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是大手术吗:政府代表百姓享受了财富的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0:18
政府代表百姓享受了财富的增长

                                        军事政治 2010-07-20 01:10:18 

    中国经济为何在向降低出口依赖度、增加民间消费增长模式的转型过程中踯躅不前,是因为中国政府代替百姓享受了财富的增长。

    在过去半世纪,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1952年这一比例为69%,

    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夕已下滑到45%,

    2004年缩减至35%;

    与之相对照的是政府开支占GDP比重持续上涨,

    从1952年16%攀升至2004年30%左右。

    纵观全球其他国家近60年发展历程,中国情况非常特殊。

    俄罗斯居民消费占GDP比重1992–2003年间从35%上升至55%,政府开支占GDP比重则维持在22–25%。

    美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52年64%上升至2004年71%,联邦政府开支占GDP比重同期从16%下降至10%。

    巴西与美国相近,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自1950年51%上升至2003年60%,

    而政府开支占GDP比重在这50年间维持在21%左右。

    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原因何在?从制度层面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民主宪政,二是国有经济。

    首先,在民主宪政国家里,征税权和政府预算权受到国会和媒体等的制约,政府开支占GDP比重难以膨胀。中国推出新税种和提高现行税率困难相对较小。比如最近为了抑制房价飞涨而在学界、业界呼声很高的物业税,此举虽可便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但以物业税形式转移居民财富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从实际数据看,1995–2007年间国家预算内财政税收增加了6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上涨1.6和1.2倍。
    其次与国有制经济相比,私有制市场经济下经济增长更易拉动居民消费。根据70个国家1980–2003年数据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重越高,居民消费倾向越低。私有制经济下,一方面GDP增长带动劳动收入上涨,另一方面土地、住房和股权等资产升值收益也被居民分享。例如美国1999年互联网鼎盛时期4%的GDP增长启动强劲消费增长。国有制经济下,GDP增长带来土地等国有资产升值难以惠及百姓,直接制约居民消费增长。建立国有制初衷是通过国有资产升值降低居民税负、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共同富裕,这些目标并未兑现。另一方面,政府代替百姓享受了资产增值收益,并将收益重点投资于国有企业,对全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006年中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倍,1997–2006年间国有企业就业机会间却在逐年减少,民营企业才是新增就业的主要驱动力。

    针对中国经济难以向消费驱动转型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制度渊源,可以考虑推行三方面的改革。一是把各村土地均分给农民。二是把中央和省市国资委转变成32个“国民权益基金”,其中央企的“国民权益基金”股份均分给13亿公民,31省市的“国民权益基金”以“本地公民多分、外省公民少分”的原则分配,并允许基金股份自由交易,但是政府对“国民权益基金”的运作执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和控制。三是推进民主宪政改革,对行政权力进行实质性制约。

    作者:陈志武  来源: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

    张朝阳认为,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是无法战胜美国的! 问题就出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上。所以,必须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没有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没有品质,没有优秀,没有就业机会,没有稳定,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因此,政府应该放下亲自参与竞争、与民争利的举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上来。要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对公平性追根问底。只有公平的最大限度的实现,才能让有才能的个人和组织脱颖而出,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否则,我们发展的将不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而可能是权贵资本主义。

    我相信,经济体制应该与文化有关。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地球人,而且地球越来越小,我们越来越相似。所以,我们应该聪明地思考中国特色和普世价值观的比例问题。而且在经济领域的普世价值观即竞争理念已经被充分的证明了,我们完全接受就可以。以下为张朝阳演讲全文: 

    谢谢主持人,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话题。2010年的搜狐已经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媒体公司,媒体公司的年会不只是公司本身的事情,而是一个思想表达与传播的公共的事情,在如搜狐这样的媒体公司内部,也有着编辑部与管理层这样两个阵营,所谓的“教会”与“国家”。编辑部在内容方面有相当的独立性,在搜狐呢我们的总编辑于威代表“教会”,而我代表“国家”一方面。作为搜狐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我有没有资格来做重要的演讲呢?作为SEO是没有。我只能以主办方领导的身份欢迎大家到来。当然,在搜狐现在呢“教会”与“国家”之间这堵墙也不总是存在的,我有时也与搜狐编辑部探讨方向及细节,可以说是“脚踩两只船”。对于有否资格发言的问题,作为偶尔充当搜狐总编辑角色的我应该较真儿。其实我们对很多事情都应该较真儿,而不是总处于和稀泥的状态。

    在我30岁之前一直是学生及学者(在物理学方面),也走访了很多国家,参与了很多事情,感想颇多。所以,今天请允许我花点时间谈一下。 

    2049年,我们在座的很多都还活着,儿孙满堂。那时候,中国人是否都能幸福而有尊严地活着,是否在美国人面前很有面子,中国是否能赢得尊重,这些全都与现在有关系,与每个人有关系。在现在与2049的幸福生活之间还有很多障碍,能否到达光辉的彼岸,与我们现在是愚蠢还是聪明的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时候,假如中国的崛起和富强成为泡影的话,我们的后辈会指着我们说,瞧你们那一代人都做了什么?你们怎么那么“二”啊?我们相在“二”吗!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儒家文化要我们入世(《中国企业家》网站编辑注:“入世”即参与俗世间的活动)、进取,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点机会就能发家,给点阳光就灿烂。中国的政府官员是世界上最勤勉的官员,中国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也远比俄国、印度、巴西等国家要低。三十年市场化改革给了勤奋的中国人机会,珠三角、长三角的打工者以低廉的工资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流水线上,全国各地市的儒家领导们因为临近地市的竞争与晋升压力也同样没日没夜地带领其子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跑。中国人的勤奋精神及在轻工业领域部分的市场化创造了made in China的奇迹,人类消费产品链条的中下游几乎被廉价的中国产品垄断,这就是30年经济奇迹的原因。

