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收费标准:转发:青春期前后孩子的性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20:08

转发:青春期前后孩子的性教育

(2010-12-01 21:37:46)转载 分类: 孩子教育

以下文章转发自马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e05d80100jp26.html,文中关于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角色,观点鲜明,甚有同感,故转发如下:

青春期前后孩子的心理发育阶段的年龄按照专业书籍上讲,大概应该在11-13岁,但是我个人认为那已经晚了。因为这个数据是在上个世纪统计出来的,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资讯非常发达,如果父母给与孩子的知识不到位,孩子们可能从其它地方获得。因此我认为现在中国社会阶段,应该从8岁左右开始为青春期做准备。

这个阶段关注孩子性认知成长的几个重点:

1、给与孩子爱的关怀
继续关注孩子的内心,多使用陪伴式聆听、主动式聆听的方式进行交流、多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与她爱好的支持。

即便孩子看似不接受,也要持续给与关怀,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与比较及时的支持。这样,孩子对于父母的安全感比较够,如果发生什么困惑和危险,都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导。

孩子的原动力来自于父母曾经陪伴和支持的经验,来自于父母曾经陪他一起做他不会做的事情,注意,父母不是替孩子做,而是陪伴和支持他自己做。

在我们身边的父母有一个相对比较共性的表现,那就是孩子在上学之前,给与的呵护还是比较多的,在上学之后,由于学校有了一个成绩的硬性要求,于是很多父母的角色会突然转换,变得很严厉,成为一个“老师”的角色。

事实上,父母永远都不能成为类似学校或者甚似学校的“老师”,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可以协助孩子的智力学习,然而父母的主要角色功能不是“教学”。如果学校、社会、老师负责教育孩子的脑力思考力,而父母更多是负责培养孩子情感、心智。在系统排列治疗中,很容易看到,一旦父母去做老师的事情,或者父母成为了其他的角色,那么谁是孩子的父母?

还有的父母,发现孩子一二年级后相对比较独立了、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就忙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关注。有的父母把孩子很小就全托进了学校,或者很早就送出了国,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家庭教师,孩子几个月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顿饭,更不要说谈心了,他感觉不到真正被爱过。

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就特别容易出现断层。而一旦出现心理和情感断层,就会有心理能量受阻,影响到孩子正常的潜能发挥。如同一个孩子的肉体出生需要母亲十月怀胎,早产儿就容易出现各种生理的虚弱状况;同样,一个生命成长的心理过程中也需要有心理脐带的脱落期,在有的心理学中谈到至少是12岁,如果父母强行脱离的时间过早,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地独立和成熟,表面上的一些成熟行为可能在多少年后出现反差。而我们中国孩子的物质生存能力的独立性培养过于缓慢,同时心理需求期被强行脱离得却过早。

爱是孩子心灵动力的加油站,一个人如果缺乏被爱、被肯定的经验时,他根本不敢接受别人给他的爱,而且也没有原动力去爱、去付出,于是可能会停止在自己的世界中,而缺少和外界的连接,于是出现网瘾、电视瘾、药瘾、性关系成瘾等等成瘾现象。

不论父母是否在身边,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关注度不够,孩子很容易早恋,或者出现沉溺性手淫。如果他的身边充满了爱的关系,就不需要在生活中找刺激。父母们需要多花时间与孩子一起生活,免得孩子在精神情绪没有满足时,找性、游戏机、网络、打群架、飚车的刺激。

尽管在这个阶段的社会物质高速发展,父母需要很努力地工作,在社会上有一足之地,然而毕竟生活并不仅仅是事业和成就,还有家庭、有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忽略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长大后带来的问题,可能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困扰。

2、给与孩子性别角色的确认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性别、也喜欢异性的性别,这对于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婚姻关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有些家里重男轻女(不见得是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如此),可能会让女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觉到悲伤或者厌恶,因此出现对于自己性别的不认同,在一些行为表现上不愿意呈现女性角色的特征行为。这样的女性即便成人之后,身体长得非常性感,行为举止更多偏向男性,并且在性关系上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或者一些家庭觉得小时候的衣服都可以混穿、女孩男孩没分别,因此,男孩一直穿着女孩的衣服,甚至有的父母由于喜欢女孩,却生了一个男孩,因此像疼爱女孩一样过于娇养男孩,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可能会有对女性性别的偏向;而有的女孩子,父母不允许这个阶段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不允许触碰同性大人的化妆品和装饰品,担心孩子会过于虚荣,因此也有可能压抑本身性别角色的发展。

