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深圳演唱会视频:中医治头痛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28:19
http://www.cntcm.org/cgi-bin/showtopic.cgi?forum=5&topic=3639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阅:1973)   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可上注于头。若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诚如《医碥·头痛》曰:“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因其病位高巅,古有非轻不能达,难道只能用轻药?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8年09月30日 06:24pm 时添加 -=-=-=-=-
请教老师用药经验!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8年09月30日 06:26pm 时添加 -=-=-=-=-
采取那种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8年09月30日 06:29pm 时添加 -=-=-=-=-
中医治疗头痛是辨证好还是辨病好?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8年09月30日 06:45pm 时添加 -=-=-=-=-
头痛中医诊治效果如何?       作者: czq123689     2008/09/30 06:22pm   回复此发言    
1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斗胆妄言几句:

1、头痛中医诊治效果如何?

头痛中医诊治疗效稳妥。其一,不用毒麻类,不产生药性依赖;二效果真实可靠。其难在“辨证”,而有施治疗效里的“靶向性”。

2、中医治疗头痛是辨证好还是辨病好?

经验谈,当舍繁求简,辨症即可。

3、采取那种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

仅头痛标即是本,本即是标,此标本具一(古有诸阳之会)。然与标本,尚存其出入,与其出入,又有“透解”于“化合”。


      作者: 假部长     2008/09/30 07:49pm   回复此发言    
2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最后一个,也是第一问。鄙人不才,不敢以“师”自居。但为满足楼主的不耻下问,俺也愿以人之坦诚,先说说诸多前辈的经验:

头痛分,虚实;虚实而存“掣,灼、裂、暴、钝”等,言除巅顶,用药无藁本难效;偏侧痛,非柴胡难清枢之残余;额前非独羌不散……       作者: 假部长     2008/09/30 08:08pm   回复此发言    
3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czq123689先生提出的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问题很有临床意义.
2 楼的观点明确,道出了中医临床的心声,很有见地.
头痛用药非轻不能达,是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之一,中医治疗头痛不仅辨证还重视辨病.       作者: 王勇123     2008/09/30 08:38pm   回复此发言    
4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下面引用由假部长2008/09/30 08:08pm 发表的内容:
最后一个,也是第一问。鄙人不才,不敢以“师”自居。但为满足楼主的不耻下问,俺也愿以人之坦诚,先说说诸多前辈的经验:
头痛分,虚实;虚实而存“掣,灼、裂、暴、钝”等,言除巅顶,用药无藁本难效;偏侧痛 ...


先生的用药开示很好,欢迎先生在药物研究方面多介绍心得和经验.       作者: 王勇123     2008/09/30 08:42pm   回复此发言    
5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关于头痛的辨证分型和用药颇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下面三家。

  1. 陈宝田:从头痛的实际出发,把活血与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分型方法其疗效肯定。

  (1) 风寒型——桃仁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2) 风热型——桃仁四物汤加黄芩、生石膏、柴胡、防风。

