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是什么病:围观一下谢泳教授的葵花宝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37:20
酷读
围观一下谢泳教授的葵花宝典
文/舒蠹
谢泳教授推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
这本书,是谢泳教授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这门课程的讲义稿。谢泳是国内知名学者,单就我视野所及,从《文化十日谈》、《教育放言录》(这两本与丁冬合著)到《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储安平与〈观察〉》、《靠不住的历史》,再到《书生的困境》,每一本书都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不仅史料翔实、逻辑严谨,尤其能够站在史家的高度,独树一帜,阐发出新的观点、为读者提供崭新的视角。就这一点来看,说谢泳教授是一位文化明星,或许并不为过。
人文学科与数理科目相比,有自己的独特性。这门学科并不是建立在纯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更多的时候要凭借个人的学养和知觉的敏锐度来进行考查。这种活动,非常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或意识形态的窠臼之中。基于这个缘故,人文学者的研究就更为讲究资料的积累和治学的方法。
关于做学问,现代学者、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谢泳的这本新书,其实正暗合了马寅初的上述观点。
在做学问这一点上,谢泳提出,不论研究对象有什么变化,养成史料先行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作者努力把自己研究的感想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给出具体的史料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寻找方法,又力图诱导出可能存在的史料方向和学术灵感,后一点尤其重要。
因为这本书最初是一本讲义,面对的是初入门径或者说尚未入门的大学生,所以,谢教授当时就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进行说明。此次出版,限于篇幅的缘故,对类似的部分进行了删减。但,即使如此,整本书读来仍然浑然一体,不见斧凿痕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将自己的治学方法告诉读者,更将个人多年的体会和搜索资料的经验和盘托出。比如,作者就旧书店和旧书摊的存在,对于资料搜集的意义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而在讲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应用的规范一章里,又将如何使用史料、史料的首发权和共享权以及网络时代的使用规则等等进行了论述。这里,就不仅仅是在告诉大家如何进行研究,更是在试图规范游戏规则、提醒后来者注意学术操守了。
——《楚天都市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