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游武汉欢乐谷:山爷收藏:中国帝王的隐秘生活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woyingwosu2008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3:00


                                     山爷图书馆

                                 中国帝王的隐秘生活
    

建宫之谜 一第一章 建宫之谜

    皇帝们来自哪里?在什么地方坐拥天下?何处是神秘的龙乡?   
    北龙福地的黄河流域,是中国盛产皇帝的地方;北龙、中龙旺地,也是帝王们建立国都、坐拥天下的最佳场所。中国的皇帝大多来自于北方北龙、中龙旺地,中国2000余年的帝都,也大多建立在这些藏风蓄水的龙脉龙穴之所。   
    中国的皇帝主要来源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集中于地势险要的山陵地带,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的广大地区。   
    道士们说,中国出产皇帝的龙乡,真的都是风水吉地。   
    中国古代有多少都城?著名都城定都何处?如何定都?许多未解之谜谜底何在?


建宫之谜 一一、龙脉寻梦:第一个观风迁都的君主(1)

    1. 第一个观风迁都的君主   
    周的始祖是农耕业的开创者弃,弃建都于邰。   
    周王朝的灿烂辉煌,令世人景仰。可是,周的始祖,为何叫弃?   
    传说弃的母亲姜是位美丽、浪漫的女人,她最喜欢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柳絮堆烟的春日踏青郊游。   
    她信步在芳草蔓蔓的小道之上,柔软的腰肢如风中弱柳。陌上开满了野花,香风阵阵,彩蝶翻飞。   
    阡陌的尽头,是一片山林,苍翠的山地之上,开遍了清香的兰花。美女为之陶醉,流连忘返。   
    突然,在疏离的花草之间,显现出了一行巨大的脚印。美女为之惊叹,也为之惶然。   
    她将纤细的小脚放进了巨大的脚印,瞬时之间,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暖流纵贯全身,她欣喜若狂!   
    电闪雷鸣,她顺着巨大的脚印跑进了一个深邃的山洞。不久,她怀孕了,12个月之后,生下一个相貌十分怪异的儿子。   
    愁眉不展的姜氏心中恐惧,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她抱起儿子,毫不犹豫地将他扔到人迹罕至的荒野。突然,一大朵闪着金光的祥云飘来,遮盖着这个孩子。吃着青草的牛羊,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将孩子围在中心,保护着他,奶牛给他喂奶。   
    姜氏有些害怕,抱起孩子,再次遗弃在一处黑暗的森林之中。伐木人路过这里,立即放下劳作,日夜照料。   
    姜氏第三次抱起孩子,放到寒冷刺骨的冰上。这时,一只雪白的巨鸟从天而降,张开翅膀温暖着他。巨鸟一离开,孩子就嚎啕大哭。   
    姜氏终于明白,这孩子是上天之子啊!她将孩子抱回家,细心喂养,取名为弃。   
    弃,即周之始祖。   
    姬姓的周王室早年生活在陕西泾水、渭水流域,最早的都城是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县西南。   
    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周始祖弃,就选定这里作为都城。弃精于农耕,史称后稷;他播种百谷,让人们丰衣足食,人称他为百谷之王。   
    人民在这里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他们在稻浪翻滚的田头,喝着春酒;在晚霞满天的黄昏,看儿孙嬉戏、鸡鸭归巢,感觉格外心满意足。   
    有方士对弃说:这里只是一个富足的小镇,要选择风水佳地,建立强盛的国家!   
    弃对方士之说,不屑一顾,他只是热衷于农业,看见果实累累的谷子,心里感到十分得意。   
    弃的四世孙公刘继承了先祖的美德,继续倡导农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农业繁荣。经济富裕,人口猛增。   
    这块丰腴的土地,这座美丽的都城,公刘仍然感觉不能满足他那颗不知疲倦的勃勃雄心。他常常在心里嘀咕:太狭窄了!   
    方士们趁机鼓动说:应该迁都。   
    公刘眼睛一亮:如何迁都?   
    方士们兴奋起来:佩上美玉,带上刀子,选择风水吉地!   
    公刘沉吟片刻说:好!将舆图拿来。我要亲自选择,实地踏勘,迁一处风水吉地,兴我周室!   
    公刘佩带着五彩美玉,系着绿盈盈的丝带,拿着木鞘镶嵌玉石的刀子,带领着文武百官和方术之士,跋山涉水,寻找吉地。   
    他们来到特产丰富的胥,这里天高地远,视野开阔,特别是这里的女人分外美丽,让百官们为之兴奋,嚷嚷着:迁都于胥。   
    公刘摇头,方士们也摇头。   
    他们继续前进,来到山青水秀、视野开阔的原。许多官员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想走了,叫喊着:迁都于原!   
    公刘仍然摇头,方士也是摇头。   
    他们一行走到地势高旷、藏风蓄水的充满野性和活力的高地豳时,公刘眼前一亮,方士们也为之赞叹:这就是风水吉地啊,迁都于豳!   
    公刘兴奋地点头:好,迁都于豳!这样气势磅礴的高原土地,适宜于建造半地穴的房子,穴下竖立柱,出穴是土阶,屋顶盖木梁、陶瓦,形成一个街道纵横的都城,这就是京师之地。把王朝最精锐的军队驻守在这里,就是守卫京师的王师!这样的吉地,大周必兴!   
    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公刘,正是中国第一位用风水选址迁移国都的君主。   
    “京师”一词,就是公刘时代产生的。京就是公刘建筑的房舍和屋宇,师就是驻扎守卫的军队。公刘爱民如子,让百姓家家富裕,户户粮食满仓。人民感念他的功德,望着他们一行离去之后的滚滚风尘,久久不忍离去。   
    主张民贵君轻的孟子,十分称赞公刘的贤德,感叹:公刘好货!   
    公刘在京师建造宫室、厅堂,堂后是最为郑重的居室。厅堂之内,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定序位,称为依:就是贵族们行礼、奏乐、学习、练武、举行仪式的重要地方。这也是后世的明堂的源头,是接待重要客人和举行典礼之地。   
    公刘是第一个称公的人,在古代,公、王都是同样的意思,是君主的代称。   
    博学的公刘,爱民的公刘,无愧于他的“公”的称号,他让周王室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真正是兴盛大周。   
    《诗经》之《公刘》篇中,详细地赞颂和描述了公刘迁都的功德:


建宫之谜 一一、龙脉寻梦:第一个观风迁都的君主(2)

    笃公刘!    好公刘啊!   
    匪居匪康。   不安现状,不守寻常。   
    乃场乃疆,    分疆治田,   
    乃积乃仓。    粮食丰收装满谷仓。   
    乃裹糇粮,   急忙备好干粮,   
    于橐于囊。   装进小袋和大囊。   
    思辑用光,    大家平静和睦,   
    弓矢斯张,    准备着弓箭,   
    干戈戚扬,    盾斧手前行,   
    爰方启行。     一声令下动身向前方。   
    笃公刘!      好公刘啊!   
    于胥斯原。     察看这广阔的好地方。   
    既庶既繁,      选吉地人丁兴旺,   
    既顺乃宣,      建房屋民心顺畅,   
    而无永叹。     没有隐患,永久安康。   
    陟则在巘,      他登上那草木茂盛的小山坡,   
    复降在原。     他又来到那绿草如茵的平原。   
    何以舟之?     他身上佩带着何物?   
    维玉及瑶,      美玉和宝石,   
    鞞琫容刀!     还有镶嵌玉饰的好佩刀!   
    笃公刘!      好公刘啊!   
    逝彼百泉,     来到众多的泉水边,   
    瞻彼溥原。    眺望无边的好平原。   
    乃陟南冈,    他登上南边高高的山冈,   
    乃觏于京。    看见京师山环水绕的好地方。   
    京师之野,    京师的地域,多么辽阔啊,   
    于时处处,    于是定居,建造房屋,   
    于时言言,    人们居住在这里,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于时语语。    人们生活在这里,七嘴八舌,好生闹嚷。   
    笃公刘!     好公刘啊!   
    于京斯依。    定居京师这样的好地方。   
    跄跄济济,     走路多轻快,工作多繁忙!   
    俾筵俾几。    人才济济,群臣入席。   
    既登乃依,      宾主入席坐定,   
    乃造其曹。     吩咐祭祀猪神。   
    执豕于牢,      从猪圈中捉来肥胖的猪立即宰杀,   
    酌之用匏。     把美酒将所有的酒器啊全部满上。   
    食之饮之,      吃好菜啊,喝美酒,   
    君之宗之!     公刘啊是我们的好君王!   
    笃公刘!      好公刘啊!   
    既溥既长。     豳地肥沃又宽广。   
    既景乃冈,      测定山冈日影的方向,   
    相其阴阳,      山南山北,勘察繁忙,   
    观其流泉!    细心地观察水源,看其流向!   
    其军三单。     还把军队三成三股,分地驻防。   
    度其隰原,      测量起伏的山地和辽阔的平原,   
    彻田为粮。     精耕细作,收获粮食。   
    度其夕阳,     山地的西边,也精心测量,   
    豳居允荒!     豳地确实肥沃,确实宽广!   
    笃公刘!      好公刘啊!   
    于豳始馆。    高大的宫舍房屋,建筑在吉祥的豳原上。   
    涉渭为乱,     渡过湍急的渭河,   
    取厉取锻。     开采锋厉的磨石,寻找美丽的钻石。   
    止基乃理,     基地勘定,田地分治,   
    爰众爰有。     人民富裕,安居乐业。   
    夹其皇涧,      居住在皇涧岸边,   
    溯其过涧。    倘佯在过水河畔。   
    止旅乃密,     移民增多,人丁兴旺,   
    芮鞫之即!     河岸两边,欢歌笑语!   
    周人居住在豳地,很快繁荣富强起来:人口成倍增长,粮食堆满了粮仓,人民富足,国家强盛。   
    八世之后,野蛮的游牧民族狄人不断侵扰,方士建议再次迁都。新的君主古公亶父仁爱天下,德泽四海,不忍心加兵于狄人。他感叹说: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古公亶父勘察好地址之后,迁都于风水更好的吉祥胜地:岐山山麓之下的周原。   
    岐山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众多山峰之中最高的一座,两座山峰雄伟壮丽,双峰并峙,直入云宵,因称岐山。   
    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北枕巍峨壮丽的岐山,南临波涛滚滚的渭河,山环水绕,西边是清泠的妍河之水,东边是湍急的漆水河。   
    这里藏风蓄水,山水相依,形成令人惊叹的吉地。