  (3) 痰湿型——桃仁四物汤加二陈汤或五苓散。

  (4) 肝肾阴虚型——桃仁四物汤合杞菊地黄丸。

  (5)瘀血型——血府逐瘀汤加鸡血藤、羌活、独活、白芷。

  见《I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6版统编教材。

  2. 刘炳林、王永炎等把头风病人分为以下五型。

  (1) 风火候。

  (2) 风痰候。

  (3) 风瘀候。

  (4) 阳虚寒凝候。

  (5) 气血两虚候。

  3.王永炎主编的最新版中医内科教材中把头痛分为八型,比较切合实际。

  (1) 风寒证——川芎茶调散。

  (2) 风热证——芎芷石膏汤。

  (3) 风湿证——羌活胜湿汤。

  (4) 肝阳证——天麻勾藤饮。

  (5) 肾虚证——大补元煎。

  (6) 气血虚证——八珍汤。

  (7) 痰浊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8) 瘀血证——通窍活血汤。
      作者: 王勇123     2008/09/30 09:02pm   回复此发言    
6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谢谢二位老师的解答,我上临床时间不久,头痛的病人多,想请教外感头痛的用药经验.       作者: czq123689     2008/10/01 00:16pm   回复此发言    
7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外感六淫都可以致头痛,用药关键在邪去正安,六淫头痛用药各有特色不同.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1 02:23pm   回复此发言    
8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头痛用药要突出辨证识症。头痛有何因何经何脏之异,其脉症亦有不同,而首选要辨虚实,审久暂,分表里,察性质,如此辨证识症,才能举纲定格。名医章次公认为:“头痛有虚实有实,实则当清当散,虚则当温当补”,同时指出从脉辨虚实,头痛属虚者,按其脉忽大忽小,甚则左右不相符合。张景岳指出:“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又说“暂病者必因邪气”,多属实证,如外感头痛,火邪头痛。“久病者必兼元气”,有阴虚头痛、阳虚头痛,多属虚证,然亦有久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症而详察之。次分表里,有表邪外袭者,风寒外袭于经,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火邪炽于内者,治当清降,最忌升散。同时还要根据头痛的性质和伴有症状,辨明病机。如湿热头痛,头重如裹。气虚头痛,隐隐缓痛,倦怠耳鸣,九窍不利。血虚头痛,昼轻夜重。火热头痛,头痛如裂。风寒湿头痛,身重恶寒等等。对于突发性剧烈头痛伴呕吐、偏瘫、高热、神志不清的患者要采取急救措施。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1 06:05pm   回复此发言    
9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内经》提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而《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       作者: czq123689     2008/10/02 00:07pm   回复此发言    
10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内经》提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与《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提出头痛有关系又有区别.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2 05:54pm   回复此发言    
11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不错,总结的好!       作者: 杏林奇葩     2008/10/03 09:23pm   回复此发言    
12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       作者: czq123689     2008/10/04 00:17pm   回复此发言    
13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下面引用由czq1236892008/10/04 00:17pm 发表的内容:
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


头痛的六经分类源于《内经》。《伤寒论》、《东垣十书》、《冷庐医话。头痛》先后完善了对六经头痛的治疗方案。可见,按六经定位分类对头痛进行治疗,前人早有较完整论述。目前按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定位分类运用引经药治疗头痛在临床上已经普遍,对少阴、太阴头痛研究甚少。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8年10月05日 00:06pm 时添加 -=-=-=-=-
引经药用法:太阳头痛用羌活、蔓荆子;少阳头痛用黄芩、柴胡;阳明头痛用葛根、石膏;厥阴头痛用吴茱萸、蒿本;太阴头痛用苍耳、辛荑;少阴头痛用杜仲、熟地。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5 00:05pm   回复此发言    
14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论坛学术讨论的典范!!
 希望喜欢争论的先生来看一看,学一学。别说治头痛有了纲领性指导,学风上也学到了什么叫学术讨论?
 感谢几位版主殷勤奉献!读后深受启迪。       作者: 版纳福龄堂     2008/10/05 01:33pm   回复此发言    
15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欢迎版纳福龄堂先生到药物研究栏参加讨论.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5 07:40pm   回复此发言    
16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总2395期头痛六经分证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如,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病头痛,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等等。《兰室秘藏·头痛门》所补出的太阴头痛与少阴头痛亦属此类。
  六经头痛不但包括外感头痛,还应包括内伤头痛。头痛是极其复杂的病症,不但在病因病机方面有外感内伤之不同;就病位而言,可以涉及脏腑及其经脉。显然,对六经头痛从单一方面理解是不全面的。
  3.三阴三阳六经病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结合。如果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则更适应临床需要,这是本文对六经头痛范围、属性的界定。《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明·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头痛论》中指出“伤寒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阴,皆有头痛。”
  任何疾病就其属性而言不离阴阳虚实,不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其病不属外感即是内伤。因此,将三阳三阴以及所属的脏腑经脉与外感内伤的病因病机有机结合起来对头痛进行辨证论治,既符合临床亦切合实用。
  临证辨治头痛的基本要素大约有三条:一是能明确病位,二是能确定病性,三是能明确致病邪气的性质。以六经辨证论治头痛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条件。

