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潘:22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2:23

班超号航母

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又开始加强。班超一家子都非常牛,他哥哥班固是史学家,写《汉书》的;他妹妹班昭是皇帝嫔妃的老师,后来写女四书,就是《女诫》,很了不起;他爸爸班彪也是史学家。他自己一开始给官府抄抄写写,用的也是笔,后来想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在疆场,于是弃笔从戎,带了36个人通西域去。

第一站到了鄯善国,国王对他特别好,大汉来使,五星级宾

馆,美女服务员。过了几天,五星级宾馆改招待所,美女改老妈子了。班超一琢磨,这是匈奴来人了。就揪住服务员问匈奴人住哪儿。服务员不禁吓,以为汉使什么都知道了呢,就全吐露了。匈奴人有300多,驻在何处,全盘托出。班超一听,那不行,得把匈奴人干掉。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于是趁着月黑风高,一部分人在匈奴驻地放火,另一部分人手持弓箭,等着没烧死的跑出来射,36汉人杀了300多匈奴人。鄯善王吓坏了,这哥们儿真厉害,不听他话我也得完,我的军队你拿去用吧。如此,班超等于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巩固在西域的统治,拿鄯善的军队一国一国打下去,把各国都打服了。

班超做西域都护期间几次上表乞骸骨,即希望有生之年能生入玉门关,皇上也几次批准,但是西域各国人民极力挽留他。于阗国军队总司令为了拦他的马头拔刀自杀,死他跟前,班超一看出人命了,没法走,所以他一待就是30多年。可为国尽忠了这么多年,也得尽孝,得死在家乡、埋回祖坟,所以最后皇上把他召回,他死的时候70多岁。班超死后,儿子班勇接着在这儿干,父子俩代做西域都护50多年。

东汉有两位名将,一个是班超,另一个就是平定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这两位名将为中国的领土的完整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它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到五代十国的时候才独立的,在明朝一度又被并入了中国的版图,叫安南布政司,后来30多年又独立了。

班超和马援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英雄代表,唐人有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马革裹尸就是伏波将军提出来,定远侯是班超的封爵。蔡锷将军病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给他写的挽联就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用班超和马援来比喻蔡锷。这两人可说是民族英雄,而且是成功的民族英雄。中国人好像是同情弱者,崇拜的英雄大多是失败的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没几个能真的救国,往那一死没用。其实应该多崇拜成功的英雄,这种人宣传得太少,像班超平定西域,薛仁贵平定朝鲜。

有人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应该命名为岳飞号,岳飞号、文天祥号意义多不好,都是失败的英雄,不如命名为班超号。

走丢的子孙

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东亚文化圈基本上以汉字为代表,所以又叫汉字文化圈。

先说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意即数十万中国人迁入朝鲜半岛躲避战乱。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就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建立的。商纣王有三个有名的叔叔,比干因为劝谏被挖掉七窍玲珑心,后来成了文财神;微子投降了周朝,成为宋国的开国国君;箕子带领族人出奔朝鲜,想保存殷商一脉。箕子在朝鲜被周朝封为侯爵,成了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国家,长达一千多年,传了20多代王。朝鲜民族至今还有箕子的遗风,商人尚白,今天朝鲜半岛传统的衣服还是白色的。商朝国王穿白,夏朝是红的,周人尚黑,秦汉也穿黑,皇帝穿黄是从唐朝开始的,此前都是黑红两色比较酷。

燕国人卫满领着族人到了朝鲜,干掉箕子朝鲜的末代王,建立了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卫氏朝鲜,存在了一百多年,又被汉武帝消灭。汉武帝灭了卫氏朝鲜之后,在朝鲜北部设立了四个郡,其中有一个郡的治所叫平壤,沿用至今。汉城改名为首尔了,就是为了找点心理平衡,但是平壤没有改,用的还是中国名。

