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房地基施工流程:未来3-5年中国经济走势初探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2:40
 

第四部分 未来3-5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1)
  一、 对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
   我对中国经济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判断。一是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显影响,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过大;二是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三是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四是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五是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六是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七是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问题突出,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寻求短期利益倾向,经济腐败问题突出,出现了权贵经济的苗头;八是国内重要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对外的依赖程度过高;九是经济发展分配不公,未富先老问题突出,未来存在严重的养老压力;十是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中国正在逼近环境承受力的极限。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最容易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以及投资效率低下问题。我们知道政府的本质是合法的黑社会,是一种强制性的代理人制度。我们交的各种税其实和交给黑社会的保护费是一样的,我们交钱,政府养警察保护我们,养军队抵抗外敌入侵等。但是政府和黑社会又是不一样的,黑社会经常发生火拼,我们可以选择对我们保护最强的一家,但是政府一般是固定的,换政府需要闹革命或者搞选举,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必须监督政府,因为政府是我们请来的代理人,其利益取向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否则会出现政府只收钱不办事的情况。
  中国各级政府基本上是五年换届,因为换届涉及到大范围官员调整,所以许多官员的利益取向是在换届前作出足够让上级满意的成绩来实现升官的目的。又由于目前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是GDP增长和城市建设发展情况。所以许多官员为了显示政绩很容易出现涸泽而渔式短期发展冲动,完全不考虑环境、资源和当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短期发展中最容易出成绩,最容易操控的是投资,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新一届政府上台,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先改了上一任城市发展规划,扩大开发区范围,其次利用政府掌握的土地、税收、国有产权等资源不计成本地吸引外部资本进入该城市大范围投资,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投资的进入带动开发区和城市地价房价直线上升。政府通过出售土地获得大量资金再去搞其他投资,例如修建新的政府大楼、形象广场、修路铺桥等等。由于新投资进入带来的污染和高房价等外部效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恶果,不在这届政府的考虑范围;所以经济经常出现如下循环,新一届政府上台,经济开始不断加速,房价物价飞涨,到政府任期满时出现过热的征兆;下一届政府上台,又开始新一轮的经济泡沫式增长,直到国家出手进行调整。
  由于很多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有时候甚至不考虑投资回报,往往出现政府隐性负债不断增加,眼下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县市级基层政府面临破产的危险,另外乡镇村级的政府破产已经发生了。财政上不断向上集中,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收入连年高涨,但是基层政府寅吃卯粮,负债度日。有学者估计全国基层政府的隐性负债数以万亿计。我想这几年基层政府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因为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上涨带来了地价上涨,各级政府依赖土地大发其财。各级政府纷纷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经营土地,为了增加财力,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中心从银行贷出巨额资金。有了这些资金各级政府开始了新一轮大兴土木。我担心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许多项目缺乏后续资金来源,全国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烂尾楼工程;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快项目推动,往往有100块钱便办200块钱的事,从国有银行融入巨资加快项目进程。这些项目一旦下马,国有银行又得增加大量不良。
  我们来看几个重要的数据。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现在地方政府征来的土地基本上是这样分配的:30%- 40% 左右的地用做基础设施、道路、学校等公共目的用地;30%-40% 左右做工业用地;另外大约还有30%用于商业和住宅用地,如果抛掉建经济适用房用地5%,那么只有25%才是真正的商业用地和房地产。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要供应的土地里面,75%是没有多少利益的,只有25%的地是可以挣钱的。换个说法。地方政府要想从土地上获得利益,就必须拿占总数25%的商业用地,赚大于另外75%的非营业性用地的成本才能有利润。正是在这样一种机制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拼命的炒高房地产,绞尽脑汁使占小部分的商业用地价值最大化成为自然的逻辑。
  当然地方政府这么做也是有一些苦衷的。因为1994年的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导致收入稳定、税源集中、增收潜力较大的税收,都被列为中央固定收入或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例如,铁道、银行、保险公司的营业税归中央财政;而留给地方政府的几乎都是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中小税种。在事权方面,中央现在把更多的事权下放给地方,设置经常让地方以地方税权为代价来完成中央的某些政策。如中央制定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支持义务计划等,都主要涉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等地方财力。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过大,财政自给率下降,容易出现地方财政亏空。
  这样一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外收入对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明显,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一般是由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大部分组成。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收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预算外收入中的重要性大大减低。相比之下,土地出让所得的收入则变得越来越来重要,甚至发展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以上海为例,2006年上海房地产税收及土地相关收入占了上海财政收入的25%;而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其地方税源充足,税基相当大,但房地产业的税费占其财政收入的比重如此高,就勿言其它经济发展不如上海的地区了。这也是中央对房地产业调控谨小慎微的主要考虑之一,因为目前来看房地产业对中国各级政府来说太重要,以至于没有人敢去揭这个盖子,就怕揭开了就再也盖不上。
  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两个主要的隐患是:房地产泡沫不能破,破了会对经济产生摧毁性的破坏作用;第二是政府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扩大投资存在产能过剩和银行坏账增加的问题。
  (二)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1、投资占GDP比重过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几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恶化,因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我们来看数据。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在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中国2005年的比例高达47%,在可获得数据的国家中居全球首位。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的水平,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已连续三年超过40%,2006年超过50%已成定局。
