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纪念碑到美功铁道:兰香万和——记者随州万和镇感知兰花珍贵(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7:24
兰香万和——记者随州万和镇感知兰花珍贵(组图)(2007-03-27 07:37:58) 荆楚网-湖北日报


曹圆花5000元从外地买回这株刚从山上采来的兰草。

不到万和,难以感知兰花之珍贵。19日,记者走进随州市万和镇兰花大户曹圆的家里。未进院门,3只恶犬便咆哮着直扑过来,主人连忙喝止。

曹圆引着我们参观兰花温室,里面摆满了栽培在尺许深瓦盆里的兰花,数量有二三百盆之多。温室虽小,四周却用钢筋牢牢罩起,显然是为了防盗。在偏僻乡村里,这不免让人感觉意外。

对每盆兰花的价值,曹圆不愿细说。他拿起一株其貌不扬的兰草告诉我们,这是上午刚从丹江口市买回来的,花了5000元。随后,我们走访张长江、周保成等兰农的温室,发现家家戒备森严。随行的万和镇党委书记张华强解释:“兰花被称为‘绿色股票’、‘绿色黄金’,这些宝贝放在家里,谁敢大意呀!”

兰农张长江指着一盆长着纤细叶子的兰草介绍,这株叫“神梅”,价格比老品“蜂巧”还贵,后者市价25万元。

杨安是随州市兰花协会会长,前不久他花50多万元,从武汉举行的全国兰博会上买回一株名叫“花香奇观”的兰花,用于培育繁殖。

动辄数千、数万、数十万元,边看边听介绍,我们不禁对眼前的兰花有了几分敬畏,小心翼翼地不敢轻易去碰,生怕稍不小心就毁掉了“一辆小轿车”。

小小一株兰花,价值究竟几何?得到的回答是:兰花价值的认定,并无十分精确的标准。据介绍,行内人士判断其价值,除一般人所了解的香、素、艳、美之外,还要掌握品种行情,越奇越少的品种越珍贵。珍贵兰花的花瓣数量、形状、色彩往往非同一般,有的有八九个瓣、五六个舌。叶片带有黄白镶边,或整个叶面黄、白、绿相间,皆为名品。万和兰花出名,便出在它的名贵品种多。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良好的气候、土壤、地质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随州被兰商誉为与韩国、日本齐名的世界三大兰花产地之一。该市兰花主要分布在大洪山区和桐柏山区,涉及曾都区和广水市的40多个乡镇(场),有120多个品种,其中珍稀名贵品种有20多个,种群数量达2亿株以上。尤其是万和镇出产的蕙兰,珍稀品种多、价位高。

初步统计,目前随州市有4万人参与兰花产业,有4000人专业从事兰花产业,有400人已成为兰花栽培、营销的带头人,兰花产业年交易额4000万美元。

雅操幽姿,兰香万和。(图/文记者吴华清吴志远通讯员余林章宋云)

把根留住


在铁笼似的花房里,张长江向客人介绍自己培育的兰花新品。

兰花之珍贵,被人奉为国香,也曾因此招致厄运。

随州市政协曾组织过一次调查,发现过去在万和镇,一旦某处发现名贵兰花,采兰人往往趋之若鹜,立马“地毯式”采挖,连残根剩苗也不放过。这种“竭泽而渔”的开采,使随州市兰花资源以惊人的速度递减,有些珍贵品种甚至濒临灭绝。

如今,情况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在万和镇双湾村,记者与兰农张长江进行了交谈。刚刚结束的全国兰博会上,他培育的“东部雄狮”获特别金奖,有人开价500万元,可他并不急于出手。

在他家里,记者看到,那曾惊艳四方的花薹已被剪下来,渐显枯萎,仍吐芬芳。

正当记者为之惋惜时,张长江淡然解释:花薹保留时间过长,会消耗营养,不利于植株生长。他要让这株兰花长久生长下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张长江和妻子李先丽,都是弄兰高手。但两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卖掉到手的兰品,赚取差价。

目前,他们在做一件自认为更有前途的事情:回购早些年流失出去的本地名兰品种,再行繁育。他说,要让名贵兰花的根留在万和。

这对“兰花夫妻”前些时费尽周折,成功回购了名兰“盛世牡丹”。2002年,浙江商人以6株30万元的价格,从我省买走这个名兰品种。在历经半年的追寻、试探之后,资金缺乏的张长江用自己的几株兰花与对方互换,将其引回故乡。如今,这种旁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小草,单株价格已经突破20万元。

