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江日语教程全集:优秀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7:11

人生有三个不能等待

 

流云虹东

 

人,一生中有很多需要等待的事情。如,等待长大,等待成功,等待福至缘来,等待成家立业……事事都在切切期待中。然而,人生却有三个不能等待的事情:一曰培养子女不能等待,二曰孝顺父母不能等待,三曰享受生活不能等待。

为何说培养子女不能等待呢?我认为一个人0至3岁是人生的蒙昧期,尚未开化,不懂事理,需要父母循循善诱,耐心引导。4至6岁是人生的启蒙期,须进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初学基本知识。7至12岁是人生的启智期,须进小学接受全面扎实的基础教育,关键在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教育上。因为习惯决定人生成败。13至18岁是人生的黄金期,须进中学接受决定人生层次的教育砥砺。19至22岁是人生的如阳期,人生像喷薄而出,蒸蒸而上的红日,须系统地纵深涉猎专业化知识,为人生的奋斗做好准备。23岁以后就是人生的成功期了,成功的早迟,取决于19年来学校教育对人起的作用,以及以后勤苦努力的后劲,乃至抓住机遇等因素。追溯回去,我觉得受教育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需要父母、老师苦心孤诣,甚至苦口婆心,尽情地倾心力,倾智力,倾物力,倾财力,要全力情感投入和智力投资。不能马虎应付,要一丝不苟;不能得过且过,要倾注心血;不能一味等待,要及时达标……否则,船下滩头难撑回,错过了教育培养的最佳期,就后悔莫及啦!我常常遇到一些家长,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一味等待。读小学时说等到初中再好好抓;读初中时说等到读高中再好好补。一再牵就,既牵就子女,也牵就自己,其结果是子女与父母一起“空悲切”!人一生为了什么?答曰:为儿为女。这既是义务,又是责任。再苦再累,就苦这19年,当子成龙女成凤的时候,这些苦累化为欣慰的喜悦,值得,因为换来了子女的成才成功。这才不至于在子女培养的问题上留下遗憾和悔恨。

为何说孝顺父母不能等待呢?父母随着年事的增高,身体素质趋于下降。当子女的要尽其所能,提供情感的抚慰,财力的给予,物力的满足。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一些,但这并不影响你孝顺父母的理念。财力物力上尽其所能,一块钱,一碗饭,一个问候,都是孝顺之举,关键在于孝心要到位。有些人说没有时间去孝顺父母。我认为孝顺父母不需要多少时间,你把喝茶、搓麻将、聊天、喝酒的时间挪一点出来,不就做到了吗?不是没时间,而是孝心不在。孝顺父母,不光是金钱财物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关注,与父母说说话,谈谈天,沟通沟通思想,调整调整情绪,从心灵上去孝顺父母,让父母心情舒畅地去欢度晚年。不要三天两头地去打父母钱的主意,借钱啊,骗钱啊,总想掏空父母的荷包,让父母闹心,梗心,痛心,不安心。更不要游手好闲,赌搏成性,败家败业……让父母成天担心、揪心、惊心。这就不叫孝顺了。说实在的,孝顺父母一定要体现在今生,该拿的给父母拿,该吃的给父母吃,该用的给父母用,一切满足需求。父母一年老一年了,能吃你多少,拿你多少,用你多少?不要等到父母去世后,大搞排场,料理后事,追悼会再隆重,墓碑再精美,纸钱烧得再多,都是表面文章。古代“喂蚊孝母”,“剜肉孝母”的孝子典例,多少对我们有一些启迪。

为何说享受人生不能等待呢?因为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就过去了。昨日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今日已成白发垂暮的老人,期间经历了风雨世事,奔波劳碌,艰难险阻,未曾惬意地享受过人生,人生就快终结了!遗憾啊!享受人生,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树立起自信心,这样的人生才不失为充实。懂得爱自己的人,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对自己都不爱的人,很难去爱别人。其次,就是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把事做好,做精彩,做出成效,这也是享受人生的一种方式,其实这是享受自己的成功。第三,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即使在人生中经历千难万险,也不影响你人生的精彩,也不影响你对人生的享受。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应及时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等到病倒在床上,弥留之际,才想起自己还有许多该做的事未竟,遗憾终身。享受人生还包括用简单去面对复杂。世事驳杂,千头万绪,不快的烦恼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向你袭来,可是,你不必想那么多,用“没什么”三个字去对付就足够了。如果这些事把你弄得心绪不宁,吃不香,睡不好,做事出错,心理负担加剧,那你可能就会真出问题了。我看到很多性格悲剧和心理悲剧的人,他们最终毁了自己的身心。这哪里是在享受人生,实际是在苦度人生,自我折磨。我悲叹轻生者的人生,我悲叹以毁灭他人而毁灭自己人生的人,我悲叹陷入心理泥潭者的人生……我欣赏李太白豪放的人生,我欣赏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我更欣赏巴金反思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去等待,而且“久等必有禅”,然而就是这“培养子女、孝顺父母和享受生活”三项万万不能等待,如果一味地等待,其结果是遗憾终身,悔之晚矣!

心灵飞歌

——写在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建校二十周年之际

 

流云虹东

 

 

用融融爱意践行教改理念;

以殷殷睿智谱写烛魂篇章。

 

回眸廿年著辉煌,

桃李荣艳沁馨香

智慧启迪浇栋梁,

阳光杏坛炫歌放。

 

回溯二十年历程,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从全国各地汇聚于育才二小,从陌生到相识、相知,从相助、相通到相融、相谐;有曲折,有坎坷,有失意,有惬意,有成功,有辉煌。在看似平淡而充满真情的岁月中,我们用爱心去铸就灵魂,我们用血液去绘就彩图,我们用汗水去浇灌鲜花,我们用睿智去开拓未来,我们用创新去实现跨越,我们用理念去梦想飞翔。

细节产生无限爱意,爱意浇开桃李芬芳,芬芳沁脾笑靥满园,满园诗韵脉脉流淌。敞开爱之胸膛,给稚童以智慧,给稚童以力量,给稚童以灵感,给稚童以梦想;让家长信任,让社会赞赏,让政府认可,我们在杏坛圆梦。有多少园丁来这里时风华正茂,岁月的年轮刻上了他们的脸庞;有多少园丁来这里时风姿绰约,现已霜染鬓首面目沧桑;有多少园丁来这里时稚拙却谦逊,三五年逐渐成长为学校中坚力量;张扬个性,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特长校长特长老师促进特长学生成长。

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教学故事,启迪着人心、人性、人情,启迪着自信、自尊、自爱,启迪着智慧、智质、智敏,启迪着互爱、互尊、互帮。杜“捐出压岁钱,建希望小学”的倡议在全国风行,张慧生见义勇为树立好榜样,余扬参加中美交流过海飘洋……校长的领导智慧,老师的教育智慧,课堂的细节智慧,思维的碰撞智慧,互动的语言智慧,我们用智慧生成了精彩的课堂,我们用智慧撒阳光于学生胸膛,我们用智慧育成新世纪民族振兴的栋梁,我们用智慧打造出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学堂。

弱冠二小,舵手四届,团结创新,励精图治,环境优美,理念先进,措施正确,目标清晰,师资优良,阳光德育,智慧课堂,上乘质量,优质网络,和谐家校,幸福校园,人文家园,特色纷呈,品牌鲜亮。我们进行着阳光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春蚕般幻化自己的生命,我们艄公一样撑渡着莘莘学子,我们红烛似的燃烧着自己的灵魂,我们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无悔无怨,我们演奏铿将旋律,杏坛放歌,我们站立杏坛,站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心灵微语

——写给育才二小2009届六(1)班的孩子们

 

孩子们:

人与人的接近莫过于心灵的接近,心灵接近了,才可能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师与生的接近莫过于心灵的对话,心灵能够对话,师与生就可以零距离交谈,坦诚思想,共享得失。

前几天,与育才三中负责文学社的挚友陈剑华老师小酌时,了解到他即将去惠来县支教,可他教的初三班毕业在即,他想给每个学生送点有价值的东西,想了许久,决定自己亲自撰写内容书写书法作品,并且装裱后送给47位弟子每人一幅,对学生极有激励作用与保存价值。