  再来看投资过多可能隐藏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日前指出中国未来三年将出现产能集中释放带来节能降耗的困难。他写道,“我最近在宁波参加我们宏观学会的一个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发展与改革工作交流会议,主题是‘节能减排’。在会议讨论中许多城市发改委的同志都谈到,由于‘十一五’时期是大量在‘十五’期间启动的项目建成投产期,并且投资项目大量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所以导致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惯性上升,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很大。虽然谈的是节能减排,但是仍可以反映出‘十一五’时期是大量项目集中投产的时期,特别是在未来三年内。实际上自前些年我提出到2007年下半年以后,中国会进入到产能集中释放阶段。”产能集中投放如果正好赶上消费不振和出口受阻(出口面临的挑战下文另有详述),我们可以想象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将会如何大。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大的挑战,无论对政府、企业、银行还是个人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2、我们来看消费。2006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五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金融调控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在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一般认为导致巨大差距的根源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GDP和投资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而且,收入分配不均,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其二,房价、医疗费用、学费与水、电、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养老等问题,加大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而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直观地反映出这种担忧的严重程度。
  我的估计未来的中国居民的消费有提高的希望,但是消费占比不大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中国老百姓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防御性储蓄需求太高了。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例,我们是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现在逐步步入职业和婚姻。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就业,这几年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是很景气,很难想象如果经济不景气会有什么样的就业状况。
  我们来看数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6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67.10%的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的首要选择,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这些数据看得我心碎。因为我毕业四年后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工资平均工资不升反降,快要降到和农民工一样的工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死灰复燃。就业率从90%以上下降到50%左右,啃老族出现了。当然有朋友认为是我们大学扩招的原因,但问题是同期GDP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我想,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这个现象可以反映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经济粗放型笨重式增长只需要民工型人才,并不需要大量知识型人才,经济发展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2、大学生实际能力和市场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和我们僵化的教育体制有莫大的关系;3、大学生低收入导致未来居民消费提升的希望化作泡影。我想重点谈谈第三个问题。读过《资本论》的朋友知道工资必须满足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否则经济发展就不可持续。意思是工人的工资必须满足工人衣食住行结婚生子的需要,否则劳动人口就会慢慢消亡,经济发展也就停止了。那么,目前大学生的低工资可以说就快到了不能维持生活的地步,就不用说结婚生子赡养老人了。
  除了工资低之外,我们的大学生和城市居民还面临着医疗、住房、养老(自己养老和父母养老)、教育这四个用钱的大头,哪儿不需要钱啊。我们一一来详述。
  我使用过医疗保险,我们知道医保只负责起保线以上医保范围内50%的费用。例如我去年共花医药费6700左右,属于医保范围内的只有4000多,由于起保线是2000,而医保负责余下2000的50%,这样我从医保可以报销的费用只有1000=50%(4000-2000),你想6000多块钱的医药费只能报销1000多,就算有医保又有什么用呢?只要一生大病,很快就会犯贫。
  对于养老保险,我就更不指望了。我们知道,现在我们交的养老保险被用来养现在退休的人,其实我们交的钱都不够发的。根据1997年的改革方案,每个人养老保险包括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两部分,个人账户由个人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和单位上缴部分组成(自2006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2005年12月3日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保险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帐户;国家又从我们手上拿走了3%)。按规定个人账户的钱国家是不能挪用的。但是由于目前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统一管理,而由于历史的亏空,许多地方挪用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金付给现在退休的人。这就出现了所谓个人账户空转的问题,那么这个亏空现在有多大呢?来看数据。“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达8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而个人账户现有实际资金的总额不超过500亿元。”这是2007年在北京大学的赛瑟论坛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透露的数字。看着这个数据,你能想象得到三十年以后我们退休,我们能从养老保险那里拿到多少钱。现在是工作的人多,退休的人少,尚且出现这么大的窟窿,等我们退休,工作人数大大下降,领退休金的人大幅增加,还会有多少钱留给我们。其实,要是可以,我现在都不愿意交什么养老保险,可是这是国家强制规定,从工作的人手里拿钱去养现在退休的人,因为国家没有钱付给他们退休金。所以,如果大家知道这些的话,你还会潇洒地消费吗? 而且等我们老的时候,随着寿命的增长,肯定是老人多,小孩少,我们的孩子想养也养不过来吧。你忍心到时候让你的儿子女儿节衣缩食供养7-8个老人吗?还有家在农村的朋友,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送上大学,他们老了,在农村又没有什么保障,你要不要养他们。所以我们不能消费,也不敢消费。
  教育问题,我不想多说了。看看现在的各种赞助费和择校费你就知道了。择校费从幼儿园开始收,一直到高中毕业,上大学还得交费。有朋友会说,我们可以选择不交择校费,让孩子上一个普通的学校。可是你看到你的朋友为了孩子不惜重金选择好学校的时候,你敢让自己落后吗?你不怕将来的你孩子怪你他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为了教育我们还得压缩消费。
  至于住房,我更不想说了。现在有说法大城市的住房已经让白领绝望了。白领绝望了,还有谁会有希望。现在的房价收入比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来看数据。2006年第三季度最新统计分析显示,京沪穗深四地房价,除上海回调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经过对“房价收入比”分析,2006年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达到10以上,深圳名列第一,房价相当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76倍,第二位的是上海,为15.55倍,其次是北京,为13.55倍,最后是广州12.67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6倍,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6倍。也就是说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高于国际标准的2倍以上。这还是2006年三季度的数据。2007年以来,各地房价平均涨了至少30%以上吧,那房价收入比肯定进一步上升了。目前实际负利率下,房地产市场肯定还得涨。看了这些数据,你是不是觉得心很疼啊,你还想消费吗?
