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震碎要多长时间:教学反思“思”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44:31

教学反思“思”什么?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教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思考自身教学实践,逐步内化先进教育理念,积累和提升个体教学经验,是一条造就名师、名家的必由之路。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中肯地道出了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目前,基层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不知道教学反思“思”什么?多数教师在备课本每课时的后面都写有几句“教后记”,简单地陈述一下这节课讲了什么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若美其名曰“教学反思”,实在有些牵强附会;有的教师似乎做得要好一些,除了陈述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之外,还写了一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但是没有具体分析,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

在明确教学反思“思”什么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教学反思”?我的理解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某一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效果的价值评估,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进而为后继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支撑,促进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实践探索皆可称之谓“教学反思”。由此可以明确,教学反思重在“思”,“思”的内容是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并且是一种敢于否定自身的批判性反思。既然是批判,就必定有分析、有重建,需要新一轮实践的进行检验,正是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和必然。

既然教学反思思考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那么根据教学实践的不同行为范畴,教学反思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教学反思实践中,许多专家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等。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主阵地,下面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例,着重探讨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课前反思:以同伴合作互助为途径,完善教案蓝本

教案做为课堂教学实施的计划蓝本,因其预设内容和手段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因此,完善以教案为蓝本的教学设计就成为教师课前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是反思自己是否真正读懂了教材,是否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把教材做为一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准确。二是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行为动词的使用是否科学、易记、可操作。三是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式、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情。四是反思课堂提问、讨论以及训练的设计是否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展示的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五是反思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密度和课堂节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

课前反思既要调动教师个人已有的经验积累,又要靠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通过对他人做法的反思,不断吸纳集体智慧,教师才能最终形成完善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科集体备课、老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究课,都是触发教师进行课前反思的最佳时机。但是,反思只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仅仅是参考,通过课前反思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教案,是教师个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绝不是他人的经验全盘照搬。

二、课中反思:以师生积极互动为主体,关注动态生成

无论课前多么完善的教学设计,一旦走向变化不居的课堂,总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师生的积极互动为主体,建构以动态生成为特征的生命课堂。这就使得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因而课堂上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必然的。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和利用,并因此改变预期的教学行为,重新构建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有勇气面对这些教学意外,肯定学生敢于进行创新思维、踊跃发言的精神,并适当运用教学机智给自己留出反思的时间,快速思考学生的回答是否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委婉地指出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答案?自己在备课时为什么没有涉及到?如何调整原来的教学思路?通过这一连串的思考,教师有时候会因学生的启发而彻底放弃原来的教学设计,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以理性思考为手段,提升实践智慧

课后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真正反思,它通过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以“设计----实施”为流程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系统思考和分析,经过理性的整理和加工,纳入教师的经验体系,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一是要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得意之笔。教师要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和教师分别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教学环节设计得富有成效,使用了哪些成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采用什么机智而巧妙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创新的火花闪现等等。同时还要进一步思考这些成功得意之处符合哪一种教学理论,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等等。

二是要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和败笔。白玉微瑕,无论看起来多么成功的课堂教学总难免留下几处败笔和遗憾。有时教学方法可能使用不恰当,有时学生学得不够深入,有时教师指点不到位,有时也可能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安排不合理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可以使教师记取教训,逐步完善自我。

三是反思课堂教学令人困惑的共性问题。如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等,然后观照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进行理性思考,初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为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是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反思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师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再教设计”,为后继教学提供借鉴。教师在日积月累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中,能够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课堂反思是全部教学反思的一个缩影,教师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相信对把握其他方式的教学反思也会有帮助,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