受到陈老师的启发,我珍藏了42位同学《我的理想》的习作,再过15年再来追踪你们的理想实现情况;并决定写一篇文章,制作成一张可以珍藏的卡片赠送给全班同学。

孩子们,我已经从教33年,但我是首次教到像我们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班级,因为我们这个班大多数同学属牛,都具有牛的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努力向前的精神,都有“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深刻领悟,各方面做得优秀的同学很多,如苏嘉钿、黄思蕙、李业晴、胡明慧、陈谱鈺、谢欢、杨佳歆、蔡梦洁、刘瑾宇、马月、陈梦茹、鲍瑞绮、何宇扬、张茴霖、刘宇桥、陈泰航等同学。还因为我们班具有两极的孩子,有极具个性和创造力的刘宇桥、何宇扬、苏嘉钿和吴方正等同学,有需要观照提携的郑秋荣、李思晴和郭安琪同学。宇桥被大家誉为“小博士”是名副其实的,你热爱阅读,博览群书,头脑中装的知识非常广博。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我说一个话头,你就能接着说下去,而且头头是道,准确无误。令老师和同学们佩服!不过,你有个小小不足,经常上课时看课外书籍,你能做到一心二用,考试也能保持高分。但后来听你的同学说,你连统一考试时也看课外书籍,忘记了考试,结果考试失利。这令我吃惊,好的是后来你恢复了状况。我衷心地希望你保持优势!宇扬也是个天才,记得四、五年级时,经常生病请假,但考试始终不下90分。方正什么都好,也想与宇桥、宇扬媲美,但你的学习习惯差了一些,如完成作业呀,听课专注呀,都较为逊色。这是你应该警醒的。苏嘉钿是我最看好的女中豪杰,有想法,有个性,记忆力特好,你的理想是当一名企业家,像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理想定能实现。秋荣、思晴的情况,我很同情,随着知识门类的繁杂,你们越学越困难,但有一点很好,你们没有压力,能够自我排解,我也欣慰。安琪的学习,主要是主观努力不够,有点自由放任。我多么希望你成为真正的“安琪儿”呀!其实,你只要努力地去对待学习,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不是有很多次考试都说明了这一点吗?我希望你通过勤勉,创造自己的精彩。还有蔡梦洁、黄思蕙同学都曾经在语文统一考试中创造过全年级第一名的辉煌,这就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我教你们语文含写作两年半的时间,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630日,已有35名同学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共发表200篇文章,占全校文学社社员发表文章总数的43%,并光荣地成为精葵花文学社社员,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这反映了你们辉煌的写作成果与经历过从“山重水覆疑无路”的写作烦恼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作惬意,深层次感悟了我提出的“读美文,写美文,做美人”写作理念,尤其是许多同学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悟生活,用情感描写景物人事,用智慧创造个性,用精神体验人文真情,真正形成了写作的能力和素质。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刘瑾宇同学30篇,还有蔡梦洁同学24篇,黄思蕙同学16篇,杨佳歆、谢欢同学14篇,卢思远同学8篇……他们文笔优美,思维活跃,描写细腻,感悟深刻,行文洋洋洒洒,读来生动感人。一些同学成为文学社的精英社员,星级阳光小作家,校区市省国家级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其中获得过全国写作大赛一等奖的有蔡梦洁、黄思蕙、谢欢等同学。你们在写作中炼就了素质,提高了水平,精彩了人生,又成就了老师的文学教育事业,还为学校文学社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学校获得的“全国九十九佳校园文学社团”、“全国九十九佳校园文学社刊”和“全国百优校园文学社团”等荣誉里也有你们的智慧和心血。老师谢谢你们!说实话,当每届毕业生要离开我的时候,我都舍不得。舍不得与你们相处的冰之融,火之熔,舍不得与你们的学习交流,舍不得与你们的幽默搞笑,舍不得与你们球场竞技,舍不得你们的文采飞扬,舍不得你们能交上篇篇的特优文章,舍不得你们烂漫阳光的脸庞,舍不得对你们的苦口婆心……

孩子们,说说班上的干部同学吧,大队委、班委、组长,都各负其责,各自尽量做好各方面工作。大队委黄思蕙、陈谱鈺、班长苏嘉钿同学是以身作则的好干部,而且品学兼优;副班长鲍瑞绮、谢欢,各位科代表,组长,尽职尽责,努力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小老师;语文科代表陈谱鈺、谢欢面对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能够收发清楚,可谓难能可贵;管理开锁教室门的皮瑞波和管理电脑的许欣同学非常尽职……总之,从小当好小干部,长大就能担大任。

说说篮球主力队员胡琛、陈泰航、冯阳同学,投球精准,还会穿针,你们在小队赛时都能担当队长,在老师的训练点拨和自己的领悟下,球技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陈彦桦、刘金明同学虽个儿小,但动作机灵,身手矫健;卢思宇、寇兴同学身体虽笨重如象,但有对抗力,且动作如猿;敢于对抗的属于卢思远、肖昂、胡琛同学,碰、撞、冲、断、抢,样样当先;汪荃同学的身高是班里的姚明,篮下投篮只需伸手就成,只是身体软弱了一些……不过,我们的篮球队整体上都缺乏一股闯劲拼劲搏劲。

蔡梦洁同学担任文学社两届副社长,文笔细腻优美,陈谱鈺同学担任文学社精品图书柜管理员,都能严格职守,任劳任怨;鲍瑞绮同学为文学社精英写作班社员的诗歌和对联作品的电脑输入既快又好。

大家有团结奋进的精神,有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向上向善的品质,有互相帮助的举动,有文明礼貌的言行,有尊师爱友的作风……我还记得吕昊轩同学读四年级时,下楼做早操,在楼道上遇见一张纸片,我让你捡起来,遇到垃圾桶就丢进去,可是沿途都没有垃圾桶,你把纸片放进自己的裤兜里,做完早操回来,再把纸片放进了教室的垃圾桶。这个事例感动了我和同学们,环保就是要做这样一些细节的事情。

孩子们都非常阳光。同学们心理很阳光,能正确地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能得当地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能文明友好地对待全班每个同学;同学们外表非常阳光,身体健康,面带微笑,举止高雅,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在班主任李全周老师的熏陶下,形成了班级的整体素质,因此,毕业的这一学期“六一儿童节”时,被学校评选为“阳光中队”。

    许欣同学,你因为一些缘故,学习上走了个较大的低谷,不过终于又冲上了高坡,我放心了;陈秋怡同学,你常常能写出一些让老师惊讶的篇章,还发表过两篇文章;魏欣同学,当你每次语文考试达到90分以上的时候,我就会说这次魏欣又放“卫星”了,这时我看见了你脸上的灿烂阳光;薛宇辰同学,你妈妈你姑姑不只一次对我说,你以前写作文很困难,现在不要父母操心,提笔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就连写个游戏机呀或玩游戏的内容,都能笔下生花,让老师欣慰地看到了你的成功;谢少宏同学,你温文尔雅,像个谦谦君子;陈乐同学,你始终以微笑面对一切,显得一切都胸有成竹;肖昂同学,你写作文以人物对话描写见长,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充满哲理,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李卓恒同学,你的字写得很靓……总之,每位孩子都有值得我如数家珍一番的理由。

以上这些都是同学们应该弘扬的东西。

俗话说“做事习惯好坏,决定人生成败”。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做得很优秀,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却有少数同学做得不尽人意,如经常拖欠作业,经常敷衍了事,经常自欺欺人,经常不事公务,环保理念尚未形成……养成了一些陋习,顽习,这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和成功,一定要下决心纠正啊!如吕昊轩、罗子悦、吴方正、尹欣一些同学,早读时不怎么读书,听课时不怎么听课,考试时成绩却还排在前面,要是你们用上七、八成精力来学习,那效果可不得了!汪荃、寇兴、任国琛、杜外、尹欣等同学在完成作业上,要靠科代表与老师天天盯与追,才能保证成绩不至于下滑得太厉害。说老实话,科代表与我都盯得太辛苦了,太累了,曾经一度时间我对某些同学放松过一段时间,但得来的结果是成绩骤降,还不得不使用这有效地“盯”法呀!我真诚地希望你们以后不需要老师管,变为自我管理好自己,那我就放心啦!但愿初中老师能享受到你们给予的这种待遇。

“男儿有志在四方”,“巾帼有志不逊男”,我希望你们“立长志,不要常立志”,“阅读博采风骚文笔,写作倾吐经纶满腹”,胸怀远大理想,像周恩来少年时期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雄于世界读书!十五年后,我聆听你们频频传来的捷报!我期待着你们成功与辉煌的那一天!

 

               你们的语文老师兼朋友:流云虹东(刘东)

 

2009630

追梦的小才女

——为蔡梦洁的《追痕》文集而序

 

流云虹东①

 

捧着我的弟子蔡梦洁的《追痕》文集,第一眼看见的是设计装帧精美的封面,用行草书写的“追痕”二字特别醒目,不禁使我联想到她的名字当中也有一个“梦”字。名字是个追梦的名字,书名正印证了她在追梦的历程中,所留下的美丽而精致的痕迹,这痕迹是她用心智、用心血、用心力描绘出来的,正如雕塑家完成的一尊作品,正如画家完成的一幅画作,正如建筑师建成的一座大厦,更像她自己想成为作家梦想的圆梦。这就是她想成为作家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以前,她天真地问我:“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作家?”我说:“不要让自己的思绪停下来,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不断地写——写——写,你就成作家了。”她真的把我这句话听进了心里,装进了脑里,铭入了骨里,付诸于写作的实践中,短短的两年多来,一本选编了105篇精美文章,200多页的《追痕》就这样付梓面世了,真让老师我惊叹不已啊!

浏览了集子的目录,集子由“流连岁月”、“心灵物语”、“感悟世事”、“感恩之心”、“少年心韵”五编组成,感觉积淀厚实。大致翻阅了梦洁的所有文章,其实我是她每篇文章的第一读者,有些文章还不只才读一遍。她的文章里有一种非常人文的理念,如对自然的亲近,对动物的爱护,对家人的关爱,对师长的尊重,对同伴的呵护,都撒进了字里行间;她的写作材料均来源于她丰富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文章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均独具匠心;她的情感也十分丰富,细腻的情感,在文字间流淌着音韵,读起来感人肺腑,令人荡气回肠。

尤其要说的是她语言的运用,诗意的表达在每篇文章中都能寻到。如《茶马古道探奇》一文中的:“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映入我的眼帘,在山岩的缝隙中,不时有泉水冒出来,‘咕咕——咕——’像一架竖琴在弹奏着美妙的乐曲,真好听呀。嗨!我也来尝尝这国家二级饮用水的味道。我爬在泉眼边,狂饮起来,啊!一股清香甘甜的味道沁入肺腑,可比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可口多了。”多美妙的语言啊!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又如,“站在山顶上,一眼望不到底,只看见白茫茫的雪,亮晶晶的冰。教练把滑雪杖横过来拿着,叫我抓捞,便飞快的带着我向下滑去,刚开始的雪道基本上已经是九十度垂直了,风在我耳边呼呼响着,滑雪板蹭下来的雪粉和冰渣不停的溅到我的身上,突然,教练一个急刹车滑雪板急速向左拐去,之后便慢慢停了下来。”(《亚布力冰雪行》)这样的动态描写令人如临其境。

其实,梦洁的写作成长经历也是很艰苦的,我知道她的双休日都有很多的特长训练安排,如钢琴课什么的等等,时间紧巴巴的,用在写作上的时间全靠“发扬钉子精神——挤”。因为她有梦,所以必须挤出时间,她的写作时间正如海绵里的水,得到了她的充分利用。她除了把老师布置的大作文、周记、小练笔、寒暑假作文完成好以外,还经常自己命题写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才积淀了这么多篇什,才有那么多的个性化创新表达。

梦洁担任过我们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精葵花文学社的两届副社长和《精葵花》文学杂志的学生编辑,在文学历练过程中,经历过“山重水覆疑无路”苦恼,也经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惬意,但她力求做得最精彩。我记得,她的大多数习作获得的都是A++的特优评价,甚至A+++的特特优,在班级里,在文学社里,处于领军地位,引领了其他文学社员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起到了标杆作用。在首届和第二届精葵花文学社“星级阳光小作家”评选中,她都获得了“五星级阳光小作家”称号。我们文学社的发展壮大,硕果累累,里面饱含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说实话,我是在工作20几年后,才出了书,而梦洁在12岁时就有了自己这样成功的文集,就做成了这样美好的梦,实属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我从这本书上看到了她未来的辉煌!