  这些生活必需的基本需求都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你还有心情扩大消费吗?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压缩消费,增加储蓄。我们知道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中产阶层的主力,也是提升消费的主力,如果这个动力不足的话,消费启动希望就不大。
  另外一个群体,广大的农村居民本来收入就不高,外出打工获得的工资也是十年不涨,而且农民工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几乎没有,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必需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所以指望农民兄弟来大幅度提震消费也是不可能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1、居民生活所必需的产品,例如医疗、教育、住房、培训等等需求会出现刚性增长,但不排除由于经济不景气出现下降;但是享受型消费,例如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也会出现先高增长后低增长的态势,但低增长的幅度会远远低于生存型消费。2、居民防御性储蓄会继续高涨,储蓄率很难下降,消费很难出现一个爆发性增长来吸纳现有投资产出的产品,出现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3、再来看出口。在我国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出口成了主要的产能输出口。先看数据。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直接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特别是2002年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迅速增长至65%。但是在对外贸易增长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近年来外资企业进出口份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迅速提高,在2000年以前约占50%,到2006年进一步提高至近60%,在东部沿海地区可高达70%。外资企业从事的进出口贸易以出口加工为主,从国外进口原料,在中国生产、加工,再出口到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要素所得往往非常有限,所谓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这两个数据主要说明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很高,但又很虚,属于加工贸易为主的依存,存在较大风险。分析来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一是外贸依存度高,是我国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世界经济放缓,我国出口必然大幅下降,极易导致产能过剩;二是外资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外贸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替代,其实目前已经出现苗头,越南和印度对中国的替代作用渐渐显现出来了;三是外资企业占进出口贸易盈利的大头,我们付出了劳动力、资源、环境、汇率低估等成本,只换来了几分钱的利润,贸易越多我们亏得越多,得不偿失。考虑到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回落,出口需求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再加上美欧日等对中国汇率问题的压制和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产品安全质疑,我估计未来三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再来看一些资料,汇率问题的最新进展。我个人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是被严重低估的,所以升值在所难免。如果国家压着不让升值,各路热钱汹涌而入,导致国内流动性泛滥成灾,后果就是通货膨胀,通过对内贬值实现升值的效果。其实,我一直认为外管局不能让投资者有人民币会缓慢升值这样一种预期。因为升值预期之下,各路资金杀奔中国而来,靠目前的外汇资本账户管制很难抵挡热钱的进入。来看数据。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总分析师柴青山近期对外表示,非法和违规资金已经大规模流入,2007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据柴青山指出,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3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而中国1-6月贸易顺差则为1125亿美元,约占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的63%。1-6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18.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根据国际通行的测算游资流入的方法,当期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的余额,即大约为游资流入的数量。由此测算,2007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热钱如果以这种速度继续流入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将很快会失控。如果外管局能够做到让人民币时而急升,时而急跌,时而缓升,时而缓跌,再加上不断从严外汇流出监控和限制,或许有可能打掉部分热钱的升值预期,提高热钱进入中国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钱对中国的冲击。
  出口产品安全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西方国家可能会趁此机会大肆抵制中国出口的产品。最近一段时间,包括牙膏、水产品以及玩具在内的中国出口品在世界多个国家被检测出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超标,引起了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质量的高度警觉。目前,这种影响仍在扩大之中。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泰国卫生部近日表示,经检验,泰国政府发现许多在该国颇受欢迎的中国水果、食品、蔬菜都含有超过标准的毒素以及可能引致癌症的化学残留物;泰国已将前述食物列入管制进口的黑名单之中,并且警告消费者在购买中国进口的食品时要多加谨慎,特别是可能含有超标化学品的水果及蔬菜等。而据《华尔街日报》称,在8月20日,新西兰也下令对中国产服装展开调查。此前,几名为TV3的“Target”节目进行服装检测工作的科学家发现,中国产毛织及棉织服装中的甲醛含量超过安全标准达900倍。使用这种化学物质后,服装可具有免烫和防腐功效,但它却不利于人体健康,小到引起皮疹,大到可引发癌症。美国民意机构佐格比国际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在中国产品爆出连串安全事故后,曾于上月中访问了4508名美国成年人,其中82%受访者对中国产品安全表示担忧,只有30%受访者相信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是安全的。尤其重要的是,63%的受访者愿意支持抵制中国产品。保卫中国产品的市场形象之战,已经无可避免了。然而,这场“形象之战”并不好打,尤其是中国产品的安全,已经与美国对华贸易庞大逆差、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问题,以至中国威胁论等纠缠在一起。美国已经从政治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上月中,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内阁内部成立美国进口产品安全工作组,尽管布什一再强调,这一工作组并非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近日,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表示,他不同意中国官员所谓国际上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担心是妖魔化“中国制造”的说法。曼德尔森在声明中说:“我会全力支持需要退回对顾客构成威胁产品的欧洲企业。”他说,这并非贸易问题,而是涉及消费者健康的问题;如果中国的某些人希望为报复行动制造借口,欧盟将以最强烈措辞与之争辩。美国和欧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这两个出口大市场因为产品安全问题不断抵制中国出口产品的话,未来的出口形势堪忧。
  中国外贸本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外资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汇率争斗和产品安全问题,我估计中国未来的出口形势很可能急剧恶化,产品出口不畅,只能压在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消费又没有太大希望提震,很可能会出现产能大范围过剩,接着又会打压投资这驾马车,等这三驾马车的速度齐步放慢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经济萧条之中了。