建宫之谜 一一、龙脉寻梦:迁都宝地

    古公亶父也是一位懂得风水、堪舆的君主。他跑了许多地方,最终来到这岐山脚下的周原。他骑着一匹毛发光亮的健马,是在黎明时分进入周原的。他在山头放眼看去,眼前是雄伟壮阔的地势,不禁心头大喜。随行的方士们也惊诧岐山的雄壮,更佩服古公亶父的眼光和见识,认为迁都于此,是一项兴国安民的英明之举。   
    古公亶父办事十分谨慎,他召集文武百官,提出迁都的构想,让百官们也去看看,提出意见。百官们看后,没有人反对。   
    古公亶父集合周民,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占卜仪式,对于迁都这样重大的举措,想看看天意如何?结果,龟卜之卜辞是吉象。   
    周人信天敬鬼,一心一意追随着君主,全力以赴地迁都。从豳到周原,路途遥远,他们怀着富强的梦想和日益高涨的热情,以惊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努力,跋山涉水,一路向西:渡过烟波浩淼的泾水,沿西南方向蜿蜒曲折的山路进入乾县,翻越雄浑的梁山,跨过波涛滚滚的杜水,前方不远就是绿阴掩映下的滔滔漆水。顺着漆水南下折而西行,就是浪花飞溅、气势磅礴的渭水。渡过渭水,就到达了岐山山麓的周原。   
    离乡背井的周人,不怕艰难,不畏险阻,他们齐心一致地建设家园,开垦土地,营造宫室。   
    他们发明了板筑墙壁的建筑技术,建造了一座座巍峨的宫室、房舍、店铺和高大厚实的城墙。   
    古公亶父特别吩咐,建造一座高大的大祭台,祭祀让他们顺利迁都的神灵,也让雄壮的大祭台充分展示周王朝的实力,以吓跑不断侵扰的狄人。他们用俘虏的活人献祭,割下人头,祭祀众神。   
    国都之中,建造社稷、宗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始于古公亶父。   
    宫室之外,建造高大壮观的皋门(外门)、应门(正门),也是始于古公亶父。   
    这样,京师有厚实的城墙,有雄阔的宗庙和社稷坛,有巍峨的宫门。后来,周王在皋门、应门之外,建筑路门,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外朝、治朝、燕朝,这就形成中国古代都城著名的三门、三朝之制。   
    迁都周原的周人,人口倍增,经济繁荣,国力十分强大。   
    经过十余位贤王的励精图治,到周文王之时,周原之地的周王朝已经如日中天。   
    时值商王朝江河日下,摇摇欲坠。岐山之地的周人,携金戈铁马,滚滚而来,推毁了商王朝,建立了鼎盛800年之久的辉煌灿烂的周王朝。   
    渭河北岸的岐山周原,是周族的发祥之地。   
    有史学家却说,周的发源地不在陕西,而是在山西。山西黄河以东的地区,是夏族的发祥地,周族是夏族的分支,夏人、周人自然是同一血脉。   
    周的始祖弃是姬姓,山西就是姬姓之国。与姬姓并重的就是姜姓,姜姓来源于山西,后来迁至陕西扶风。羌人是姜姓,史称西羌。炎帝就是姜姓,史称:炎帝为姜。岐水浩荡东流,过姜氏之城,南为姜水,姜水东流融入雍水,雍水汇入渭河。姬姓和姜姓相邻而居,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周的始祖母姜嫁姬姓帝喾,姜、姬联姻,生下了周始祖弃。   
    岐山、渭水流域,就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之地。   
    陕西、山西是中国祖先们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他们生龙活虎创造历史、构建文明圣殿的场所。进入山西、陕西,才真正感觉什么是历史的厚重。似乎那里每一颗飘浮的尘埃,都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有着厚重历史韵味的远古圣物,也是令人神心向往的鲜活历史。   
    山西、陕西黄褐色的土地,荡漾着历史的神韵,凝聚着远古的神奇魅力,笼罩在一片尘土飞扬的历史迷雾之中。


建宫之谜 一一、龙脉寻梦:渭水之畔的奇士

    生活在渭水流域岐山脚下的周族,在英武的文王的统领下,迅速壮大,周边的一些小国纷纷归附。   
    人们知道文王仁爱圣明,也知道在文王的身边,有一位辅佐文王的智士,他就是白发苍苍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中国一位妇孺皆知的传奇式人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雾气迷蒙的渭河之滨度过的。   
    他富于智慧和谋略,然而,上天赋予他天赋的同时,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并没有赐予他发挥天赋、用智慧和谋略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空怀抱负和一腔报国之心,却一直无人赏识,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仍无用武之地!   
    姜子牙一直挣扎在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之中。他好不容易结婚成家,妻子马氏一直不能容忍他的“没用”和“无能”。最后到了晚年,妻子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他风餐露宿,尝尽了人世的苦难和艰辛;在渭水之滨建了一间简陋破败的茅屋,聊以寄身,以避风雨;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扛着一根弯弯曲曲的钓鱼竿,一年又一年,坐在风霜雨雪的渭水之滨垂钓。   
    善观天文、精通风水的姜子牙,知道周族将兴,他在这渭水之畔,等待着圣人的降临。   
    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几十年过去了,小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姜子牙的黑发也全白了,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扛着破鱼竿在风雨中垂钓。   
    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直的,竟没有一点弯曲!   
    有人吃吃地发笑,说他是大傻子。   
    有人哈哈地大笑,说他是痴人和疯子。   
    更多的人觉得奇怪:直钩如何能够钓到鱼?   
    姜子牙用直钩钓鱼的消息,不胫而走,说他是傻子、疯子、癫人、天才的传闻也传遍了渭水两岸、大江南北。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有一天,周文王姬昌要去田猎。出发之前,他命近侍史编前去神卜之师那里去占卜,问田猎吉凶。   
    占卜之后,史编进奏说:我的大王,在渭水以北打猎,会有天大的收获!   
    文王觉得奇怪:天大的收获?天大的收获是什么收获?   
    史编兴奋地说:我的大王啊,天大的收获,既不是收获龙,也不是收获螭;既不是收获熊,也不是收获罴!可是,大王啊,您能得到一位天赐之材啊,他能够辅佐您和您的后代得到天下,繁荣昌盛啊,我的大王!   
    非熊非罴一典就是出自这里,又作非寄熊罴、非熊入梦,后人用以比喻君主得贤臣之吉兆或渴求贤臣。   
    文王很高兴,郑重地斋戒三日之后,就带着他的大队人马,来到渭水狩猎。   
    渭水两岸树木成林,蓝天上白云飘动,河中波涛翻滚。   
    文王无暇于眼前的景致,当他来到渭水之滨时,独具慧眼的他一眼就发现了一位面目清癯、须发尽白的垂钓老人。   
    文王鬼使神差地走到老人的身边,与他促膝交谈,两人顿时觉得英雄所见略同,真是风云际会,相见恨晚啊!   
    老人即是姜子牙。   
    文王高兴地说:先公遗言,圣人适周,周以兴!圣人就是您啊!先公望之久矣!   
    文王兴高采烈,请姜子牙与自己坐同一辆彩车回宫。后,文王拜姜子牙为统兵之师氏。   
    文王在姜子牙的帮助下,积善积德,推行教化,并东进翦商,先后攻灭黎、邗、崇等国,剪除商的羽翼,建立了新的前进基地丰邑,打下了周王朝的王朝基业。   
    这一年,是姜子牙一生中最幸运的一年,也是他一生之中的重大转折点。   
    这一年,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已经八十多岁!   
    姜子牙成名了,成功了,令天下人羡慕。当年赶他出家门的妻子马氏,又前来投奔他,希望能够复婚。   
    姜子牙看着她,好久之后,才取一瓢水,倒在地上,说道:你把倒在地上的水收回,就复婚。   
    马氏真的趴在地上,吃泥地上的水。   
    《战国策》、《歇冠子》、《韩诗外传》等书都记载了这一故事。   
    姜太公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覆水难收”一典,就是出自这里。   
    文王带着帝业的梦想,走完了壮丽的人生旅程,赍志而没。   
    他的儿子姬发继位,为周武王。文王的临终嘱托是:早图灭商。   
    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就在孟津大会诸侯,检阅自己威武雄壮的军队,举行大规模的灭商军事演习。   
    商王纣依然我行我素,胡作非为,最后众叛亲离。武王认为时机成熟了,就委任姜子牙为统兵元帅的师氏,尊为师尚父。


