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斌妈妈:3、把自身寄托于天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2:46:06

3、把自身寄托于天地

【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1,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译文】上面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会被覆盖,中心没有大地那么万物就不可能全部承载。泰山不树立好恶之心,所以能形成高大;江河湖海不选择微小的帮助,所以能形成浩瀚。所以大人把自身寄托于天地从而使万物具备,心中有高山大海从而能使国家富强。上级没有因愤怒对下造成伤害,下级没有因潜伏的怨恨对上造成忧患,上下级之间的交往都用本性,都用道路作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就能积聚,大的功业就能建立,名声形成在前,德泽流传后世,这就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说明】识大体顾大局的人的心胸就要象天空一样辽阔,就要象泰山一样高大,就要象江海一样浩瀚,才能称之为识大体顾大局。若是针眼大的心胸,若是眼睛里揉不进一粒砂子,若是耳朵里听不进半句真话,不要说治理国家了,连一个家庭都不可能治好。

——————————————————

【注释】1.朴:《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荀子·臣道》:“若驭朴马。”杨倞注:“朴马,未调习之马。”《荀子·性恶》:“今之人性,生而离其朴。”《吕氏春秋·论人》:“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高诱注:“朴,本也。”《玉篇·木部》:“朴,真也。”这里用为本质、本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