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所为何:闲话烟酒及人的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05:58



闲话烟酒及人的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都是麻醉剂,而香烟、过量饮食、过度阅读则可以称之为安慰剂(比如沉溺于小说、诗歌的并不都是文学爱好者,有可能是遇到心理危机,想通过这种方式转移注意力进行自我赎救)。二者都是人们在遇到广义心理问题的时候自发选择的宣泄方式,但这是以自我摧残为代价的。

 

以酒为代表的麻醉剂主要对中枢神经起麻痹作用,破坏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但是大脑是有意识的机体,往往会启动防御机制通过刺激神经原使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所以你会经常看到有人喝的酩酊大醉被从酒桌上抬回来但是出奇的健谈,或者有人昏昏睡去醒来却仍能回忆起发生的一切。有时人们想通过饮酒的方式忘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结果恰恰相反,反复刺激大脑皮层只能使这种记忆不断得到加深,李白诗云"借酒浇愁愁更愁"就是最好的写照。

 

与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比,香烟、鸦片、冰毒、吗啡等精神控制类药品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首先人的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物,直到现在科学技术仍不能完全描述情感的每一个细微的方面。但情感绝对是一柄威力无穷的双刃剑,举个例子,心理医生的作用在于帮助情感失控的人恢复到受控的状态。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可以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更不用说控制和征服,但一个情感强烈的人即使用平淡的言语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控制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平静异常的心理医生的情绪。自杀现象在心理医生的群体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许多人被病人的消极情绪感染,难以负重。

 

与酒精强烈的作用方式相反,香烟通过极其温和的方式使其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正因为如此,抽烟对人的危害才更大、更深远。香烟以不被人察觉的方式渗透进人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与吃饭、睡觉一样每天生命的一部分。抽烟最大的危害不是对身体器官的伤害而是会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性,吞云吐雾时那种暂时的与世隔绝感、虚伪的安全感能营造出轻微的幻觉,而这种幻觉不会引起情感防御机制的任何反应。随着幻觉的体验越来越多,由道德产生的内疚感逐渐丧失,意志力和自信心被逐渐削弱,进而对身体免疫机制产生损害,这种由内而外的伤害是缓慢的和无意识的,等人们意识到危机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摆脱了,那种深深的挫折感会使人重新回到幻觉的怀抱,从而对香烟产生更大的依赖性。

 

从香烟和酒精的使用程度可以大概判断出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和承担压力能力的大小。一般的说,不抽烟不喝酒的人要比抽烟喝酒的人心理素质更好、心理调节能力更强。已经解密的美国陆军精神疾病控制中心在1943年对希特勒作出的绝密心理分析报告证实:希特勒的各项心理指标都很正常,而且一般超出正常标准的一到两倍。换句话说,终生不抽烟不喝酒的希特勒是内心坚强、能力超群的强者,而每天不喝上一瓶白兰地就无法入睡,雪茄不离手被称为硬汉的丘吉尔却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