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3by墨奈何书包网:4、这不是矛与盾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4:52

4、这不是矛与盾的问题

【原文】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1盾与矛者,誉之曰:‘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译文】有人问儒家的学者说:“当这个时候,尧在哪里呢?”那学者说:“尧在做天子。”这人又问:“那么孔子认为尧很圣明又怎么解释呢?圣人处在君位上明察一切,就会使天下没有奸诈邪恶。如今耕地的打渔的都不互相争夺,陶器不粗劣,舜又何必用客观规律去教化?舜去纠正弊病,那就是尧有过失。认为舜很贤能,那么就要否认尧的明察;认为尧很圣明,那么就要否认舜的教化;不可以两者都加以肯定。楚国有个卖盾与矛的人,称赞他的盾说:‘我的盾这样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这样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有人问:‘用先生的矛刺先生的盾,结果怎么样呢?’那人就不能回答了。那不可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如今尧、舜不可以同时赞誉,就像矛和盾不可以同时被称赞一样。况且舜去纠正弊病,一年纠正一个错,三年纠正三个错。舜这样的人有限,舜的寿命有限,而天下的过错却没有尽头,以有限的去克服无限的,所能禁止的太少了。奖赏和惩罚能使天下人行为,命令说:‘符合法度的奖赏,不符合法度的诛杀。’命令早上传达傍晚人们的行为就会改变,命令傍晚传达到早上人们的行为就会改变,十天之内全国人民的行为就会改变,哪里要等一年呢?舜也不拿这种道理去劝说尧来使人们服从自己的法令,却亲自去操劳,不也是太没有手段了么?况且那种使自己受苦然后去感化民众的做法,就是尧舜也难以做到的;掌握了权势去纠正臣民过错的方法,是平庸的君主也容易做到的。要治理天下,放弃平庸的君主都容易做到的办法,而去遵守尧舜都难以做到的办法,这种人是不能为政的。”

【说明】本节是对上个故事的评议,韩非认为,尧既然是圣人,就能治理天下,也就用不着舜去教化民众。舜去教化民众,说明舜就是圣人,那么尧必然就是无能之辈。韩非这种想法过于天真、幼稚、简单了,天下任何事都要有人去总领提纲,有人去具体办事。如果只有统治者一个人圣明,他再怎么能干,法律再怎么完善,都是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实际上是,尧提出好的政策,舜忠实地去执行,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我们现代国家、现代企业也是这样,总要有人想,有人做,不可能一个人又想又做。所以,尧、舜是可以同时被赞誉的,这与矛与盾的问题不一样。再一个问题,社会并不是靠法律、靠治理才成其为社会,能期望人人都懂法都守法吗?显然不能!关键问题是对民众的教化,教育与感化。不进行教育,民众就不可能懂法、守法;不懂得法律规定人们就会违法、犯法。所以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尧提出政策,舜去教化民众,难道不可以同时称赞他们两人吗?

——————————————————

【注释】1.鬻:(yu育)《左传·昭公十四年》:“鲋也鬻狱。”《国语·齐语》:“市贱鬻贵。”《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自鬻于秦牧养牲者五羊之皮。”《韩非子·难言》:“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这里用为卖,出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