建宫之谜 一一、龙脉寻梦:兴盛周原

    文王认为岐山下的周原,真是风水吉地,是周族繁荣兴盛之所。   
    武王经常骑着骏马,在周原上狂奔,庆幸自己的先祖有如此的眼光,选择了这样的吉祥之地。   
    周人在野性的高原上叫喊狂歌: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武王四年一月甲子日,武王在商都附近的牧野誓师。   
    周武王为了验证自己的号召能力,特地在文王墓前郑重祭祀,听姜子牙的计策,将文王的牌位载在车上,宣称奉文王之命,率六师东进,到达盟津之黄河渡口,号召天下,会盟各诸侯。   
    姜子牙左手执黄铖,右手拿着白旄,率众跪伏,对天盟誓:苍兕苍兕,总尔众心,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八百诸侯与会盟誓,共同参与伐纣灭商。   
    诸侯叫喊:纣可伐也!他们共推武王为盟主。   
    武王听众姜子牙的进言,对诸侯说:今日盟约,众侯同心,现时机未可!   
    会盟之后,武王率军西归。史称这次会盟为:盟津观兵。   
    商纣王大开杀戒,杀忠臣比干,囚禁其弟箕子,另一弟微子出逃。商王主力军队,远征东夷,都城朝歌空虚。   
    武王决定伐商灭纣,吩咐姜子牙统兵。武王和姜子牙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各方部落,大举进攻商都朝歌。   
    武王渡过黄河时,船行至中流,一条亮闪闪的白鱼跃入武王的船中。武王捡起白鱼,祭祀祖宗神灵,祈求祖先们保佑。   
    姜子牙说:这是吉兆!后来果然大吉。   
    白鱼入舟成为古典,后人用以表示吉利的兆头。   
    姜子牙领兵在牧野与商军会战,歼灭敌人,立下首功。   
    灭商以后,武王召见姜子牙:商的士兵,如何处置?   
    姜子牙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会喜爱;憎恨一个人,也会讨厌他的子孙。灭了商,商的士兵,都杀了吧!   
    这便是“爱屋及乌”一典的出处。   
    姜子牙又称姜尚、吕望、太公望。相传他是白熊投生,是带着封神榜来到人间的,一身正气,后来封了神。   
    天地之间的一切妖魔鬼怪,都怕他、敬畏他;天地间的一切神灵,也都敬他三分。   
    无论什么时候,人们在困惑无助之时,民间众生最相信、最流行的说法是:姜太公在此,诸魔走开!姜太公在此,诸神让位!   
    于是,传奇人物姜子牙成为中国大地上妇孺尽知的福神、避邪之神。   
    姜子牙酉时出生,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酉。   
    随着姜子牙名声日著,从民间到市镇开始流行贴酉风俗:院门、屋门、房门,以至门窗、门框、屋梁等处,都贴酉字或者贴写:姜太公在此。   
    贴酉风俗,一是纳福:酉通有字,有就是富有,不受穷,年年有余,岁岁有福;二是避邪:有姜太公在此,妖魔远避,诸神让位,吉祥平安。   
    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在风水吉地周原之上建造的周之都城,到处张贴着这位辅佐周王建立王业的避邪之神的神像,这一风气,由京师波及全国,成为日后中国年令节日之时的一种风俗。   
    武王不同意以杀戮来加强统治,认为那是致治之下策。武王认为,在岐山脚下的吉地周原,周要以仁义行天下,兴盛周王朝。   
    武王仔细勘察地势,观看风水,并听取众大臣和方士的见解,最后于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南),正式建立大周王朝。   
    商灭亡了,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仍然是一方之主,武王派遣管叔、蔡叔、霍叔分驻其周围加以监视。   
    武王积劳成疾,灭商仅仅两年,终于病倒。成王还是幼年,一旦武王撒手归西,周王朝不免风雨飘摇。大臣们忧心如焚,不知道怎么办。   
    史称:群公惧,穆卜。周人在生死关头,喜欢问问上天,以卜吉凶。周公旦忧心忡忡,亲自卜问,向天神祈祷,愿意代兄赴死!   
    不久,武王去世。周文王和周武王,都葬在今陕西咸阳之北的一片葱绿辽阔的原野:毕原,坟墓不封不树,与平地齐平。   
    商、周时期,从帝王到百姓,墓葬都是不封不树,就是不封坟堆,不种墓树。   
    《易经》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不过,有学者得出:毕原的周王陵,并不是周王的陵墓,而是战国时秦王的陵墓。至于周武王之墓,至今仍未发现。   
    幼年的成王即皇帝位,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辅佐幼帝,代行政务。   
    管叔、蔡叔愤愤不平,到处散布流言:周公篡权。他们和武庚以及诸侯国不满于周族统治的势力联合,集结大量兵力于管城(今河南郑州),计划夺取重地成周(今河南洛阳)。与此同时,武庚在黄河北岸发动政变。   
    周公胸有成竹,亲率精锐的王师,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誓师出征。周师直抵成周,浩浩荡荡,两军在郊野对峙,叛军大败,管叔、蔡叔被杀,霍叔被废为庶民。   
    周公率师乘胜追击,渡过黄河,大败武庚叛军。武庚被迫撤退,退至朝歌,败后再撤,直到被俘,最后被处死。   
    周公继续率师东征,历时三年,将参与叛乱的五十余小国,一一歼灭、收服,征服四海,实现了完全的统治,建立庞大的周王朝。   
    如今,这三代的帝都,当年的美丽与繁华,如今已如云烟飘逝,只留下了一片瓦砾,一堆黄土,以及如梦一样的一蓬蓬衰草。   
    帝都的风水,京师的繁华风物和喜怒哀愁,如风中的游丝,如梦中的飞絮,如跳跃奔腾的骏驹跨过小隙,如天空中追逐太阳的白云,瞬息之间,没了踪影,留了斑斑点点的梦中记忆,供后人缅怀和追寻。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龙脉的传说