  (三)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
  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全面开发慢慢过渡到控制部分行业,但是国有经济的垄断型突出,垄断利益明显。国有经济目前主要在那些行业里称王呢?来看日前国资委给出的答案。国资委近期将下发的《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表示,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等七大行业中,目前有40多户央企,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的75%,国有资产占82%,利润占79%。这些央企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企业的垄断程度有多么恐怖。除了汽车产量之外,七大行业中所有的生产以及服务都被央企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江山。其实除了国资委管辖的企业之外,国有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也是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另外房地产行业中国有资本也占了半壁江山。其实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行业,国有企业还有在以下几个行业处于绝对控制地为:盐业、烟酒业、殡丧业、医疗、教育、新闻传媒等,盐业、烟草业的垄断是因为国家对这些行业实行专营专卖,所以在盐业局、烟草专卖局工作的人收入数倍于普通行业;而殡丧业是因为实行政府指定经营独家垄断;至于医疗我想大家都知道大医院基本上都是公营的;教育和新闻传媒因为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属于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这些寡头型和垄断型国有企业因为自身利益取向等问题,往往出现与民争利情况。例如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利用垄断地位不断挤压民营油企和民营加油站,通过减少生产逼迫国家提高汽油柴油零售价;民谚“生不起病、上不起学、进不起墓,住不起房”形象反映了垄断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痛苦。
  国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不断加强垄断效应,即使企业效益低下也能通过提高产品服务价格实现高收益,不断提高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造成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和企业发展不公。我不知道我们的老百姓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垄断国企作为我们公有制经济的基础。1997年,当时国有企业出现了全面亏损,国有经济岌岌可危。之后几年,通过破产、收缩、集中等办法国有企业慢慢恢复了元气,目前已经成为经济中最有权势最有力量的一支,但是国有企业与身俱来的代理人问题、内部控制人问题、所有者缺位问题、投资效率低下问题、权责不对应问题以及历史包袱沉重问题注定今天国有企业的辉煌只是建立在各种垄断保护之上,他们的辉煌给整体经济带来了溢出效应。我们看看国有企业在充分竞争市场上由于失去了垄断的保护节节败退,例如汽车制造业、纺织业、餐饮业、零售业等等,国有企业不是败给外资企业就是败给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败退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垄断势力越强,这个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弱,而对整体经济和消费者福利的伤害就愈大。
  (四)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我们不计成本吸引来的外资慢慢控制了我们的命脉。我们来看一些外资控制行业情况的数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2006年8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除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呈加速趋势。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高端市场已经失守。随着外资从高端市场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问题不光是外资控制了这些行业,更可怕的是下面这些事实。
  1、跨国公司通过高成本低报价转移了巨额利润,使我国税收严重流失。许多地方政府采用一免三减半的政策吸引外资,又加上许多外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有逃税的天然优势,外资企业逃避了巨额税收。例如,由国家统计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每年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
  2、由于我国很多行业采用先对外开放再对内开放的策略(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外资企业凭借超国民待遇和避税手段,使其能以较低价格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已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大大压制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以零售业为例。沃尔玛超市利用其全球最大的规模优势,压迫中国的供货商把产品的价格降到最低,同时对其收取种种不合理的进场费、促销费,恶意转嫁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使其仅够维持生存,很难扩大规模。对于其它的超市,则利用其规模优势将价格压到比竞争对手低,甚至不惜以海外的盈利来弥补中国境内沃尔玛超市的亏损,从而达到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该超市在国内所到之处,总是把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在高科技领域,以手机行业为例,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常常是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已从中赚取利润,实现了其“上游剩余价值” 。近期跨国公司已开始采用低价策略,进一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对国内手机赶尽杀绝,实现其“下游剩余价值",国内手机行业连这点赖以生存的“下游剩余价值"都已无法实现,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近年以来国产手机商无一例外严重亏损,一些实力较弱的厂商已退出市场。
  3、外资往往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逃避本国或发达国家严厉的环保法令限制,造成了中国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环保总局的一位副局长曾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是世界工厂?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 。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只顾抓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计成本地引进或批准一些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外资项目上马,如化工行业、焦炭生产、电解铝等等。这些行业由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在其本国生产,但我国许多地方却趋之若骛。
  由于发达国家将一些会产生严重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废气越来越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水质越来越差。空气污染加剧的直接后果就是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的疾病增多。据报载,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呼吸道疾病在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占第四位。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0倍,污废水排放量增长25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国10.97万公里长的河流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三类以上水质的河流长度占70.1%,这表明大部分河流已经被污染。由于水质变差,许多地方的土壤中铅、砷、镉等含量过高,种出来的蔬菜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吃了会危害人体健康。据估计,中国每年由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相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损失大约1700万美元,如果按2004年中国贸易依存度70%的比重来衡量,中国每年因外贸造成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约为1190亿美元。如果按2004年外企对外贸约57.4%的贡献率来算,每年外资造成中国资源和环境的损失约683亿美元,已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更可恶的是下面这个事实。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各地环保局等渠道搜集整理后发现,截至8月20日,出现在污染企业名单上的跨国公司已超过了100家,涉及食品、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有的公司在中国的多个投资公司或分公司都存在超标排放、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现象,包括百事、惠尔普、博世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都名列黑名单之中。事实上,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但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很快就“入乡随俗”,降低了环境标准。如一家日本公司,其在日本的8家工厂里有7家都达到了零排放,但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没有达到。真的到了我们反思引进外资的时候。
