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响:一生病就“打点滴”,感冒时依赖输液,您对点滴知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22:34
1.您对点滴知多少?
2.感冒时依赖输液
3.可怕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4.你一定要知道,这53种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央视已曝光
*************************
您对点滴知多少?
现在不管是早晨晨练还是去任何一个地方,听到的都是: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为什么不打点滴? 不论大病小病动辄就输液,医生认为不用输液不给输液的,有的患者认为这是医生不负责任。而有的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管大病小病,去了就给输液。可是,你们知道输液的危害吗?
药物输液(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是目前一种常规给药方法,不论在医院病房,还是在农村卫生室或家庭病床,都能见到有病人“吊瓶”输液。
“打点滴”,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效快,作用明显,对一些危重患者或进食困难的患者是合适的,必要的,特别在紧急状态下抢救病人,有着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打点滴”不仅技术、器具、环境等要求高,而且药物配合要适当,否则会使药效降低,或增加药物的毒性。同时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 因素的影响,会使溶液中不性微粒(在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增多,不溶性微粒可从药液本身带入(如原料、辅料、操作工艺、包装材料等),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如输液管)或药液生产时带入(因药物的相互作用、理化性质的改变产生不溶结晶或降解药物等)。不错,通过药物输液,药效能够迅速发挥,但医护人员往往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更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潜在性危害。
国内外药典对100毫升的静脉注射剂均有不溶性微粒的限量要求,我国药典1995年规定,每毫升输注液体中10微米以 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进过2粒,10微米以下的微粒未做限量要求。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郭随章曾做过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输液中的微粒考查,其结果均说明:药物输液的操作过程均促使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急剧增加,用药典标准对照,远远超过规定,情况令人担忧。
“打点滴”使药液直 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那么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 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这种报道较多,如一例生前曾接受过40升药物输液的患者,死后尸检时发现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
作为医生,应该坚决反对那种片面追求速效和经济效益而滥用药物输液的做法。作为患者,要充分认识“打点滴”的危害,尽量避免其不良后果。
********************************************************************************************************************************
感冒时依赖输液对身体有哪些损伤
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许多医院、许多情况下,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有时,甚至只 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就是常有的事。其实,给感冒患者输液至少有下列四大危害。
首先,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 况下,甚 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其次,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再次,感冒通常是在急 诊留察室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患者为了输液,每天在其中过十来个小时,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增 加了夹杂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徒然使病情加重。最后,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将之溶入1000多毫升的液体中静脉滴入,8—10小时滴完,药物的浓度 并不均衡,抗菌效果也未必强于口服、肌注或分次静脉推注。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会好,理论上可以不用治疗。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不退,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或许可以加用抗菌药物。花钱买罪受,又何苦呢?
**********************************************************************************************************
可怕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 (转)
在当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超过30%,而在中学生中,其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竟高达74%!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
LASIK激光手术作为最近风靡一时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从1997年开展第一例LASIK手术以来,至今为止,全中国约有几百万例病人实施了这一手术。LASIK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提高了视力,从而吸引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对这一手术一无所知的人,而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在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阴谋!近视手术是本世纪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国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实施了LASIK手术,在手术前,通过了医院的所有检查,且检查结果为一切正常,角膜地形图未发现任何异常,我那位朋友如愿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镜,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我那位朋友发觉自己的视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规则散光。后来到另一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体又十分紧张,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感觉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岁啊,现在丈夫等着和她离婚。而她做手术前,我得知其在该三甲医院手术,当时也未表示任何异议。
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眼科知识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对于这一问题发表我个人的看法。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为1/1000毫米)处做一个瓣,相当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镜,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而,角膜基质不能无限制地切削,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认为410um(至今还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或者说,角膜基质的厚度必须保留250以上 ,否则就会出现圆锥角膜。而一个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约在500到600um之间 ,而每减少100度近视,按照6.5mm的切削直径(切削范围)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径,则每100度要切削12个单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视是一样的。所以,度数越深越容易发生危险。而由于410是个下限,近视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后就濒临这个下限,很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后果是使视力永远丧失。而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暴利,没有将这一后果告知患者.另外,医院所说的激光手术不会致盲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圆锥角膜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此外,一些医院认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线,那么请问有何依据?低于410会产生圆锥角膜,
那么谁能保证那些角膜厚度濒临下限的人不会在10年左右时间内,角膜逐渐变形而产生圆锥角膜?又有哪位眼科权威人士能站出来保证那些因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而需要切削较多角膜组织的人不会在15年或是20年后出现问题呢?