    1. 龙脉的传说   
    一直被中原视为偏僻边陲小国的秦国,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强大起来,如同一个巨人突然耸立在中原各国的面前,令各国君主目瞪口呆。   
    七雄并争,秦很快以超强的国势,位于六国之上。   
    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纵横术士们,开始在四处鼓动,说秦灭六国,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秦起于龙乡,真龙地脉、紫气氤氲、云蒸霞蔚。   
    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吕氏是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常年在赵都邯郸经商,生活在赵都。他在邯郸结识了作为人质的秦庄襄王,也是在赵都让美丽动人的赵氏美姬怀孕,后来在圣水龙乡的秦宫又生下了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时为王子的庄襄王英气逼人,有帝王之相,是未来秦国的国君。他惊叹: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不惜重金,交结庄襄王,让他开始回京活动。庄襄王看上了美丽的赵姬,赵姬已经怀孕,吕不韦毫不犹豫地将美人送给了这位奇货可居的王子。   
    秦王去世,庄襄王如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赵姬顺利地替庄襄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吕不韦的亲骨肉秦始皇嬴政。   
    越都邯郸便成为龙兴之地。   
    邯郸是历史古城,具有悠远的文明,长达7000余年。到商王朝之时,已经是王室离宫和京畿重地,成为仅次于京都的繁华之城。   
    邯郸也是一座风水之都,山灵水秀,地势十分独特。它坐落在太行山麓,依山面南、向东,将东来的紫气和浩荡的南风尽收怀中,正是风水堪舆大师们梦想的藏风蓄水之吉地。雄伟的太行山,绵延起伏,山峦叠障,绿水长流。漫山遍野的古木,挺拔参天,浓荫密布。一团团翻滚的云雾,千姿百态,舞蹈缭绕,令人目不暇接,不禁心灵为之震撼,思绪为之颤动,惊叹其威武雄壮!   
    古代选择吉祥之地,注意六项:一看水口,二看野势,三看山形,四看土色,五看水理,六看朝山朝水。   
    具体察看地理的时候,关注五点,这就是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   
    五诀就是五种方法和窍门,内容不同,方法各异,因而称谓各不相同,五诀分别称为龙法、穴法、砂法、水法、向法;又因其重点各异,因之又分别称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   
    道家研究风水,曾提出了玄空造化场的思想,将山、光、水、气、方位、气流等等融为一体。山环水抱必有气,气遇风则散,风是送气之媒。   
    选择京师风水吉地,重点之处是要考察其山势和风水之势,详看其祖山、主山、龙脉、龙穴、风水穴等。   
    祖山:主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   
    少祖山:祖山前面的小山,相当于祖山的影壁。   
    主山:主址后、祖山前的主峰,气势磅礴,因称之为来龙山。   
    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主山脉络的山脉。   
    龙穴:主址的最佳地点称之为龙穴。通常是在主山之前,位于藏风蓄水的风水怀抱之中央,是世间吉祥紫气的最佳凝结点,也是最适宜于居住的风水吉地和停放祖先棺木的福地。   
    青龙:主址左侧的次峰,又称左辅。   
    白虎:主址右侧的次峰,又称右弼。   
    护山:青龙、白虎山之外侧的山峰。   
    案山:主址前面隔着一条水流的近山。   
    朝山:主址前面隔着一条水流、隔着案山的远山,山势左右环抱,内聚佳气,稳重安全。   
    水口山:主址前河水流出之地的左右两山,山峰隔水对峙,通常是繁华市镇的入口,人称龟山、蛇山、象山、狮山。水主财,这里是河水的汇合处,也就是汇水聚气之地,自然是适合于人居住的佳地。   
    中国道家的风水之说,讲究都城的布局和居住空间的多重封闭和整体闭合。   
    主址的后方,以主山为屏障,山水相连,重重叠叠,山势左右延伸,呈环抱合围之势。   
    主址的前方耸立着案山,余脉绵延,将前方封闭,留下水流的出口,水口山形成天然屏障。这是第一道合围圈。   
    这道合围圈外,是主山后的少祖山、青龙山、白虎山和两侧的护山,还有案山之外的朝山,形成第二道合围圈。   
    风水佳地,就是风蕴气足的山环水抱之地。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山环水抱,必然是环形的地势,是蓄水拢气的佳所。   
    环形体的东西,在自然界中是吸收佳气、蓄养水源的最佳结构。事实上,环状的接收器,接收信号最好。莲花之王的王莲,状如大盆,完美无缺。喇叭状的花朵,也是自然界中最能充分地吸收阳光。   
    《内经》上说:主址之西的山挡住西面的刚风,北边的山挡住北面的大刚风,西北边的山挡住来自西北的折风,东北边的山挡住来自东北的凶风。这些抵挡北部风的山岭,刚好形成半圆形的环山。   
    世间万物,都是气生繁衍的结果,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五谷百物,中至福寿夭祸,无一例外。   
    《管子》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晋代郭璞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清堪舆家范宜宾说: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龙是中国人敬仰的神物,道家也恭敬信奉。方士们认为,龙形的山脉是最佳的吉地,称为龙脉;又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   
    而在《人子须知》中则说:地理家以山名龙,何也?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显,支垅之体段不常,咫尺之转移顿异,验之于物,惟龙为然,故以名之。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三龙云气

    2. 三龙云气   
    道家以中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称为三大干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以北为北龙。   
    三大干龙的龙脉,都起源于昆仑山。每条干龙,从西部昆仑山的起点到东部入海的终点,按照远近大小,分远祖山、老祖山、少祖山等,依次由老到嫩。山老无生气,山嫩则生气勃勃。因此,寻山要寻少祖山,不要寻老祖山。   
    他们把龙形的山脉从优到劣分成四龙:进龙、退龙、福龙、病龙。   
    干龙的祖山,必定是名山,山势雄伟,地域广大,山环水绕,河渠纵横,山脉绵延千余里。祖山的主脉,通常是一个地方的名山、名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般为重要疆域的分界线。   
    主脉蜿蜒东进、南行,形成一块块福地;当它们跨过河谷峡地时,形成一个个土地肥沃的盆地,就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通衢都会:千里之地为大郡,三百里之地为河川,百里之地为县市,百里以下为城镇。   
    中国的山川河流的走势、巍峨蜿蜒的龙脉和潜藏的龙脉大势,从西到东,将龙脉蜿蜒的地势视为风水地脉,分为三势,称为三龙。   
    三龙的祖脉就是远在西域边陲的昆仑山,昆仑山绵延向西,分成三支,就是三龙:   
    第一支:起自昆仑山,从阴山、贺兰山到秦岭,进并州到太行山、燕山,东至大海,称为北龙;   
    第二支:从昆仑山到岷山,循岷江左右,出左江到关中,直至武陵山,东至淮水直抵大海,称为中龙;   
    第三支:自昆仑山出吐藩沿丽江而下,趋云贵到横断山,往东由武关到湘江,东经黄山、天目山到苍括山,称为南龙。   
    北龙的山势巍峨雄壮,出昆仑山向东,秦岭、嵩山绵延纵横,河北众山环拥相抱,形成一系列进龙、福龙佳地。山西之水入龙门西河,山东之水入幽州东流至海。一支是恒山,一支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山势最高、最雄伟。还有一支就是燕山山脉,是北龙之中最长的一支,向东一直延伸到平乐。   
    北龙的核心之地是太行山,山之西面是吕梁山,北边是五台山,南边是滚滚不绝的黄河。   
    太行山是南北走向,绵延的山势,犹如矫龙,逶迤南行,在黄河沁阳之地突然向西,由王屋山直抵崤华山。   
    太行山群山耸立,绵延起伏,峡高谷深。山中古木参天,浓阴蔽日,幽深河谷绿浪翻滚。悬崖峭壁造型奇特,倒映山水千奇百怪,如雪的瀑布仿佛从天而降,气势磅礴的山势,犹如一条巨龙腾空飞跃在天地之间!   
    太行山与吕梁山相邻,两山之间的山川构成肥沃的土地,这里就是著名的黄河流域之并州地区。黄河之水滋润灌溉,汾河蜿蜒流过,群山耸立,富水东流,环形的山川地势藏风蓄水,形成难得一见的风水宝地。   
    中国大唐时代的杰出女皇武则天,就降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后来,她顺利地入主皇帝宝座,改写了大唐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神秘的龙乡(1)