  4、外资并购造成大量贱卖国有资产的事件发生,挥剑自宫了很多很有前途的国有企业。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从“小局”出发而不是从大局出发,导致低估、贱卖或赠送国有资产的事情时发生。如,在洽谈中外合资时,少数外商利用中方急于寻求资金的心理,在对中方资产评估上讨价还价,有意低估中方资产价值,以降低中方股权比率,提高外商所占股权比率;一些中方代表则为了追求当前政绩,或得到一些“好处”,也在资产评估中迎合外商,低估国有资产,以促成国有资产早点卖出,反正资产不是自己的,亏了也不心痛,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类现象在国有企业改组过程中最为突出,而且涉及面广。又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我来举几个例子。江苏徐工集团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销售收入在当地企业中排名数一数二,在江苏省工业企业中也位列前十,整个工程机械国内136个产品,它占一半以上,并且有二十个左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前三名。就这样一个国内的行业老大,经营得相当不错的企业,它的改制只引进国外投资者,不让国内企业参与,并在最后卖给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这使得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在中国控股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占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20%的份额。它一步到位,通过收购一下子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就这样,中国人自己将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人。这种引进外资的行为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简直就是自杀。
  在国内外享有价廉物美之誉的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资金很充裕。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当地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南孚公司的国有股东陆陆续续将所持股分卖给外方投资者,这些外方投资者最后又把股权转让给美国吉列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自杀”的国内优秀企业还有活力28、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哈啤集团、小护士等不胜枚举。
  5、外资流入加剧了失业问题。表面上看外资流入增加了国内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外资携其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不断进攻国内其他企业,导致国内企业不断被挤垮。来看个例子,美国宝洁公司仅飘柔、海飞丝、潘婷和沙宣等四种品牌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美国宝洁公司利用其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的强大优势,扼杀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洗涤用品企业,致使我国原来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由于美国宝洁公司的效率更高,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们知道经济就是一池水,不断从一个地方流向另外一个地方,但是外资企业汲取了大量利润,没有分配给工人,也没有交多少税收,却大量转移到了国外,等于不断从我们的池塘中抽水。这就是为什么苏州GDP连年高速增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
  6、外资始终操控着核心技术,占据着利润的最高端。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为了以市场换技术,市场让出去了,技术却没有任何进步。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家电行业。家电行业是国人最为骄傲的开放行业,但是我们的液晶显示屏全部是向日韩企业买的,自己无法生产。液晶显示屏占整个液晶电视的成本高达70%。也就是说,即使是这种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我们都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其他行业就更不用说了。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跨国公司只想得到市场,不想转让核心技术,而我国由于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够完善,加上在实际操作中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中方代表远不及外方代表用心,所以虽然有些合资说好外方必须提供技术,但到最后,中方总是被“忽悠”,什么技术都得不到,或者得到的只是外国早已扔进垃圾桶的技术。
  总而言之,大量外资流入中国带来的结果就是:外资垄断了国内市场,摧毁了民族工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地破坏了环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主导了中国经济,但却未给中国带来核心技术,只是带来一些外国早已淘汰的技术,付给一点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劳动所得的血汗钱,让中国的GDP得到增长。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种只长骨骼不长肉的增长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我们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拉美厄运。

一、对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
  
   (五)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没有权势后台的民营经济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政府的三重压迫下顽强生长的,创造出了中国经济的真正奇迹。我们真的应该向那些白手起家、诚实经营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家致以敬意。他们比那些依附权贵,卖弄下三滥知识的所谓经济学家高贵多了,尽管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农民,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当然有朋友会说,民营经济为了发展有些不择手段,造假卖假、贿赂官员。我想关于贿赂官员,这个不是民营经济本身的问题,外资也照样贿赂官员,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企业家,在政治上。如果是一个公开透明、没有过多管制和准入审批的市场,同时对外资和民营经济开放,我相信民营经济一定做得比外资好。而且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他不会在国家民族面临困难时弃我们而去,而外资终归是个过客,他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利润最大的地方,而中国不可能一直把这么多优惠给外资送下去。至于造假卖假等问题,确实有民营经济问题,但是外资也不是什么圣人,他们也照样降低安全标准欺骗国内消费者(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不再一一例举了)。个人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企业家本身的伦理道德问题,更与法律法规监管有关系,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我想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或多或少都有期望少干多得的心态,如果我们的监管与法律能够到位,让敢于以身试法者付出一辈子的代价,那样应该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同样造假卖假也是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造假卖假在美国经济发展初期也发生过,在日本经济起飞时期也出现过。50年代的时候,日本产品在美国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我想随着法律的完善,监管的到位,这些问题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关于民营经济我不想说太多了,个人的看法是民营经济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我们很多产业在对外开放前,先对民营经济开放,改革开放的利润大头就不会落在外资头上。从未来来看,民营经济的前景广大,如果国家能够在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前景是很乐观的。
