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下载:马鸣菩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52:06
        马鸣(梵文 A?vaghosa)菩萨,中天竺国人,禅宗尊为天竺第十二祖,与迦腻色迦王同时代,约为西元一世纪的人。他是位佛教诗人和哲学家,《佛所行赞》是他最重要的梵文诗歌作品。他可以说是古典时期梵语文学的先驱,开优美文学的先河,在梵语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盛名。马鸣是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出身婆罗门家族,博学又善辩。曾与印度长老胁尊者对论,深受折服,于是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王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国王迦腻色迦,带领臣民皈依向佛。       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他的作品,他以诗作教化世人,感人至深。两部较重要的诗歌作品是:将佛陀的一生用梵语写成叙事诗的《佛所行赞》;记述佛陀的异母兄弟难陀的叙事诗《孙陀罗难陀诗》。      此外,还有三部佛教戏剧流传后世,其中以从中亚发现片断的《舍利弗故事》,为古典梵语戏剧之最重要者,也是现存梵文文学中最古老的戏剧作品。这些代表作都洋溢着热烈的佛教信仰。论述方面的著作有《大乘庄严经论》等,也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在诸作品中,以《佛所行赞》为马鸣菩萨的代表作,他是以五言偈颂来赞述佛陀由诞生到八分舍利的一生事迹。由于文辞优美,技巧高明,风格鲜活,在梵文文学史上,诸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曾广泛流传于古印度。现存有梵本十七章,西藏译本及汉译本五卷二十八品。另有日本人寺本婉雅的日译本,德国人韦勒( F. Weller)的德译本及英国人喀畏尔(E. B. Cowell)、比尔( S. Beal)等人的英译本刊行。可见其影响之广,与受喜爱的程度。   在以阿毘达磨繁琐论辩为胜的部派佛教时代中,佛法很不容易深入广大群众;直到大乘时代马鸣菩萨的出现,将深奥的佛理融入音乐、戏曲、诗歌等文艺方式的作品中,不但受到一般庶民的欢迎,而且也收到了通俗教化的功效。         佛经里提到马鸣菩萨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卷下(一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 ------------------------------------------------------------------------------------------------------------------------------------------------         马鸣菩萨         马鸣出生于一个婆罗门家庭,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吠陀经典,长大后生性高傲,曾在大辩论中驳倒过不少佛教徒。他拜见富那夜奢尊者后,才知晓佛法的广大无边,因此剃度出家,接受了佛法衣钵,成为传法第十二祖。

  马鸣来到摩揭提国王舍城,在城中演教,听他说法的人非常多,因此声名远扬。北印度小月氏国的国王听说马鸣的大名,很想让马鸣到小月氏传教,便派大军攻打王舍城,威逼王舍城交纳三亿黄金,如果交不出来就让马鸣到小月氏传教。马鸣听说后,说服了摩揭提国王,带着佛钵来到小月氏国。

  小月氏国王不知马鸣的道行深浅,很想试一试他。国王听说畜牲也有灵性,能受到感化,就命人挑选出七匹好马,不给它们吃东西。五天后,召请王公贵族、沙门、外道等各方人士前来听马鸣说法。又将饿马牵到场边,摆满好饲料。马鸣说法时,声调清雅哀婉,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全场肃穆,人人感动,连饿马也忘了吃食,发出声声嘶鸣,后人因此称他“马鸣菩萨。”

  一天,马鸣正在法坛上向弟子们讲经,忽然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走到座前突然钻进地下不见了,众弟子看得目瞪口呆。没多久,从地下又涌出一个浑身金色人,合掌向马鸣行礼。转瞬间,金色人又化为一个娇女,转了一圈,飘然而去。马鸣对弟子们说:“这是一个魔怪,过一会儿还要来同我斗法,大家要小心。”

  不久,果然风雨交加,天昏地暗,从空中跃出一条金龙,张牙舞爪,十分威武。众徒弟顿时大惊失色。然而马鸣不惊不惧,仍端坐台上安定如常,魔象随之息灭。

  过了七天,魔怪变成一个小虫,伏在马鸣的座下。马鸣拾起小虫,对徒众说:“这个小虫就是那个魔怪。它先变为金人金龙与我斗法,现在又变为小虫在这里偷听我说法。”徒众听了,都说应该惩罚魔怪。马鸣对小虫说:“我不伤害你,放你回去,如果你诚心皈依三宝,我可以为你说法。”那虫子马上现了人形,向马鸣行礼,表示忏悔。马鸣降服了魔怪,后来人们又称他为“伏魔罗汉”。

  原来,变为魔怪与马鸣斗法的人名叫迦毗摩罗,他修行多年,学得一些神通,手下还有三千弟子。迦毗摩罗听说马鸣得佛真传,神通广大,心中甚为不服,故而前来与马鸣斗法。斗法失败后,他对马鸣十分敬服,要求出家学佛。马鸣问他:“你还能变些什么?”迦毗摩罗回答说:“我还能化成大海。”

  马鸣又问:“你能化成性海吗?”