    3. 神秘的龙乡   
    中国的山川地势,大约是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最高的昆仑山自然成为众山之祖山。   
    中国的大江大河,也大多数是发源于西北高原地区,顺山势东奔南下,呼啸千里,奔腾不息,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   
    中国又是个“出产”皇帝的“大国”。之所以称为“大国”,是因为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出产皇帝最多的国家: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之中,先后出现了大小帝王500多个。   
    中国古人认为,帝王们不是凡胎,他们都是龙种,是上天降生的真龙天子。   
    宣称君权神授的帝王们,也认为自己不是凡间人,是上天之子,是奉上天之命来统治人间,做世人的主宰。   
    讲究君臣纲常的儒臣们,对帝王更是奉之若神,用一支生花妙笔,不惜笔墨地对帝王们进行造神运动,描述他们是神人交合的圣物,是介于神人之间的特殊人:   
    他们在孕育的时候就不同凡响,紫气蒸腾,霞光照室,天上飘荡着祥云,空中时或有龙形显现,神妙无比;   
    他们的相貌更是奇特,非同一般,不是重瞳,就是骈齿,隆准,大口,美须髯,目有精光,垂手过膝,额头如龙,遍体鳞文,声似洪钟!   
    这些被中国人一代代敬若神明的帝王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百姓们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他们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自己也仿佛觉得,自己真的是龙种,是上天所造的真龙天子,真的不是凡人!   
    其实凡此种种,不过是封建统治的一种利器罢了。   
    那么皇帝们来自哪里?在什么地方坐拥天下?何处是神秘的龙乡?   
    所谓北龙福地的黄河流域,是中国盛产皇帝的地方;北龙、中龙旺地,也是帝王们建立国都、坐拥天下的最佳场所。   
    中国的皇帝大多来自于所谓的北方北龙、中龙旺地,中国两千余年的帝都,也大多建立在这些藏风蓄水的龙脉龙穴之所。   
    中国的皇帝主要来源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集中于地势险要的山陵地带,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的广大地区。   
    譬如,周人迁都于岐山脚下的周原,周文王将周原大地建设得繁荣昌盛,引起了商纣王的嫉妒,周文王被关入狱中。   
    狱中的周文王精心演绎八卦,演出八八六十四卦,写成《周易》一书。   
    周文王得姜太公之助,成功地壮大了周王朝,将都城从周原迁都于更为吉祥的风水之都:丰。这座丰京,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之西的沣水西岸。   
    周武王大举伐商,顺利地建立了周王朝。   
    丰京之侧被古人视为吉地。周武王就在丰京东面,营建了新都镐京。   
    丰、镐二京,隔沣水相望。西岸的丰京,土地肥沃,地势较低,宫殿边绵。著名的灵台、灵沼坐落其间,还有方圆70里的灵囿。   
    镐京地势更加开阔,地基高广,宫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居中是宫殿区,前堂后市,左祖右社,形成了布局对称、错落有致的城市格局。   
    丰京、镐京隔水相望,近在咫尺,滚滚的沣河之上,一桥连接,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较早的气势雄伟的双子城。   
    又如吕不韦是韩国阳翟(河南禹州)人,在北龙佳地的赵国国都邯郸让赵姬怀孕,后来生下了秦始皇。邯郸生灵水秀,枕雄伟壮丽的太行山,终日云雾缭绕,气势恢宏。   
    生于邯郸的秦始皇,最后横扫六合,并定都于北龙福地的关中地区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20里)。   
    这里是八百里沃野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12个王朝千余载的帝国辉煌。   
    西起宝鸡、东到潼关的渭河流域广大地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里秦川。它的北部是半圆形的黄土高原,河渠纵横的高原山地、巍峨雄壮的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成为它标志性的风景线。   
    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咸阳北枕高耸入云的九仲山,在雄伟壮丽的山脚下,是云雾飘渺之中莽莽苍苍的八百里秦川,古城咸阳就安卧在这秦川的腹地。秦王称为圣水的渭河,从南穿行而过。古城因位于山南水北,山南水北谓之阳,故称咸阳。   
    咸阳之南的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的乌鼠山,东经潼关,蜿蜒向北抵达白于山,再呼啸南下,穿越秦岭。葫芦河在天水三阳川汇入渭河,泾河在六盘山东麓注入渭河,还有雄奇之水的北洛河流入。渭河波翻浪急,不断接收、融合各支流,以破竹之势横穿关中平原,流域宽广,土地肥沃。渭河、灞河、沣河等河的汇流处,就是历代建立都城的风水吉地。   
    人称:秦中自古帝王州。   
    奔腾不息的渭河,让无数诗人领略了它的壮美,诗人为之感叹,写下优美的诗句称赞: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洲。   
    泅河风光秀丽,渭河之北的咸阳,是渭河是最大的最富庶的渡口和要隘,也是关中地区最为繁荣的城市。   
    史称:秦地最胜,无如咸阳。   
    咸阳与东边的古城长安(西安)比邻而居,是历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古城,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这里的古城长安(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超过了一千年的历史古都。   
    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东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函谷关,西边是易守难攻的大散关,向南不远是绿草肥美的雄隘武关,向北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高原不远的尽头就是雄浑的阴山山脉。   
    莽莽苍苍的关中,关隘林立,绵延的高原和逶迤的秦岭如同两条矫健的苍龙横亘在这苍茫的大地,造就了这方风水吉地,也成为多少将士的葬身之所。从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17世纪的明王朝,这里发生惨烈的战争多达约400次!   
    秦始皇把皇宫铺满了整个咸阳城:内外二百余里,建造了270余座宫殿,复道相连;依塬临河建造的六国宫殿,连绵不绝,离宫遍地。   
    善看风水的方士说:咸阳城太小了,不能充分体现横扫六合的秦王朝的气势,应该另选吉地,再造皇宫,让六国旧贵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皇帝的宫殿。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神秘的龙乡(2)

    秦始皇瞪着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方士,摸着自己微微突起的鸡胸,沉吟片刻,慢慢地说:宫殿是太小了!发现吉地了?好好察看一处风水宝地,立即回奏!   
    方士胸有成竹地说:渭河南岸,王气氤氲,是建造皇宫的理想之所。   
    秦始皇带着方士和大臣前往细心考察,发现这一片地方,气势非凡,地形开阔,的确是一处难得的吉祥宝地。   
    秦始皇下令,在渭河南岸,建造规模巨大的皇宫朝宫,要求这座朝宫要建造得空前巨大,能够容纳六国所有的旧贵族。   
    70万人的浩大施工队伍开进了渭河南岸,新的王宫在夜以继日的轰鸣声中破土而出,建造在高大台基之上的朝宫巍然耸立,直入云宵。   
    可惜的是,朝宫没有建造完成,秦始皇却在沙丘平台(河北广宗县)巡游的路上一命归西了。据说,他在临死之时,还瞪着一双求生的眼睛,渴望着方士的到来,给他带来长生秘术。   
    高大的朝宫前殿建好了,东、西、北三面以高墙为屏障,俗称为阿城,这座没有来得及命名的巨大宫殿,就称为阿房宫。   
    阿房宫真的气势磅礴,高大的台基使宫殿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宫殿南北长达50丈,东西多达500步。两层富丽堂皇的宫室,四周阁道相连,五丈旗帜在空旷有大殿上空迎风飘扬。   
    这座阿房宫,可以容纳一万余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宫殿。   
    阿房宫位于今陕西西安西郊之赵家堡、大古村之间,至今留下的遗址有两处:阿房宫村南边的大土台,阿房宫村西南的长方台。   
    当地人称大土台为始皇上天台。相传,秦始皇信道,得道士的长生不老术,从这上天台上了天宫,在人世只留下了这座上天台。   
    唐朝大诗人李贺为此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名篇《秦宫诗》:   
    越罗衫袂迎春风,   
    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洒暖春茫茫,   
    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   
    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襟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鞋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   
    白鹿清酥夜半煮。   
    铜英永巷骑新马,   
    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   
    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篦夺得不还人,   
    醉睡氍毹满堂月。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风烟古都(1)