  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制造业,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汽车制造业市场换技术战略就是“20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交了一张白卷”,白白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贷款、技术等支持,和国家的产业保护政策(不对民营企业开放)。到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能够生产一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轿车,核心技术一直牢牢掌握在外资手中,沦落到了当外资汽车巨头的加工车间的地步;反倒是刚刚获得市场准入的民营汽车企业,例如吉利汽车,倒是能够搞出一点自己的东西。据报道,吉利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吉利是惟一一家真正实现EPS大批量生产的厂家,并且已经研发到了第六代,应用到了第三代。吉利某些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比如吉利研制的四速变速箱几乎已经可以和世界顶级宝马车的变速箱相媲美。民营企业尽管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步履蹒跚,但是他们确实是在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民族企业家身上承担着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民营企业肩负着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的希望。希望广大朋友对民营企业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多买一些国货,少买一些洋货,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毕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不会弃我们而去的,因为民营企业的根就在中国,他们的魂在中国。
  (六)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
  我记得在十五大前后,经济学界讨论过的一个热点是中国的市场经济究竟建立起来没有。许多有名的学者纷纷扬言,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建立起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什么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许多基本功课要做,远远没有到我们庆贺的时候。
  其一是所有权保护不力,这个问题的案例很多,基本情况就是个别有权势的人物利用掌握的行政资源对部分弱小外资和民营资本利用“合法渠道”巧取豪夺。前段时间,上海不就是传出了这样一个例子吗?大家想想被誉为中国经济首都的上海,尚有所有权保护不力的案例,何言其它地方呢。所有权保护不力,导致企业家创业的热情不高,企业家资产安全得不到保证,往往会衍生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造假卖假,大捞一把就走人的问题。当然,我这里说的所有权保护不是指保护所有财产,贪官污吏的财产、权贵资本家等依靠不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在我讨论的范围。
  其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我们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才能建立起一个好创新机制。其实我们知道创新是分多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技术、知识、组织、制度、文化等等。那么有一个创新环境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可是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处于非常落后的地步,十分不利于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经济发展的源泉比较匮乏。
  其三是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经济,没有一个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泥沙之上的,老百姓对市场的信心,对公正正义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经济的稳定性也会受损。为了实现本帖与大家见面,我就不多说案例了。
  其四是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会计是用来衡量经济的一把尺子。如果这个尺子出问题的话,我们很多决策的基础就有大问题。因为我们的税收、经济统计、投资决策、资产定价、银行的贷款决策等等都是奠定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会计丑闻中外皆有,但是中国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其普遍性。案例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什么银广厦、欧亚农业、科龙等等。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体会到。我给大家看一幅某会计学教授的对联,“上联:上级压下级 一级压一级 层层加码 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 一级骗一级 层层注水 水到渠成;横批:不是假帐”。如果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市场经济的大厦迟早会因为这个支柱的缺失而倒塌。
  其五是金融监管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太明显,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融欺诈盛行,投资者失去对企业家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很容易出现融资成本高企,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渠道不顺的问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赵大建担任华夏证券总裁期间,华夏证券因违规国债回购、挪用客户保证金、股市坐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华夏证券累计亏损高达60亿;北京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报告认定,赵大建在主政华夏证券的三年间,公司总资产、总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下降37.2%、3348.72%和6289.6%。赵大建在华夏证券濒临倒闭之前被北京市免去所任职务,在家配合调查。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三大全国性券商之一的华夏证券落到了需要汇金公司注资救命地步。可就是这样一个“宝贝”问题总裁,在被免职9个月后,2005年3月17日证监会却正式任命其为民族证券党委书记,主持工作,明确推荐其担任民族证券董事长。这可以说是滑天下之大稽,搞垮一个企业,换一个地方继续搞,天底下居然有这种事情;后来,在民族证券董事会上,赵大建担任董事长职务的议案被董事会当场否决。问题是董事长当不了,书记照样可以当阿,当不了董事长不妨碍其主政民族证券。其实,看到这些问题,我对目前中国股市道德风险的担心与日俱增(虽然可以说不关我的事),但我看到许多上了年纪的老百姓拿着自己的养老钱去交给这样一帮子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不知道牛市退去会留下多少辛酸的故事。
  其六是信用缺失问题。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想不用多举例子了。但是信用缺失给市场经济带来的损失虽无形却巨大。由于诚信不足,容易出现现金交易过多、一棒子买卖问题突出、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商业合同视如儿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企,交易成本高了也就是经济效率低下了,效率低了竞争力就下了,这都是连在一块的。
