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整容前照片:没有宗教﹐就没有真正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6:42
[编译者按语﹕本文是根据欧洲伊斯兰学者和政治家阿利雅'伊泽特贝维奇教授的遗作“论道德与宗教”编译而成﹐对原文稍有改动。 伊泽特贝维奇1925年生于波斯尼亚﹐2003年10月19日归真﹐享年78岁。 生前曾为巴尔干穆斯林的生存权利和伊斯兰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塞拉热窝大学法律系毕业﹐年青时创立过“穆斯林青年会”。 在铁托执政时期﹐被捕入狱十年﹐在狱中完成了他的著作《东西方的伊斯兰》﹐出狱后为波黑穆斯林的权利而奔走呼号﹐领导人民坚持为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南斯拉夫解体后﹐他组建了以穆斯林为主的民主行动党﹐在竞选中获胜﹐出任波黑总统﹐经历了1992至1995年的三年波黑战争。 战后﹐西方干预波黑内政﹐在戴顿和平谈判后他受到西方国家排挤﹐2000年宣布退出政坛﹐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任何社会都要求民众遵循某种道德规范﹐以利于社会治理。 从有记载的历史以来﹐不知有多少次尝试过没有宗教的道德﹐看来都是失败了﹐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没有宗教的依据﹐就没有真正意义的道德。
  凡是道德﹐都必以宗教为精神根基﹐但是宗教不完全等于道德。 道德是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原则﹐有人认为﹐没有宗教也可以确立许多规矩﹐但是﹐没有宗教的道德﹐因为缺乏信仰根据而不牢固﹐甚至是虚假的道德﹐例如假仁假义假慈善。 宗教与道德有一个共同的联系﹐就是另一个世界﹐可以称作是宗教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和超越现实的世界。 没有另一个世界﹐宗教不能成立﹔没有那个世界﹐道德便失去了根源﹐因此宗教与道德都有赖于另一个世界而存在。 因为承认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人类社会中就有稳定的宗教和道德﹐这二者的联系不是自动的关系﹐没有数学或逻辑的抽象公式﹐而是实践中的事实。
  无神论思想古已有之﹐当无神论思想在社会上占上风的时候﹐便产生没有宗教的世俗化道德﹐历史的事实证明﹐无神论的道德观没有一次获得成功﹐都是走向反面而告终﹐半途而废。 每当世俗化的道德失败之后﹐人们就很自然地寻找宗教的援助﹐重修社会道德﹐因为道德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宗教与道德之所以能得以稳定存在﹐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上的今世生活不是生命的全部﹐承认人死之后必有归宿。 这就是产生宗教和道德的出发点。
  凡是道德都有行为的约束﹐约束就是宗教的戒律﹐例如基督教有“十戒”﹐佛门有“五戒”﹐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戒律的宗教。 因为宗教都承认人与动物同类﹐保存着动物的许多本性﹐倘若没有戒律﹐必须放任自流﹐自动流出动物的兽性和野性﹐违背道德原则。 有些宗教的戒律容易理解﹐也有许多戒律似乎缺少理性﹐但信徒必须遵从﹐否则不成为教徒﹐但是戒律是信仰的途径﹐而不是终点。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说﹕“生命就是顺其自然。” 其实并非如此﹐人的生命中有许多地方不能顺其自然﹐例如道德就须克制欲望和感情﹐与自然的性情反其道而行之。 道德有时很不合理﹐违背自然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就没有自然的人﹐自然的道德。 如果一个人完全都顺其自然就不是正常的人﹐至多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 如果有顺其自然的道德﹐那种道德就是极端自私﹑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横冲直撞﹐像一匹野马。
  达尔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生存竞争”﹐很明显﹐讲究道德的人﹐是必然的失败者﹐只有不讲道德﹑不择手段的人才能获胜。 按照达尔文主义的推论﹐人类进化的结果产生“超级”自私的人﹐因为只有自私﹐才能超越﹐这样的生物进化下去﹐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回归野兽的世界。 假如将来有了“超人”﹐他肯定不是人﹐因为失去了一切应有的人性﹐如善良﹑仁慈和宽容。