    4. 风烟古都   
    汉高祖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人。50岁时,率兵入咸阳,约法三章,得秦民心。项羽入主咸阳,纵火焚烧宫殿,三日三夜。   
    4年后,刘邦击败项羽,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于乌江。刘邦在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定陶)即位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当时,精通风水的术士娄敬、张良建议迁都长安,认为长安才是真正长治久安的国都,是风水吉祥之地。   
    刘邦仔细考察长安,发现这座城市的确非同凡响,表示赞同迁都。   
    大约5年后,刘邦吩咐,在秦兴庆宫的旧址上建造新宫,取名长乐宫。   
    长乐宫取意于永远快乐之意,其宫殿建筑分前殿、后宫两部分:前殿四周建有围墙,南门外就是在一个宽敞的大庭院,是朝廷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其建筑主要包括14座宫殿和大量的池苑、台榭、楼阁,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就是长秋殿、宣德殿、临华殿、广阳殿。   
    鸿台是长乐宫中最为高大的建筑,40丈的高台,巍峨雄壮,高耸入云。这座高台始建于秦始皇,台上建有凌空飞动的观宇。据说,秦始皇常常登临此台,射空中的飞鸿,因称鸿台。   
    长乐宫中最负“盛名”的地方,就是酒池肉林。酒池肉林是暴君夏桀、商纣的“发明”,成为后世奢侈亡国的代名词。好奇心强的秦始皇君临天下之后,特地在兴乐宫建筑了一处酒池肉林,想找找暴君的感觉。汉室兴建长乐宫,一边骂秦皇暴戾无道,一边保留着秦皇的酒池肉林供自己享受。文才武略的汉武帝就喜欢在酒池之中与美女一起泛舟,穿梭于肉林之间听女人的嬉笑、尖叫,他感觉无比的兴奋和自得。   
    从此以后,长安成为200余年国脉的汉王朝之国都。   
    在长安城的西南部,与东南部的长乐宫相距大约一里地方,汉高祖刘邦建造了一座更加巍峨的宫殿未央宫。未央二字,取自《诗经》,意思是没有尽头。   
    未央宫约有5平方千米,其前身是秦始皇建造的章台,由宰相萧何主持营建,大小宫殿楼阁约40座。   
    据说,刘邦第一次见到这座壮丽的宫殿时,惊诧得目瞪口呆,对宰相萧何说:天下纷争,苦战数岁,成败还未定,为何把宫殿修建得如此壮丽?   
    宰相萧何理直气壮地回答:回陛下,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非巍峨壮丽不能重威,还要不能让后世超过它!   
    未央宫建筑在龙首山的风水地脉之上,以龙首山的龙首塬高台为殿基,使整个宫殿高出长安城。北宫门是未央宫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与桂宫、北宫、明光宫相连,而且是整个皇宫的重要门户,其北门之外,就是隔渭河相望的咸阳塬,是汉室血脉归宿的皇家陵区。   
    未央宫的前殿是皇帝的寝宫,建筑十分豪华:大殿东西50丈,宫13座,台殿43座,池1个。用名贵的香木为栋椽,以杏木作梁柱,屋顶饰以金箔,门扉装饰着金色花纹,窗户镶嵌着五彩宝石。青色的窗台,红色的殿阶,绿草如茵的斜坡,黄金制作的璧带和珍奇玉石的风铃,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   
    宣室是未央宫的正宫,当年,汉文帝曾在这里召见名士贾谊,可惜的是,他们二人促膝谈心至深夜,不是议论国政,却是谈论鬼神。   
    未央宫北最著名的宫室就是温室殿和清凉殿。二殿冬暖夏凉,是汉武帝的杰作。   
    温室殿殿内设有木炭供暖的壁炉,椒泥墙壁,桂木殿柱,精致的五彩地毯和五光十色的云母屏风,将大殿装饰得如同仙境。   
    清凉殿放置着精美的白玉石床,床上挂着紫色琉璃帐,床帐旁边是巧夺天工的水晶石鉴盘。   
    汉武帝的男宠董偃常到清凉殿休息,有一次,他卧在白玉石床上,拿出鉴盘的冰块享受清凉,但还是觉得酷热难当,就干脆将鉴盘连同所有的冰块拿到床上,好不舒服。   
    根据方士的建议,未央宫前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风水池,面积达20万平方米,因为水池之水,常年呈现苍绿色,十分迷人,因称此池为苍池。   
    再回来说刘邦迁都长安之后,心里还是不大踏实,一直惦记着东都洛阳。这样,很长的时间,长安城就一直没有修建围墙。汉惠帝之时,正式下令修建长安城墙垣,历时5年方才完成。   
    汉室的长安城,建筑面积大约36平方千米。城墙十分高大,取龙首塬的金色黄土板筑而成的城墙,宽厚结实,色泽赤黄,远远看去如同一座黄金宫殿。   
    长安城是一座不规则的长方体宫城,城市的北边呈北斗星布局,南边则如南斗星,因而人称汉长安城是斗城。   
    未央宫边的柏梁台曾不幸起火,高大的殿台化为灰烬。汉武帝心中忧虑,不知道如何面对。   
    南方一位方士说:可选一处风水吉地,建造更加高大的建筑,镇慑火魔,消灾祈福。   
    汉武帝有点心动,看着面前的这位清瘦的术士问道:长安城内的风水吉地都建造的宫殿,哪里可建?   
    方士们笑一笑,神秘地说:回陛下,城西的上林苑,风水比长安城内更好,宜建宫室,还可与仙人幽会。   
    汉武帝本来就不满足于长乐宫、未央宫,听了方士的话,便亲自到上林苑察看地形风水,觉得真的非常好,就吩咐在长安城外的上林苑,建造比长乐宫、未央宫规模更大、更加壮丽的宫殿建章宫。


建宫之谜 一二、三龙之谜:风烟古都(2)

    建章宫大约20余里,宫殿起伏,真正是千门万户,富丽堂皇。其南门高大巍峨,门凡三重,高达30丈,门上装饰着玉璧,人称玉璧门。   
    壮丽的前殿坐落在三层高的台基之上,高达30丈,有12座殿门。玉石镶嵌的台阶,分外耀眼,人称玉堂。特别是殿顶之上的铜铸的仙人承露盘,高约5尺,蓝天之下耸立在20丈高的台殿之上,闪烁着金色的迷人光芒,清风徐来,机关转动,栩栩如生的金凤仿佛凌空而起,展翅飞翔。   
    唐大诗人李商隐这样描述汉宫:   
    青雀西飞竟未回,   
    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   
    不赐金茎露一杯。   
    唐斗酒学士王绩在《过汉故城》中,这样写道:   
    大汉昔未定,   
    强秦犹擅场。   
    中原逐鹿罢,   
    高祖郁龙骧。   
    经始谋帝坐,   
    兹焉壮未央。   
    规模穷栋宇,   
    表里浚城隍。   
    群后崇长乐,   
    中朝增建章。   
    钩陈被兰奇,   
    乐府奏芝房。   
    翡翠明珠帐,   
    鸳鸯白玉堂。   
    清晨宝鼎食,   
    闲夜郁金香。   
    天马来东道,   
    佳人倾北方。   
    何其赫隆盛,   
    自谓保灵长。   
    生于济阳(河南兰考)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三国魏、西晋也定都于此。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北枕秦岭,南临渭河,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有八条水系环绕,史称:八水绕长安。   
    八水就是八条河流,它们是:渭河、泾河、灞河、涝河、泮河、滈水、浐水、潏水。   
    渭河、泾河绕北环流,涝河、潏水绕南长流,泮河、滈水蜿蜒向西,灞河、浐水曲折向东。渭河是八水中的主流,贯穿关中平原,用它丰富的水源和奔腾不息的滚滚河水,滋润着这肥沃的八百里秦川。   
    这片高原气势磅礴,纵横的河流切割出了一个个独立的塬地,造就了著名的龙首塬、白鹿塬、铜人塬、咸阳塬、乐游塬等。   
    极目高原,北边是雄伟的北山山脉,南边是巍峨的秦岭,雨过天晴,淡黛的终南山诸峰耸立,如同天然屏障,阻隔着南来的气流,调节着渭河谷地。   
    古城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在一片紫气氤氲之中奔腾着一股不可阻挡的龙腾虎跃的气息。龙形的山脉伸展在博大广袤的高原,龙首塬古香悠远,仿佛真龙的长尾伸到了天上,气势非凡。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华阴形胜

