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雕花:当下的教育制度培育不出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9:3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09:11 东方早报

  导语:大师当然不是自封的,近年来,文化界自封或倒塌的“大师”为数不少,而真正的大师必然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比如蔡元培、陈寅恪、马相伯、沈从文等,随着上海纪实频道《大师》纪录片走进上海校园,知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前天在上海市七宝中学的文化讲座中直言,当下的教育制度不是培养大师的制度,“我们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循循善诱,要教他们学会独立地思考,而不是教他们学会服从。

七宝中学“大师墙”

    我希望提倡一种精神,这就是独立的精神与自由的思想,不畏惧任何的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

  中国独立思考的人太少

  对于大师的定义,作为纪录片《大师》总顾问的朱维铮此前曾表示,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王韧他们做的《大师》,已经有将近50个人了,这50个人分布的范围有教科文卫,除了科学家以外,还做了技术专家,这些人的共同特点除了都死了以外,还有一个,他们都给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个贡献有的时候好像它的范围很小,可是他留下来的业绩已被后人不断弘扬,或者说他代表着我们中国某一些方面的精神。”

朱维铮

  朱维铮以七宝中学的校友王选为例说:“七宝中学已经培养出了大师级的人物如王选,希望将来也能够培养出一些真正的我们中国未来的大师,要培养未来的大师有一条,我们要鼓励他从小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陈寅恪的这两句话,我每学期都给学生介绍。”

  朱维铮认为,现在看起来,在中国独立思考的人太少,“根据官方颁布的数据,现在我们中国人口有13亿,13亿是什么概念?就把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全部加起来大概也没有我们这么多人,但在13亿人口里面出了多少人才呢?美国有一本书《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那就是讲第一颗原子弹制造过程,那里面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从欧洲迁过去的,就是被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赶走的那样一批人。所以我以为独立的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你思考的是不是真理,我不管什么主义,你要是思考这么一种叫做真理的东西的话,就坚持它。”

七宝中学“学子人文书院”

  杜绝培养大师的念头

  对于当下的社会如何培养大师,朱维铮直言说,首先要杜绝培养大师的念头,“如果你天天有这个念头的话,我想一定出不了大师。”

  他说,就从其教师立场而言,无论是中国社会或者美国社会,不尽如人意之处当然都很多,“我们以为美国出了很多大师,其实不见得。我到美国去教书,我对他们无计可施,我教的都是研究生,因为我不能用英文教,只能用汉语教,就那么十来个人,坐在那里把腿往桌上一跷,基本书也不看,就在那里胡思乱想。像这种人不读书,你就在那里胡思乱想,恐怕也是他们社会培养出来的一个东西。有的讲我们的体制好得很,我不赞成。有的人讲我们的体制坏得很,我也不赞成。我们中国人是有教育传统的,我们教育传统里面有很好的东西,也有很坏的东西,但是现在看起来我们表彰的是一些很坏的东西,比如表彰孔子,不表彰他怎么样循循善诱,而表彰他的坏——比如前不久的《孔子》的电影。所以从社会环境问题而言,一方面我们受这个环境的制约,还有一方面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支持我们独立自由的思想,我想不应该使自己成为环境的奴隶。”

  朱维铮还以他个人的经历说:“多少年以来我的努力——用我们中国的古话,就是所谓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相关新闻

  中国的教育应该能够改变

  “大师”栏目对话中学生

  上海纪实频道《大师》栏目组以及部分沪上高校学者日前在七宝中学新落成的“学子人文书院”举行了一场中学生对话《大师》的文化活动。耐人寻味的是,在对话中,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大师》纪录片编导或沪上知名学者,无一不对当下的教育制度表示了担忧。

  一位中学生说,现在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制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考试来设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上课时只能学到一些考试的方法,做题目的方法,学不到他们踏上社会以后真正有用的东西,学生只会变成做题目的机器人,他们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掌握,何谈大师呢?

  对此,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说:“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大片子,题目叫做《教育能改变吗?》。教育应该改变,或者说应该能够改变,但是很难。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教育制度,原因非常复杂。我们的教育资源太不平衡了,或者教育资源太少了,太少以后国家把有限资源放到谁身上去呢?要层层选拔,把它放到尖子身上去,把这个看作最有效率最快出人才的方法。”

  他认为,这样竞争下去的话,孩子从小充满竞争,一直把自己的朋友、同伴看成是竞争对手,会有很大问题的。“我觉得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最起码我们中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如果自己有好的目标,我觉得不用太担心,其实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最重要。”

  《大师》栏目总编导王韧则认为,从这么多年做《大师》纪录片的经历看,苦难是给予一个民族的馈赠——没有苦难就没有大师,比如他们所拍的不少大师的一生其实都跟中国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抗战相连的;还有就是文化,文化可能就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

  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认为,当代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浓郁的人文修养,懂得“何以为人”、“为何而生”,以形成一种完整的人格。

  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制作的纪录片《大师》讲述的是在百年中国各个领域里创造出卓越成就的诸多“文化昆仑、精神脊梁”的厚重人生,这一中国电视的精品栏目现已被上海七宝中学、市西中学、复旦附中等引为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设置,而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的七宝中学在新落成的“学子人文书院”内还专门设置了一面“大师墙”,《大师》栏目所记录过的大师“跃然”墙上,内嵌一面显示屏,全年滚动播放《大师》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