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书网2013年无弹窗:铁腕副省长 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三百年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0:13
铁腕副省长 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三百年的路! 时间:2006-03-05 GMT 关键词: 仇和 江苏   仇和的名字近年开始在中国的媒体“红”起来,最常跟他的名字一起见报的是“铁腕”二字。
 
  这位把江苏省北部最穷的地方宿迁市激活起来的市委书记,在2006年1月20日被擢升为江苏省副省长。
 
  他的提升,再次引爆“仇和热”的媒体现象,有关他以激进手段改革地方经济和他获提升所折射的政治意义,不断出现在中国的重要媒体和时政杂志上。
 
  仇(音同求qiu)和的名字,是他的外祖父取的。他笑道,外祖父取的这个名字很独特,至今还没发现有第二人跟他同名,只是同音。
 
  2月12日,有人以他名字的同音,写了篇《仇和应该“求和”了》的文章,直指他铁腕式的领导虽然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并不以人为本,在执政方式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不能带来“和”。在中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虽然追求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位,但绝不能再以失“和”为代价。
 
  这篇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上发表的评论文章,简扼地道出仇和为何从担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到最近获选为江苏省副省长,总成为舆论的话题。“这是因为,仇和不只是仇和,而是一个代表,一个象征。他的提升或许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但也可以看作是江苏省领导机关对地方领导干部执政方式的某种调整。”
 
  所谓仇和的执政方式,是以他自己形容的“压缩饼干式”经济发展见称。他说,“中国要加快发展,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三百年的路!”有人因此以“仇和速度”来形容他的这一非常抱负。这样的压缩发展和强硬推进手段,对曾经以三十多年时间晋升为第一世界国家的新加坡,也许是似曾相识,然而新加坡的总人口是三百多万,而单是一个宿迁市的人口已是五百多万。
 
  面对着宿迁在1996年被划为地级市时既没有市中心,又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占全国比例最高的地方,以及三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最慢的地方,仇和告诉自己只能从机制上来整顿这个落后的地区。而铁腕推进是缩短整顿进程的必要手段。
 
  仇和说:“推进的目的是什么?是尽量缩短这个过程,使阶段性成果尽快显现出来。用阶段性成果和过程反过来统一思想,大家就会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在实践中升华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转化思维。”
 
  然而自古以来,快速改革或转化思维都有个痛苦过渡的过程,宿迁民间对仇和的铁腕施政曾有个顺口溜:“一年仇和,二年求饶,三年求逃。”
 
  对此,2006年1月步入49岁的仇和并非不知。宿迁市十年来,特别是过去五六年来能快速发展,动力是老百姓,而宿迁这个原本落后的地区能改革创新,证明老百姓是创造历史和改革创新的主人。
 
  他说:“要使一个地方快速发展,须靠四种力量发展起来。市场领导力、社会参与率、改革推动力,以及政府的力量。而其中应该多依赖前三种力量,以使市场这无形推手发挥最大力量。政府的职能是使公共资源最大化,为市场经济创造环境。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尽管宿迁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省排名中仍居后位,但有资料显示,“十五”(中国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2001—2005年)期间,宿迁地区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之首。2005年当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一千万元以上,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5%,而GDP也由2000年的2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7亿元。
 
  从1996年任宿迁的沭阳县委书记,到后来任宿迁市长,再升做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坦言在这十年推进地方改革的路并不平坦,改革也会有失误,“但把握得好一般不会犯错,更不会犯罪”。
 
  为此,他对腐败有更深一层的看法。贪污是腐败,受贿是腐败。“但是一项决策失误造成的三五十万,甚至三五亿元损失是不是腐败?实际上他所造成的损失比贪污还大。这是第二种形式的腐败。”
 
  “第三种形式的腐败是等、依赖,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以保障不出事。那就使一个地方失去了机遇,耽误了一个时代,这个地方不发展了,那不是祸害无穷?这又是不是腐败?”
 