    1. 华阴形胜   
    三百余年的大混乱岁月,国破家亡,满目疮痍。   
    据说:华阴山川形胜,甲于关中,乃真龙旺地!   
    以清廉高洁著称的华阴杨氏家族,在这烽火连天的时期,真的脱颖而出,威震天下。   
    出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般若寺的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坚及其家族,从先祖羊舌肿逃难到华阴时,杨氏家族就世代居住在这里。   
    像杨氏家族这样几十代人繁衍生息在一个地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因为,人口众多,战乱频仍,中国绝大多数家族都为了生存而一再迁移。   
    话说聪颖过人的杨氏先祖,是逃难到华阴的,且不愿意离开华阴,正是看上了华阴这块吉祥旺地,相信在这里,杨氏家族会繁荣昌盛,成为天下旺族。   
    华阴位于陕西、河南的交界处,是三秦要冲和八省通衢之地,地形险要,山川形胜,物丰水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形成了颇为繁荣的市镇,官方特地设立华晋邑。汉高祖刘邦时,正式设立华阴县,属于弘农郡管辖。   
    杨氏先祖喜欢华阴,也喜欢弘农郡,他们在家谱中,世代就明确自称是弘农华阴人,并将杨氏家族郡望,写成弘农郡、弘农堂。   
    中国自古就有五岳之说,据说早在尧舜之时就有了这种说法,到汉武帝时正式建立五岳之制。汉宣帝喜欢风水,特别喜爱看大汉舆图,明定将五大名山定名为五岳: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为北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后来,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五岳山川俊秀,美丽如画,各有其传神之妙: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嵩山如卧,衡山如飞。   
    传说,这五岳是神仙们生活的地方,山青水秀,风景美丽,是极佳的风水吉地。秦汉隋唐的帝王们,都曾到这五岳膜拜。   
    华山山环水绕,脉形如龙,群山奔腾汇集,诸水万派归宗,朝山远拱,诸山环卫,如此藏风聚水之地,道士自然视之为风水宝地。   
    华山山如刀削,以奇险著称,山峰峻秀挺拔、绮丽险要。华山之险,居于五岳之首,被称为“天下奇险第一山”。   
    华山五峰并峙:东峰朝阳山、西峰莲花山、南峰落雁山,三峰鼎立,悠然对峙;北峰云台山、中峰玉女山,辅立于侧,傲视苍天。70余座孤峰耸立的山峰,环拥着华山五峰,使龙虎之气的华山众山咸止、诸水云集。东峰朝阳峰高约数十丈,山岗如削。其石楼峰侧的悬崖之上,有一块巨石,上有一个天然纹理的巨型手掌,人称华山仙掌。浓荫密布,松涛如歌,云雾起伏缭绕,仿佛神仙之境。西峰由一块完整的巨石构成,千丈绝岸,犹如刀削,十分险峻;山峰之下,山峦绵延,如片片莲花,因称莲花峰。西峰之上,有一块断为三截的巨大石头,上面镌刻着三个遒劲的大字:斧劈石。据说,这里就是神话传说中三圣母被压住的地方:   
    三圣母因儿女私情,犯了天条,被玉帝压在了这块巨石之下。她生下了儿子,名叫沉香。灵芝大仙将沉香送到其亲生父亲刘玺家中,刘玺细心抚养。沉香长大后,刘玺告诉沉香其母的遭遇,沉香立志救母,向霹雳大仙拜师学艺。学成之后,霹雳大仙将上天赏赐的这把巨斧送给沉香,沉香手持巨斧,打败了舅父二郎神,一斧劈开了西峰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神奇的斧劈石之下,清晰可见巨大的人头、胳膊、乳房和大腿,旁边立着一把威风凛凛的大铁斧,上书16个大字: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予沉香,劈山救母。   
    华山南峰是最为险峻的山峰,因为山峰太高,善于飞翔的大雁都难以飞过,所以,人称落雁峰。登临南峰绝顶,天空极低垂,仿佛星星伸手可及;群山绵延,云雾缭绕,渭水浩淼,奔腾不息,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莽莽苍苍,了无边际。峰上建造有覆盖着铁瓦的金天宫,宫内供奉着白帝的神像。峰顶之上,是一座天池,称仰天池,旁边立一石碑,上书:华山绝顶。   
    华山之峻、之险、之奇,令多少文人骚客感叹不已。   
    中华之华,就是指华山。华山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黄河是血脉,华山是根本。   
    华山福地的华阴,龙虎之气氤氲,被称为旺地。杨氏家族在这旺地华阴繁衍生息,家风忠正醇厚,最后养育了杨坚这条真龙,并滋养和完成了隋王朝约40年的繁荣昌盛。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建宫龙首山

    2. 建宫龙首山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王朝,定都长安。   
    方士观察山川地气,并向隋文帝进言说:长安城太小了,饮用的水,水碱太重,这里虽然是龙脉之地,但皇宫并不在龙穴之上,真正的龙脉龙穴在龙首山,山上有帝王之气!   
    隋文帝杨坚感到震惊,他立即前往察看地形,云雾笼罩的龙首山,确实不同凡响,苍莽的高原之上的确弥漫着龙虎之气。于是,杨坚下令,在距离长安城不远的龙首山上,大规模地营建新的皇宫。   
    领衔修建工程的是左仆射高颍,具体的工程设计建造者是左庶子宇文恺。   
    宇文恺是真正的建筑大师,一生好学,博学多才,极有巧思。他在动手之前,特地前往古城洛阳、邺城等地考察、调研,测绘图形,描绘山川大势。   
    宇文恺不知多少次地来到龙首山,独出心裁,按照《易经》八卦之说,选择龙首塬之南坡兴建宫城:南坡有六座冈阜,人称六坡,宇文恺视之为乾卦六爻,并按九一至九六的六爻爻序来设计、布局和建筑宫城、皇城、郭城。   
    九二之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其意是真龙天子出现在人世,德泽广施,君临天下。宇文恺就将宫城选择在这个地方,建成大兴宫。   
    九三之爻是君子终日朝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有道之人,白天勤奋自励,夜晚警惕反省,虽处险境,也无灾害。宇文恺觉得,这是建造中央官署的好地方,因之在这里建筑皇城,中央办公衙署全部设置在此。   
    九五之爻是飞龙在天,意即天子位于高位,不是平常之人所能达到的。宇文恺就在这里建筑佛、道寺观,著名的玄都观、兴善寺就耸立在这里。   
    大兴城建造在高大的龙首山南坡上,山护水拥,藏风蓄水,气势夺人。   
    宫城建成了,皇城也随之竣工,然后建成了郭城。历时两年,都城大兴城建设完成。   
    杨坚亲自踏勘了大兴城,被这里的龙虎之气所倾倒,觉得十分满意,厚赏了精通风水之术的宇文恺。随之迁都,赐名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方士们却看出了端倪,认为大兴城虽好,藏风蓄水,但却忽视了山川之神,没有设立专门的寺庙供奉,龙虎之气不会久留,恐怕国祚也将不会长久。   
    没等道士表达自己的想法,文帝仙逝了。随即登上皇帝宝座的炀帝,刚愎自用,根本不把方士放在眼里。皇帝非常自信,继续大兴土木,建造淫宫,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筑行宫和游乐之所。方士从皇帝充满自负和杀机的眼神中,看到了王朝的结局,噤若寒蝉。    
    大兴城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基本奠定了中国都城宫城、皇城、郭城三重城的格局。   
    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繁杂。自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特别是将宫城、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这样描述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墓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武川秀水

    3. 武川秀水   
    边陲重地的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据说是龙虎之气十分旺盛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北周、隋、唐约三百年统治全国的强盛王朝。   
    北龙阴山山脉蜿蜒进入野草丰盛的武川,耸立在一片蓝天之下的奇峰迭出、傲立苍天的大青山,山势由西向东延伸,气势磅礴,绵延于县境有西部、南部和东南部,拔地而起的高厚地势,横亘四座高大雄峻的青山,群峰林立,沟壑纵横,秀水如烟,苍松翠柏漫山遍野,雄伟的山势,围拢成呈簸箕形状的半封闭盆地,这就是地脉气旺的武川。   
    从远古到秦汉,这里是游牧民族的狩猎原野。北魏时期,由于不断受到侵扰,特地在北方边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重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方六镇:内蒙古的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和河北的抚冥镇、怀荒镇、柔玄镇。   
    北方民族豪爽雄健,长于骑马射猎,经过常年的守卫、征服和激战的洗礼,锻炼了以武川为中心的六镇劲旅,他们纵马驰骋,所向无敌。   
    这块龙虎之气氤氲的地旺佳川,滋养和孕育了一支高贵血统的皇室家族,这就是突厥独孤氏家族。这个非凡的家族,男人豪气干云,文才武略;女人气质高雅,帮夫旺子,繁衍了三朝皇帝的血脉,成为历史上令人敬仰的龙凤家族。生长在武川旺地的贵族独孤信骠悍勇武,称雄一世,生下了一群凤一般的女儿:其大女儿风姿高雅,大女婿是创建北周的皇帝宇文觉;七女儿秀丽动人,七女婿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四女儿落落大方,相貌标致,四女婿是北周安州总管、隋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共同生下了唐开国皇帝李渊。   
    独孤氏家族、宇文氏家族、杨氏家族和李氏家族是北方大青山地区四大旺族,他们在这龙虎之地的武川重镇,结成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共同缔建了风云数百年的帝国大厦。   
    大约在北魏时期,在中国北部阴山一带,出现了两支较为强大的政治势力,一支是山西中部地区的代北贵族集团;一支是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山西南部交界处的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这两个由骠悍军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在长期的北漠草原的游牧生活之中,结成了牢固的战斗团体,驰骋于阴山南北。在他们的反复较量中,以武川为中心的关陇集团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并逐渐成为北部地区称雄一方的霸主,从而相继建立了北周、隋、唐三个强大的帝国王朝。   
    宇文觉建立北周,定都长安。历5主,凡25年。   
    随国公杨坚废北周自立,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历3帝,凡38年。   
    唐国公李渊,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攻克长安称帝,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历16帝,包括并州文水人的女皇武则天,凡290年。   
    安定侯宇文陵奉命率重兵入武川守边,五世孙宇文觉建立帝业。   
    杨元寿出任武川镇司马,其儿子杨忠、孙子杨坚生长在这武川秀水的怀抱之中,熟悉关陇集团的各大贵族。   
    李渊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因为祖、父在武川的精心经营,他很快成为这个集团之中的核心人物。他6岁时,承袭唐国公;以独孤皇后外甥身份,受到皇帝的器重;16岁时成为隋文帝的御前侍卫,随后得到隋炀帝的重用,由弘化留守官至山西抚慰大使、太原留守。   
    时有方士看武川、龙门到太原一带,弥漫着天子之气,遂进奏隋炀帝,当留心帝业,应该前往关陇地区镇服天子之气。   
    隋炀帝吩咐在山西建造离宫,多次巡视汾阳,想以自己的王气镇压这里的天子之气。炀帝看着烟雾笼罩的武川秀水,感觉十分惬意。   
    有人进奏:李姓会当天子。于是,炀帝下令贴身武士,秘密处死可疑的李姓将领。由于关陇集团的保护,手握兵权的李渊不仅没有被杀,反而安然无恙,更受器重。   
    太原是古代的唐国,是周成王赏赐给兄弟叔虞的封地。李渊经营着这块宝地,对儿子李世民感叹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   
    果然,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仅仅半年时间,就以20万大军,包围了隋之大兴城,随之又攻克东都洛阳,最终定都长安。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大唐宫阙