我真诚地祝福我的弟子梦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以后的写作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欢歌笑语。把这本书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让这梦痕延伸到永远。愿梦洁的美“梦”酣畅不醒,愿梦洁的“追痕”深深,愿梦洁的“追痕”图案精彩,愿梦洁的“追痕”曲折生动。这是老师的期盼,15年后,我们再来看梦洁的“梦”——可能是90后作家群里的一员。

由于时间匆匆,不容啰嗦。仅此为序。

 

                            2009年7月1日于蛇口育才二小停下鼠标

 

 

【注解①】——流云虹东,原名刘东。本书作者的老师。中国四川绵阳盐亭人。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被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文同研究》等40多个文集。

出版著作:①诗集《生命历程》;②散文集《月竹情》;③写作理论专著《中小学生个性化创新写作全程指导》;④教学用书《微型教案的艺术魅力·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合著)。

应对春联迎牛岁

 

流云虹东

 

牛年将至的前几天,和一帮文朋诗友、教育同仁在一起餐饮小酌。席间把盏举杯、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酒过八巡,廖兄①神秘地说:“刘兄②,大家正在兴头上,我给大家出对联,大家来对,对出一联,罚我喝酒一杯。然否?”大家一听,一致赞同。

廖兄出一上联为:“春涵喜气仁为宅”,征下联。徐兄③才思敏捷,略加思索,随口对出下联:“秋蕴清风德立身”。众人不禁叫绝。徐兄罚他一杯酒,他一饮而尽。

廖兄又出一下联:“和风谐雨,春满九州”,徐兄沉吟片刻,对出了上联为:“平心安居,福造四方”。对得极妙。廖兄又被罚酒一杯,心却酣畅无比。

廖兄又出一下联为:“两岸春临景更新”,征上联。徐兄略为思索,对出了上半联:“一江碧染……”,继续思考着。廖兄嫌“碧”字与下联的“春”字对得不工稳。徐兄立即改为“光”字,继续沉吟。这时刘兄续对徐兄的后半联“山亦奇”。众人说好。徐刘二兄同罚廖兄一杯酒,廖兄将酒汩汩而下,连声说:“畅快!畅快!”

廖兄又出一下联为:“天地人圆融自然”,征上联。大家冥思苦想,少顷。刘兄对出“你我他和呈吉祥”。众人称妙。廖兄曰然。又被罚酒一杯,其仍一饮而尽,乐呵呵似笑面佛。

廖兄又出一下联为:“一岁春光又属牛”,征上联。这联有点难,难在“一岁”这个数量词和“又”这个副词极为难对。大家几经苦吟,几番斟酌,一时对不出好的上联来。最后刘兄说:“勉强对出‘两岸同胞再握手’,请大家斧正。”这联不算工稳对出,就不罚酒。

末了,众人举杯,互祝牛年个个均牛气冲天,一展宏图。我欣赏廖兄的妙主意,真是不亦乐乎!

 

  注释:廖兄①——廖昭军老师。刘兄②——刘东老师。徐兄③——徐家栋老师。

(作者说明:我们的这些对联,严格按照格律、平仄等要求,还有很多问题,只能算成宽对,离工对尚远。与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比,确是“小巫见大巫”了。敬请楹联高手指正。)

引领我步入文学殿堂的师者

 

流云虹东

 

我自一九八八年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以来,就坚持有灵感即动笔,笔耕不辍,随时有些惊喜,日积月累下来,二零零六年出版了诗集《生命历程》,今年又出了散文集《岁月留痕》和写作指导专著《中小学生个性化创新写作全程指导》,算是小有成就。

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忆起从少年时期至今在不同阶段对我的文学创作生涯起着引领作用的师者们,没有他们的鼓励与指导,就没有我这些许的文学成果。我报以感恩之心,写出以下文字,向他们致敬!

 

无心栽花花盛开——冯开福老师

 

冯开福老师是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弥江中心学校的财务老师,教我们四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课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学校安排冯老师来代理我们的班主任,一代就是整个学期。

就是在这个学期里,奇迹出现了,幸福的写作阳光沐浴到了我的身上。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梨园村村长向全校师生讲述旧社会的血泪村史,旧社会保长如何欺压农民,逼租逼债,拉壮丁,欺男霸女……许多农民与地主尖锐矛盾斗争的小故事,感动着我们幼小的心灵;盲人作家讲述他是如何读书学习,创作文学作品的,触动着我幼小的心:人家双目失明,居然能成为作家,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不如盲人;我的叔父在西藏部队当军官,休假期间,学校请他来给我们讲述西藏的民风民俗和西藏的佛教文化……

每次活动后,学校都要求学生写文章。我写的几篇文章故事叙述生动细腻,感想深刻感人,被冯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和评点,还推荐给其他高年级班和中学班的学生去朗读学习,还被贴在学校的优秀作文宣传墙报上展览,供全校学生阅读。我的写作基础和兴趣,就是在这位不是教语文的,而重视学生写作的临时班主任、数学老师给奠定的。后来,因为他工作敬业,业绩骄人,提升为学校总务主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先进师兄

 

李先进师兄是我在四川盐亭师范学习的同班同学。当时,他是我们班顶尖的笔杆子,也是大名鼎鼎的校刊风流人物。班级板报、团委板报、学校园地和校刊,每期必有他文章,被誉为盐师的高尔基和鲁迅。他的文章主题宣明高雅,构思大胆新颖,文笔生动流畅,深得师生的褒奖,我是望尘莫及的。

一九九六年六月毕业分别的时候,李师兄有一个壮举,让我惊讶万分,让我鼓舞不已,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盐亭、梓潼的同学分别上了几辆敞篷汽车,即将离开母校,李师兄踌躇满志地非常喜悦地来到每一辆车旁,向上面的每一个同学伸出他那只富有灵感的右手,紧紧地握着对方后,大声地说:“咱们以后报刊杂志上见!”当他握着我的手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惊愕地看着他闪光的智慧双眸和微笑的充满信心的脸庞。握手后,我震撼了,心想:他好大的志向啊!鸿鹄之志啊!我怎么就没有他这样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呢?自愧莫如啊!我对他产生了一种敬慕的情感。

从此,我利用教学之余,写写新闻稿,写写诗歌、散文,向当地的电台、报刊投稿,一年下来,总有几次惊喜,应了师兄的那句话“咱们以后报刊杂志上见”。后来,我的视野逐渐扩大,向一些纯文学刊物和一些国内国际选本文集征稿投稿,有近百篇诗歌、散文和小说被收入《当代新文学作品选》、《文学世纪》、《中华当代散文大观》、《中华散文百年精华》等几十种文集。名录载于《中国艺术家宝典》、《中华文艺家大辞典》、《中华作家大辞典》。2005年,中国文化艺术家协会授予“杰出中国艺术家”称号并颁发水晶奖杯,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称号。2006年,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与中华艺术学会授予“国际中华优秀作家”称号。2007年,中篇小说《夕阳下之悟》被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评定中心评定为“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文学类金奖”,并颁发证书和奖杯,散文《峨眉猴与深圳蚊》入选《世界文艺博览——中国文学》卷。

冥冥之中,师兄的那句话一直在耳畔激励着我,我好像在用不懈的写作践行承诺当年师兄与我的约契。

 

文同故里遇文学知音——何增鸾老师

 

何增鸾老师是当年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志办公室主任,担任《盐亭春秋》报、《云溪文学》和《盐亭县志》的主编。盐亭县是北宋书画家文同的家乡。当时,《云溪文学》面向全县文学青年征稿,我从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选了几篇稿投了出去,竟然全部被录用。后来,何老师调至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任主任,他主编的《盐亭文史》也经常刊载我的文章。就是他的文史研究专著《文同研究》一书也收录了我的散文《月竹情》。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学上的问题,他从来都是不吝赐教,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把自己的一桶水慢慢地浇进我们的碗里,我们那批文学青年都在他那里受益匪浅。他曾经问我:你搞文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文学成果当成政治资本,如果把文学创作当成进入政府部门当官的跳板,那你的文学就很难坚持下来,那你的文学不是真文学,而是假文学。我诚恳地向他表白:我弄的是真文学,我要把文学作为伴随终身的兴趣和爱好来眷顾;我不想像一些人那样把麻将当成终身爱好,来打发消磨时光。这样坦诚的师者,哪里去寻啊!

