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三层别墅效果图:不要为了偶像而迷失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17:13

文/曲新词

 

为名人塑像本来不足为奇,对着塑像顶礼膜拜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刚落成的孔子像,好似新出炉的山东烤地瓜,特别吸引路人。落成的地点又是如此敏感——天安门广场,这不得不使人浮想翩翩——莫非中国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占地4.4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越来越像一副棋盘,其中的建筑设施是经过深谋远虑的结果,布局相当讲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因此,“孔子像”初来乍到,不能不引起很多排异反应。“孔子像”这一步棋既然走出来,绝非闲棋冷子,它至少打破了棋势的均衡,也似乎带有某种强烈的暗示。

 

孔子在这个国家的威望,恐怕没有几个人能与之匹敌。他的思想影响了历代的民众,也影响过很多王侯将相。当然,并非所有的权贵都喜欢他,毛泽东就曾经含沙射影的发动过“批林批孔”运动。如今孔子的巨像在中国核心区域伫立,与其老对手毗邻而居,确实有鸠占鹊巢之嫌。“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收录在当今的小学课本中,作者署名毛泽东(未详考)。有谁料想,桑梓与青山均非他的葬身之所,“大救星”的遗骸一直作为馆藏品停留在共和国的黄金地段供人参观,这是孔子望尘莫及的特殊待遇。在当今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占据如此之有利地形,实在显示了国人对昔日领袖的尊崇——他曾经是国人顶礼膜拜的偶象,是国人合力打造的一尊神(对于很多倒霉的人来说,他更是死神)。毋庸置疑,毛泽东和孔子都有大批的粉丝,区别在于毛泽东是共和国土地上的王。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尊“铜制”而不是“同志”的孔子的塑像树立起来,使得整个棋局越发的模糊,甚至可能引起价值观的迷乱。其实不必担心,这不过是一个由粉丝操控的残局而已。

 

就当今中国的发展来说,毛泽东思想和孔子思想和早已经被边缘化,国人对他们二位的礼节胜过依赖,或者说这种礼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粉丝们的特殊关照。众所周知,目前指导中国发展的“中特理论”已经排除了毛泽东思想。至于孔子思想,经过两千多年诸王朝的反复论证和实践,到如今仍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它可以治国安邦。文景、开元、贞观、康乾这些著名的盛世的形成与儒家均无关系,倒是“黄老之术”屡见奇效。总之,毛泽东和孔子是两个去世的人加上两种失效的思想,在这个世代不具备使用价值,除非别有用心的政治企图。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为谁而塑像呢?正确的答案是我们不为任何人塑像。至少我们在心里不要把任何人神化、偶像化。不要崇拜偶像,当我们试图崇拜偶像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的身份在地球上最为高贵,不该崇拜任何偶像,铜像就是铜,泥像就是泥,这些物质远远不如人体高贵,它们没有灵气和能力,绝对不能保佑人;当我们试图崇拜伟人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人与人之间在高贵之中关系平等,并且伟人和我们一样认知有限,包括孔子和毛泽东都是有限的人。他们的思想会超过保质期,即使在当时,孔子也未能解决炎黄子孙的内斗,毛泽东不但加剧了内斗,更制造了贫穷。 其实这不是否定谁的能力,而是要我们更加认识人类的特性。我们不要把某一种希望都交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造神行为,任何人都禁不起荣耀的诱惑,造神既耽误自己也坑害别人。
 
   孔子的雕像虽然树立起来,但我们知道孔子和毛泽东一样,都不是我们要追随的终极目标。孔子之所以高超,是因为他相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所以落寞,是因为他感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与黄帝和老子一样,孔子对宇宙大道切切的渴慕,但他最终退而其求其次,舍弃了求道,改为自省,这种人本思想奇迹般的引发了世代共鸣,却不过是人类自负骄傲内心的一种影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走错了方向,社会还是动荡。人们崇拜孔子而忽视了孔子曾经向往的大道,这实在是买椟还珠的做法。面对宇宙的浩瀚,人类为孔子塑像虽然小事一桩,却也频频使我担忧。我生怕一些人将希望寄托在这无用的偶像上面,迷失了自己,故写此文,祝福人们早日走出生命的误区,归回真正的信仰。

 

2010年1月15日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