北部朝鲜本都是中国人,后来兴起了高句丽人,也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高句丽立国700年,前400年都城在吉林,后300年迁到了平壤。韩国现在整天跟我们争高句丽,说是他们的民族,中国把高句丽在中国的王城、王陵申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把韩国气得够戗,说咱是文化帝国主义。可这东西都在我们中国境

内,就是我们的地方政权。今天的韩国人就是半岛南部的土著,

和北边中国的后代不断混血才形成了韩国民族。

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其中辰韩衣冠文物有类中华,因此被称为秦韩。韩本身是大的意思,大族大部落,三韩就是三个大部落,每个大部落里面也分N多个小部落。他们没有文字,用中文来表音就挑中了字,战国七雄的韩国跟它没有关系。2006年夏天在工会大楼,我去参加首届中日韩和平教材交流会,一到韩国代表发言,我就把同声传译摘下来,听韩语,后来我发现了,韩语凡是高雅的词,比如说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谈判,全是汉语的发音;厕所、猪、狗是自己的语言。所以韩国在1970年废除了汉字,现在要恢复,最起码它的路牌上都是英、韩、汉三种文字了。要不恢复汉字的话,不说别的,韩国人同名同姓的就多了去了,姓金的就占了一半。如果用汉字不会重,用汉语搞成拼音就不行了,我从小到大认识8个叫张颖的,但是那个字可能有的不一样,有的底下是一个禾,有的是影子的影,可拼音念起来全一样。韩语是拼音文字,势必要恢复使用汉字,在古代朝鲜不懂汉字就只能种地,没法做官。

越南当时也是中国领土。

东汉初年,越南的一对姐妹俩,征侧、征贰起兵叛乱,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擒杀二人,后来越南独立之后,就把二征视为民族英雄,给她们建庙。越南人说历史上我们侵略过他们,这其实就没有历史常识了,他后来独立是后来的事,当时是中国的一部分,属于中国领土,那会儿不叫侵略,叫平叛。

日本。

这个国家按它自己的皇国史观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它第一个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孙子,就是太阳女神的孙子,太阳女神派自己的孙子统治神国日本,也不知道她孙子犯了什么错给扔这儿了,多火山、多地震。孙子继位于公元前660年,大概与齐桓公同时,公元前7世纪。可是据考古发现,公元前3世纪,日本还在石器时代,结果石器时代再往前4个世纪他就有天皇了……

神武天皇开始算,传到今天平成天皇是第125代,这个明显有点扯。而且算出来日本前多少代天皇,都是活150岁,在位100多年,成

仙了,这个别人编都不敢编。

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相当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过渡到了铁器时代。中国的过渡用了上千年,世界主要民族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都是成千上万年,日本不到100年就过渡完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学的中国人和朝鲜人。在日本九州岛的北部,也就是日本的福冈县有两个小国,一个叫委奴国,一个叫狗奴国,这两国打仗。其中倭奴国王(其实那也不叫国王)遣使朝贺,这是东汉光武帝时。光武帝一高兴,赏他一颗金印,有印文:汉委奴国王,今天到福冈满大街都卖这个复制品。真品是日本一号国宝, 178X年的时候挖掘出土的,刨出这个的农民得了20两银子的赏金,古代日本2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亿日元。

这个龟钮金印是赐封诸侯王的,咱们对这么一个小部落,给他一个印玩儿去吧,说明你是我的臣子。汉朝也不会去那么老远,他们过来也不容易,他们给皇上进贡了十根竹棍子,十卷麻袋片,十名生口(男女奴隶),光武帝龙心大悦,居然有身高不到15的成年男子,好玩儿。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时,日本没有玉玺。天皇的国玺是明治维新以后才有的,天皇就凭三件神器即位:一把剑,一面镜子,一块勾玉,其实也是复制品。草雉剑(供奉在热田神宫),九咫勾玉和一面铜镜。他为什么把剑、镜、玉作为天皇的象征,可见刚刚传入日本的时候非常珍贵。现在每个新天皇即位还要接受传国神器三件,实际上据说已经不全了,早在宋朝时候他们打仗就丢了一个。所以像有良心的日本人,说中国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亲。