后来,我从何老师那里获得了许多文学方面的信息,为我在文学的天空中展翅飞翔,提供了空间与氧气。他出《山夫诗集》以后,我为他写了一篇题为《山夫诗集的精髓——读何增鸾先生〈山夫诗集〉》的诗评,他的诗质诗品,诠释了他诗歌“金字塔”式的升格和品位。我认为他开创了我国“日记诗”体的先河。

虽然我在深圳,他在四川,远隔千山万水,却经常保持着电话和书信联系。只要回老家,就要与他和文朋诗友们一起长聊文学之事,谈笑之间,生出许多人趣、文趣和情趣来,让我们与古代和现代的文学名人们一起徜徉在文学大观园里。也不乏互赠自己新近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诗文集,也少不了互相的祝福与勉励,更期盼对方在文学创作上硕果累累。

 

引领我步入文学殿堂的师者——张一璠老师

 

张一璠老师是我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深造时,幸遇的一位文学恩师。他时任中文系主任,兼授我们班的写作课。

他的课我特别喜欢听:溯其因,一是他重视写作技能技巧素养的提高。二是他考试时理论概念素语分值比重轻,写作分值比重高,考试压力不大。三是他注重阅读与写作并重的引领,我记得他最爱说的一句名言是“阅读是吸收,写作乃倾吐”,把阅读当成摄入精神食粮一样,把写作当成一种本能的倾吐之快事,多深刻呀!

他提倡要在“细读书,勤观察,深思考,多动笔”上做文章,不要流于形式,要来真格的。他特别给我介绍了他散步的学问:边散步,边观察,边思考。有很多灵感都产生于散步中,步散完了,一篇文章已经构思好了,回去以后,伏案奋笔,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这是多大的收获啊!他还特别给我介绍了读书看报的诀窍:读书看报时会产生很多创作灵感,读着读着,灵感的火花就会从你的思维深处迸发出来,你及时记载下来,待后就成了绝好的创作材料。这两点在我后来的许多创作过程中,的确如此,使我在创作中有很大的突破与飞跃。

我在四川内地冯河中学任职时,由我一手操办组织成立了风华文学社,办了社刊《风华文学》,先出了两期油印刊,后来出了几期铅字印刷刊,举办了几次文学大赛,在当时国内的中学生文学界颇有影响。张老师非常关心我们文学社的的发展,从文学社的组织工作,到开展文学活动,再到办社刊,都给予了特别的眷顾和支持,还出任了我们文学社的文学顾问。特别是他看了我们的社刊《风华文学》杂志后,感慨良多,特别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后来以《爱好文学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致〈风华文学〉主编的一封信》为题收入了他的散文集《边声集》里。我是他的学生,他是我的恩师与尊长,但他在书信中非常谦逊地称我为“学友”、“学棣”,多么虚怀若谷啊!

我刚来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在南油小学任教期间,那里没有文学社,在黄跟东、童玲和王春平校长的支持下,我把文学社给办起来了,取名为浪花文学社,办起了社刊《浪花文学报》,使那里的孩子们有了一个文学活动的平台。我告诉张老师以后,他欣喜地鼓励我:文学社就是你的用武之地,“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吧!

后来,我到了海湾小学,那里没有文学社,在邓晋标校长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又成立了海星文学社,办起了社刊《海星文学报》,张老师继续担任文学社的文学顾问,还为文学社提了词,为文学社的发展壮大充当后盾。几年下来,社员们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一千多篇,有六百多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写作大赛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奖,二零零六年十一月,海星文学社在深圳读书月活动中,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文学社”和“深圳市大型读书人口调查优秀组织单位”,张老师闻此喜讯后,欣喜万分。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我出版第一本书诗集《生命历程》的序是张老师为我撰写的,赞美鼓励之词,溢于纸上。还将这个消息写成“校友:刘东诗集——《生命历程》出版”,刊登在《绵阳师范学院报》总第48期上。我的文学创作热情更高了,文心更切了,文情更浓了,文字更美了。

去年,在我现在任教的深圳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没有文学社,在学校王升平校长、潘淑平校长和张小兰主任的积极支持下,我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筹备,终于在上个学期成立了文学社,王校长命名为精葵花文学社,还成功地出版了创刊号《精葵花》社刊。正在此时,我收到了张老师从重庆寄来的书信,他在信中说:“我尚不能娴熟地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如网络,但总是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很好地利用的。好在,您师母尚能在‘网’上行走,因此,我也借机在网络上巡游。在网上,我浏览到您的东西,内容十分丰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刘东的东西还不少,大出我的意外!’对您来说,我的鼓励、支持之类的话,都是多余的。应该说的话就是一句:‘往前走,不回头!’”这些话对我的鼓励已经是莫大无比了,我不会辜负老师厚望,文学之路,我是会永远走到底的。

我在此次回信中又要邀请张老师为我们现在的精葵花文学社题词,题刊头,担任文学顾问,他是不会推辞的,只会欣然应允。因为他最希望我们的文学后继有人,这是树人的大事,是文学传宗接代的幸事。

可以这么说,我走到哪里,张老师的温馨之情,文学之情,关爱之情,就飘到哪里,总觉得他就在我的身旁,关注着我,鼓舞着我,为我加油似的!

其实,在我的文学之路上,对我百般呵护与扶持的师者与友者,数不胜数,而这四位师者,却引领了我不同的文学时代,引领我坚定了文学理念。我向他们致以虔诚的崇高的文学敬礼!

登山悟

 

流云虹东

 

今年重阳节前夕的下午,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登南山。

我因这一年来,右腿膝患了严重的骨质增生症,成天膝盖周围、小腿、和踝骨酸痛,有时还刺痛,一遇天气变坏,就更难受极了。

我得到这个消息,就决定要登一登南山,挑战一下久违了的南山,检验一下我的毅力和耐性。

下午4点50分,我们准时在明华国际会议中心登山口进入南山。开始,我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向前行进,右腿不时有些发酸发痛。后来,在登陡坡的时候,我的速度放得越来越慢了,因为腿力不济,不时有年轻的同事从我身边超越,还鼓励我说,老刘,加油!

后来,在半山腰遇上一位年龄跟我差不多的老先生,他走在我的前面,我与他边登山,边攀谈起来。我问:“先生,经常登山吗?”他回答说:“不常登,不是重阳节吗?登高望远,也来凑凑热闹。”我问:“你有骨质增生的问题吗?”他说:“有轻微现象。不过,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这个问题。”他登山比我稳健,有力,还没有流多少汗;而我在陡坡上时,有些颤颤巍巍,桩子不大稳当,而且汗流满面,湿透了前胸后背,气也急。开始,我与他拉开了距离,由3米远的距离,渐渐变成了30米,他远远地把我摔在了后面。我埋头登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登山上,丝毫没有欣赏山中美景的心境,更没有西眺伶仃洋和香港的兴趣,更没有东望市区高楼大厦的星罗棋布。可奇迹出现了,我的腿感觉没有开始那么痛了,有一种轻松的惬意。

再后来,我认定一个道理:不停为快,坐下就慢。我一直不停地向上攀登着,一刻也没停下休息。渐渐地,渐渐地,我与那位先生的距离又越来越近,由30米,渐渐变成了3米,由3米,慢慢变成了1米,慢慢地,我超越了他。我渐渐地把他摔到后面3米,又到后面30米。这时,我感觉我的腿一点也不痛了,反而觉得腿骨里暖暖地,舒服极了,身上的汗也渐渐少了。

最后,我登上了顶峰——深圳南山航空导航塔。我站在山顶环望四周,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惬意!工会的老杨站在塔口给每位上来的同事发放位次条。他递给我一个小纸条说:“老刘,恭贺你胜利登顶,得到男士中第18位!”

我接过纸条,想的不是位次,而是我的毅力、决心、信念还在,勇气不减当年。

登山后,我的腿一直没有疼痛过。我坚持一周登一次山,保持锐气不减,保持锻炼体力,保持年轻的活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登山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人生途程如登山,你不战胜山,山就会压倒你,你永远也会望山生畏,望山兴叹!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流云虹东

 

大姐在我家给我们料理家务,正在忙活,大姐夫打来电话说要给他打3000块钱到他的银行卡上去赔偿老板的损失,还说老板先要让他赔5000块,最后讲成只赔3000块。大姐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把大姐夫劈头盖脑一顿臭骂,最后丢下两个字:没钱。

原来一问缘由,大姐夫在河北打工,为一个建筑老板守工地。他的工作特点是:白天没事,睡大觉;大下午醒后,工地上到处走走看看;晚上,就正式上班了,将工地上的工具、机器什么的,集中在工棚里看管。

他干了几个月,平平安安,也没什么丢三落四的事。

可是,有一天下午,见到了一个多年没碰面的当兵时的老战友,多喝了几杯,回来后倒头就睡,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可放在隔壁工棚里的一台125马力的抽水机,被人偷走了。

大姐问我的妻子——她的妹妹,怎么办,给他拿不拿?妻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大姐接连几天都在为此事烦恼。尤其是大姐几次在电话里都极度责怪大姐夫,把尿(酒)喝那么多,工作不尽心尽力尽责,误了事情,惹来烦恼,特别为折财而悔恨交加。本来,他们家刚刚在老家花了五六万元修建了一座两层的小楼房,账还没还清哩。难怪大姐那么生气。

几天下来,我作为一个旁听者,从思考中得出一个理,于是对大姐说:大姐,大姐夫折财了,表面上好像非常倒霉;其实这件坏事,它是件好事呀!为什么是好事呢?你这样想想,他如果那天不喝酒,清清楚楚地睡在工棚里,有人来偷抽水机,他就会起来与盗贼搏斗,还不知道盗贼是多少人,你斗得过吗?要是跟盗贼斗起来,盗贼认为你妨害他们的利益,还不把你往死里整才怪。万一打伤了大姐夫,如果是轻伤的话,还算幸运;如果打成重伤,那才花3000元吗?如果把人给打出个三长两短,那可就赔大啦!你就别怪他把酒喝多了误了事,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呀!幸喜他把酒喝多了,才没有酿成大祸。这叫折财免灾,因祸得福啊!