  二、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举要
  (一)太阳头痛
  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项强腰脊痛。”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至,还可以发生头侧头痛,如《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头苦痛……头两边痛……项似拔……”
  2.病因病机:风寒、风热外感常见,邪气阻滞太阳经脉;亦可见内伤为病者。
  3.属性:外感内伤皆可致病,但以内伤为主;属实者居多。
  4.证治:①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姜黄、天南星、当归。②瘀血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或紫,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③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治法:清热化湿,疏经通络。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等。④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⑤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桑叶、菊花、僵蚕、蝉蜕或升麻葛根汤、桑菊饮。或用选奇汤,《伤寒大白·头痛》谓“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⑥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疏风通络,化湿止痛。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
  (二)阳明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
  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3.属性:实证为主。
  4.证治: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痛。方药: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久结者用陈茶芽煎。②寒滞阳明经脉:头痛以前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风寒加重或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风散寒,疏通阳明经脉。方用选奇汤。《丹溪心法·眉眶痛》选奇方“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③阳明蕴热上蒸:头痛头胀,心烦面赤,口干或渴,胃脘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治法:清泻胃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白芷汤(《卫生宝鉴》卷九)。或白虎葛根汤(知母、石膏、葛根、白芷。《伤寒大白》)。热病后期,热伤气阴,余热未尽,头痛口渴,气短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脉虚数,用竹叶石膏汤。④胃火上攻:颜面剧痛阵阵发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口臭,溲赤便结,或鼻塞涕黄黏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方药:清胃散,重用升麻,加生石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鼻塞涕黄黏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⑤阳明热结气壅:头痛面赤,口干口渴,心烦口臭,大便闭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降气导浊。方用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
  (三)少阳头痛
  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
  2.病因病机:外感以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内伤则多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壅滞。
  3.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4.证治:①少阳郁热(郁火):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眩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法:疏利少阳,清散郁火。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钩藤、天麻、僵蚕、桑叶、菊花、连翘。②少阳气郁: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法:和解少阳,疏郁散结。方用柴胡桂枝汤。③少阳热结气壅:头痛胀痛,太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解少阳,畅达气机。方用大柴胡汤。④特殊头痛——雷头风:头痛剧烈,发于耳上,痛处起核,不可触近,入夜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治法:疏利少阳,清热利湿解毒。方药:淸震汤加味。
  (四)太阴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2.病因病机:内伤为主:常见饮食所伤、劳役无度、久病失血等;或因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运化失司,湿聚生痰。
  3.属性:虚实兼见,以虚为主。虚证多见气血亏虚或清阳不升;实证则以痰湿、湿热、痰热、痰浊为主。
  4.证治:①痰厥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和中,化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兰室秘藏》),或芎辛导痰汤(《奇效良方》)。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医方考》)。二陈汤为治疗痰厥头痛之基础方,如《伤寒大白·头痛》曰:“顽痰头痛,胸满恶心者,二陈汤加南星、海石”。即二陈汤加胆星、海浮石,名曰星石二陈汤。又以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名二陈栀连胆星汤,治“痰火上冲”之头痛。②气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益气健脾,升达清阳。方药: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③气虚血瘀:枕部疼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连项背,固着不移,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升清,活血化瘀。方药:清阳汤(《脾胃论》)。④气虚络痹: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伴见头目昏沉,精神疲惫,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补虚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加当归、葛根、党参、仙灵脾、炙甘草。
  (五)少阴头痛
  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不足,不能生髓充脑,则脑髓空虚;阳气亏虚,既易感受寒邪,复不能温养清窍。
  3.属性:以精血不足,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变化。
  4.证治:①肾阴不足: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少寐,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天麻、桑叶、黑芝麻。②肾精亏虚:头痛而空,或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头昏,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生髓荣脑。方药: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在左归饮基础上重用肉苁蓉,少佐川芎、细辛)。③肾气亏虚: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健忘,阳痿遗精,经闭带下,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益肾气,填精生髓。方用大补元煎加味。④肾阳不足:头空痛,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或见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肾阳,益气生精。方药:右归丸。⑤阳虚感寒: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治法:温阳补虚,散寒止痛。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生姜。
  (六)厥阴头痛
  1.部位: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2.病因病机: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久病虚寒。
  3.属性:虚实兼见。
  4.证治:①肝气郁结: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利气止痛。方药:四逆散合香茗散(《鲁府禁方》香附子、川芎、细茶。水煎温服)加天麻、天南星、白蒺藜。②肝郁化火:头胀头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药: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天麻、川芎、僵蚕、白蒺藜、生白芍;伤阴则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枸杞、菊花。③气滞血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性情急躁,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天麻、菊花、旋覆花、姜黄。④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降逆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或滋生青阳汤。⑤肝经风火: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疏风止痛。方用羚羊角汤(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⑥血虚头痛: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治法: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方药:加味四物汤合四神散(《丹溪心法·眉眶痛》“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用四神散。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天麻、僵蚕。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⑦肝寒上犯: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治法:暖肝散寒,温经止痛。首选吴茱萸汤。
  (七)杂类头痛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头顶痛,足太阳、手少阴”。
  1.全头痛:治从六经合病着眼。
  2.游走痛:从肝胆、少阳着眼,从风、气着手。
  3.头痛休作有时:求之于少阳、厥阴。
  4.证治:①气血失和:头痛头晕,情绪不畅加重,伴见胸胁胀闷、心悸、恶心等症状,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疏调气血,和畅气机: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白芍、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加香附、旋覆花、天麻等。②肝胆湿热:头痛头胀,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味。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6 00:09pm   回复此发言    
17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谢谢了,"头痛必用川芎."刘完素称其"能上行头目,下行
血海,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之圣药."外感和内伤
头痛如何用川芎?       作者: czq123689     2008/10/07 02:19pm   回复此发言    
18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所说“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之意也。
古今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历代本草为依据,对不同剂量的川芎在方剂配伍中的功是小剂量川芎祛风止痛,中剂量川芎行气、活血止痛、安神,大剂量.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7 06:58pm   回复此发言    
19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治疗头痛一证,不可六经不辨,妄投川芎、藁本、白芷、细辛。临床应该分经辨证,先别阴阳。太阳头痛连后脑,其法分主麻、桂;前额属阳明经,主用葛根;两侧痛属少阳,必用柴胡。太阴头痛属痰湿壅塞胸膈,其见症多有脾虚症状,法宜理中。少阴头痛属少阴经直中寒邪,阻截清阳不得上达,阴邪僭犯至高之处,则头痛如劈,其必有少阴见证,治当从四逆辈。厥阴头痛在巅顶,是阴邪上逆,地气加天,其见症多有腹痛拘急,四肢厥冷,治用驱阴救阳法。厥阴头痛还有血虚肝燥,风火相煽,上攻头顶,痛不可近,见症必有口苦咽干,恶热喜冷,治当养血滋阴,清热泻火之法。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久治不愈的头痛,如能以阴阳六经辨证,再结合其他法则,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王勇123     2008/10/07 07:02pm   回复此发言    
20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川芎历来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但长期以来大多将川芎用于外感头痛的治疗,对川芎治疗内伤头痛研究较少。       作者: czq123689     2008/10/08 00:01pm   回复此发言    
21 [讨论]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有什么特点?   中医中药:川芎的应用心悟 (转贴)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 2006-11-17 出处:巧巧读书