    4. 大唐宫阙   
    八水环绕、群山横地的唐都长安,北临渭河,东为灞水,西为平原,东北为绵延的龙首塬,南边就是著名的终南山和令蜀国大将魏延终生遗憾的子午谷。   
    唐主李渊喜爱隋之大兴城,命令扩建大兴城,营造新的略呈正方形的皇宫,改名长安城:东西18里,南北16里,周长约37千米,面积为84平方千米。如此宏大的宫殿,是汉代长安的3倍。   
    唐都长安由外郭城、皇城、宫城、大明宫、兴庆宫和北城北苑、南城南苑组成,高大的城墙,开设了13座厚重的城门。   
    外郭城占据了全城的大部分面积,包括皇城南部和皇城、宫城东西两厢的广大地区。这里街道纵横,坊肆林立,街市如棋盘一般整齐地排列。   
    长安城南北排列着十三坊,象征着一年12个月加闰月。皇城南面设东西四坊,象征一年四季。城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城市中心则是6条宽阔的大街,连接着南面三门和东西六座城门,号称天府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是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安化门街。三条大街,街道宽度都在百米以上,特别是城市中轴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北接皇城朱雀门,南连明德门,贯穿全城南北。从朱雀门到宫城正门承天门一段,位于皇城之内,称为天街。   
    长安城纵横交错着25条大街,将全城划分成东西两市、108个坊:朱雀大街将城市一分为二,东为东市、55坊(东南曲江占据两坊,实为53坊),隶属万年县;西为西市,55坊,隶属长安县。   
    朱雀大街北端就是皇城,皇城之北隔一横街就是宫城。   
    皇城是国家的政务中枢,政府衙门和祖庙、社稷坛都在这里。   
    宫城由三部分组成:中心地区的太极宫和东宫、掖庭宫。   
    东宫、掖庭宫都是规模较小,占据着宫城很小的部分。东宫是太子生活的地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掖庭宫是收容犯法官员子女之所,是一座特别的劳教中心。   
    太极宫是在原大兴宫的基础上兴建、改建而成的,唐初的两位皇帝生活在这里。太极宫还特别建造了三座水池,藏风纳福:东海池、北海池、南海池。   
    太极宫之外,还有大明宫、兴庆宫。唐高宗接受道士的建议,建造大明宫;唐玄宗信奉术士之言,扩建自己的龙兴之地为兴庆宫。   
    唐初之时,太极宫为中心,皇城东西两坊十分繁荣。大明宫成为政务中枢之后,城南各坊开始繁荣。唐玄宗移居兴庆宫,兴庆宫周围各坊兴旺起来。   
    根据道士的建议,皇城之南36坊,邻近宫阙,为了护住浓厚的所谓王气,严防破坏风水,只有东西街道,不许开南北门,只准开东西门。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金阙玉阶

    5. 金阙玉阶   
    唐高宗李治一直为风湿所苦,听说大明宫丹凤朝阳,便亲自察看,确实气象万千,地势非凡。他吩咐,扩建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之东,通称东内。大明宫原来是太极宫的后苑,地近龙首山,由龙首山山脉形成一块佳地,地势较太极宫更高更爽:龙首山绵延起伏,在渭水之滨转折向东,巍峨的山头高达二十余丈,山脉尾部竟然耸立六七十丈!要知道,汉代的未央宫坐落在龙首山折东的高处,远远高出长安城的未央宫就可以俯视长安城,唐大明宫建造在未央宫之东,位于龙首山山麓,地势较之未央宫更高,视野更加开阔。   
    扩建后的大明宫巍峨雄壮,依山建筑,比太极宫规模更大,也更加壮丽。   
    龙首山和雄伟壮丽的大明宫构成了一幅江山祥龙图:龙首山是威武的龙头,大明宫是龙穴之地的龙身。大明宫主殿的含元殿坐镇腹地,驾驭着飞翔着的巨龙。含元殿前,则是漫延78米长的三条龙尾道,台阶如鳞,如同龙尾,由大殿通往平地,俯视着美丽的长安城。   
    龙尾道是斜坡台阶,分成东、西、中三条,东、西坡道各宽4.5米,供文武百官使用;中间坡道宽达25.5米,是皇帝的专用御道,通称龙尾道。三道之间,以砖墙相隔。   
    大明宫有11座宫门,最南的宫门是丹凤门,与北面的宫门玄武门相对应。进丹凤门后,是整齐的方形庭院,庭院东西是钟楼、鼓楼。再往北就是吾仗院和翔鸾阁、栖凤阁。两阁中间的北侧,就是最为高大巍峨的含元殿。   
    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位于三米高的殿基之上,整个宫殿高出平地达四丈。雄伟的含元殿,在蓝天之下,显得更加雄浑,更加壮丽,更加憾人心魄。   
    含元殿金阙玉阶,气势磅礴,是文武百官朝见皇帝的朝宫。诗人岑参感慨万千,这样描述: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


建宫之谜 一三、华阴旺地:龙池风流

    6. 龙池风流   
    传说唐玄宗建造了龙兴之地的兴庆宫,心里十分得意。   
    道士却摇头说:兴庆宫虽然建得好,还略有欠缺。   
    唐玄宗大惊:龙兴之宫,如此巍峨雄伟,富丽堂皇,还欠缺什么?   
    道士轻声说:龙池。   
    唐玄宗沉吟片刻,大声说:好!兴建龙池,藏风蓄水,福如东海。   
    兴庆宫内随之建筑了一座巨大的宫池,称为兴庆池。又称龙池、御池。   
    龙池呈椭圆形,大约18000余平方米,是整个南部园林的核心。池水清澈,池内一大片划观赏区,种植着荷花、水草、菱角,池边青草蔓径、垂柳依依。特别是龙池南岸,特地种植了一种进贡入宫的醒醉草,可以解酒,只要让酒醉之人嗅嗅此草,酒会立醒,真是奇效。   
    风流倜傥的唐玄宗,喜欢携着佳人美姬,游幸龙池,荡舟池上,观赏着如画风景,充满闲情逸致。然后,大宴王公国戚、文武群臣,饮酒赋诗,笙歌盈野,通宵达旦。   
    诗人沉铨期有幸参加皇家盛宴,吟诗称颂:   
    碧水澄潭映远空,   
    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   
    秦地山川似镜中。   
    龙池之东,就是香风阵阵的沉香亭。   
    这座沉香亭,是痴情的唐玄宗特地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而建的。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这位风情万种的女儿,以一种夺人魂魄的娇媚,将皇帝迷倒,皇帝不顾人伦,硬是将她纳入宫中,封为贵妃。   
    杨贵妃喜爱牡丹,龙池之东,是一片茂盛的牡丹园,硕大如盘的艳丽牡丹,令美人沉醉,皇帝也为之倾倒,下令建一座亭子为贵妃观赏牡丹。亭子是用清香袭人的沉檀香木建造的,雍容华贵,巧夺天工,玄宗十分喜欢,因赐名沉香亭。   
    春风习习,芳草依依。唐玄宗踏着如烟柳絮,拥着娇艳如花的美丽女人,观赏盛开的牡丹。   
    唐玄宗饮着美酒,听着李龟年的清唱和梨园丝乐,看一眼波光粼粼的龙池,被眼前花团锦簇的美景所感动,看着美丽的贵妃,大声说:赏名花,对美妃,岂能用旧章?须填写新词!   
    唐玄宗吩咐李龟年,手持金花笺,宣李白,赏赐翰林学士,立进《清平乐》三章!   
    喝得醉醺醺的诗人李白,被内侍架扶着来到沉香亭,踉踉跄跄地拜见皇帝,奉旨赋诗。   
    李白醉眼朦胧,伸出脚,让皇帝宠幸的内侍高力士脱靴,然后,看一眼美丽如花的贵妃,拿笔浸墨,一挥而就: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