她们姐妹俩一听,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妻子给大姐拿了钱,立即到银行汇款去了。

这正如“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啊!

领略峨眉“三境界”

 

 

 

 

暑假,趁在峨眉山市参加中国阅读学会年会之机,游览了以“天下秀”著称的峨眉山。远观峨眉山形态:“云鬟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嘉定府志)。那山体高大,流线柔美。那山腰云雾迷漫,翠黛雅丽。

行走在山麓,烈日当空,酷暑难当,身着背心短裤,仍然汗流浃背,随身携带的毛巾擦几次就浸饱了汗。路旁那翠绿如屏的树林和万紫千红的花事,在我们眼里也显得乏味了。徒步了一会儿,真难奈何这盛夏的炎热烦躁!照这样的速度走,两天也难登上山腰。于是,有人建议搭乘顺路旅游中巴上去,大伙儿没有一人不应允。

我们一路上坐旅游中巴上了雷洞坪,一下车,就有爽爽的秋风送来,让人打了一个寒禁,连忙把长衣长裤穿上,但还觉寒冷。刚在山下明明是酷热难忍,怎么到了山腰就成了深秋?长衣长裤还抵挡不住寒冷,于是每人去租了一件军用棉大衣,这样才觉身子暖和了许多。

在上金顶的途中,天下起了雨。雨虽不大,但浇湿了上山的石板路,游人们仍然举着伞,努力地向上攀登着。到了金顶,云烟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远远近近都被笼罩在雾里。一会儿雾变成了雨,不停地下着,感觉异常的寒冷,这分明就是隆冬天气。一会儿烟云慢慢地消散了,一缕阳光,一缕缕阳光透了出来,洒在人身上,顿觉万分温暖。山顶的云慢慢退下山去,蓝天显露了出来,太阳露出了笑脸,人们欢呼了起来。往山下和远处望去,云涛在翻滚着,在山崖与绿树之间蹿着赶着趟,像小朋友们捉迷藏似的。这时的峨眉山恰恰是“一半真面露,一半真面藏”,还是“难见峨眉真面目”,看起来山也没那么高,却显得是那么的远。

后来,我们坐缆车下到雷洞坪,这段空中索道使我们的视野高远了许多:团团低山丘陵如绣球密密层层,诸峰雄秀如春笋挺立,主峰险峻高耸云天。密林、芳草、鲜花、鸟语、流泉,还有清新的空气,简直令人陶醉。真有“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悟啊!

登峨眉山,正好领略到了一山“热、温、寒——寒、温、热”三带之气候境界,真是人生难得的一次阅历啊!

 

 封存的记忆
  
                                         流云虹东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但在犯错误当儿,形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可能毁掉他的一生,也可能成就他的一生。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遇到过为犯了大错误的学生,隐瞒事实,给予他悔过自新的机会,未毁掉他,反而成就了他。
  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内地一所农村中学教书。有一段时间,学校的学生总反映丢东失西。11月的某周我担任值周导师。一天晚上,由于我教初三毕业班,赶着给学生刻钢板蜡纸印复习资料,迟迟未睡。11点过了,我独自一人打着手电去上厕所,教师住宿房只有我的房间灯还亮着,对面的学生宿舍已鸦雀无声了。在返回路过学生宿舍时,我发现一间宿舍里有电筒光在闪动。我顿时灭掉手电,放轻脚步,悄悄来到宿舍的窗下,看见一个人拿着手电,正在从学生的衣兜、裤兜和包箱里搜拿东西。老远看不清他的面目,我以为是社会上的小偷。便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慢慢靠过去,突然打开手电,照在那人脸上。一看,才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大昭。
    我问:“大昭,你在干什么呀?”
    他惊慌失措地回答道:“我……我……上厕所,回来,走错了地方。”
    “那你手上拿的什么东西?”
    他听我这么一问,手上装偷东西的包,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因为我们说话声音很小,宿舍里的学生都没被吵醒,仍然在呼呼大睡。
    我对他说:“拿上你偷的东西,跟我走。”
    他把包提在手上,战战兢兢地跟着我走。
  来到我的宿舍,他“咚”的一声跪在我的面前,泪流满面地失声痛哭着对我说:“老师,你要为我保密。不然,学校开除了我,我就读不成书了,也没脸见人了!回家后,爸爸也不会饶了我,我只有死路一条啦!”
    我说:“你这样干什么?有了错误,就大胆承认,改了不就好了吗?”
    “老师,你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
    “好!我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的条件。一、要老老实实交待问题;二、要从思想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三、要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四、努力把学习搞上去,争取升学考试得70分以上。你能做到吗?”
    “我一定做到!”
    我从他的回答里,听出了忏悔,听出了诚意,听出了决心,听出了志气。于是,我决定不把此事告诉给任何人。
    我对他说:“你起来吧!我答应你。”
  他把他的问题如实地做了交待:二十多天来,不管是男生宿舍,还是女生宿舍,他几乎天天晚上都光顾一两个学生宿舍。偷的东西中,有粮票、饭票,有钱,有刀、叉、勺等生活用具,有笔、本等文具,有……装满了自己的箱子,价值好几百元。当晚,我和他去取东西的时候,零时已过。当时,还有一个叫思齐的同学,点着煤油灯在刻苦学习哩。
    为了不让思齐知道,我故意问思齐:“你想不想去厕所?”
    “老师,我正想去。”
    “那我陪你去。”
    我悄悄给大昭说:“你把箱子拿到我宿舍去等我。”
    我就陪思齐上厕所去了。回来后,我要求大昭将所有的赃物分类登记,分类用袋子装好。然后给他讲了一些做人和学习的道理,再送他回宿舍睡觉。第二天早操的时候,我名义调查了一下,有近40位学生的东西丢失。便指定了一位学生干部将大家丢失的钱、票、物,一一如实做了登记,核对下来跟大昭偷的东西差不多。再让那位学生干部将东西全部归还失主。大家都觉诧异,但谁也不知这些东西是怎么来去的。
    过了一段时间,校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这事我答应要为学生保密的,这是关系到有效教育挽救一个学生的成败的关键,所以,包括校长你,我也不能告之。”校长欣赏我的方法,也没多问了。
  开始一段时间,他的眸子里流露出担心和疑虑。
    我特地找他谈了一次,我说:“你不必担忧,老师说话是算数的,绝对永远不会告诉任何人。你放宽心,把该干的事情干好。特别是学习,一定要赶上去!”他听了我的话,咬了咬嘴唇,使劲地点着头。后来,大昭学习特别用功,又守纪律,还非常热心公务,表现也特别好。他的语文成绩由40多分到50多分到60多分,再到70多分;他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政治等科的学习,也有了明显地进步;还经常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升学考试的时候以不高不低的485分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读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应征入伍当了一名解放军。入伍前,还专程来我所任教的学校拜访我,他心存感激,却还沉浸在难堪的往事中。我说:往事宜当过雨云烟,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被过失所绊,要轻装冲锋向前。他听后,也是咬了咬嘴唇,使劲地点着头。
  几年后,传来消息说大昭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当上了军官。我的心里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慰藉。
  要是我当年捉贼拿赃,直送给校长,他很有可能被开除学籍,那大昭就被我毁了;幸喜我选择了宽容,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他才有了今天好的发展。这件事使我在后来的教育生涯中,在处理犯有错误的学生时,常常给予极大的宽容,给他们以悔过的机会,形成了我的“批评严厉,处理宽容”的教育特色。
  这件事除了我今天写成文章外,从未向他人提起过,封存了20多年。不知大昭现在怎么样?想来他的人生和事业也应该鹏程似锦吧!

 

善意可嘉
    
  
                                            流云虹东
  
  
  在内地时,邻居老两口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操戈。有一天,又闹“地震”了,大有非出人命不可的势态。我于是笑咪咪地迎上去,不断劝说。哪知道老两口见有人劝架,闹腾得更厉害了。老太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不断地向老头子打去。我在中间隔着,老太婆始终没打着一下。后来,老太婆的竹竿却打中了我的头,我佯嗔道:“打疼你了。”老太婆一下子改变了态度,丢掉了手中的竹竿,不停地向我道歉,老头子也连连赔礼。我对他们说:“你们只要不吵不打就好了!”他们唯唯诺诺。一场“激战”就这样停息了。
  事后,我想:这是什么在起作用呢?这是我的善意在他们之间发酵了。
  后来到了深圳,有幸结识了一位文友春平弟。他儒雅风趣,乐善好施,广交朋友,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好印象。如果谁有了困难,他必然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然后解曩相助,使之摆脱困境;如果谁有心结,他必然以客观的分析,让你心中疑窦释然;如果同事在工作上需要提供帮助,他必然为你出谋划策,让你取得成功;如果哪里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他必然竭尽全力调停,使矛盾消失在互相理解之中;如果单位需要赶计划、方案、材料等,他必然挑灯夜战而为之……有人说,他那个单位的形象是靠他那善于总结的睿智所塑造出来的,的确如斯。但他却不以为然,总是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文友春平弟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口碑呢?还是得益于他在言谈举止中显露出来的善意,为他的良好形象增辉添彩。
  如孔子所云:“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正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换位思考
  
  
                                         