同性父母在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一定要有关于性别的社会行为的分享和体验,只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使用的度如何。

另外,父母双方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孩子对性别的认同。

如果父母双方相处和谐,孩子对两性的认同都会非常好。如果父母双方角色不平衡,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例如,如果一个家中被引导认知为:父亲无能、母亲是顶梁柱,并且母亲对父亲有埋怨。女儿可能会对男性性别产生不认同、不信任,即便将来谈恋爱的时候希望找个能够依靠的地方,也不会真正相信对方,从而表现得自我很坚强、不服输,容易出现婚姻破损的现象;或者可能因为潜意识中不愿让对方为自己承担,从而迟迟不恋爱、不婚;严重的或者可能会出现同性恋。

而儿子则可能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不是非常认同,各种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无论外在表现出多么自信,面对女性时容易产生妥协、不敢坚持自己的权利,有的还可能不相信或者不愿意接受同性的帮助;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虐和自毁倾向。

这只是个简单的示例,这个部分涉及到了家庭系统排列的内容。实际上,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状况和表现程度、每个孩子的不同排序,会出现不同的个体反应,不能完全对号入座。
实际上,过去重男轻女不好,但也不要想把男性踩在脚底下,不论父母双方谁在天平之上、谁在天平之下,对于孩子两性认知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夫妻双方的和谐至关重要,这和两个人是否当着孩子面争吵无关。一对从来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夫妻,孩子会从双方的肢体语言、对某一件事情反应时的表情看出父母发生了什么,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让孩子学会了不正面地面对冲突;父母即便有当着孩子面争吵,但是能够和谐处理,这对于孩子的影响也会是正向的,让孩子在现实的冲突中看到了如何解决争端,对于孩子内在的女性和男性能量的平衡,有着天然的启示作用。

3、在性的同时,强调爱。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加是一种态度和责任。

看到过一篇报道,在一节面对10岁左右孩童的性教育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性”字,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因此而联想到得有关内容都写在黑板上,当然,写下来的内容自然是五花八门的。然而,老师皱着眉头说:“大家的想法中都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然后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爱”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让孩子知道:没有爱的性是动物的简单繁殖行为,充满爱的性却成为两个人之间非常圣洁和充满疗愈性的能量。因为两性的性爱就是对于在婴儿期不够满足的母亲抚慰之爱的延续。当两个心灵和身体被全然地接纳并相互呵护,这就是一种最大的被认同的能量。

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这种能量并不是随意就可以使用的,当我们不知道如何驾驭的时候,就可能会过于泛滥地使用它。正是因为它的疗愈性之大,因此更加需要珍惜和慎重使用。

杜普森博士曾经在女儿10岁左右的时候送给她一条钥匙,代表打开她内心的一把钥匙。多年来她信守一个誓言,那就是这把钥匙只能送给一个男人,那就是爱她一生的那个男人。

当然,博士本身是宗教信徒,信奉一生只爱一个人,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然而在现在的社会不见得被所有的父母接受,甚至于孩子们自己长大也未必会立刻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适合自己婚娶,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要让孩子慎重对待性和性爱,从小就要开始培养这个意识!

可以恋爱,但要在合适的时期来做分享这种美好的感受;可以尝试恋爱,但不要轻易用性来表示爱!

4、在性的同时,强调责任。

在渐进式的过程中帮助孩子了解关于性别成长具体要做的事情,让他们为未来做准备。

从小让孩子了解长大后的生理行为和特征非常必要。以往有很多年轻人进入婚姻,都不了解对方的身体是怎么回事。比如,夏天女孩子来例假了,男生因为不懂照顾,给女孩倒冰水喝,本来是好意,却让女孩心里不舒服。又如,结婚后,男士遗精了,女士很生气,你怎么有这么丑的事?或者,我在你旁边,你为什不拿我当回事?等等。生理上的不同,以及如何相互照顾,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有所了解,并且从大人的相互配合中学会相应的知识。

孩子大约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要准备,慢慢让他们了解:男生会梦遗、女生有月经,都值得庆祝,都是美好的事,因为他(她)长大了。也或者,可以再早点用真实的生活让他们来感受这个部分的内容。对于女儿和儿子都有权利知道,妈妈每个月会有几天不舒服,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帮助---需要多休息、喝热水、少提重物等等。小女孩现在没有,是因为身体没有成熟,当十多岁有这个表现的时候,说明身体相对成熟了。