  其七是道德沦丧问题。道德伦理对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言是一种自然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旦失控,极易导致市场信心的崩溃和经济人行为的短期化、疯狂化、不择手段化等等,伤害了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延续力。因为现在经济处于高增长期,这个问题还不会失控;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就不好预计会出现什么状况了。
  如果我们不解决好市场经济这几个基础,就会成为绑在经济大厦上的多个定时炸弹。这些问题会以何种方式危害未来经济的发展只需要一个导火索而已。
  (七)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问题突出,政府拥有过大的资源配置权限,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寻求短期利益倾向,经济腐败问题突出,出现了权贵经济的苗头。我想这个问题很明显。为了保护本帖,这个问题我不就展开了。这个问题对经济的主要危害是伤害经济体合理运行;权贵经济容易导致拉美化。
  (八)国内重要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对外的依赖程度过高。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率低,重要资源缺乏问题严重。来看数据。日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有关人士根据我国保有的资源储量、历年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以及预测的2020年矿产品的需求量和累计可供储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到2020年我国建设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中有26种可以保障或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外19种重要矿产将面临短缺,需要依赖国外进口。到2020年,我国的煤、天然气、石墨、钨、钼、银、稀土等24种重要矿产的可供能力都将在100%以上,可以保证需要;而钛、硫的可供能力也在70%-100%之间,基本可以保证需要;但是,石油、铁、铜、铝、铅、锌、铂族金属等重要资源的短缺将越来越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查明储量的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呈负增长态势,与需求的快速增长形成明显反差,缺口不断扩大。其实国土资源部这位老兄忘了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水。来看数据。2004年中国总用水量达550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4%,全国79个城市缺水,超过2300万人口、1300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长期缺水,110多座长期严重缺水,此外还有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的缺乏和目前保护不力相结合,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硬约束。
  对外依赖矿产资产,对中国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本届政府上台后,满世界找资源,不惜用重金收买人心,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资源争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未来很可能会因为资源问题,中国与美国兵戎相见。各种资源对中国经济的硬约束给未来的中国经济套上了紧箍咒。
  (九)经济发展分配不公,未富先老问题突出,未来存在严重的养老压力。废话不说了,直接看数据。
  下面引自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徐平生经济师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体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且这种不公平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势头较为显著。1998年至2003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逐步下降,占GDP比重从53.14%下降到49.62%,下降了3.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企业营业盈余占比稳中有升,分别从14.47%、13.40%和18.99%上升到15.90%、14.29%和20.19%,分别上升了1.43、0.89和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初次分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由运行数据综合显示,二次、三次等复杂的再分配过程后,近几年我国居民最终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同样呈不断下降势头,并且下降幅度更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总体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直接后果,导致了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不断下降。历年《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相关数据揭示,二次分配后,1992年至2002年,我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所占GDP比重下降显著,十年下降超过了4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导致我国企业利润急剧增长,同时政府税收等预算内收入增速也要大大快于GDP增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所占GDP的比重应该下降较大。
  最终分配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急剧下降。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错综复杂,特别是政府预算外、制度外收入的大量存在,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被大量侵蚀,居民最终可支配收入比重要大大低于统计的二次再分配后的比重。
  另外,近几年居民最终消费率出现了大幅下降。从1999年的47.6%水平急剧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下降高达9.4个百分点,年均超过1.3个百分点。在居民总体平均消费倾向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唯一的影响因素必然是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出现大幅下降。利用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最终消费率两个指标计算出居民最终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63.34%下降到2005年的49.55%,七年下降达13.79个百分点,一年平均下降高达2个百分点。如果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保持在1999年63.34%的水平上,按照近几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最低值0.75计算,200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将可提高10.34个百分点;按照2005年的总体平均消费倾向0.77计算,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将可提高10.6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近几年,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增速较快,2001年至2005年增速分别高达22.3%、15.4%、14.9%、21.6%和19.8%,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使得这些年财政收入占名义GDP比重呈逐年上升之势,由2001年的14.9%上升到2005年的17.3%,五年内上升了2.4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制度外收入急剧膨胀,目前已经大大超过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规模。据全国人大2004年《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组的报告,“1992年至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1万多亿元,其中近三年累计达9100多亿元”。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的价款高达5894.14亿元;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更是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
