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瑜伽是什么:摄影是什么?关于社会上摄影现象的一点点个人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7:18

摄影是什么?关于社会上摄影现象的一点点个人观点

2010-01-29 19:20:22 来自: 小资生活每一天


现在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个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几乎可以达到人手一单反的程度了,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的摄影论坛和摄影俱乐部的出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并陶冶了人们的生活情操。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普及程度与实际摄影水平的提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的。

摄影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形式,虽然诞生到现在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所包含的门类与派别却较其他艺术形式要更全面,单纯作为大众娱乐的一休闲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艺术的门槛却随着普及程度而变的越来越低了,随便拿一个单反或者什么照相机的就可以标榜自己是摄影发烧友,多少有些鱼龙混杂的成分在里面。

日前一朋友结婚,我就拍摄费用和器材选择和师长打赌,虽然我赢了,但是感觉总是如梗在喉。朋友的婚纱是找号称北京排前茅的一个摄影工作室里头牌摄影师拍摄的,所用费用也是喳舌的8800元,当时我的这个师长认为肯定是哈苏等中画幅拍摄的,而我却告诉他顶多是CANON 5D拍摄的,他不信就和我打赌,最后证明真的是5D拍摄的。于是他不解了,一个普通的数码单反怎么就敢要这样高的价格?论图片解析程度肯定是不能和中画幅的胶片相机比的。我告诉他现在就是这样的市场行情,就这还要提前一个月以上的时间预约排队。当时我们开玩笑说以后我们也开一个摄影工作室,就算没有顾客,也要打出排队一个月预约的招牌,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认可我们,因为老百姓很朴素,起码的摄影美学几乎可以说等于零,看着另类,看着新颖就好了,根本不用那些高超的技术水平,不然社会上那么多刚玩相机的年轻后生怎么就能一个个的成立什么摄影工作室挣钱呢?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多少带有一些辛酸的成分,老百姓的钱就是这样被无情的糊弄走了,还交口称赞,不得不说老百姓的欣赏水平有限,但是作为摄影人的职业道德也不能算是高的,毕竟摄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要靠摄影人自身修养来引导消费者的,靠顾弄玄虚的小伎俩来欺骗消费者多少看着不那么厚道。

现在很多玩摄影的,连相机起码的设置和相机性能都不太了解,几乎达到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地步,看到那么多的CANON拥趸者又有几个能真正说出手中相机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呢?估计很少人能说出子午卯酉来,就算能口若悬河的道来相机的差异,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器材发烧友或者炫耀的人。他们使用单反拍的是那些卡片机就足以胜任的,为什么要选择单反?为什么要高投入低产出?难道他们不知道用低成本高回报的道理?难道他们就真的有钱没有地方使了吗?恐怕不是吧,更多的还是一种心理满足在作祟,让别人看着是那么虎人的就可以了。

记得一位摄影前辈说过:用好你手中的器材,比你用好器材要重要的多。这句话太经典了,说明什么?不就是因为现在大家的攀比心理在左右着摄影市场的发展吗?有一次参加一个北京影友的外拍活动,一位单反爱好者在现场问周围人程序模式(P)和光圈优先模式(A)有什么区别,当时听的我大跌眼镜,也正是通过这个事情让我对上面前辈所说的话深有感触,这就是现在国内影友的代表性吗?恐怕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自认为自己的摄影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越学习越觉得摄影不是那么简单的按动快门就可以完成的,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就是这样还有一些朋友拿着自己的相片让我来加以点评,不是说朋友真的多不好,只是他们真的太淳朴了,淳朴到我已经一再告戒需要多看一些摄影类的书才能掌握基本的技能(当然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不能称之为摄影师,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匠),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每拍一张或者每次出行拍回来的片子几乎断无可取之处,自己在那里还沾沾自喜的。开始我还尽我所能的提一些意见和观点,但是到了后来我只好断然拒绝他们的盛情邀请,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却无所用的事情,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自己多看一些摄影前辈的专著或者更高端一些的期刊杂志更来的有效。