妈妈如何看待月经,也会影响孩子未来对性的看法。妈妈如果觉得月经非常痛苦,女儿可能会惧怕这份痛苦,因而对自己的女性角色不能足够认同;而儿子会对于女性角色即便多分可怜,却没有足够的尊重。如果妈妈和爸爸同时月经期的表现是尊重的,因为需要每个月都这样,才能够生下宝贝,而这个过程中,有些不舒服,也是愿意承受的,因为相对得到你来说,它是值得的!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父亲的慈爱。

同性的父母也同样可以在一起冲凉的时候,和孩子谈谈彼此身体的不同,一般来说,很多孩子会主动和同性父母谈起,“爸爸,你为什么胳肢窝下有毛,我没有?为什么你的鸡鸡这里有毛,我没有?”“妈妈,为什么你要穿这个(胸罩)、而我没有?”父母甚至可以乘机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彼此的不同,然后告诉孩子说,“这就是未来的你,可能会有些不一样,但大致方向是一样的。”顺势就可以告诉孩子两性身体成熟的阶段性。这样的身体教育非常自然。

还有的时候,大人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到类似小女生早孕、流产等的报导或故事情结,可以和孩子展开讨论,告诉孩子“妈妈很舍不得那个小女生单独面对这种事情”,让孩子体会到别人的感觉。也让男孩感觉到,别让这个小女孩单独面对这么痛苦的事。

父母如果不提供孩子这些知识,他们就会找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孩子,一起看黄色书刊、看网络杂志。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更加不利。大部分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不敢寻求父母的支持,因此在外界寻找支持的过程中,可能会越滑越远。

与其如此,父母不如和孩子客观地一起面对。让孩子在遇到性成长方面的问题时,敢于和父母探讨,才能得到更多正面的、安全的帮助。

4、对于需要,要延迟满足

每一个生命情感成熟的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对于需求的延迟满足。

爸爸要经常告诉儿子:婴儿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要就立刻要拿到、得到,而成熟的人需要学会等待,等待在合适的时机做这件事情。事实上,这个事情需要在孩子两三岁左右,就要着手找机会“刻意”让孩子多等一小会儿。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对于性的冲动也能够具备一定得克制能力。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教室。讲台上放了一盘子的糖果。老师宣布,如果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只能被允许吃一颗;如果能够等到晚上再吃的,可以被允许吃两颗。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在这些孩子高中时期,发现那些能够等到晚上吃两颗糖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各方面的影响力都超过了那些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孩子们。

因此,延迟满足,不仅仅在性行为的自控上能够有所帮助,甚至在其它各个方面都会有所帮助。在这一点千万记得的是,“延迟”满足,不代表简单地压制需求!可以参考两本书中的引导技巧。并且在《在爱中建立规则》一书中我也谈到了关于成年人“延迟满足”的一些内容,便于给孩子示范。

5、增加体育运动、舒缓过多的性能量

孩子的精力一般是比较旺盛的,如果他整天一个人独处,就比较容易压抑,从而需要刺激,性冲动自然就很强。

另外,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需求,智力活动很高时,和没有人爱、没有创造性的活动一样,性的欲望都会很高。因此,需要注意孩子的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必须平衡,。要尽量减少孩子的在家时间,增加各种体育运动,鼓励孩子多做一些运用体力的活动,如游泳、爬山....等各种不同的体力活动,用以分散和舒缓孩子们较多的生理性能量。

最后,我还要说,要注意避免刺激孩子的性认知。如果之前的阶段,父母并没有做关于身体性器官的引导知识的铺垫,这个阶段就要注意切忌过早提到性器官的接触,这样会让孩子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这上,迫不及待想要尝试。记得曾经有一个妈妈咨询,问题是听9岁的女儿谈到班级中有早恋的行为,她很担心孩子也会,因此询问是否需要提前告诉孩子关于性知识的一些内容,便于孩子的自我保护。

我建议她先回去了解下孩子自己对早恋的看法,看看孩子自己有没有对这方面的需要。结果孩子自己还在同性结盟期,没有发展到对早恋关注的阶段,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庸人自扰了!不过前面谈到的几点都要去做,然后关于身体方面的知识,等到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再和她谈,时机才会更加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