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 by头刀坐灯: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55:02
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
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
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教学开始我问了几名同学“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多同学都大都回答了正确,"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也有同学回答晴天因此我另外安排了点时间教学我们如何来判断风向。在观测天气中我要求学生从云量、风向上面来描述,也可以加进去自己的感受。但是由于自己教学的太过自白很多学生在观测表中只写了“今天晴、南风、风很小”少了像课本中那种丰富的语句。

  发现的问题:课后我发现教参中“晴到多云”天气符号中有一个太阳和一片云;“多云”是两片云。但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多云”是一个太阳和一片云,这似乎是相矛盾了,在今后几节课上我还是先以教科书中的符号为标准。

  第二课 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课后反思:

   备课时就觉得在学生对观测天气的技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让学生开始记天气日历有些为难他们,按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是想让学生经历一个对天气观测由感性到理性、由粗糙到精确的过程,想来也有道理,那就这样开始吧。

  我欣喜地发现,四(1)班同学的思维还是很严谨的,不肯轻易地就开工,而是对如何记天气日历提出了许多问题:怎么判断多云还是阴?风怎么观测?……当我告诉他们个大概,并说具体的这单元我们一节课一节课地学时,他们有许多期待,真好!

  这节课上,学生又熟悉了一遍天气符号,并会制作天气记录卡了,但是我觉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制作天气记录卡,而且只能用小纸片,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不是非常好。

   第三课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 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学习了《科学课》杂志中的“例谈追问”和“追问出精彩”两篇文章后的实战应用,我觉得课堂中适时的追问对帮助学生整理实验现象,发展思维很有效。四年级的孩子,思维面还是比较窄的,
崇义天气预报,你看,他看到其他组的数据与他们不同,就立刻认为是那一组测错了,而没有想一想是否有其他可能。通过追问,学生的思路变宽了,他们开始考虑地点的因素,这是对刚刚课堂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不同的实验结论的即时应用。很可惜,下课了,但是相信部分学生会运用这样的思考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也许和不同温度计有关,也许和测量方法有关,也许……当这样的假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时候,我这次追问的效果就达到了最大化。

   第四课 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学具袋里的风向风速仪还是非常好用的,因此,我就没有让学生制作小风旗,采用小风杯来代替,观测时根据风杯转动的快慢区分0、1、2三个等级效果不错,这就解决了准备小风旗材料这一大块工作量。这里就要提到科学课材料准备的问题了,几乎所有的科学老师一提到材料准备都感到头疼,我的两个小招数是:1、部分材料准备的任务分解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课前摆弄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采取就近、便利原则,即选用仪器室里、学具袋里有的材料,来替代教材中要求的材料,当然这里有材料需相似的要求。

  这一课里,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是很必要的,有部分学生方向感很差,如果观测前不搞清方向,会给后面的活动带来许多麻烦。气象学家的13个等级的风速只作简单了解即可,我采用的是让学生阅读的方式。

  第五课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
合肥未来5天、7天、一周、10天、15天天气预报,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 小结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课后反思:

   本课要准备的材料看来对学生来说比较复杂了:一个直筒的透明的杯子,学生对“直筒的”“透明的”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第一次带来的杯子不合要求的较多,第二次才带对了。课上,画刻度花了很多时间,我觉得这个操作活动的价值不大,从思维发展层面来看,基本没有起到作用,其价值最多就是培养学生细致的操作能力和习惯,但画一整条刻度需要5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教学效率就太低了,如果可能,我准备下次上时给学生用打印好的。

  模拟收集和测量降水量时出了一些问题,由于洒水壶洒水没有控制好,使靠近壶口的一个雨量器中的液面来得高一些,这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些认为是离壶口远近的问题,有些认为是雨量器本身口的大小的问题,我在课堂上觉得这个生成点刚好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雨量器瓶口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测得雨量这个问题,就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引导,到下课时,学生的意见分成了两拨,又一个课外观测任务就形成了。

  第六课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在“观察云”中教科书上是制作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在圆纸上,但是我觉的操作太过麻烦况且学生也是凭感觉来判断今天云量占了整个天空的多少。生活中对晴天、多云和阴天也有基本判别的能力,所以在观察云当中我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而是在课堂中讲解了一遍。

  今天的天气比较热所以天上有比较明显的积云和卷云,在对云进行分类中学生很容易找出像棉花糖那样的积云和最高的卷云,但对那些不太象棉花糖那样的积云他们往往会和层云相混淆。特别是教学光盘中的一些云是平面的比较难判别。对这方面还需要改进下,只能多让学生在实践中来感悟了。

  第七课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天气类型的总结是课前让学生做好的,通过现柱状统计图,学生品尝了自己一个月的观测成果,都觉得很开心,交流时也特带劲。这个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学生评价了自己一个月天气日历观察记录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而且,通过这个评价,学生对科学课的长期作业的规范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效果不错,
福州未来5天、7天、一周、10天、15天天气预报。相关的主题文章:
  • 欢迎来到查询天气预报
  •    这个月总算要过去了,祈祷身体赶紧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