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爹地迷糊妈咪:善思敏行 锐意进取的农技推广工作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2:42:22
善思敏行  锐意进取的农技推广工作者  ——民进会员、记白银市农技中心研究员刘社       民进会员、白银市农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社,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198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至今已经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了二十二个春秋。善思敏行的个性书写了他人生美好的乐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实现着他对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崇高追求。 热爱专业,努力积累实践经验     1986年,正值白银市恢复建市的初始阶段,整个机关都处于缺人员、缺资金、缺少办公场所的艰难境地。作为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刘社同志被组织分配到白银市农委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园艺站工作。但工作不久,他就被抽调到单位临时成立的基建小组,参加市农委征用办公用地和修建市副食品基地工作。对于一个刚刚走向社会,想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干一番事业的热血青年来说,现实的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在各自的专业方面干的很投入,自己不免有些失落。但他并没有消沉,在努力干好基建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全市农业生产现状,掌握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便在将来搞专业时,能够顺利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990年,单位的基建工作告一段落,刘社同志回到园艺站开展业务工作。当年正值联合国粮农组织“白银市水浇地农业生产改良”项目在白银地区实施。他被安排到项目组参加刘川中心试验示范点的建设工作。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殊性,项目所有试验示范工作要在春季全面展开,而刘川试验点又是新建点,任务重、时间紧。了解到这种情况,正在休婚假的他主动找到刘川试验点负责人、市农技中心副主任葛田松,请求提前结束休假,参加试验示范工作。葛主任明白他的来意后感动地说:“今年咱们试验点的任务很重,你正在休假,不好意思叫你来,计划给你的工作正愁没办法落实。你能提前来,太好了。”就这样,他投入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工作中,并在其后的两年内吃住在刘川,每天到田间地头,细心进行观察、记载,风雨无阻,完成了枣树、西瓜、辣椒、甜瓜、茄子、番茄等新品种引进试验6项,涉及品种80余种,筛选出适于在当地农业生产推广的新品种15个。通过两年的扎实工作,他不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善于思考,另辟科技推广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日光温室技术在白银地区的试验成功,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迅速掀起了一股日光温室热,当时省、市、县从行政领导到技术干部,几乎所有的视线都转移到了日光温室的研究、推广普及上。在高产出、高收益的后面,易出政绩、易出成果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同行们看来,作为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的刘社,搞日光温室技术推广工作,可以说是不二的选择。但他看到的却是同期效益下滑的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出现的人员、技术上的空缺。因为日光温室大面积发展,优质有机肥料大量投入于日光温室生产,客观上造成果园缺乏肥源,导致产量下降,果品品质变差、商品率低,难与国际市场接轨,果农收入下滑等现状。如1998年白银地区优等红富士苹果收购价不足1元,而且还在继续走低。他想在这种时候农民更需要技术帮助来提高效益,产业更需要技术支撑走出困境。因此,1999年初他毅然向白银市科技局申请了“苹果生态园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以引进白三叶草在果园套种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全园套草”和“行间套草+株间覆草”及“红富士品种+生草栽培+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无公害防治”和“红富士品种+无病毒苗木+生草栽培+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无公害防治”等苹果园综合生态建设模式的研究,为解决果树生产的实际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项成果不但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而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探索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与生态建设完美结合的全新思路。几年后此项技术陆续被我省的天水、平凉、兰州等地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喜爱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刘社同志自工作以来注重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单位阅览室每年订有各种专业杂志,一有时间,他总会抽空去那里浏览。每每看到对自己专业有帮助的文章,就会借来杂志反复学习,并做记录。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他更是充分利用这一快捷方便的工具,经常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及遇到的问题,在网上浏览查阅。除此而外,一有外出学习机会,他总是积极争取参加。1991年参加了由甘肃省园艺总站组织的“全省日光温室技术培训班”;1995年参加了由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温室控制与花卉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及肥水灌溉术”培训班;2002年参加了由人事部安排、甘肃农业大学举办的“西部大开发与农业科技创新”高级研修班;2004年参加了由白银市委党校组织的为期2月的“白银市党校第十六期科(部、局)长进修班”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了他把握专业发展动向、适应专业工作发展、解决专业工作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他不但喜欢学习,而且善于学习,并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很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日记、专业论文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组织。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了,在学习“WTO”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白银地区果实生产的实际,及时写出了“对白银地区苹果生产发展方向的思考”文章,并发表于《北方果树》2001年第二期上,这也把他的学习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敏于行动,善于把握工作契机     发现机会及时果断行动是刘社同志工作的特点。2001年初,结合“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林”等政策,他认识到沙棘将在白银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位置,便及早着手,加班加点,写成了“大果沙棘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申报书,赶在当年白银市科技项目审报前,把申报书交到了时任白银市科技局局长蔡修国的桌面上,蔡局长一看材料,马上就说:“我们正在考虑上这方面的项目,没想到你这么及时就送来了材料,你的思路与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了”。就这样,他顺利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此外,刘社同志还善于从生产实践中发现机会。