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用的什么语言:增强监督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0:15
增强监督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浅谈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体会 作者:李玉峰   添加时间:2006-9-5 12:17:45     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促使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看重,因为内部监督控制,能有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惩处舞弊,使各项管理能按管理者的要求执行与落实,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运行。     为了增进大家对内部监督管理基本意义和作用的理解、认识,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内部监督控制的目的     一个健全有力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是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一是确保经营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操作;二是确保购销活动环节中,以正确的、有利于公司的适当价格,在恰当的时间结算报账;三是确保对资产的记录与处理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四是确保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是否相符;五是提高经营效率,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润;六是确保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的遵守。     二、内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条件     1、监督管理的环境。任何企业的监督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中,环境如何,对监督制约力度和实施有较大的影响,监控环境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风格、组织结构、责权利划分,监督机构的建立与作用的发挥等。     2、财务体系的配合。财务体系是指公司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经营情况,并保持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系统机制。一个强有力的财务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二是及时、充分、详细地分析交易;三是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准确的交易价值状况。在监督控制管理中,财务系统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监督管理的程序。所谓监督管理的程序是指为了合理地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监督控制的规定和程序,包括购销指令、职责的划分、监察审核、绩效考核、奖惩兑现等。     三、内部监督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监督财务管理。这是对财务会计人员会计资料的记录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是否能够保证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具体内容包括:     1、审批权限。每笔业务的发生都要经过程序批准,这样可以降低不合规、不合理业务的发生率,从而保证财务监控的实施;     2、职责分工的监督。实行职责分工监督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意无意的错误或舞弊行为,要求互补相容的职责不应该由一人兼任,以减少发生舞弊的可能性。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分工:    (一)实物资产的保管与会计职责要分开。担任会计的人员不得担任保管职责。一个人如果兼任这两项工作,则可能有获得舞弊的机会,并为日后开脱责任而调整账目。如出纳既管现金,又管应收应付的往来明细账,就有机会将客户的现金据为己有,并采取漏记和虚列账款贷方发生额的手段来调整会计账目。    (二)经济业务的执行和批准要分开。如:批准某项交易业务人员与经办人员要分开。    (三)会计记录的监督。会计记录的监督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监督。为了确保会计记录资料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可靠性,就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恰当的监督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凭证制度和凭证的传递制度。如自制的凭证要进行编号,空白的收据和支票要专人保管等;建立严格的定期核对、复核与盘点制度。如定期对表、账、证进行核对,以及与实物之间的核对等等。对会计业务的操作处理,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实行标准化的监督。    (四)实物的监督。实物监督是为了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实物监督控制和保管人员的监督控制,对实物的保管要责任明确到人,定期进行清查核实。    (五)检查的监督。这项是事后的监督,由企业专设机构来操作。一般的情况下,这个专设机构是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过程,它是间接的管理和监督控制。监督检查是内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它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它与日常的事前、事中监控有区别,它是汇总的、抖底的监督,所以说是事后的监督。     四、内部监督要注意的问题     内部监督控制对企业管理的确有其积极作用,但要注意解决如下问题:     1、内部监督受到成本费用的制约。如果某些监督程序过程所需要的费用,超过了要防止发生弊端所造成的损失价值,则这些监督程序可能会被经营管理者放弃;     2、内部的监督制度和办法。执行中串通作弊,或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碍于人情面子等因素,则导致内部监督的失效。     3、用内部监督的手段是难以监督与外部发生的异常事项,因为有些问题在内部还是解决不了的,属于这样的问题需动用专案手段。     4、内部监督有时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经营环境,特别是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有些监督措施跟不上,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跟进。     五、内部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监督管理,就没有制动力,企业就会走下坡路,就不可能成功。为了增强内部监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除要解决认识问题外,还要解决具体能动性的问题,基本要求如下:     1、抓监督管理要求持之以恒的精神。监督管理实质上是在管理者的间接控制下,将管辖范围内的事项进行理顺而达到目的的活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监督管理的力度、水平时有反复,也就是说制动力会松劲下滑的,要经常不断地加强巩固。监督管理要下狠功夫,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恒、深入细致地抓反复、反复抓,才能不松劲、不滑坡、上档次。     2、监督管理是动态的、变化无常的、永无止境的。企业向前发展,那么监督管理也要跟着发展。所以,需要根据企业目标的调整,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动态变化,而不能形成僵化的教条或形而上学的观念。具体说来,就是每天所有的活动都要有人监管,做到监管不漏项,所有的员工都有监督管理的义务责任,只是所负的责任大小而已。要依据预定的规章执行,将实施的结果与标准计划、对照、纠偏、总结,达到对工作内容事项发生过程的自控目的,确保企业的指标达到。     3、内部监督管理要有以下体现——    (一)提高监督管理精细化的程度。监督管理要求全方位,要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度灵敏的方法,把监督管理的问题,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从而使经济效益耗损降到最低限度,逐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只有精细化,才能消除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具体地讲精细化管理,就是把过去的结果,每月的管理变为每日的检查督办、分析、对动态的情况进行监督制约,使人、财、物等因素不断地优化,为经营管理提供了优质的保障,使各种成本消耗大幅度的下降,使精细化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    (二)提高监督管理的能力。一是要提高自我监督能力,所有的员工都以追求工作无失误和效益无损失为目标,而自我把关;二是提高相互监督控制的能力,各岗位都要实行绩效考核,各自的工作质量都要相互监督,提醒注意;三是提高专门机构的监控能力。在各个岗位的环节中,专门监督的职能人员要发挥其监察审视的作用,进行当时的事前、事中的纠偏,使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提高监督管理的激励机制。这个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管理。这个问题,人力资源部门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公司将要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实行“优秀工、合格工、不合格工、试用工四工并存,动态转换”,在这样的机制下,就可以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局面,就可以让许多的有理想、有作为、有经验、有文化的人激发热情,脱颖而出。监督管理的激励机制发挥得好,可极大地调动全体员工奋发向上,为追求卓越的绩效而努力。    (四)培养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各项监控管理的执行落实,都要有人去实施,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再好再健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队伍去实施,就会流于空洞的形式,所以在监督管理中,要造就一批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谨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令行禁止的管理作风的队伍。    (五)提高监督管理的“揭短”作用。每个企业都有其短处,不管它是多么好的企业都是这样。关键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才能去克服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查找和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及时对症下药,使之及时消除,那么久而久之,“短处”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甚至会因为某种短处而导致前功尽弃。     所谓“揭短”,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自律、自查,找准问题存在的症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以期不断地提升监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有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建立了不断进行自检、自查、自纠的机制,并成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给所有的员工“揭短”,同时做出合适的结论,使短处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将短处变为长处。     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处,这些“短处”是相互比较而言的,是在转化的变动中,只要你能把握其实质,就可以将短处转化为长处,勇于揭短、经常揭短,企业才能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永远立于不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