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治疗指南: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 一字之改成本被指过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11:54
[导读]虽然只是襄阳更名,可全国是一盘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重印,市辖所有单位公章及各类证件的变更,带有襄樊字样的印刷品等都要废弃重印,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襄樊更名襄阳一“字”之改成本过亿
在“90%的民意赞同”和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湖北襄樊市终于又叫回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襄阳,就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当年抗击元军战斗过的那个襄阳。当地招商引资此后终于可以避免被误认为“湘潭”的尴尬。名正则言顺,人们希望花费过亿换来的新名字可以带来更长远的收益。然而在众多地方踊跃更名的鼓噪背后,或许应该思考: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我们真的在乎吗?
2010年12月24日,尽管火车站候车大楼上还矗立着“襄樊”的巨字,但在半个月前,这个车站所在的城市已经更名为“襄阳”。
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12月9日,襄樊市宣布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其下辖的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更名后,襄阳市行政区划不变,辖3个县级市、3个县、3个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1个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更名襄阳“顺乎90%的民意”
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
按照襄阳市委宣传部新闻通稿称,由“襄樊”更名为“襄阳”,最早是由社会各界群众自发组织,2001年起,数年间都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言城市更名为襄阳。2008年,又有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强烈要求复名。与此同时,很多襄阳籍的海外华人华侨,也通过不同渠道提出更名襄阳,一些网站还相继开辟论坛,发帖呼吁恢复襄阳。
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唐良智将更名的缘由和意义概括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和“推动发展”。他说,城市名称是城市公共产品,应当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公众的心理感情和审美追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襄阳市委宣传部的通稿称,民意调查显示,90%以上民众赞同更名襄阳。
从“襄樊”到“襄阳”仅一字之改,却立即在网络引发争议。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则质疑“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这不叫改名,准确地讲应该称为复名。”去年12月21日,襄阳市委党校教授、文史专家晋宏忠对本报记者说。现年71岁的晋宏忠是《中国历史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编撰人之一,也是襄樊市向湖北省及国务院更名上报材料的执笔者。
晋宏忠介绍,解放初,襄阳和樊城都是襄阳县下辖隔汉水相望的小镇。1950年5月,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地级襄樊市。“若1983年撤地设市时,直接设为襄阳市,便会少了现在这么多周折。”
晋宏忠说,襄樊这座城市曾经有过许多名称,但存在时间最长、承载历史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是以襄阳命名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楚国就有襄阳这个行政建制;真正建县制,是在公元前206年,距今已有2216年历史。
东汉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设立襄阳郡,此后襄阳一直是州、府、道、县的治所,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长达两千多年历史中,襄阳这个名称与众多历史事件、故事、人物相联系,如卞和献玉、三顾茅庐、李自成称王等,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如伍子胥、武圣人关羽、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都曾与襄阳结缘;《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
在众多更名的拥趸者的论点中,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描写的“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甚至也屡被提及。
老市委书记承认当时考虑不周
“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对于襄樊的更名,广泛的说法是源于《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襄樊何不称襄阳》一文,作者李辉认为,“襄樊”虽然用了50年,但与2000多年的“襄阳”相比,50年只是一瞬而已。“襄阳”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早已融进中国人的记忆。
作为更名上报材料执笔者的晋宏忠承认,李辉的文章促进了襄樊复名的进程,但根本原因在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
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是,自2000年起,襄樊市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遭遇到的尴尬。曾有襄樊市领导带队出访招商。说到襄樊,人家往往听成“湘潭”,以为是湖南的城市,市领导连忙解释,襄樊古名襄阳,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对方一听,立马肃然起敬。“一说襄阳,招商引资就容易产生认同感,很容易谈。”
2008年,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再次强烈要求复名襄阳,襄樊更名遂正式启动。当年8月21日,湖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襄樊市民政局上报更名材料。8月26日,民政局召集襄樊本地多名专家开会,会上分工由晋宏忠主笔起草更名上报材料。
8月27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和晋宏忠一起,拟出几千字的《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请示》,传真给湖北省民政厅。晋宏忠说,那份请示特别提到,市人大和政协搞的民众问卷显示,80%民众同意更名,10%反对,约10%持无所谓态度。(这与襄阳市委宣传部通稿中“90%民众同意更名”略有出入。)
同年12月初,襄樊市接湖北省民政厅通知,省长办公会已同意襄樊更名意向,但所报的请示内容不完善,仅说了改名之后的好处,没有提及不改名的弊端。
于是,该市重新起草材料,将《请示》中的“更名”改为“复名”。2009年1月5日,由市长李新华签发文件上报。很快接到国家民政部通知,专家论证会于2009年1月16日在北京举行,将由襄樊市代表出面“答辩”。按照程序,通过民政部邀请专家论证后,才可报国务院。
恰逢此时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正在中央党校学习,所以“答辩小组”成员由市委书记唐良智、市委统战部部长刘德政、民政局主管地名的纪检书记朱成珍、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文史专家晋宏忠和记者邹嘉斌组成。
晋宏忠解释说,之所以请记者参会,是因为现场要播放一段视频,除了襄阳简介外,还有当年撤区设市的市委书记张怀念的一段讲话。在那段视频里,77岁的张怀念承认“考虑不周”: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当天,参加论证会的13名专家全票通过了襄樊更名为襄阳,随后报国务院审批。
到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历时2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