再说一下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敦煌,往南可以到达身毒、大秦;最北的那条路线可以到达里海,即今天俄罗斯、伊朗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还有一条汉武帝时开辟了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然后向西,经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史上最牛的知识分子集团

个个有前途

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一个特点是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朝建立统一国家,汉朝独尊儒术建立统一思想文化,同时秦汉又是多民族国家,所以统一与多样化相结合。

第二是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第三,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属于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

第四,气势恢弘。中国文明,博大精深,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令人感到可喜的,特别是这种气势。你看韩国、英国和德国也有长城,但是他们的长城叫做Long Dist Wall(很长的墙),只有中国的长城才能叫做Great Wall。英国的长城叫哈德良长墙,哈德良皇帝防止北方蛮族修的,德国是罗马人防日耳曼人,韩国是防契丹人修的长城,那才几百公里,上千公里了不起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弘,闹着玩呢!韩国人说韩国文化不追求宏大,追求的是精巧,你倒想追求宏大,别说你横着修,竖着修也修不来啊,朝鲜号称三千里江山是竖着量的,只能修十分之三,要不然就往海里修。

秦汉时期虽然没有什么哈勃望远镜,但科学技术也很发达了。

首先是天文:汉武帝时颁布太初历,正月为岁首。从前夏朝以正月为岁首,每年11日过新年,到了商朝改到了121日,周朝改成111日,秦朝改为101日。所以秦朝9月末是除夕,春节是101日,应该过国庆,它过元旦。陈胜吴广起义9月爆发,来年的11月失败,其实就俩月!因为9月是最后一个月,11月是来年的第二个月。要不懂秦朝的历法,农民叔叔陈胜吴广真了不起,坚持了十好几个月,扯,那会儿农民起义哪有那么长时间?

两个月就完蛋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又改回去了,还是以正月1日为岁首,一元复始,大家比较习惯。以后朝代不管怎么更迭,这个11日过新年,没人再琢磨改它去了,再说改它也不合适了。西汉有世界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然后东汉张衡又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那不是天狗吃月亮。张衡还发明了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今天这玩意儿没用了,地震一发生,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两个钟头之后温总理就去了。但它是遥测地震方向的,不是预报地震的,这仪器美国也没有。

东汉的华佗发明麻沸散,这是一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麻药。中医好像不太主张给人开刀。但是比如说阑尾炎肠穿孔了,扎针没有用,采草药更没用,那就得开刀。欧洲那时候开刀是灌酒,灌一升,酒量小的一口气就灌死了,酒量大灌到肚子要爆还没醉,还很清醒,干脆四肢固定,给一棒子,于是盲肠被割下来了,生命也被上帝召唤走了。那时候开刀中国人死亡率比较低,非常可惜的是麻沸散后来失传了。