  摩罗不懂什么是性海,马鸣就告诉他说:

  “世界上的山河大地,都依靠性海建立,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都靠性海来发现,性海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深广如海,所以叫性海。”

  摩罗听了,大彻大悟,率三千徒众皈依了佛门。 -------------------------------------------------------------------------------------------------------------------------------------------  第九课 艺术家马鸣菩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话证之于马鸣菩萨对佛教弘传的影响,诚不虚言也。   马鸣菩萨是西元二世纪初人,生于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的婆罗门家族,初习外道,博学善辩,后为印度长老胁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   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因为他加入了佛教的行列,所以大乘佛教经他提倡,风靡印度,盛极一时。   他是一位佛教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作品涵盖诗歌、戏剧、音乐等,都是望重当时,闻名于世。例如,他将佛陀的一生用梵语写成的叙事诗《佛所行赞》,不但文辞优美,叙事细腻,而且风格鲜活,可以说是古典时期梵语文学的先驱,也是开优美文学的先河,不但于五印度及南海诸国传诵一时,后来贵霜王朝的佛传雕塑即依此诗偈而制成。此书与记述佛陀的异母兄弟难陀的叙事诗《孙陀罗难陀诗》,同为马鸣菩萨重要的两部诗歌代表作。   此外,他作“赖吒和罗”剧曲,宣说苦空无常之义,感得华氏城五百位王子发心出家修道,成为佛教史上以戏曲音律度众的美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三部印度古戏剧残卷,其中一部《舍利弗传》,也是马鸣菩萨的着作,为现存梵文文学中最古老的戏剧作品。   马鸣菩萨一生以佛教的诗词歌赋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因此声名远播,引发当时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兴兵入侵中印度摩揭陀国时,要求以佛钵及马鸣相抵二亿金,作为撤兵条件。马鸣到了贵霜王朝后,旋即度化迦腻色迦王,受封为国师,王每于政务余暇,时常向他请益佛法,尤其在各地行宫与其他地区兴建佛塔、伽蓝,形成日后佛教美术史上著名的犍陀罗美术。   马鸣菩萨度化迦腻色迦王后,由于当时佛教不同的部派各持己见,令修学者不知如何遵循,迦腻色迦王因此礼请胁尊者广召天下贤德之士,举行盛大的经典结集会议,以统合教义之分歧。   结集大会于克什米尔举行,由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组成,结集结果,承认佛教十八个部派皆是讲说佛陀的教义,只为广度不同根机者而施设不同的法门,于是各部派间近百年的纷扰终于圆满结束。此次结集同时也将戒律以及尚未记录成文的经藏部份写成文字,删订已有的写本,并注释三藏经典,大会并公推马鸣菩萨负责修订文句,这是佛教史上第四次的经典结集。   马鸣菩萨在北印度期间,广宣大乘佛法,备受时人推崇,尊称为“功德日”。尤其,马鸣菩萨最重要的贡献是造论破邪显正,阐明佛旨,如《摩诃摩耶经》卷下云:“佛涅槃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在西藏的《马鸣传》中更推崇说,马鸣菩萨是一位“没有他不能回答的问题,没有他不能驳倒的非难,如同强风吹倒枯木一般,他经常折服问难者”。因此,又有“辩才比丘”的美誉。   马鸣菩萨一方面将深奥的佛理融入音乐、戏曲、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同时他所制作的佛曲、佛乐也丰富了佛教的音乐。他在论述方面的著作有《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起信论》等。其中,《大乘起信论》提出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为大乘修行的阶次,须于慧解、实践并重,才能从生死流转门还至涅槃真如界。本论为历来各宗所依据的重要论典之一,佛教的主要宗派,天台、华严、禅、净、密等宗,都深受影响。   综观马鸣菩萨的一生,以文艺度众,以诗偈歌咏诠释生命苦空的真谛,并参与经典结集,终结佛教各部派百年的纷争。他以一部《大乘起信论》萌发了大乘佛法的种子,丰富日后中国佛教的教义内容,因此《摩诃衍论》推崇他为“大光明佛”,他不但是西域造论兴宗的始祖,更是一位佛教音乐、艺术的开创者,影响后世佛法的弘传至深且远。 [注释]  印度马鸣菩萨造,凡五卷二十八品,北凉昙无谶译。又称《佛本行赞》、《佛所行赞经》、《马鸣赞》等。系以五言偈颂赞述佛陀一生,由诞生至八王分舍利之事迹。本书为马鸣之代表作,乃古典梵文学之先驱,佛传文学作品,无人出其右,曾广泛流行于古印度。一八九二年,法国学者烈维出版了《佛所行赞》第一章,自此打开马鸣菩萨名声,被公认为是梵文文学著名的诗人之一,又是叙事诗、戏曲和抒情诗的创作者。  为兴盛于一世纪末至三世纪中叶之西北印度统一之王朝。早期由中亚游牧民族月氏族长丘就却所统率。第二代大拓疆土,第三代为迦腻色迦,统治印度北部,势力伸展至中亚、伊朗,创建自阿育王以来之最大强国。其时,东西文化交流频繁,与中国、罗马等互有往来。时值佛教说一切有部教义大兴时代,马鸣即当时活跃于佛教文学界之不朽人物。时犍陀罗地区的佛教美术亦大放异彩。  中印度西北方居楼国芦吒村富豪之子。佛陀至其国教化时,随佛出家,得果后返乡。父母以美女诱其还俗,该女反受其教诫,离俗修道。马鸣将赖吒和罗尊者一生的事迹编成戏曲,于华氏城亲自演出,而令五百王子及众多民众舍俗出家,对佛法之弘传,功不可没。  迦腻色迦王系贵霜王朝第三世王。建立了纵贯中亚至中印度的大帝国,于佛教史上,与阿育王并称二大护法王。王初时信奉外教,不信罪福,轻侮佛法,后受马鸣之感化,始皈依佛教。  第四次的经典结集系由胁尊者为召集人,以世友为上首主持会议,迦腻色迦王全力护持。此次结集,重新修订三藏教典,尤其对经、律、论三藏广泛注解,各有十万颂,总计三十万颂,合有九百六十万言,此注解即为现今流传之《大毗婆沙论》。  《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一心”,是指众生心,也是如来藏(真如)心。因为众生心(法)能显现大乘法的体、相、用。一心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二门”指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从流转的生灭门,依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次的修行,还至真如涅槃界。“三大”是指体、相、用三者。“体大”,谓一切法平等,于一切凡夫、三乘圣贤、诸佛等,无有增减,恒常不变;“相大”,谓如来藏具足大智慧、大光明等无量性德;“用大”,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善因妙果。“四信”谓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此说主要为成就信心。“五行”谓修行有五门,以此五门成就“四信”。五门为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指定慧),故五门亦等于六波罗蜜。
-----------------------------------------------------------------------------------------------------------------------------------------------         历代高僧:马鸣菩萨—诸有听者无不开悟       2010年03月09日 10:38摘自《弘化》2002年第15期 