流云虹东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纷繁复杂的联系,个人和团体又构成千丝万缕的关系,和谐与矛盾间而有之。尤其是在领导与被领导和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显现出矛盾的尖锐性。比如,公司老板与员工,机关干部与老百姓,学校校长与教师,家庭家长与孩子……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当事者产生一种病态情绪。例如,一些上级看下级怎么也不顺眼,往往对其刻薄挑剔,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又例如,一些下级对上级的一两次批评点拨产生疑惑,耿耿于怀。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良心态呢?那就需要双方换位思考思考。当领导的要站在下属的角色上思考。比如,我在内地曾在中学里当过多年主任和校长,现在想起来,那时就缺乏换位思考,总希望老师们按自己想象的那样去做,想把一切工作都干得十全十美,如有不顺意之处,就会批评指责,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还伤害了一些老师的情感。现在来深圳从事教育工作,又当了普通教师,才知道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道德、学识、能力、为人等都各有长短,不能强求一律,允许其个性差异的存在。看一个人的工作,要看他是否尽其所能,不要只看他结果的优劣,他这次是劣,也许下次会优。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名员工,看到领导处于几难境地,也难于平衡,也需要体谅体谅。我见过这样一位邓校长,年仅30多岁,而从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他为何这般憔悴呢?原因是他为学校的发展操劳过度,内外一把手,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还有,他与人为善,不挑剔,不记仇,肚量宏大,善解人意。老师们做工作都愿意竭尽所能。这样的领导,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呢?难怪学校的发展速度那么惊人!
  一个单位,如果人人换位思考,从大局出发,创设出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的优势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或优势互补,或才能共享,那个单位的事业必然蓬勃发展,必然成就令人惊叹。相反,则会停滞不前或倒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安定团结”的人文环境做了保障,我们才没有太大的干扰,一门心思地搞经济建设,促使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如此,一家公司,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何尝不是如此呢?
真正的环保主义者
  
                                             
流云虹东
  
  环保话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保压力,大喊环保口号的人约占20%左右,假环保者约占20%左右,不环保破坏环保的人约占50%左右,真正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实践环保理念的人只有10%几。这是一组非常令人担忧的对比数据。
  在我们家里,有个欲定俗成的规矩:大凡外出旅游,必随身带几个垃圾袋,把产生的垃圾都存放在袋里,带回酒店或者自家小区,才丢进垃圾箱里。这种环保行为已经坚持八年了。还有我个人出去喝完水的空塑料水瓶,坐公共汽车以后的车票,喝饮料喝完的饮料盒等垃圾,我都会丢进规定的地方。还有买不买车,也是在犹豫之中。我们重点考虑的是买车有多大的用处,会不会造成浪费等问题,至于环不环保,还没思考过。
  直到我上半年进入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工作时,有一天,在学校食堂与黄河老师同桌共进午餐,他从身上摸出一个长方形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四根不锈钢金属筷子,他拿出来将中间有螺杆、螺母的地方连接起来,组成了一双亮闪闪的筷子。然后吃起饭来。我好奇地问他:“你怎么不用学校的一次性筷子?用你那个多麻烦。”他说:“我是一个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在环保这个问题上,我不来虚的,讲究个真正实在。”我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就这样做了?”他说:“已经有三年了。在我们学校像我这样做的老师已经有十来个了。”听同事说,他的爱人也是一个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到商场买物品坚决杜绝塑料袋,一直用自己的购物袋,已经有三、四年了。哎呀!我对他和他的爱人以及他的同事们的环保理念和实践行动,不禁肃然起敬。我的环保实践行动与他们相比,就小乌见大乌,自愧不如了。
  我想起不久前在办公室谈及买车与否的话题,黄河老师就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观点:“我不愿为大气的再污染推波助澜。除非普及了太阳能汽车,我才会买车。就是充电汽车我也不会买,因为电能也是一种污染源。否则我永远用自行车代步。”
  哎呀!我更明白了。他上学放学骑自行车,到幼儿园接送儿子也骑自行车,上菜市场买菜更骑自行车……他是一个真正的环保主义者!
岁月留痕
                                     

                                            (散文集自序)
   
                    流云虹东
   
  人生一世,看似漫长,实属短暂,转瞬,人生之灯就油干捻熄了。人人都要做一回这人世间的匆匆过客,都必须经历魂身分离命归自然的结局。人,来去的时候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来时赤裸而无私,每个人都是一张洁白的纸;去时,这张纸已经填满了五颜六色的文字。这些文字记录着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当一个人在冥冥弥留之际,也许回首自己曾度过的岁月,看自己留下了些什么有点儿价值的东西。这样,才不失为抱憾此生。作为我,一个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普通工作者,一辈子读书——教书,教书——读书,虽有怨言却乐此不疲。课余喜好文学,常常舞文弄墨,写一些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故将自己自1990年至今的散文作品编辑成这本散文集《岁月留痕》。
  我青少年时代读了不少的书,这为我奠定了爱好文学的基础。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抗战“八花”,还有不少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读的,所以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读小学、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常常收掉我正在痴迷的文学书,我还赔了人家不少书哩,因为老师收了书是不还的。正言中了袁枚“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名句。我悟出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就可以使我们获知明智;书就是最好的老师,书中就有无数位名师。这时,我们不需要那些貌视高深,喋喋不休的所谓老师了。我现在就提倡学生每年要利用寒暑假读80至100万字的书,这是每个五年级至高三的学生都基本上能做到的事情。老师可以推荐书目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读的书。可以这么说,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式比得上读书提升人的素质的速度了。知识的更新,紧跟时代的脚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都必须经过读书来实现。读书是神奇的,读书能使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是我读书的深切体会。
  读书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凡览巴金的《家》《春》《秋》曹雪芹的《红楼梦》金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人,都会悟出文学的传承演绎规律,谁能否定它们对后世作家的代代影响呢?我没有去考证过,但我敢断定: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没有《红楼梦》就没有《家》《春》《秋》。所以,我形成了一个产生创作灵感和冲动的源泉,那就是在读人家的文学作品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就会碰撞出许多有文学价值的火花,我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这样诞生的。
  人啊,或嗜好烟酒,或嗜好歌舞,或嗜好辛辣酸甜,或嗜好邀朋交友……我的嗜好和兴趣是文学。一个人一生中有一种嗜好相伴,就好像有一位好友相随,可以把她当成一种精神寄托相伴终身;我是把文学作为终身寄托的,虽然她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物质利益,但我是那么地钟爱她,虔诚和执着。有人问我:“你经常写文章能赚多少钱?”我坦然答之:“这是我的爱好,往往不以金钱计!若以金钱为爱好,那就无法爱好文学了!”还有,金钱是物质上的东西,是谋求生存的,一个人仅仅为了生存,未免太简单浅薄了,乞丐不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吗?文学是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虽然现在被“市场”“经济”化了,但骨子里的精神是永存的,是永远也不能被“化”掉的。我的大学老师张一璠先生在给我的信中曾说:“李白、杜甫、鲁迅、高尔基,一生弄文学,难道尽是为了生存?生存,原本是动物也能办得到的事情。”这多么深刻地阐明了文学精神所在的力度啊!因此,我要说文学精神的感召力是任何物质金钱也不能替代的。
  有时候,某个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被有心人铭刻在心,作为一种经久不息的动力。我读师范时,同班的一位大师兄李先进常常舞文弄墨,班级、学校的黑板报和校刊上,经常有他崭露头角。毕业惜别时,他握着我们每个同学的手说:“咱们以后,报刊杂志上见!”听了他这豪言壮语,我惊羡不已,自愧不如,并铭刻在心。我不禁赞叹道:“这家伙简直有鸿鹄之志啊!”这句话一直成了激励我追求文学的一粒种子,在我心底里发着芽,长着叶,开着花,结着果哩!我从1990年开始发表第一首小诗到现在,已经在县、市、省、国家级书刊报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了,被入选30多种文集。我没有去了解大师兄他发表了多少文章,但他的那句话还冲动着我冲动的心和冲动的文思。正如,我师范毕业后,已从事了几年教育工作了。有一天,我发现弟弟跟一位客人下象棋,还显得轻车熟路,我反而尚未闻棋经,于是,我开始学弈,虽成就不高,却也能应付几招。这大概就叫“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吧!
  我的文学观:生活即文学,想象即文学,人文即文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入文的材料和情节,所以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材料库,只要我们用睿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善良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深邃的思想去感悟生活,生活就会恩赐于每一位写作者,弄笔者就会思绪纵横驰骋,笔下就会行云流水般自如开花。写作者是文学天空中的飞鸟,想象就是飞鸟的翅膀,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飞鸟就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写作者也就会搜肠刮肚,难以为文。JK﹒罗琳的《哈利波特》之所以风靡全球,成为畅销书,正是因为作者奇特而成功的想象。因此,我要强调的是:一个写作者的首要能力应该是想象能力。一首小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若能折射出作者的人文关注,这个作者可以算得上是人中仁者,会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关照。只有在作品中注重人文关照,才能成为时代文学的宠儿,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不管什么作品,它不关注人的生命、人的命运和人的生存环境,它就会失去人们的宠爱。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文学作品本身存在的高雅和通俗两种形式,她适合不同的作者和读者,它们之间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都是文学百花园里的美丽奇葩。我不赞同一些文学评论家,把阳春白雪说得字逗千金,把下里巴人说得半文不值。我以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就足以说明它们存在的价值,任何主观褒贬都是没有意义的。主题的确立,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情节的安排,行文的技巧……都是自然灵活的,有规律,也无规律,都在有无之间。
  我的人生观:充实人生,快乐人生,豁达人生。人要怎样才过得充实?有工作,有钱拿(多少都可以),有饭吃,有意义,就充实。没工作找工作,没有钱凭智慧和劳动挣钱,没有饭吃找饭吃,做自己想做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充实的。贫和富不能说明不充实或充实,充实是一种感觉,跟幸福一样,幸福也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得幸福你就幸福,你感觉得不幸福可能就不幸福。试看:一个起早探黑,忙忙碌碌的拾荒者,他凭双手和劳动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不空虚,很充实,晚上睡得踏实深沉,一觉醒来,觉得自己充实而幸福。一个富者发了不义之财,恐东窗事发,成天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纵有山珍海味食不觉香,纵有高级卧榻不成寐,他充实幸福吗?我曾写过一篇《忙乐》的文章,就说了说自己在忙中求乐的感受,那的确是幸福充实的。我们当教师的,平时上班忙忙碌碌,感觉非常充实,可每年长长的寒暑假,如果昏昏噩噩度日,那就无比空虚,我就利用这大好的时间构思写文章,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利用寒暑假写成的,心里有一种非常充实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深圳有一位富商到贫困地区去做善事,他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人大大小小五口人,房子是木架子的,可是没有篱壁,四面通风,吃饭时有碗没筷子,大人小孩都用手抓。富商看了后动了恻隐之心,准备捐两万元给这家人改善生存环境。当当地干部带富商参观了这家人房后的山坡时,发现有一大片蓊葱的竹林,问及干部属谁家所有,干部说就是这家人的。富商想:这家人不勤劳,不奋斗,怎么不穷呢?于是沉思片刻后,打消了捐钱的念头。就一念之差,这家人失去了支助的机缘。要是我是这位富商的话,我会叫这家人把屋后的竹子做成竹器(当然包括吃饭的筷子和编织篱壁的篾条),以高价全部收购,筷子和篾条当场捐献,其余竹器运出销售。这不是比直接捐献更多了一层意义吗?还有,人不能给自己过不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生闷气,自残自贱,自我毁灭,都是良心泯灭的表现。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社会和世界,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社会的属性,要有对社会负责的意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文豪苏东坡已为我们展示了豁达的胸襟。事事宽容,处处礼让,能容天下不能容之事之人,因为天下出现的任何事和人都在常理之中,他的出现就有他出现的充分理由,这是自然规律,一切都应按常理去生成或消亡。当然,我不是说要消极地去对待命运,不与厄运抗争,而是要客观地对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这样,我们才可能在短暂的一生中过得轻松而舒畅一些。
  我的教育观:我倡导“鼓励——赏识——矫正”六字教育理念,同时提倡自主自能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自主、自能、自立、自奋上给学生以启迪,要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得到终生受益的东西,正如古人所云:“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育者是做人的工作,虽然教育对象还是青少年儿童,但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爱心,是难以达到理想境界的。高尔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着重阐述了教师在教育人的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学高即师,身正为范”,界定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点——学问要高,身为人范。否则,贻误后人。我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多观察,多感悟,多读书,多写文;先想后说,说后再写,写后必改;用评优法,展览法,参赛法,发表法,奖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文思如泉,久而久之,写作就变成一件惬意的事情了。我还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写作体会,把自己新近感悟到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享构思、创作的快乐。正所谓“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以上的一些观念在我的文学作品中能窥见一斑。另外,我要向在文学上给予我极大关怀和支持的老师们和文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他们是四川的张一璠、何增鸾、王宗汉、郁小萍等老师,河南的杨朝卿老师,福建的黄世平老师,南京的邵顺文老师。文友有四川的王开平、何守龙、潘文艺,深圳的王春平、李海彤、董日新等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这个集子也是很难诞生的。作为我,一个业余的文学作者,与专业的文学作者相比,还显得幼稚和嫩气,还望文学老师们和朋友们不吝赐教,这对我以后的文学创作会有很大的益处。
  