1999年,通过调查,他了解到当时白银地区的洋葱发展迅速,已经在靖远县的刘川灌区与景泰县的景电灌区形成两大区域基地,但规模化、优质化栽培技术尚需及时配套,他便申请了“洋葱优质高效生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并于2000年正式立项实施。无独有偶,市农牧局在2000年3、4月份,通过调研,也发现这一问题,而且准备组织人员进行同样的立项研究。当看到同一项目已经被市科技局列到市农技中心刘社同志的课题组后,农牧局主管农业的副局长还曾开玩笑的说:“我们发现的一个好项目,被你抢走了”。 直面困难,做事业上的进取者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去冲击。喜欢体育运动的刘社同志,不但很欣赏这句格言,而且对其精神内涵更有自己的独特领会。在他看来,这句格言就是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勇敢面对,不断地超越自我,永远保持勃勃向上的朝气。这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在他的人生道路中也时有体现。他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去搞基建工作,离开自己热爱的专业达4年之久,这无形中就拉开了他与同伴们在专业方面的距离,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正确对待。也是这段距离,在他心里播下了追赶、拼搏的种子,开始了他的追赶之路。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对专业工作更加勤奋,追赶同行,追赶白银地区的农业发展进程,他的这种追赶之路一走就是近20年。2004年7月,由于长期劳作,年届40岁的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加重,最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卧床将近一年,无法正常工作。而当时,他自己主持实施的“早熟富士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大果沙棘引种栽培试验示范”两个项目正处于要验收鉴定的关键时期。他在为疾病苦恼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科技项目工作,是自己与同行的差距、与白银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差距。也为了追赶这个差距,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通过电话与课题组的同志沟通、了解、布置工作。在病情稍有缓解之时他就系着带有辅助钢板的保护腰带,于2004年9月主持完成了“早熟富士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大果沙棘引种栽培试验示范”两个项目的验收、鉴定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有始有终,追求工作的完美性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联系农业科技理论成果与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桥梁。在这项工作中,把经过试验、示范、研究成熟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和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去同样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往往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刘社同志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更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试验、示范等技术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积累,而对这些实践积累的总结研究则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基于这种认识,他的项目做完以后,总能认真总结,形成理论。目前为止,他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已经有1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3篇。这些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对自己专业工作的总结。如在“洋葱优质高效生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结束后,他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上发表了“不同栽培因子对地膜洋葱产量的影响”;在“苹果生态园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结束后,他先后在《中国果树》、《农业科技通讯》等刊物上发表了“苹果园不同套草方法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白三叶草在果园中的套种技术”等文章;在完成“早熟富士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后,他的“红将军苹果在甘肃白银的表现”又发表于《中国果树》上。而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大大提高了他的专业理论水平,也使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更加有始有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使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到2007年底,刘社同志共获得省、市两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余项,其中作为主持人获奖10项。这些项目分别是:“苹果生态园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03年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旱砂田籽瓜地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苹果高新栽培技术综合应用试验示范”、“洋葱优质高效生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3个项目,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2年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果树新品种园建设研究”、“优质红辣椒引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大果沙棘引种栽培试验示范”、“小杂果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早熟富士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香水梨优质生产技术开发”等6个项目,分别于1997年、2000年、2005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在专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刘社同志2002年入选“白银市1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6年3月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7年7月入选“白银市21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7年2月,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委员会评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人事部审核同意,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当月被白银市农牧局正式聘任为白银市农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成绩的取得属于过去,面对未来,刘社同志并没有停止自己锐意进取的脚步。2007年以来,他和他的工作团队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在景泰县五佛乡建立了新的试验示范点,在这个示范点中,他以白银地区的特色果品红枣为研究对象,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及生态红枣园建设技术的研究。目前,他们已经选出红枣新品种4个,开展“枣园——套种白三叶草——养鱼”及“枣园——白三叶草——养鸭”等循环型生态农业新模式的研究2项。     面对新的挑战,他依然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