  所以他要求宿迁市政府敢试敢闯。“就是尽量多关心结果,少关心过程,让各级干部多一些创造性。”
 
  宿迁市有很多业余的记者站。这个地方的干部,甚至市委书记仇和本身,都知道全中国有很多记者经常到宿迁明查暗访。
 
  仇和说:“所以宿迁的一切,要经得起明查暗访。”
 
  宿迁市引起中国媒体的热切关注,源自仇和大胆采取的许多改革方案,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改革上大刀阔斧,激起广泛争议,难免也引来省政府的关注。
 
  对于这一切关注,他一脸问心无愧的神情道明:“只要真正做到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是根本不矛盾的。”
 
  不是很多人能习惯仇和推动改革的“奇想”和铁腕手段。由于坚持工业突破第一、招商引资挂帅的经济建设模式,他在宿迁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民间于是有“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拆了你莫哭,没拆你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的顺口溜。
 
  面对异议,仇和的逻辑是:在宿迁这个农业大市,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工业、离不开城市,因此鼓励农民进城入居、进城入市、进厂就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据沭阳县的一位前政协领导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以前仇和刚搞小城镇建设时,很多人到处告状,认为他在“瞎折腾”。但后来,那些告状者自家搬到镇上后,见房子升值生活环境好转,都不告了。
 
  “仇和改革”最难过的一关,是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在坊间引起激烈争议和中央电视台的陆续聚焦报道。
 
  从2000年开始,宿迁以“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的思路改革医疗卫生事业,通过净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竞拍,股份合作制和兼并托管三种形式,将全市135家公立医院中的124个乡镇医院和九个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产权置换,使宿迁市医疗事业基本实现了民营、股份制,政府资本完全退出。
 
  尽管此举惹来众多非议,担心政府的完全退位会破坏公共卫生体系,损害医疗的公平性,但仇和认为,社会事业政府包办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穷人受损、富人得益、官僚得利”,坚持基本医疗应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均衡;公共卫生则须由政府负担,由财政托底。
 
  几年医改下来,整体良性结果平息了人们之前的批评和担忧。宿迁的社会医疗投入持续增长,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持续五年下降,其中门诊费用在市级医院六年来降低7%;乡级医院降低26%。而最令人担心的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也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防保网络体系。
 
  在教育领域,他发起了“放开两头、确保中间”的改革,也就是在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开放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他出其不意地在一所有多年历史的重点幼儿园,实施由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各拿出50%的资金买下幼儿园的措施,结果遭到抵制,有中央媒体两度将此曝光,在当地引起强烈震荡。而仇和的回应是:对新闻媒体指出的问题要纠正,但改革的方向没错,继续坚持。 
 
  四年后,教育改革的“结果”同样平息了有关的争论:宿迁的高中入学率由2000年的47.8%上升到2005年88.3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7所高中有47所为民办,2004年宿迁市累计新增民间教育资本投入达12亿元人民币。 
 
  仇和的自我评估是,宿迁的社会事业改革成功,最重要的是没有损害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利益。
 
  “有人说我们是一卖到底,其实宿迁没有卖一所学校,也没有卖一所完整的医院。只是把原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和企事不分适当分开,不是把医院全部卖掉。这些改革是我们研究了世界各国的医疗体制,问询了众多专家智囊后才决定的。”
 
  有地方官员说,宿迁市的经济落后,使得市民观念非常保守,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改变面貌,只能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而仇和在宿迁最大的成功,是推动了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后,他是否也将在更广的层面推广宿迁的综合改革?尽管目前仍没有仇和将来分管领域的明确消息,但已有地方官员猜测,仇和有可能会分管教育、卫生这一块,接替之前在江苏省分管教育、卫生的副省长王湛。
 
  据江苏省委机关一位观察者告诉当地媒体,教育和卫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综合改革的主要领域,也是江苏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考虑。
 
  如果真是如此,仇和及江苏人民都做好准备了吗?该观察者说,仇和是搞科研出身的,不会在五百万宿迁人民身上“试错”,更不可能在7400万江苏人民身上“试错”。(文/林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