                          2007年8月8日
                         于深圳蛇口寓所
伤感而凝炼的冲动
               ——王开平先生诗集《独语在第三自然界》
  
  
                        流云虹东
  
  
  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世纪之交的临界点上,正面临着转型,较多的人们仅满足于快餐文化,而缺乏深层次的较理智的追求和选择。想到这,我的感情就不禁有点儿悲怆。但仍有大批的文学作者,尤其像王开平先生这样的业余诗人在文学净土中,蘸着自己的血汗默然笔耕,孜孜以求,写出了亮丽的色彩,深沉的情感,生活的哲理,心灵的历程……他的诗集《独语在第三自然界》正概括了这些。故文人的欣慰油然而生,文学的希望由此可见。
  读罢诗集,被他冲动性的文字所冲动,想为之写点文字,权作评论。
  首先,字里行间渗透出股股倔强的冲动。可以如斯说,没有冲动就没有诗歌,没有那一首诗歌不是通过诗人的冲动而产生的,冲动对于诗人来说就是灵感,诗人就是在一次次冲动中完成诗歌创作的,一次次冲动又促使诗人的才气一发不可收拾,冲动造就了诗人,冲动使诗人产生了一次次创作的欲望,冲动使诗人至善、至美、至真、至情、至爱。他正是靠这次次冲动吟唱出了人生的痛楚、欢欣和成败的历程。如这样的诗句,“……兜里的寂寞/最好/悄悄烘干/生命/原本是花枝招展的监狱/命运是个鞭(《抓住一个解脱》),便是无形的脑藏意识,由冲动而表白于纸上的精美文字,深层次的哲思。
  第二,他的诗是第三自然界孕育分娩出的生命。何谓第三自然界?人类本身生活在具有日月山水草木花香的第一自然界中,再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第二自然界,第三自然界是一、二自然界派生出来的产物,是隐现于人们大脑荧屏上的辉煌灿烂的自然境界,是既模糊又清晰的呓语,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结晶,她对世间的一切(包括人、事、物等)经过反复的丰富的想象和扬弃,既痛楚又怡愉的思索,最终表达出这分行的文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便从纸上站立了起来,显示出她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如,文同把竹种到现在/种就了男人的英武/女人的娇媚/种成了一片风景/独语成一页/未被垦植的画(《说给文同》——读《墨竹图》有感),这是诗人从北宋诗画家文与可的骨子里孕育出的第三自然界中又经孕育后而分娩出的新的第三自然界的生命。
  第三,有人说开先生是伤感诗人,其诗是伤感诗,我感亦然。为何伤感构成了诗人的风格呢?显然,这与诗人坷坎曲折的伤感生活历程有关,正是这伤感的生活历程造就了诗人,诗人拥有这段伤感的生活历程,正是他新作跌出的源泉,诗人现仍处于伤感的生活中,我可以说,这是他拥有的一笔而他人却没有的极大的财富。中国文学史上的屈原、杜甫、陆游、徐志摩等著名诗人,不也是在困顿而伤感的生活中吟唱出了传世佳作吗?经历过文革磨难的那一代作家们,不是也写出了具有时代风格的伤痕文学吗?开先生的散文诗《七段生命的体验》和《四段心路的体验》,可堪为代表作。一支短笛/怎能唱破夏夜/据说/那月还重来过一次/叙述着那些离开了汉子的女人/总是将千层月光/叠过去翻过来/……林中的月亮/很密/脆嫩的小草/只有/倾听昨夜风/省略了的嘱咐/伸长脖子/等待着(《乡村,夏夜写生》),这些诗句正活绘出诗人缠绵悱恻的伤感色彩,将农家妇女等待丈夫远归的急切情绪寄托于月光表象出来。诚然,集子中也不乏向上的旋律,并且,伤感中也透露出诗人顽强的性格与追求。
  第四,诗是对精神生活的酿造和凝炼,她并非生活的临摹和翻版。诗人的思维是独特的,善于利用交叉、环形、冷面、立体、叠印、快捷、对比、矛盾、主观、客观的表述,捧出自己的心与魂,交与世人审视。《独语在第三自然界》的诗人在此方面,可谓见卓,《生命扉页之一二三四》更可称为凝炼的佳品。

 

 

 

山夫诗风的精髓
  

                                            ——何增鸾先生《山夫诗集》
   
                            流云虹东


  
  有人说诗属于年轻人的,我却不以为然。年已五旬有八的增鸾山夫先生,除了编撰史志,做学问,嗜文若癖外,尚擅新诗”“古韵,令诸多后生诗人不及。细细研读后,便见其以下特色和风骨。
    其一,田园芳香,飘逸拂面。从扉页至尾页,每一首诗,每一行诗,每个诗眼,都是诗人从万千田畴、山涧、旷野、草地,精心择攫来的朵朵呈现异彩的鲜花,飘逸着浓浓的异香。这与诗人久居乡村山野,常闻泥土脉搏的律动,熟睹春秋云霞异变的细节,早餐举箸忘吃馍的凝思有着难辨主客的融合关系,又有与远古人杰文与可梦伴神交的灵契难分,尚有美好的残酷给了他智慧的钥匙,启转了缪斯的锁孔之门,缪斯便搂拥了他,便走上了这甘与苦,渔鱼与采蜜的生涯,一走便是四十年,从未回过头。一日三餐饭菜茶,畬粮垦植土生稼。守疆乃是治邦本,积谷还须地放花(《咏土地》),就表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与赞颂。丈夫背回来一季秋,妻子在锅里炒笑声(《农家》),诗人用背秋”“炒笑两个动态性的意象,呈现农家丰收的愉悦充溢于炊具里,可谓匠心及至。
  其二,精短凝练,以少胜多。增鸾先生的诗,大多以压缩饼干沙中淘金之形式奉献给读者,一语惊人,使人亢奋。如,赠给劳动者的勋章(《手茧》)和总遮不住深入者的眼睛(《雾》),以及撒下万缕柔情的银丝,拴住了一丘龙门阵’”(《皓月》)。这比看一部电视连续剧或者一篇小说省时捷径,可引起同样的甚至更强烈的共鸣。
  其三,骚风剔痈,颇见铮骨。那一首《参观大邑县地主庄园》中的文彩半点不文……口大斗吃人,借刘文彩姓后之名,大加嘲讽,刺之见血。虽跟得紧,是为借光而来(《影子》),将溜须拍马丑类的衣裤剥得一丝不挂。伸了千只手来迎接求拜者,从不说声够(《千手观音》),使贪得无厌者无地自容。我想这是从屈子骚诗里默化出来的新生命,更显诗人的风骨。
  其四,古韵今声,脍炙人口。增鸾先生在研究选注《文同诗选》的历程中,精通做绝句、律诗的要略,写下了不少对仗工稳,平仄讲究的古体诗,为弘扬古代文化大添了光彩。如,《无题》的颔联和颈联发白还觉腹中空,须黑方知手上闲。书多难读日未休,情长广抒晚不眠,诗人严谨自勉,学而不懈的精神令人钦慕。
  此外,增鸾先生自命笔名山夫,看得出他是个谦逊的诗人。他说他的诗既有年代的诗,也有诗的年代,他的诗记录了他的生活和心灵历程,可叫诗日记。他的每首诗后都署明了创作时间,这些署时正记录了他的诗歌创作过程,不难看出,他的诗质诗品,正由这些署时诠释了他诗歌的金字塔式的升格和品位。我借先生的诗日记反其言而称之为日记诗,应该说增鸾先生开创了我国日记诗体的先河。
  