壮阳 心悸 头痛 失眠 乳腺癌

《主治秘要》称“芎穷,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古人观点颇多启迪。兹将临床应用川芎药对经验介绍于下:

川芎配羌活功擅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尤能上行头目,为治疗头痛要药,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当取川芎为君,以活血通络。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达,故配以羌活宣发风邪,两者相使,引药上行脑络,治风治血,奏止痛之效迅速,既治表证头痛,亦疗内伤头风,诚如《本草逢源》谓:“羌活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茶调散化裁;内伤头痛则取桃红四物汤加减;若痰湿头痛,配苍术、半夏、升麻;肝火旺头痛者,辅黄芩、夏枯草、石楠叶;久痛不已者,则辅以全蝎、蜈蚣、露蜂房等虫蚁搜剔之品。

病例1宋某,女,32岁。头痛反复发作7年,多方治疗无效,头颅摄片阴性,拟诊为偏头痛。患者自觉头痛彻巅,日轻暮重,每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剧,经事前后易诱发。脉细缓,舌苔薄腻。此乃久痛入络为瘀。药用:川芎15g、羌活9g、当归9g、生地黄12g、赤芍药12g、桃仁12g、红花9g。服药1周,头痛见减,但夜间仍有小发,原方加全蝎粉1.5g另吞,l周后头痛消失。随访5年未发。

