋友看不到希望,要求抽资,这无异于釜底抽薪。陈实就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打气,但朋友还是铁了心要走,陈实没办法,只好四处借钱,最后还回了一趟老家,并向母亲借了4.7万。9.5万的投资加上至今还没回完款的第一个单3.5万的分红,三个月的时间,陈实还了朋友13万。现在想起这事,陈实觉得这是他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做生意,哪能没个起伏,合伙的朋友既要能同甘,更要能共苦,思想不坚定,肯定做不成事。远见→注重建设团队
  太过看中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最终将失去长远利益,现在的陈实,把眼光投向了更远处,注重抓了公司的团队建设。
  一是抓了员工的培训。二是推行人性化管理。其实,前一次的失败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那时候已是八月份,只要工人们不闹,熬到十月份,酒瓶盖的旺季一到,接个订单,厂子也就活了。所以厂子的破产,也不能不记上劳资关系不顺一笔。吸取了这一教训,陈实变得仁厚多了,员工们也都愿跟着他干。更为特别的是,公司办起了板报,在努力创造一种企业文化。公司还建立了公基金,为员工济难解困,虽说办不了大的事,但还是让员工感觉到了公司的一种关怀和温暖。
  十年沉浮,陈实像千千万万创业者一样,失败比成功多,但在失败中成长的他们最终还是站了起来,过上了不算成功但也快乐的创业者的生活。陈实说,创业嘛,商道即人道,做事先做人,失败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