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书网失禁:周雷:《让子弹飞》的弹道政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1:40

周雷:《让子弹飞》的弹道政治学

(2011-01-10)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天下经济论坛] 刘忆如:让台湾恢复双引擎增长
[时事漫画] 盖茨展开中美军事关系破冰之旅
[中国早点] 在鼓噪中相互靠拢,一起迈进
[中美关系] 盖茨:美关注中国研制高科技武器
[新中关系] 我宗乡总会将设中国深造奖学金
.c1{font-size:9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A:link {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hover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990000;} 白发脱发—看中医选国药
曝糖尿病最新科研成果!
美国进口伟哥◆◆◆直销
瑞士金表980元◆抢疯了
● 周雷

思维空间

  《让子弹飞》是最近在中国上映的一部电影,导演是在《红高粱》里大声嘶吼的姜文,改编自中国老知识分子马识途的《夜谭十记》,最近在票房上据说将突破5亿人民币——这种盈利数字,是中国电影人对奥斯卡金像奖的经济学心理替代品。

  我在观影之后,于中国流行的新浪微博里发表了这样几行字。《让子弹飞》:1、视觉政治学,2、高度隐喻,3、悲观和反讽,4、莎翁戏剧符号系统,5、没有一处应该笑。同时也开始了对《让子弹飞》的“传播人类学”考察。

  尽管有关《让子弹飞》本身的影评已经特别多,我这里还是想从个人观感和传播分析中对其做一些评述,我更想对《让子弹飞》这个“视觉子弹”在中国社会飞行的过程中,揭示了哪些有趣的细节做一些关注。

  许多中国的“知道分子”已经表达了一种意外:《让子弹飞》这种如此生猛的政治电影,竟然能通过电影总局的批准在全国热映,简直是个奇迹。虽然表面上充满了粗口、色情、幽默、滑稽、明星、话题等噱头,这个电影包藏了极富野心的政治叙述。

电影中隐藏多重文本

  导演姜文使用了一个基于中国民国时期政治真实(authenticity)的小说脚本,夹杂了大量具有暗喻、反讽、引申、隐射、夸张、排比、谶纬色彩的视觉创造,形成了现有极具解释性的政治电影(agitation propaganda)作品。由于导演使用了大量心思细密的闪回、插叙、插科打诨,让许多中国观影者深度催眠,沉湎于一场对众星云集的雄性炫耀观影过程中;但是电影中隐藏的多重文本在明眼人的观影之下,其意义丰富的社会批判色彩迅速得到还原。

  电影的隐晦地名,让许多观影者开始索隐和引申,直接与中国现实的困厄联系起来。学者杜骏飞在《猜子弹》一文中,这样解析鹅城:A、鹅,是苏俄的“俄”字的假借,隐喻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发生的是一场苏俄式的革命。苏俄革命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始于理想主义的热血,终于暴力斗争的冷酷。B、鹅,隐藏着一个不太复杂的拆字:“我”和“鸟”,(顺便请想想“鹅”在四川话中的发音,恰是一个普通话的“我”字)。在这个明显具有谴责现实意味的电影中,以“我”和“鸟”作为现实王国的名称,意义不言而喻。C、鹅的同音字中,隐含着这样一些组词:饿城,恶城,厄城,恶城,噩城。如果你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饥饿、厄运、罪恶,而又不想明说,你马上就会知道,使用“鹅”字会比较安全,又会确保读者保有联想,并且打字时随时可以拼错。子弹和枪声成为电影词汇在电影中,姜文基本上将子弹和枪声当作一种词汇使用,例如他扮演的张麻子让众弟兄在薄如纸的铁门上打出感叹号,随后再打出个问号,似乎在说:革命了!然后自言自语地说:革命了吗?同时片中对炸弹的时间谶纬使用,明显将民国的故事在诡谲的叙事中进行现实平移,试图进行一种多重加密的革命动员口号传播。

  正是由于这部电影的模糊、狡猾、野心,同时结合中国现在矛盾深重的社会现实,它基本上给各个不同的中国社会阶层以一种语言学“聚落和动员”的机会,也就是通过观影和影评形成一种身份确认,同时表达一种社会批判,体现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认知。

  捧着爆米花进入影院,看着好莱坞影星周润发与姜文、葛优飚戏的年轻人,在看到各种有关强奸、鸡奸谈话、同性恋、准色情的谈话中狂笑,许多人基本上把这个电影当作另外一部《非诚勿扰》和《赵氏孤儿》在看,在贺岁、圣诞、节庆的喜庆气氛里,进行一次普通的私人狂欢和围观。他们仿佛是《让子弹飞》电影里受尽屈辱,发了枪也不敢(不愿)暴动的民众。

  观众群里另外一些思维缜密的“葛优”们,则在看到电影里隐藏的叙事时,躲着偷笑同时不露声色,同时眼观六路查看时局。即使在公共媒体的讨论中,也极力减少自己对现实政治批判的参与,极力将《让子弹飞》仅仅当作一部电影、一群电影人、一个话题来看待,扯些闲话,在众声喧哗当中“锵锵三人行”。

“子弹”是多重加密的谶纬词汇

  仍然有大量的人宛如张麻子和姜文,看到了电影里横飞的子弹和弹道政治学,同时也看到电影院内外,让人心里极为复杂的国民反应和公众叙事。

  子弹已经射出了,“让子弹飞一会儿”已经成为一种多重加密、穿过各种人群、指向各种靶子的谶纬词汇。这个过程中,有人会听到枪响而惊悚,有人高兴,有人惊怖,有人应声而倒,有人听到枪声反应过来,有人手里握着枪,听到枪响之后被吓得不由自己走火开了一枪。

  总之,这个时节,熟悉中国社会环境语言编码系统,并熟知中国现实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看客,可以看到一部环幕、24小时循环播映、全实景、13亿人卷入的清明上河图式电影《让子弹飞》。

  中国是一个对数字和隐喻高度敏感的社会。总有一天,这个《让子弹飞》及其群体观影和谈影经验,将演化为一部具有民族志特点的中国社会深描,一如著名的海外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Kuhn)所写的专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作者是人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