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上涨日语怎么说:中国美: 美女标准粉皮书<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49:34
中国美: 美女标准粉皮书<前言>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卿狂若初博客
  前言


  对于美丽的女性,我们的眼睛永无倦意。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每个美女都是一个美的造物,又是一个美的整体。明媚的笑,淘气的眼神,期待的目光,沉思的头,丰盈的意志,忧悒的情绪,掠人的眉宇,疑惑的樱唇,神秘的额头,野趣的行为,茂盛的睫毛,起伏的胸脯,丰满的臀,小巧的脚,纤细的腰,天使的纯洁,如梦的渴望,空灵的优雅,不可言语的叹息,羞涩的谦柔。这个美女是上天唯一造成的美女,任上帝有天国,我只愿拥有她。”
  美女是人类文明用之不竭的思想中灵性的源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更有自己对美的理解。
  英国男人看重贵妇人式的女人:做事稳重,既掌握分寸,又不紧不慢,具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法国男人青睐文雅娇柔、韵味十足的女人。她们举止严谨、服装雅致,与人交谈讲究语言艺术,待人接物时有风度。对美国男人来说,牛仔裤、运动鞋,加上一双蓝眼睛、黝黑的皮肤、适中的乳房、滚圆的臀部的女人,能吸引任何一位美国人。西班牙女人要有一头长长的秀发和一身隆胸美腿的衣服,她应该高傲倔强,会用眼睛去吸引人。意人利女人个个都化妆和使用香水,脖子挂项链,人手戴镯子,当然还有诱人的裙子,稣胸细腰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女神。日本女人端庄而温和,笑容和体态都温柔无比,而且日本男人十分看重女人的体型,强调脸蛋和脖子是否性感。
  如果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人为什么渴望形体的美?”他的回答是:“只要他不是瞎子,就不会问这个问题。”
  美俘虏人的心灵,魅惑人的思想,激起人感情上的熊熊烈焰。从柏拉图“形而上”的哲学到现代画手笔下“形而下”的各种美女招贴画,人体美的描绘已将人类对美的渴望与想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翻查一下古往今来的文献资料就不难发现,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标准的美女形象应当是:椭圆形的脸,平滑的额头,笔直挺起的鼻梁,扁桃形的眼睛,微微鼓起的衬衫。除此之外,向往崇高的古希腊人还觉得美丽的女人应当显得表情宁静,甚至略有些严肃。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毕达哥拉斯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提出了“万物皆数”的重要观点。他发现“和谐能够产生美感效果,和谐是由一定数的比例关系中派生出来的。”“黄金分割率”就是和谐比例关系的其中之一。他发现1:1.618和1∶0.618这种固定的比例十分优美,因而称之为“黄金分割率”。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人们普遍认为美的比例,而是对数字、艺术与人类自身关系的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标准的面部形象在达•芬奇看来,应当是脸的最宽处等于唇至发际距离的长度;嘴的宽度等于唇到下颌距离的长度;唇到下颌的距离是脸长的1/4;两眼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只眼的宽度;耳内的长度与鼻子的长度相等;鼻梁正中到下颌的距离为脸长的1/2等。
  
  二
  中国人对美丽女人也自有一套衡量标准。
  汉唐时代,人们崇尚健美,所以那时的美女往往都是宽颐肥体,肩圆胸阔,显得雍容华贵。到宋代以后,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中国传统美女的标准是:饱满的瓜子脸,眉毛细长如弯弯的新月,四肢和手指纤巧,皮肤细腻,白里泛红。而西方历史上,却始终崇尚椭圆形的脸、平滑的额头、笔直挺起的鼻梁、扁桃形的眼睛、微微鼓起的胸部。
  同样,中国人也很看重相貌和身体的比例,首先是面部的3庭:发际到眉际为上庭;眉际至鼻的下端为中庭;鼻的下端至地角下颌为下庭;这3庭基本相等,是面孔美好的起码标准。其次是5眼:脸的宽度等于5个眼睛的宽度;两眼之间宽度等于一个眼宽度,两眼左右各有一个眼宽。此外还要3匀:即左右面颊各有一个嘴的宽度。至于美好的身材,又有站7的概念:站立时身体高度相当于7个头的长度。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对温婉善良的美丽女子的赞誉。还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句子,表达对身材长窈而匀称,体态丰满而轻盈的女子的欣赏。同时还有“彼其之子,硕大且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的诗句,表明了当时的男子也喜欢丰满高大而性格火辣的女子。魏晋美女洒脱飘逸的风骨,唐朝美女雍容华贵的丰腴,乃至明清女子鞋弓袜小的病态之美,我们都可以从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诗辞歌赋,书画塑像中得到验证。
  洛神赋中对美女有“禯纤得衷,修短合度”的描述,这个“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丽的标准。离这个度越接近,就越接近美丽。宋玉的《登徒子赋》中也有:“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词语。这样对美丽的描述令人何等神往,她就是美的标准,美的化身,增减一分都会损害她的完美。
  除了容貌身形,美女的举止,气质,装扮,香蕴无一不至关重要。曹植在《美女篇》中写道“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 C髦榻挥裉澹 汉骷淠灸选B抟潞纹 。 狁账娣缁埂9伺我殴獠剩 ばテ 衾肌!泵栊匆晃徊缮E 樱 菝惭蘩觯 愿矜稻玻 饔琶溃 逄 鼓龋 碜事 睿 鞍绲锰澹 袂樯 伺紊 耍 灯 缋迹 蔚鹊拿烂睢U庑┒际敲琅 匦刖弑傅摹?BR>  清代张潮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也许这样的美人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但在古人的诗句中,又往往可明明感受到她们的存在。或许至美的容貌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中吧。