川芎配黄芪功能引血上行

川芎擅长祛风行血,黄芪善于补气升阳,两药相配,则能补气活血,引血上行。血之上行头目,全赖清阳之气升发。大抵人年过50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人至老年,清阳之气日渐衰弱,气血上奉减少,脑络失养,则眩晕、耳鸣、健忘、痴呆等症丛生,诸如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等,多由清阳下陷,血瘀内滞所致,治此习用清暑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出入,并重用黄芪、川芎两味,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病例2李某,男,67岁。眩晕反复发作2年余,经脑血流图及眼底检查,拟诊为脑动脉硬化。患者眩晕阵作,胸闷心悸,两臂发麻,神疲乏力。脉细弱,舌淡苔薄白。此为清阳不升,瘀血阻络。药用:黄芪30g、川芎9g、炒升麻4.5g、麦冬9g、五味子4.5g,白术9g、陈皮4.5g、葛根9g、黄柏6g、枳壳4.5g、桔梗4.5g、通天草9g。服药20剂,眩晕渐减,其余症状次第消失。随访数年,疗效巩固。

川芎配当归功效补血化瘀

血虚者常兼血瘀,益血液盈余则流畅,血脉空虚,无余以流,则艰涩成瘀,而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互为因果。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证,常取当归、川芎为配,当归性润,功能补血和营,配以川芎活血行气,于补血药中加入行血药则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伐,其效甚捷。属热者辅以虎杖、升麻等清营泄热;属寒者佐以补骨脂、肉桂、鹿角、牛骨髓等温经壮阳;兼有脾运失健,纳呆腹胀者,则加入苍术、白术、谷芽、麦芽等,以鼓舞中州。

病例3方某,女,50岁。乳腺癌术后化疗,导致白细胞在2.1~3.0×109/L,用西药升白药无效,诊见患者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口干唇燥。脉细数,舌紫苔薄。此乃气血俱虚,瘀血阻滞。药用当归9g、川芎6g、赤芍9g、虎杖30g、鸡血藤30g、何首乌30g、丹参15g。药后1周,精神渐振,口干见减,复查白细胞6.7×109/L,药合病机,仍守前法治疗半月,疗效巩固。

川芎配苍术功用疏肝解郁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朱丹溪创越鞠丸,谓“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示后人以治郁大法。《内经》虽有“五郁”之说,但总以木郁气滞为多见。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使人之神志情欲,水谷运化,气血输布,三焦气化,水液代谢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汽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故魏玉璜谓:“肝为万病之贼,”确具至理。苍术气味芳香,不仅善长燥湿,更能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以致和平”之效。

病列4陈某,男,36岁。顽固性失眠3年余,先后服用多种镇静剂,初有效,久则罔然。入夜难以入睡,少眠且乱梦纷坛,甚至彻夜不寐,患者面色晦滞,性情急躁,两胁隐痛,波及背俞,多次查B超均无异常,肝功能亦正常。脉细弦、舌紫苔薄黄。此为肝郁化火,扰乱心神。药用:柴胡6g、当归9g、白芍9g、苍术9g、川芎9g、茯苓30g、薄荷3g、枳壳9g、桔梗6g、法半夏9g、夏枯草15g。药用1周,睡眠明显好转,乱梦见少,1月后,胁痛、烦躁等症亦平。

除上述在治疗头痛、脑病、血证、郁证等诸证中运用川芎外,余还有以下几点体会。

(l)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少阳殆指既非太阳之表,亦非阳明之里,在许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表现为少阳证特点,此时余多喜用川芎,如在治疗头面五官及脑病等诸多疾病中,则以川芎作为引经药。如以川芎配辛夷治过敏性鼻炎;川芎配灵磁石治疗耳鸣;川芎配石菖蒲、灵芝治疗弱智等。其他疾病凡有少阳症状皆可用川芎为引经药,所以然者,以其具畅通血气,开启枢纽之能,故每用之多有画龙点睛,豁然开朗之趣。

(2)川芎为血中气药善能畅利血气。川芎能推动气血壅滞及脏腑所积,具动其壅行其滞之功。余惯在使用熟地黄、首乌、阿胶等甘寒或滋腻之品时,使以川芎调剂之,可避免偏寒偏腻之弊,而获徐灵胎所谓:“不与气血为难”之效。

(3)用作引经药时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g到6g之间即可。但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剂量是30g,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

(4)顽固性水气病,古人主张从血论治,余习以川芎配益母草加葶苈子亦每每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