    3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我们也因此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甚至处于飘飘然的状态。我们对大国崛起津津乐道,兴奋地(从诸如《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收集着我们依然崇拜的“高贵”的西方人对我们的任何只言片语的赞扬,仿佛中国,middle kingdom(《中国企业家》网站编辑注:“middle kingdom”即“中央王国”)作为世界中心被周边列国朝拜的辉煌秩序又恢复了似的。但这是一种幻觉!其实西方人依然不怎么把我们当回事儿!实际上,我们刚刚参与了经济的预选赛,进入了决赛圈,而我们的对手就是当今最强大、最先进的美国。如果我们还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话,那有个学术命题就是:“勤奋的儒家精神+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对决“个人主义精神+公平的完备的市场经济”这两大文化和经济形态的大的PK。我认为答案是肯定而令人沮丧的,我们无法战胜美国! 
 
    问题在哪?问题就出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上。

    品质与优秀来自全方位的竞争,创新来自公平的竞争,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在无时无刻不在妨碍着竞争,但在中国,妨碍公平竞争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大洋彼岸,美国政府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如何保护竞争,保护竞争也就是保护创新。实际上中国只有民营企业才在参与全方位竞争,国有企业只是在产品质量、价格上实现市场化,而不是百分百的市场化。因为市场并不参与选择构成企业的组织,国有企业因为国家支持或垄断的原因不会有消亡的危险,不管优秀与否都会存在,管理层也完全不用承担企业兴衰的责任,因为(这些管理者)是国资委任命的。相比之下,活下来的民营企业一定是最优秀的,是由市场选择的。

    举例说明,在轻型消费品领域,民营经济竞争非常充分,中国产品行销世界,这非常好,但这远远不够。我们数千打工者辛辛苦苦劳作一年造出的鞋袜或玩具出口赚的钱,人家卖一架飞架给会把我们全拿回去了。但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方面,因为沉重的计划经济的历史包袱和国家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很难形成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我们的主流语境经常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统筹兼顾,积极进取等等这些语境,唯独没有保护公平竞争这样的最最最重要的语句。

    在飞机制造领域,我们迷信过去计划经济时的“举国体制”(《中国企业家》网站编辑注:“举国体制”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一切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为攻克尖端技术或国家级重大项目设立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少有民营经济参与。殊不知波音公司可是经过百年竞争的产物,在武器、装备制造方面,我们依靠大量的国有企业,而美国的雷神公司、休斯公司、霍尼韦尔等等等这些市场竞争的产物才是美国武器制造的主要提供者,而美国政府采购也有着严格的竞争与审查机制。照这样下去,我看美国四十年后依然还是地球上的老大,有着最先进的武器,当然就有话语权了。 
    再如汽车领域,西方百年的竞争制度催生出最优秀的公司,包括今天的主办方之一。而我们是依靠大量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公司签下了众多所谓“以市场(即股权、品牌)换技术”的“不平等条约”。而现在后悔了,忙着推自己的品牌,但已经让人家赚了十年的钱了。中国民营的像吉利,比亚迪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了!

    在金融领域就更别提了,美国的高盛、摩根史丹利等等,在全球资本市场叱咤风云,而中国的国有银行、投行在二十年之后的今天,还处在小儿科状态。

    在媒体领域,中国体制内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缺乏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并没有形成具有独立人格和媒体理想的组织,所以,没有权威和尊重。《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报点什么东西,全球人都关注,都相信。中国在全球的话语权,由于没有能够赢得尊重的媒体组织而极其缺乏,政府组织的媒体“国家队”进行全球品牌的推广是非市场竞争下的产物,注定虎头蛇尾,毫无竞争力。
    在影视领域,由于媒体渠道国有化导致缺乏竞争力、同时司法在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原因,中国的影视产业还处在作坊阶段,没有形成大工业。一部《阿凡达》让国人惊叹美国电影工业的发达,殊不知阿凡达只是美国好电影的冰山一角。好的电影不仅在于制作技术,而且在于故事、表演,甚至价值观,而这是在发行渠道的竞争极其充分、成千上万的剧作者、投资者、制片人充分而激烈地公平竞争的产物。因为发达的媒体及娱乐业,美国在全球的软实力是我们无法撼动的。
    唉,越说越令人沮丧,就此打住。

    那我们怎么办?

    答案实际上很明显,矢志不渝地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没有充分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没有品质,就没有优秀,就没有就业机会,就没有稳定,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具体怎么做?问题又很复杂。但一个基本点,就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对公平性的追根问底。只有公平的最大限度的实现,才能让有才能的个人和组织脱颖而出,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否则,我们发展的将不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而可能是权贵资本主义。政府应该放下亲自参与竞争、与民争利的举动,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公平竞争上来。

    当然,我相信,经济体制应该与文化有关。比如,我们的儒家体制和奉献精神可能使得我们的政府比西方政府有更高的效率,能承担更大比例的社会职责,但都是一个度的问题。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地球人,而且地球越来越小,我们越来越相似。所以,我们应该聪明地思考中国特色和普世价值观的比例问题。而且,在经济领域的普世价值观即竞争理念已经被充分的证明了,我们就不要扭扭捏捏,完全接受就完了呗。

    我的回答很笼统,幸好我们有这么多的思想者、实践者来参与讨论,不愁没有好的答案。那就让大家来给中国经济提供真知灼见,并通过搜狐这样的媒体平台,启发社会思考,为了中国真正的崛起,为了2049年我们的子孙真正地happily thereafter(从此快乐)。
    谢谢你们听我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