  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要大大高于GDP名义增速。2002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带来的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大大上升,2002年至2005年增速分别高达22.21%、44.14%、43.09%和20.4%,分别要比同期名义GDP增速高出12.47、31.27、25.38和6.36个百分点。
  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老百姓的收入占比在逐年下降,而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占比不断上涨,体现在工资水平上,我们名义工资增长率远远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企业和政府把本来属于老百姓的收入搂到了自己的腰包里。
  我们再来看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人均产出增长了63.4%,超过了印度的26.9%和东盟的15.5%(这个数据很好地回复某位网友对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质疑)。但是,该报告也指出,高劳动生产率却并没有体现在工资水平的增长上,这表明公民没有充分分享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由于工资增长缓慢,造成我国消费长期低迷不振。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严重不公平状况被淹没在平均“工资上涨”的歌舞升平中!《十七大前改革难点纵横谈》提出目前中国有四大不公:资源配置不公、行政垄断、明规则缺失潜规则必然盛行、歧视弱者。四大不公的症结在于既得利益集团越来越强大,既得利益集团只代表小团体的权利和个人利益、靠非正常手段获利,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破除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改革第一难题( 6月28日 《中国经济时报》)。《纵横谈》给出的一组数据令人无比震惊:据统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中国工资的工资结构有如下几个令人不安的特点:一是工资增速总体上低于GDP增幅,更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走的是富国寡民的道路;二是工资大幅度向垄断企业职工倾斜,走的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道路,“平均工资增长”掩盖了绝大多数人相对收入急剧下降的事实。“少数人掠夺经济增长的果实,多数人承担社会改革的成本”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由于垄断利益集团主导了改革的话语权而使得科学、公正的改革愈显艰难;三是中国大陆的薪酬大部分向管理者倾斜,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央企资产比较集中的27个主要行业,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倍数,从2002年的3.5倍扩大到2004年的6.4倍。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最低工资和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幅度,远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
  这一系列事实引向的一个后果是,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在2000年就冲破了基尼系数(下文有定义)0.4的国际警戒线,2005年底已经达到 0.47。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说法,中国的基尼系数从世界银行2005年所估计的0.47上升到了2006年的0.496。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9,不仅总体上差距不大,在城市及农村内部也相当均等。实际上,0.49这个基尼数据基本赶上了明末李闯王起义前的水平,要不是现如今的社会生产力大大高于明末,没有出现大批挨饿的流民,否则早就有陈胜吴广了。
  基尼数据不断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大量灰色收入。以城镇居民为例,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而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仅为0.32。0.19的基尼系数差表明,整个社会存在着相当一部分额外收入没有被统计,而这些额外收入,才是真正导致居民贫富悬殊的根本性因素。另外,根据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的存款人占据了约80%的存款,所以存量财富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可怕的是普通老百姓收入低,存量财富少,缴的税却多。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65%来自工薪阶层,这一比例比2000年的42.86%又增长20多个百分点。尽管后来调整了月收入起征点,但是这个比例还是偏大。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缴的税又高,中国普通老百姓很难真正富起来,更要命的是我们还没有富起来,就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没用了。
  未富先老问题。2006年2月23日首次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04年底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这表明中国目前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很多地方有别于发达国家。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袁新立介绍:1、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到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近11%;2、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比已经达到了14%,西部则不到9%;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中国的这一转变只用了20年。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中国《人口与劳动力绿皮书》指出,老龄化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失去现有优势。在2000至2030年,中国不仅人口整体上趋于老龄化,而且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还将继续增加,到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随后将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从绝对数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九亿九千七百万人左右,随后逐年下降。尽管中国可以采取以老养老,改变人口政策等办法缓解老龄化问题,但可以肯定,中国未来面临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养老金缺口将是中国未来政府长期面临的严峻考验。(关于养老金的缺口等问题在前文已有涉及,下文亦会提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十)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中国正在逼近环境承受力的极限。环境污染问题之突出,前几年已经露出苗头了,今年就更明显了:洞庭湖鼠患,太湖蓝藻,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中国许多地方今年出现了极端气候情况,多个气象指标的纪录在今年被突破,有的甚至是百年以上的纪录也被突破。全球也在出现气象记录被破的现象:世界气象组织2007年发布消息,全球许多地区自今年初起发生许多创下纪录的极端气候情况,包括异常的洪水、热浪、风暴与冷锋。初步观测也显示,今年一月与四月全球地表温度达到这些月份历来最高。全球地表温度在一月可能比平均温高了摄氏一点八九度,四月比平均温高了一点三七度。该组织的科学家巴杜说,单在欧洲,四月的气温就比平均温高了约四度。另外,陕西和河南的癌症村、江苏的民间环保人士被地方政府以诈骗逮捕、厦门市民公开游行抗议上马PX化工项目等现象,说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到直接威胁老百姓基本生活的地步了。至于环境恶化的数据,在上文关于外资引入问题中已经清楚地列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这些事件在提醒我们,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慢慢逼近生态环境的极限和老百姓对生存环境的最低要求。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措施,一旦越过大自然承受的极限,大自然的报复将是非常可怕的。我想环境保护问题无须多说,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几条清洁的河流,还有多少晴空,还有什么真正清新的空气,还有多少真正安全的食品,看看每天有多少动物和植物种类在消亡,我们就知道我们一直在马不停蹄、穷凶极恶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真的很害怕,哪一天,大自然母亲会发怒,象电影《后天》里描述的那样,残酷地惩罚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