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妞赌博脚本:社评:说点闲话,告别201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9:27
  告别2010年,我们感慨万千。中国经历的大事,我们不想一一回顾,在此谈一谈中国人对“安全感”无处不在的追求,以纪念这丰富、伟大的一年。


  2010年的中国两会,以及十七届五中全会,都重点谈了民生。其实中国人今天的民生条件比上世纪末强了很多,但民众的焦虑反而在上升,担心就医,担心孩子上学,担心房子,人们看上去在担心一切。


  中国社会最稀缺的东西,似乎永远是安全感。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支撑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储蓄,其实绝大多数存款从银行购买的并不是微薄的利息,而是未来的安全感。中国大城市的房价顽强上涨,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最大的动因是中国人只有住上自己的房才感觉安全的集体意识。因此房越贵,一家几代人砸锅卖铁也要买,租房再便宜,住的也是“人家的房”。


  中国文明绵延数千年,但被记录下的大多是动荡。新中国保持了60年大的和平,但政策的变化也冲击了不止一代人的人生。中国人对政策稳定、国家命运稳定的信心在艰难地做着积累,对国家进步能否减少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很多人心里没底。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一切,中国社会的安全感看似很高,但那种安全感完全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那时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个人财产,没有对个人幸福方式的选择,所以根本谈不上对个人安全感的追求。


  中国人对安全感的特殊在意是很难扭转的,只有社会稳定得以长期延续,并成为全民族的深厚记忆时,对安全感的饥渴才会慢慢变得不那么急迫。


  想想看,很多中国的年轻人从20多岁就加入“房奴”大军,并为此全面削减自己的消费,而他本来可以做更多的假日旅行,添更多的新衣,让青春更多姿多彩。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幸福,当安全感本身就是幸福的时候,我们不知应当对着现实,还是对着历史叹息。


  我们决不能剥夺任何人对安全感的追求,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改变促使安全感比什么都贵的环境。在我们做到这一切之前,中国的高储蓄率,对大城市房子的激烈竞争,看起来只能做到部分缓解。中国对国际环境的不安全感,也不能说与中国人相当普遍的个人不安全感无关。眼前的具体焦虑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以及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时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每个国家也是不安全的,当我们习惯于对自己说“这没什么”时,其中的一些问题或许真的就会“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