也是这次的外拍活动,一位在北京某知名摄影学校学习的朋友在聊天中谈及为何对风光摄影不重视的原因时说他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拿了一张可以说根本不打眼的风光相片,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熟练的操作电脑,不大工夫就出来一张鲜亮通透的上等水平相片来,于是乎同学们在老师的授意下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人像摄影方面,直接把风光摄影打入冷宫。我个人觉得摄影是要在拍摄全过程中对每一步都要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控制才能达到留下一张佳作的的可能,摄影在胶片时代是通过三步骤来达到优秀作品层面的,这三步骤分别为:拍摄、显影、放大(理论依据来自《A亚当斯论摄影》)。现在进入了数码时代,这三个步骤可以简化为:拍摄、后期电脑制作两个步骤。即便如此也是要注重拍摄阶段的啊,对于只重视后期电脑制作工作的我只能把他划到电脑高手的行列,因为在拍摄阶段没有充分挖掘视觉里事物的表面现象后的潜在形象,没有用到亚当斯的“预先想象”,或者说是非主观意识里运用预先想象理论,而是单纯的完成照相机的记录功能,所有的重头戏都在后期电脑调整阶段完成。想不把这类人划到电脑高手的行列都难。

更有甚者,一味地改变景物原始风貌,很朴素的运用自己的审美去左右和影响其他人(阿宝色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佐证),他们忽略了摄影的纪实功能讲究的就是还原景物本来面貌,把天空做的好象打了鸡血一样的荒诞怪异,还标榜自己是继承了后现代主义,是摄影新思潮与浪潮的弄潮儿,借以抬升自己的形象与认可。这对摄影本身是一种无情的玷污与糟蹋,就这还被广为宣传,难道我们的民众的欣赏水平就真的那么差吗?让我不由得不对观者的审美欣赏水平和拍摄者的艺术修养汗颜。摄影讲究的是尊重原始风貌,相机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色彩还原能力。如果可以肆意胡为的去主观臆断而改变原始风貌,为什么现在高端的相机都标榜自己色彩还原能力多优秀做什么呢?这不是花钱出力不讨好吗?我想起了中国的另外一句古话:买的没有卖的精。相机生产厂家应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吧?应该不会不懂得成本最低扩大利润空间,导致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吧?!不过从这点上到对苏菲圣塔格的《论摄影》中关于摄影9性作了最生动形象的例证。摄影在这些人眼中的霸权性、主观性与片面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

亚当斯曾经有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摄影与音乐是相互融会贯通的,胶片是音乐中的乐谱,而最后得到的相片是从这乐谱中演绎出来的乐曲,而在摄影中的指挥和演奏家就是拍摄者本人。乐谱再好,演奏家如果很蹩脚,那演奏出来的曲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摄影就是拍摄者看到所要拍摄事物的表面形象,再动用个人的头脑和艺术修养水平透过表象看潜在形象,并加入个人思想文化水平和主观审美感受后产物,相机只是实现这一审美另创作的工具,而相片则是最终要呈现给消费者或观众的终极产物,而真正的摄影艺术工作者是通过相机的图片来传递个人情感与思维的最直接的操纵者。如果这点都没有意识到,那拍出俩的总体水平与结果必然高不到哪里去。

摄影的基本定义应该是这样的:
摄影者在被摄体与相片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机械上、光学上、化学上和思维上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摄影者带着自己主观思想与艺术鉴赏力去观察并拍摄,把摄影者的主观思想与艺术鉴赏融入最后完成的相片中呈现给世人观看和欣赏的。如果摄影者放弃对被拍摄景物的审美与主观意识的想象,那摄影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将不复存在。如果我们只相信各种自动化装置,便不能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创作,而交由器材本身来决定相片的效果,充其量最后只能是一张糖水片。摄影最重要的不是按动快门的瞬间,摄影意在画外,只有很好的对景物进行了观察并且给予足够与必要的预先想象,并且在摄影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进行控制,最后才可能出来自己满意的片子。

感动自己的相片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如果这相片自己看着都感觉有些麻木,那如何能去打动观赏者的内心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