        马鸣菩萨为佛灭度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梵名阿湿缚窭沙,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他说法时,“诸有听者无不开悟”,连马也垂泪听法,无念食想,于是天下都知其名,因为马也能解其音。故被称为马鸣菩萨。所著深入浅出,富有哲理。蜚声古印度东部,与南部的提婆、西部的龙树、北部的鸠摩罗多齐名,世称“四日”。印度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歌咏的民族,曾亲炙过佛陀遗训而善于呗唱的大德比丘,和喜乐听闻的善信四众,由于表达佛教慈悲利众的高尚思想感情的需要,对于群众所喜爱的梵呗,自必加以传持而发扬。或歌唱本生。或歌赞佛德.或歌诵三启,或讲唱佛法因缘、譬喻、故事等,从经典中撷取资料,用饶有兴趣而通俗的语调,结合民间原有的说唱方式,向四众善信讲唱布教。

        中印度振兴大乘佛教的导师马鸣菩萨,为印度佛教中的歌呗诗人。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叙述马鸣制作赖吒唧罗呗歌并亲导演奏的情形说:“马鸣于华氏城游行教化,欲度彼城诸众生故。作妙伎乐,名赖吒嘞罗。其音清雅哀婉调畅,宣说苦空无我之法。令作乐者,演畅斯音。时诸伎人不能解了。曲调音节皆悉乖错。尔时马鸣著白氍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宜诺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马鸣菩萨所著的歌呗名著,还有用印度钦定诗体,以优美清新的笔调,写成佛陀一代生活和教化的史诗《佛所行赞》。又有用散文和韵文参合的艺术诗调,写出不少含有深刻教化作用又情趣盎然的故事传说《大庄严论经》。这两部流传遐迩的著作,均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学珍品。唐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说:“尊者马鸣亦造歌词,及庄严论,兼作佛本行诗,大本若译有十余卷;意述如来始自王宫终于双树一代佛法。并辑为诗;南海五天无不讽诵。意明字少而摄义能多,复令诵者心悦忘倦。”

        马鸣还用钦定诗体写成了富有戏剧性的孙陀利和难陀诗,描写难陀对孙陀利情爱缠绵终至虔心修道的故事。可惜只存梵本,无汉译,未能在我国广为流传。又制作舍利弗行事的佛教歌剧,描写佛弟子舍利弗的故事。这是近代英人吕德在新疆古籍中发现的梵本。以上均为文情并茂的佛教歌曲。中古时期印度比丘所歌咏的三启呗赞,《南海寄归内法传》说:“所诵之经,多诵三启,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诵许,取经意而赞叹三尊。次述正经,是佛亲说。读诵既毕,更陈十余颂,论回向发愿。节段三开,故云三启。”由此可见马鸣菩萨既是大乘佛教的中兴圣者,又是佛教歌呗的伟大诗人。 ------------------------------------------------------------------------------------------------------------------------------------------------- 

[大德传记] 《马鸣等五菩萨传》 林凡音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