  生存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必然再现没有人性的法西斯主义。 英国的一位无神论理论家曼德威尔问﹕“道德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带来什么呢﹖” 他自己回答说﹕“一无所有。 只有害处。” 他解释说﹐传统的罪恶感﹐恰巧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他的迫切需要就是他求发展的最大刺激性。” 他明确地说﹕“那些认为不道德的行为和罪恶的勾当﹐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根据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如“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假如在生物演化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都在生存竞争中不断淘汰﹐推陈出新﹐那么﹐有道德和讲仁义的人必然是劣势﹐被历史淘汰﹐最后发展到文明的高级阶段﹐都是一些既不懂道德又不讲仁义的人类自私冠军。 看来﹐道德家必然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立而存在﹐与进化论背道而驰﹐如果无神论最后胜利﹐地球上必然消灭宗教和道德。
  曼德威尔说﹕“良心﹑仁慈和宽恕﹐这些都是人性中内在的暴君。 我们社会要进步﹐必须消灭弱者﹐不惜踩着尸体前进。” 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在受压迫的最底层﹐高高在上的剥削者和压迫者对慈善团体号召“保护弱势群体”嗤之一鼻﹐他们说同情这些人是拉社会倒退﹐文明的反动。 看着这些人被折磨至死﹐不必为他们感到痛惜。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生物进化就是消灭弱者﹐人类社会也是一样。 他说﹕“基督教的仁慈﹐是隐藏在活跃机体内最恶毒的毒素。”
  柏拉图在他的名著《斐多》中表达了对道德的沉思。 他说﹐通常认为的勇敢﹐只是懦弱的一种表现﹐而通常认为的谦逊﹐只是寻求快乐的温和手段。 人们所看到的道德﹐只不过是商业化的宣传﹐只有道德的影子﹐是奴隶的道德。 真正有道德的人﹐必然远离闹市和物质享受﹐向他的精神世界靠拢。 人的躯体只不过是灵魂的坟墓﹐人活着的时候﹐灵魂永远不能到达目标﹐真正的知识在死后才能得到。 因此﹐真正的道德家﹐不畏惧死亡﹔他们的思考和行为﹐都是为死后的结果服务。 邪恶是世界发展的动力﹐道德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没有理性的部份。
  柏拉图对道德和精神的思考导致了古希腊学者对宗教的探索﹐但是他没有提出什么宗教。 在古希腊后期出现了几位哲学家﹐如爱比克泰德和塞尼加﹐他们提出的新伦理学观点﹐十分接近基督教教义﹐所以﹐在罗马皇帝决定采用基督教为帝国精神信仰时﹐他得到了希腊学派的支持。 基督教给欧洲人带来新的思维﹐他们的三位一体也好﹐天国也好﹐形成了天地人密切的关系﹐把信仰与道德融为一个整体。 后来﹐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从基督教天地人融和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的新美学。
  追溯人类的全部历史﹐文明从一开始就在思考道德观。 人类在不同的时期接受了 造物主的启示﹐为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立法﹐但是学者们在道德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 道德与天启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贯穿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道德学家不对宗教感兴趣的﹐他们也许利用宗教发挥他的道德论点﹐也许借用宗教证明道德的必须性。 道德与宗教互相包容﹐互相依靠和支持﹐历史上只有宗教性质的道德是文明的主流﹐而世俗化的道德从来没有形成过气候﹐没有成功的先例。 在当代的许多西方国家﹐他们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但在社会道德这个问题上是游离于二者之间﹐因为脱离了宗教﹐他们再有没有社会道德的依附物。 例如法国和英国﹐他们经常要利用宗教礼仪和气氛维持道德规范的传统﹐作为社会文化的补充。 在没有宗教支持的地方﹐他们只能依靠社会法制和物质利诱两种方法维持社会秩序﹐但任何方法都对犯罪行为防不胜防。 任何严厉的法制都无法堵塞犯罪的漏洞﹐高额的金钱利诱都无法达到人们贪婪无止境的物质欲望。 当代西方社会的世风日下﹐犯罪率节节攀升﹐证明世俗主义道德观的失败。
  我们很难想象会有虔诚信仰而不讲道德的人﹐也不可能想象会有道德高尚而不信宗教的人。 宗教是人的思想认识﹐而道德是认识的结果﹐所产生的行为﹐因为有了信仰﹐他们的行为就有了指导和规范。 有认识﹐就有行为﹐是真知。 如果有认识而没有行为表现﹐那是虚假的认识﹐是宗教或政治是骗子。 因为﹐宗教回答了人类的问题﹐怎样生活﹐怎样思考﹐而道德是行为﹐使认识变成实际行动﹐达到思想认识的目标。 宗教与道德都同另外一个世界紧密相连﹐是今世生活的表现。 在《古兰经》中﹐像“认主独一﹐多行善功”这样的启示多达五十处﹐指出人的正常思维﹐先有信仰﹐再有道德行为﹐而这二者紧密结合﹐体现出真诚信仰。 《古兰经》中还有许多反证的启示﹐如“在你行善功之前﹐你还没有信仰。” 不论信仰是多是少﹐或信仰是深是浅﹐都必须伴随着行为表现﹐没有行为的信仰不是真信﹐《古兰经》中没有说过﹕“你先信仰﹐就会成为好人”﹐或者“你是一个好人﹐你必然有信仰。” 伊斯兰把信奉真主和信仰复活日﹐同今世善功并驾齐驱﹐构成完美的整体﹐表明一个真理﹕有虔诚的信仰﹐才有真正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