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乱txt下载:山东大学的两座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6:12
康 丽 谭银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1月07日   第 08 版)

青年学子与闻一多雕像合影。
明 月摄
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坐落着两座别具特色的铜像。一座是闻一多先生像,另一座是臧克家先生像。之所以说这两座铜像独特,是因为它们不似校园里其他铜像那般高高站立。两位学者在这里都是悠然地坐着,与铜像连为一体的铜椅空出了半边,可以任人在其身边坐下,与两位伟人“零距离”接触。学生们会借着最后的日光坐在椅上读书或交谈,不时会转头看看坐在身边的伟人,他们遥远、伟岸而高不可攀,此时却又正坐在身旁,他们神态轻松,栩栩如生,似乎正在静静地聆听……
闻先生还是身着那一袭长衫,项系围巾,左手握着那支不离身的大烟斗,低头沉思;臧克家先生依旧是那身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一只手攥着书,一只手搭在长椅的靠背上,微笑着凝视前方。如果你坐在他的身边,他便会像一位普通的师长朋友那般轻轻扶着你的肩头,仿佛可以跟你对话谈心,倾听你的疑惑,甚至传道授业。而这一对师生比邻而坐,又似延续着二人几十年来的深深情谊。
闻一多先生曾在山东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他不拘一格地将数学考试零分的学生臧克家录取。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他在语文试卷上写的三句杂感获得主考老师闻一多的赏识。“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三句话,让评分苛刻的闻一多打出了国文考试的最高分:98分,并且破格录取了臧克家。
“擎起地球来让它翻个身,提起黄河来叫它倒转,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们是青年!”藏克家先生《我们是青年》的诗句,依然嘹亮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蓬勃奋斗。他和闻一多先生一样,都对青年人寄予无限厚望。如今两位先辈能够永远置身于他们热爱的青年之中,聆听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和朗朗书声,目睹一批批后来人的生活和成长。
这两座铜像分别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981级校友和1983级校友捐赠的,其意义不仅是纪念先辈那么单一,而是蕴含着更多的理想。以往大学校园里的塑像多是校长像,很少有教师的。选闻一多,一是因为他是文学院的教师代表,二是因为他具备校友们理想中的知识分子人格:他专著学术,爱国,爱学生,坚持真理,倡导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这些都是山大文化的精华所在。闻一多与臧克家的故事更是提供了一种现代大学中的师生关系的典范,雕像采用的坐姿,就是对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最好的诠释。
执教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唐锡光教授说:闻一多先生的雕像就是想告诉后来的山大人应该是“独立思想的人,倾听的人,爱得深沉的人”。
山大校园里这两座开放式的铜像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符号,更是一种开放和流动的精神寄托。它矗立在山大校园里,静静地影响着山大人的思维和视野,那不再是孤独的和仰望的,而是倾听的和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