留住一个名兰品种,意味着什么?张长江回答:“为了保住兰乡的名声,也为了持续发展。”

在万和居委会兰农周保成的小小温室里,记者见到了一株已被主人精心呵护了13年的惠兰———“花棚”。

周保成小心翼翼地抱起花盆说:“13年里,这株兰花繁殖了20多株苗。每两三年就能卖一次,每株价格从最初的4000元到如今的1万多元,先后挣回了13万元。”“当初,如果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将这株兰花从山上挖下来后,直接卖掉,也就能得到5000多元,早就花光了。”

万和镇党委书记张华强告诉我们,最初的一批兰农走南闯北,看到兰花产业有利可图的同时,也在想:资源越来越少,这个“金饭碗”还能捧多久?于是,他们从“挖草卖钱”开始,到“倒买倒卖”,再逐步向“收购名种———培育———繁殖———出售”的良性方向发展。

如今,万和的兰农,不再局限于从本地收购兰花,他们的足迹遍布四川、陕西、贵州、河南、江苏、浙江、深圳等地。在回购湖北名兰资源的同时,他们也将外省的好品种引入湖北。

该市目前有近千人在全国各地跑品种,每年花在购买兰花名品资源上的资金达千万元。

在民间自发回购的同时,随州市及曾都区政府也日益重视这个魅力无穷的产业。他们通过举办兰花节、建设兰花培植园、打击非法盗采野生兰花资源等方式,为兰花产业持续发展搭建平台,让兰花交易走向规范、有序。(图/文记者吴华清吴志远通讯员余林章宋云)


兰乡有群韩国人


周保成自采的这株惠兰已经为他挣回了13万元,还在继续创造效益。

记者在随州采访发现,有一群韩国商人常年生活在这里。

他们冲兰花而来,多时五六十人,少时二三十人。据称,目前在中国经营兰花生意的韩国人,半数集中在这里。

此前的传闻中,这些韩国人还有稍后过来的日本人,是与万和野生兰花资源流失的新闻联系在一起的。

记者采访后却发现,这些韩国人现已成为万和兰花传奇中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打开了穷困山村的大门,实现了珍贵资源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成就了一个日渐壮大的兰花产业。

随州兰花协会会长杨安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该市兰花产业损失惨重。而杨安的兰花生意却幸存了下来,因为有一名祖籍山东的韩国商人,手把手教他如何经营兰花,如何种植兰花,又如何进行交易,才使他从倒买倒卖的低层次经营中走出来,踏上培育增值之路。

他说,别看现在大家都知道,种兰花需要用鲜土、植金石和热炭土构成的配方土,而在韩国人来之前,因为栽培技术不过关,我每年种死的兰花价值过百万元。

青苔村的兰花经营大户梁建武说,发展产业就得有资金,而每名韩国人在随州的兰花年交易额超过百万元,整个群体带来的资金总额达到四五千万元。从这个角度看,韩商也为发展兰花产业立了功。

有人曾经认为,野生兰花资源枯竭之日,便是韩商离开随州之时。但是,他们不但没走,还在随州成立了“天香兰友会”,会长是来自韩国济州岛的吴德源先生。

在翻译的帮助下,我们采访了吴德源先生。他说,随州的兰花产业已今非昔比。以前,他们在这里购买的主要是湖北本地兰花,而现在全国的品种在这里都能找到。

来自首尔的严晋永先生和来自全州的全基善先生认为,随州的兰花产业正在跟上国际步伐,在栽培技术、交易方面,与爱兰者众多的韩国已相差不大。

他们对随州市和曾都区准备举办“兰花节”大加赞赏,认为这是政府对兰花产业最大的支持。他们告诉前来调研的曾都区常务副区长吴家明,准备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兰花培育园。他们要和本地人一起,将兰花产业做出更大的影响。

最后,一名韩商笑着说:“我已经是半个随州人啦!”

原来,他已经娶了随州女子为妻,准备把父母从韩国接过来,在这里定居。(图/文记者吴华清吴志远通讯员余林章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