品味树鹏君

                                          

                                                      流云虹东

 

我与君树鹏兄相交仅仅大半年,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记得刚到育才二小才两三周,我们四、五、六年级的老师就带学生去南山区社会实践基地军训。我和杨兄一日三餐就聚在一起了,有了第一次亲密地接触。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一路走下来,对他的人品、教品、学品、文品和酒品都略知一二。在他面前不敢大言不惭,也不是恭维,仅说点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杨兄及他和我的诸兄们共飨。

他的人品主要彰显在乐于助人和与人为善上。学校三年前来了一个颇有才气的小伙子黄和福小弟,只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方面需要人提携和熏陶。他与树鹏兄彼此以师徒相称,一个虚心请教,一个不吝指教。自此以后,树鹏兄手把手教他。经常主动去听他的课,帮助他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教学中的偏差。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如:在营造民主课堂,智慧课堂,自主课堂上给予了很多有益的点化。前几天在饭堂里吃饭,我们三人坐在一起,就听了杨兄对黄弟参加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的一堂试教课点评:在肯定了几个成功点的前提下,尖锐地指出了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要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要大胆放手,不要担心学生不到位,课堂上要有智慧的牵引和点化。黄弟不断地点头,表示心领神会。我也觉得简直就是画龙点睛!看得出,他们的私人情谊甚笃!树鹏兄对年轻人的帮助何止黄弟一人,可谓数不胜数。他的“人活得不容易,一定要互相帮助。春风得意不得意,秋风扫来不颓废”这种观点,我既非常赞同,又颇有同道之感。他叙及刚来育才二小之时,两手空空,白手起家,当时王彦主任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把自家的饭锅都送给他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年轻人,他至今还念念不忘。后来王彦主任荣升为学校的书记,他从老书记身上传承了一种可贵的东西,而这种可贵的东西他又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传承下去。

上述事情也略显杨兄的教品,而真正让我领略他的教学风采是在去期学校开展“减负增效,智慧课堂”全区研讨会的公开课上,他以《杨氏之子》的文言文教学给我们营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课堂高境界。整个课堂充满了幽默诙谐,智慧的浪潮此起彼伏,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在愉悦和智慧的氛围中度过,令人有“听君一席课,胜读十年书”的惬意,那种收获感是我人生史无前列的。可以这么说吧:我听了全国那么多特级名师们的课,也无法与此相提并论!我举几个小片段作为佐证。片段一——开篇解题:《杨氏之子》什么意思?我正好姓杨,我的儿子就该叫……你姓什么?又该怎么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一下子把课堂给激活了。甚至有学生针对老师姓杨的话题说:“此‘杨氏’非彼‘杨氏’。”老师也给予了赞赏和肯定。片段二——对“甚聪惠”、“诣其父”、“指以示儿”等难点词句的理解都有独到的方法。片段三——对“儿”与“孔”的智慧性回答,也用智慧的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与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姓氏,假设营造出不同的生活情境,来互问互答,互演互说,把短文要讲出的道理寄予问答演说之中,也教育学生要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智者。后来听杨兄说,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想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听过他课的老师都说这是他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外人难仿也。我敢说,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懂得用智慧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去成功。

杨兄的学品体现在博览群书,广收博纳。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问读者:“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他自己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这让我无意有意观察到杨兄随身有一口袋,如你要看看里面有什么,必定有一本他新近买来的书,一有闲暇,就捧书而读。几天军训中,我们其余老师几乎没什么事,杨兄却读了两本书;开车时,车里总放着一本书,停车等人时就读书;外出听课或者旅游,必然选择几本书作为伴侣;就是去酒店吃饭,书随人行也是少不了的。他还有夜读的嗜好,与书共枕眠,也是常常的事。甚至于有时遇到一本好书,他会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已经满意回答了尤安·艾肯提出的问题。我注意到他每次看的书都不一样,而且涉及的内容颇为广博:有教育的,有文化的,有文学艺术的,有历史的,有军事的,有名人传记的,有体育的,有科学的……总之,应有尽有。有一次,我去海南文昌旅游,很想了解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的情形,就向导游询问,因为我是东坡故里的老乡。导游告诉我:苏东坡来海南时,海南还是一个没有教育开化的荒蛮之地。他从此开办教育,培养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举人。后来死在海南,埋在海南。后来我在与杨兄言及苏东坡在海南之事时。他对导游之说产生了怀疑,回去翻阅了一本书。然后告之我:苏轼在海南以超然自得、忘情物我的佛道思想摆脱困境。苏子认为:“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滋味”。这种忘情物我、无愁可解的达观性格,是与佛家的“静而达”、道家的超脱物我的思想影响有关系的。苏子说:“师渊明之雅致,和万篇之清诗”、“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可见苏轼崇高真朴自然、不慕功名荣利的情怀,也表现了他对魏晋诗风的“高风绝尘”风格的倾慕和向往。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向氏摄政,试图促成新旧两派的和解。五月,苏轼被赦免流放海外之罪,并被提举为成都玉局观。苏轼六月渡过琼州海峡返北,月在悍江边时,他吟诵道:“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位大诗人。苏轼北还,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时,运河两岸拥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随船前行,争着要看看这位久经磨难的大诗人的风采。然而,此时的苏轼因旅途劳顿早已染病在身。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死时六十六岁。这表现了杨兄严谨的学品。我们在谈及读书数量时,他的读书量竟然高达一千册,不是“走页观书”,而是首末始终。我等只有望尘莫及之叹啊!

树鹏君的文章,我有两次机会品味。一次是学校心理智慧教育实验结题时,要把老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故事编辑成《心灵的阳光》的散文集子,我是组稿编辑之一,有幸读到了他的美文《吐鲁番的葡萄酒》。我把我为他这篇文章写的评语摘录下来,你一看就知道他的文品了:“老师先与学生感同身受,把情感距离拉近,让学生觉得老师哪儿是一个停泊情感的港湾,让学生在这儿把委屈宣泄出来。这既是理解教育,又是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智慧的心理捕捉契机。最欣赏老师说的这段‘张森啊,领导批评你是对的。在吐鲁番就制定了纪律,你违反了不许买酒的规定,应该受批评。老师没有及时阻止你买酒,也该受批评。你走路不小心,把酒打了,也该接受教训,以后做什么事都要细心些,才会少犯错误啊!’你看,这是批评的艺术,既批评学生,也自我批评,以身作则,给学生树起了好榜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有错都自我批评,何况我一个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力量不可低估啊!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还有一次是我在蛇口燕惠餐厅宴请南京来深的文友邵顺文先生,请他陪酒。酒席间,谈及文学创作之事,先生说他每天写一篇千字文,已经坚持四年了,从未停止过。我们听后都惊羡不已,觉得自愧不如,简直是小乌见大乌了。可说者无妨,听者有意啊!树鹏兄却把文友的话听进了骨子里,跟我当年师范毕业临行前那位仁兄君先进,紧握同学们的手说:“咱们报刊杂志上见!”对我终生的写作激励,有异曲同工之效。树鹏兄正是受到这种启迪,在上半年的五一期间写出了一系列的散文,尤其让我看重的是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多字的《酒话荔园路94号酒人》,共叙写了32位酒人。以及其精妙的语言文字勾勒出了32位酒人的个性风采,32位酒人酒事酒情酒风酒品酒德,尽显文中。他在文中雅称我为“酒士”,还说我请客必喝郎酒。他太了解我啦,算是酒知己了吧。因为我有四川家乡情结,喝酒喝家乡酒,吃菜吃家乡菜,买电器买四川长虹电器,就连订杂志也订四川绵阳的《青少年文学》与《剑南文学》和成都的《教育导报》与《散文诗世界》。他在文中引用了文兴酒友说过的“酒越喝越深,牌越打越浅”,还有他祝福各位酒友的“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就道出了酒文化之道。

第一次与杨兄饮酒是在军训基地,黄河兄弟请客。当时杨兄带了一瓶高度白酒,开着车到大勘村的一家农家菜馆去品尝绿色食品。记得当时他喝了一两杯白酒就只喝啤酒了。我问他怎么不喝。他说要开车,不能多喝。话也说的是,饮酒开车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谁都会谅解。后来的几次喝酒都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感觉不尽兴。于是对他建议说,以后喝酒就别开车来了,放开来喝,尽情尽兴,多爽啊!他也爽快,在最近几次聚会喝酒中,他拿着私家车不开了,搭车来喝酒,就显示出了树鹏兄这个西北汉子的豪爽、真诚与义气。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味!啊哈!他白酒的酒量不在一斤之下,我等都不是他的对手。这就是树鹏兄的酒品。

以后的日子还长,与树鹏君相处、相知、相契是自然长久的,我还得慢慢品味他的方方面面,领略他的广阔与博大,彼此互相共勉,在彼此间获得友谊和有益的感悟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