  中国100年来美女标准变迁的轨迹是:
  20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在世纪之初稍微开了个头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新文化运动”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影响很大,这个时期的女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少用。
  20年代“五•四”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新诗人刘半农就是在这个年代之初,开创性地将“她”这个汉字增添进中国文字,那首为了宣传“她”字而创作的白话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了这个时代的音符。
  30年代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它城市也开始流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0年代在物资贫乏,人心仓皇的时候,又谈什么时尚或时髦?战争使生命轻于鸿毛,连美女也不例外。
  50年代随着新中国建立,女人成了半边天。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女性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不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个人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军人、工人或者农民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时代的美丽形象。
  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无束的性感。不过那都是在国门之外。在国内,60年代是一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有了两性区别。男女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阶级关系”,美丽女性已经被“铁姑娘队”、“女子采油队”这些词来替代。
  70年代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尚。但是,那是秘密的。
  80年代“物质文化”开始显现其力量,时尚第一次有了不菲的标价。东方美女不再追求简单的讨人喜欢,与身俱来的个性与魅力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9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每一个人为了美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经典美女形象已成为过去,评判美女的标准也不再那么整齐划一,化妆手法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不惜代价,每个人都可以是美女。
  
  四
  经济的全球化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全球化。一个通达的中国人应该掌握两种审美标准,一是我们本民族一脉相承的标准,一是西方人的标准,因为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知己知彼。
  遗憾的是,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有生活在一个以丑为美的时代的危险,美之存在的道德意义已受到怀疑,而丑却展现出一种少有的“魅力”。马丁•路德•金说:“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
  媒体不断地为我们开辟新的欲望渠道,同时将我们的爱好范围大大地缩减。公众追捧的形象成了楷模,“美”的后面跟着一大群模仿者,模仿者的身后又跟着新的模仿者。
  一个社会最糟糕的状态不是它已经身陷粗俗,而是它沉缅其中不想摆脱。而要摆脱,嘲讽绝不可能作为惟一的武器,它的伤害性可能比建设性要更显著。重建的重任只能赋与那些智力与情感上的真正精英之士,他们是一个社会的头脑,它提供方向感,“电激”你的庸常状态,提供新观念,进行负责任的思辩,在一片噪杂中提供清晰、富有审美意义的声音。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为人类文化做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近现代的中国遭遇到“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位置被严重改写,中国文化也在不良变局中失去重心,或崇洋,或自大,或发烧,或自闭,下行之旅,找不着北,运动不已,摇摆不已。
  现在我们面临的首先是一个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问题,只有经济和文化相互因应,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促进,才能不断创出新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
  如何清晰地看待自己,既消除狂妄的“赶超”心理,又避免文化的“自卑”情结,成为清除自我文化镜像焦虑的关键。只有破除这种阐释性焦虑,使自己获得正确的阐释角度、健康的阐释心理,以及对对象(西方)和自我(东方)的正确定位,才可能真正进入“确认身份”时期。在新世纪,中国人对这个问题有更开放的心态和新的看法:对中学西学不再拘泥于二元对立,而是学不分古今中西;对西方的器物类、制度类的先进体系能够“拿来主义”式地接受,而对思想和宗教信仰问题也能够展开多元文化对话。
  
  五
  《中国美》是中国第一本美女标准粉皮书。全书运用美学、文学、医学、营养学、色彩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第一次用审美的心态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系统地总结和论述了中国美女的内涵和标准。倡导淹没于物欲世界的“中国美精神”,这种精神既赓续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同时也在新的多元化时代开创历史新篇。既追寻和发现蕴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中的“美丽精神”,又重新发现和定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反复上演的中国式“美丽精神”。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美”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意义既不是“美在中国”的夜郎自大,也不是“中国+美”的概念图解。“中国美”就像中国的方块字一样,也是一种独特的、形象化的、思想的语言。
  《中国美》相信全球化不是全球单一化,而是一个学会尊重差异性的过程,是东西南北五洲百国习惯自己成为多元和谐世界中之一元的过程。相信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收,和谐包容,既有自我创新的尚美能力,又有贯通中西的尚美雅量。相信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凝聚力,加上中兴时代的开放胸襟和气象,具有打破全球格局中不平等关系,大胆地面向世界,谦虚地兼收并蓄,既能“拿来主义”,又有坚持自我民族的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成熟地走向全人类文化奉献的愿望和特质。
  我们完全可以向整个人类贡献东方智慧,以新的更大的跨国际语境来解除一方压倒或取代另一方的紧张关系,倡导东西方之间的诚恳对话,以更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眼量、共生互补的思想面对东方和西方。任何单一模式的独断和垄断都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完全可以坚持开门开窗学习西方现代性中好的东西,并在西方的现代话语体系中,注入中国文化中的优美成分,从而体现出一种人类家园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
  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创造、生成自己的关键词和关键命题,寻求审美共识,将中国文化的审美内容铸进国际相对具有共识感的审美形式中,从反传统的怪圈中走出来,从“审传统”走向“审自己”,正确地面对决裂与选择。
  对美的倡导和重新发现,对内在“美丽精神”的开掘和提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而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正是整个社会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