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刺中医治疗:调节心态去体会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2:42

有人常常感叹:物质生活不愁,精神生活却经常出现困惑。快乐、幸福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们能体会到,这种感叹,一方面来自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感叹者心理健康出现偏离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其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上述可以看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因此,感觉快乐、幸福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是心理健康出现偏离状态的表现。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认真分析幸福远离的因素,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

攀比心理作怪。现在,人们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幸福也不知不觉地被遗弃。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理想。人们的多年拼博冲刺,只是与财富赛跑,除了赚钱,很少考虑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发现幸福。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缺乏奉献精神。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这样就会生活的很累。

欲望压倒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信任出现危机。通讯虽然高度发达了,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零。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低了。

要幸福快乐,就必须先调节自己的心理。

想幸福先要知足。“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心理学家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

体会幸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明白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因此,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变自己的陈旧的观念,调节自己的心理,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体会幸福,要选择自己的心理参照系。就每个人而言,其幸福感直接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其幸福感随之便下降,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体会幸福,要适当调整成就动机程度。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体会幸福,要增强对别人信任程度。人们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总而言之,只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幸福就在你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