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怎么才能养过来:2010:值得记忆的人和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22:45
张炜:灵魂与执著的书写
3月,著名作家张炜,耗时22年著成长达450万字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用22年写一部作品,张炜用灵魂,用他的执著在书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作?这个时代,又如何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张炜说,凡是好的作品,它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就是说要让人向善,而不是向恶。有些好的作品也包括了很多黑暗的场景,写了很多苦难的事情,但这一切的目的是警示社会,是让人在阅读中理解人性,而不是要人们学习那些坏的东西。《你在高原》被称为“最长的纯文学作品”,但是这个时代,“纯文学”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词汇,一切都应该交给时间,时间会做出最好的评判。

 村上春树:承担人性的社会担当
5月,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1Q84》中文简体版问世,首印量高达120万册。用村上春树自己的话来说:“《1Q84》写了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的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1Q84》体现了村上在文学里的社会担当性,是向奥威尔名著《1984》致敬的一部作品。村上的小说弥漫着的矫情、空虚、无奈,正迎合了一个虚无平庸年代里年轻人莫可名状的忧伤小情绪。也是因此,如今中国读者捧读村上,和当年热议昆德拉、卡夫卡颇为相似,看到了一位文学大师正慢慢向我们走来。

 吴冠中:吝啬与慷慨的大师
6月25日,一代国画大师吴冠中,在北京去世。虽然艺术成就享誉世界,但吴冠中非常自谦,正如其自传的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而事实上,他将他一生的热诚都奉献给了艺术。继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之后,吴冠中成为了中国当代画坛的又一位大师。吴冠中的画作总成交额17.8亿元,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次于齐白石。对此,吴冠中却看得淡然,生活依然简朴,理发就在马路边的摊子上,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却将自己绝大多数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内外的美术馆。 麦家:新智力特工挑战7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风语》第一部终于出版。《风语》尚未出炉之前,其动静已经一波连着一波。一千万版税引发广泛争议,也引出麦家自己的辩白,他一直强调出版方应该看完书稿再说。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极大关注,故事的可读性让读者口口相传。麦家的文字诡谲幽邃,情节引人入胜,深受喜欢脑力挑战的读者的欢迎。《风语》不是一部传统的谍战小说,更像是麦家定位的“新智力特工戏”,有谍战背景,却不是以悬疑剧情取胜。麦家一切作品的真正支点,始终是“力”,一种生命强力,或者叫做意志。麦家的文学意义在于他对意志的深入追究和不断发现。 韩寒: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在推迟了近一年后,7月,韩寒主办的杂志《独唱团》终于面世,一上市就引发抢购的狂潮。出版社给出的数据是,首印五十万册在两天内被经销商一抢而空。9月,韩寒把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略带阿Q精神的话牢记在心,并且身体力行,从创办杂志开出天价稿酬,到卖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附送纯黄金,其做法不得不让人惊叹。韩寒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舆论领袖,他的影响力在于“真”,而不是思想。在全社会都充斥着假话、套话、官话、空话之时,韩寒敢于“逆潮流”,用一种老辣的文风针砭时弊,自然会得到众星捧月式的拥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寒身上所具备的,正是众人身上所缺少的。 六六:直指中国式医患关系 当红的作家六六,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的大医院半年,试图去揭开中国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8月,六六推出新作《心术》,再次直面最敏感、最热门的话题:医患关系,但她却直接站在了医生而非患者的视角——揭的不是黑幕,而是成见;表达的不是黑暗,而是光明。六六用她特有的轻松灵动的文字,为观察医患矛盾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体验——理解医生。《心术》出版后,电视剧随即开拍。刚刚开机两周,突然停拍。11月23日,《心术》编剧六六在博客上向投资方和剧组人员致歉,开诚布公地表示停拍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撰写的剧本框架不完善,目前她正在修改剧本,估计要等到明年6月才能复拍。 白岩松:触摸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善于表达。9月,他推出《幸福了吗》,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纪录。他颇为沉重地思索着:“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他对当下中国人幸福感缺失的现实,给予了一针见血的“诊断”:并非时代造成人们不幸福,而是现在到了一个人们开始关注幸福的时代。白岩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的意义在于,怎样以个人的方式借助大的媒体平台,运用媒体手段,对现实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郎咸平:为什么过日子这么难9月,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版《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提出,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过得这么难?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为什么我们看不起病?不是中国人不勤劳,而是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太难。正如郎咸平在书中所说,在中国做事难,做人难,过日子更是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老百姓中的种种难,让我们的决策者们,在决策中,偏离了方向,驶歪了轨道,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难上加难。这正是这本书中发出的一种呐喊和声音。老百姓喜欢他的根本原因,由于他是拥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突出的知识分子,在体制外,敢讲真话,也可以讲真话。 杨红樱: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11月15日,“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公布,杨红樱以2500万元的版税收入夺冠。这个结果让很多人奇怪而且不服,却在意料之中,因为杨红樱是个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被誉为当今中国孩子最喜爱的文学读物,销量高达1600多万册。不可否认,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然而,“新首富”的头衔,却使这位为孩子们的心灵书写故事的女作家,背负上了另外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身份。杨红樱将自己归为蹲着写作的作家,她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与她的作品相遇,孩子们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触摸到了自己的心跳,给孩子注入了成长的力量。 江平: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 12月,深圳“年度十大好书”推出法学家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最终以最高票数荣居榜首。在这本书中,江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性,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力量,非常让人尊敬。作为一名学者,江平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每每在重要关头为私权、为“法治天下”和“宪政民主”高声呐喊,被称为中国“法学界的良心”、“时代的法学教师”,其标志性名言“只向真理低头”,已成为其人生的真实写照。江平的八十年,不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长卷,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