我们知道,一项医学技术从发明到适用于临床,必须经过一个观察期。LASIK技术在中国开始实行才不过仅仅8年不到时间,而中国的广大眼科医生却将其广泛适用于临床,他们明知道这一手术的危险性(稍微对于眼科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理解,更何况是医生),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作试验品,请问你们还是人吗?医生被称做是白医天使,你们的职责是救人,而不是为了瓜分一个市场而去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用来害人!实行了LASIK后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每一例手术能为你们带来上千元的利润,而为了这些利润,你们竟然把广大的患者当实验品,隐瞒手术风险,而使广大的患者冒着在若干年后要成为盲人或准盲人的风险,你们心中何安!在几百万人的眼中埋下一颗定时BoB!!!,你们良心何存?!现在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出现了问题,请问你们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小医院又拿什么担保手术的安全性呢?
任何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有良知的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道理的,请你转发到别的论坛,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的真相。广大患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如果你们不怕在若干年后正值事业颠峰且作为家庭鼎梁柱的你们成为一个盲人或准盲人这一事实,
请你们大胆地去成为医生的实验品吧!
***************************************************************************************************
你一定要知道,这53种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央视已曝光
最牛新闻2014年12月28日17:55来源:每天学点小常识编辑:佚名
乱输液百害而无一利,记住这些病症,不要再乱输液啦。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清单一公布,立刻在网上热传。清单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输液。专家提醒:不合理输液可能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有害无利。

这53种疾病,病情危重才需挂水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要求该省医疗机构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已达到高浓度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安徽确定了部分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近日,这“不需要输液的53种疾病”的清单,在微博上热传。有网友说,这是一份官方发布的清单,比较严谨,有参考的价值,值得收藏一份。
内科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高血压亚急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
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轻度结肠炎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急性膀胱炎
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单纯的房早、室早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解读1:细菌引发炎症抗生素才有效
专家表示,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
带“炎”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轻度软组织挫伤
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浅静脉炎
老年性骨关节炎
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慢性劳损性疾病
慢性膀胱炎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精囊炎
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解读2:外科是抗生素的重灾区
据报道称,外科科室成为抗生素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97%。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樊志敏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
当然,从外科手术的角度,也要辩证地看待输液,“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妇科
慢性盆腔炎
慢性子宫颈炎
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前庭大腺囊肿
阴道炎、外阴炎
原发性痛经
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解读3: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吴江平表示,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而且必须是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
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解读4:抗生素有时会帮倒忙
在我国,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解放军八一医院儿科主任廖东幸称,这几种疾病,严格说,的确都可以不用抗生素。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
毛细支气管炎,虽然病中也带着一个“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80%发生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现在医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检测,很快就明确是否是病毒感染。
但是专家也坦言,“儿科疾病的一大特点是病情的进展很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宝宝,有的时候医生也会让患儿输液,主要是怕其发展为肺炎,这也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希望家长理解。”

为什么提倡药物“口服优先”?
口服为什么要优先呢?口服药物是一个较安全的过程。在胃肠道里,有胃酸,肠液,有各种消化酶,不仅使食物消化成小分子,也能使一些有毒的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被破坏。在吸收入血之后,还要通过肝脏,才能分布到全身。人们早已知道,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解毒器官。一旦误吃了毒物,由于吸收有一个时间过程,及时发现还可补救,即用灌肠、致吐等方式,让毒物排出体外。
提醒:抗生素使用“三不”“三问”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在抗生素的使用中,要记得“三不”:
①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要凭医生处方购买;
②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9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能为力;
③不随意停药。一旦医生认为需要使用抗生素,病人就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保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完成足够的疗程,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让其伺机再起。
当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时,要做到“三问”:
①询问自己的疾病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不是必须应用抗生素才能治疗;
②经诊断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
③在取药时询问药师,服药时需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