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中国人口大迁徙(流动与平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33:14
首页>>经济 中国人口大迁徙
作者: 樊纲
2010-10-13 20:44:14
 来源:南方周末
“人口政策不要陷入教条主义”莫测的资产价格周期和可测的中国人口变迁标签
社会流动性对实现社会平等意义重大,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徙,最终80%的人口移居沿海地区。中国目前也正处在这一过程之中。
中国河南省有约1亿人口,数量堪比大国。在中国,省是仅次于国家政府的最高行政区划,其下有市、县、镇(乡)等。然而,比如在广东省,一个镇的人口可能多达50万甚至百万,超过许多外国城市。因此,对中国而言,区域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区域差异——不容忽视。
中国的区域差异是由其地理条件造成的。同印度、巴西等其他大陆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岸较短、内陆居多。对依靠水土产粮供给人口的社会形态而言,这不成问题。但是在现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背景下,运输成本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理条件带来的区域差异会较为明显。
诚然,区域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地理条件在其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就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之际,沿海地区何以较快开始并保持高速发展:原因不在于中央的优惠政策和资源扶持,而在于沿海地区可利用海运以较低成本运作进出口贸易。
未来中国的高科技和服务产业规模可能会扩大,这些产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较小。但是由于中国对资源进口的依赖不断增加,沿海地区的运输成本优势仍将得到体现。
所以,就经济繁荣程度而言,区域差异可能不会缩小,甚至可能扩大。西部省份甘肃的省会兰州可能永远赶不上邻近上海的制造业基地苏州。
中央承认沿海地区的固有优势,从资本和劳力两个方面力求缩小其与内陆地区的差异。财政拨款和其他调控手段促使资本流向内陆以进行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此类建设可能获利并不显著,但应视作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公共产品。这种做法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中有所体现。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万灵药,仅此尚不足以吸引投资商到西部兴办实业。没有公路,原料和产品无法运输;可即使有了公路,长途运输还要支付过路费、油费、维修保养等费用,而且要考虑时间——从产地到沿海口岸可能需要五天之久。
另一方面的中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重要,即劳力由西向东流动,以期缩小人均收入差距(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有差异)。沿海城市贡献更多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力和工资水平更高,因此能吸引更多劳力,也使得边际生产力下降。同时,内陆地区人口外迁,资源由较少人共享,因而提高当地人均收入。
由此可见,社会流动性对实现社会平等意义重大。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徙,最终80%的人口移居沿海地区。中国目前也正处在这一过程之中,如果中央能继续鼓励国内人口迁徙,区域差距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在全球范围来看,南北差距的问题也可同理视之。过去有些人认为只要生产要素之一(如资本)得以自由流转,则贫富差距即可消除。但我不相信这一过程中只有单一因素起决定作用。单因素流动性模型或许在理论上能讲通,但在动态的现实世界里,如果不能迅速缩小收入差距,其他起反向作用的因素(如地理差异)可能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抗拒国际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件下——维持乃至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状况。
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在2010-2015五年规划中提出不仅要鼓励国内地区间人口流动,还要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饱受争议的户口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居民注册制度)纵然不可能立即废除,但有望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不可否认,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会引发社会矛盾,但这些问题对每个处在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都无可避免,中国必须设法解决之。否则,区域间不平等的现状必将持续。
(作者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2010。)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