另有一个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不过他好像没有华佗名气大,好多药品商标是华佗牌,张仲景牌的少。张仲景像是医药大学的教授,华佗像是临床的主刀,侧重点不太一样。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纸了。纸发明以前,祖先把文字写在龟甲、兽骨上,叫甲骨文,后来写在竹木简和帛上。比如说书分上下册,这个字证明我们祖先曾经把字写在竹木简上,一本书多少卷,说明祖先曾经把文字写在帛上。如今这种装订方式的书是从宋朝开始的,唐朝的时候,纸本书也是一卷,拉起来十几米长,所以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小案子,就像一个卷书器,一点点弄出来看。孔子五十读《易经》,《韦编三绝》,竹简书形式是拿皮条给它编起来的,孔子读书把串书的皮条翻断了三回,它太沉了,也不环保,要不怎么中国的森林太少了呢。大文豪东方朔给武帝上了一道奏章,洋洋洒洒170斤,两个人抬进宫去的。这老哥写了多少字不知道,只知道170斤。当时帛很贵重,一般舍不得拿它写字,于是西汉就造纸了,虽然不太好使。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蔡伦是个宦官,宦官一般没什么好人,只有两个不错的,青史留名,蔡伦和郑和。蔡伦造纸有功,封龙亭侯,侯爵的最低一级。造纸术在四世纪传到了朝鲜、越南、日本,八世纪传到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以前,印度人是把文字写在树叶上,佛经写在树叶上,叫贝叶经,谁要有那玩意儿珍贵极了,唐三藏从印度取回来的经就是这种经,这个地儿潮就烂了,这个地儿干就碎了,不便于保存。所以印度人对自己300年前的事不了解,并不是不注重修写历史,而是叶子都没了,历史最终由传说构成。欧洲人当时是写在羊皮纸上,其实就是羊皮,您写一本书,举国吃十年羊,全国没羊了。所以中国的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儒家进化论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最起码不能全用法家。墨家是肯定不能用,这个选举天子制度,哪朝也赞成。那就剩道家和儒家,所以汉初70余年实行黄老之术,推崇道家思想,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发展。结果国家强大,经济恢复,老百姓安居乐业,诸侯王势力坐大,匈奴威胁。朝廷什么都不干,地方豪强什么都干,这么看来道家也不行。

于是就只剩儒家可以选择了。儒家可以煽惑百姓,仁政,民贵君轻,但是它太强调百姓,强调民,忽视了君,所以董仲舒应运而生。他把儒家思想改造了,就是天人感应。其实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说神神鬼鬼的东西。你要问孔子人死了之后怎样,孔子会很不高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思想只讲究活着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君子,圣人,活得好就不错了,死后的事我们不讨论。其实也代表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死后的事确实不知道,你对鬼神只要敬而远之就行了,要有崇敬之心,祭祖上坟什么的要去,然后离他远点,别老念在心头挂在口头。

所以董仲舒一不老实,把孔子的意思改造成天人感应,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皇帝是代表天道,任何人都要服从,皇上一看这个思想太好了,用!而法家的思想不是这么说的,它是说:老师现在告诉你们,你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听课,谁不听谁滚,因为我是老师。儒家则说,老师告诉你们,一定要听,因为我讲的高考特有用,你们准能考上一流大学。一个说的是法家思想:我是老师,所以你得听我的,不听滚;第二个是儒家思想:你要听我的,因为我为你们好。

对百姓也是这样。法家是,要尊重天子听皇帝的话,不听把你脚剁了,人跑越南去了,你怎么剁啊。儒家说,你要尊重他,他是天子,他代天行生生之道,要是不听他的,必遭天谴,一个雷给你劈了,跑南极也劈。这样一来,你得服从天子吧,皇上如果失德,苍天就会示警:干旱、山崩、地震。苍天示警了,皇上就知道自己做坏事了,于是斋戒沐浴,下罪己诏,把自己臭骂一顿。老百姓觉得这个皇上不怎么,你就祷告吧,老天爷,你儿子太坏了,你赶紧把你儿子收走吧。50年后皇上驾崩,当然你能熬上50年的话,你的祷告就算应验了。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牛,跟焚书坑儒有一拼,但这个时侯的儒跟孔子的儒已经不一样了,实际上变成了外儒内法。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所提倡的那种思想了,朝廷不管那个,只强调要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莫管身后事

跟董仲舒的思想不一样的是王充,王充的思想体现在《论衡》

一书。他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物质,物质构成论,当然是唯物的了。他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天的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该冬天就冬天,该夏天就夏天,跟尧贤桀戾也没关系,不是说尧在位就天天风调雨顺,桀在位就天天地震,它有自己的自然规律。

他从反对有鬼论出发,反对厚葬。

中国的古墓,十墓九空,所有重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抢救性挖掘。为什么十墓九空,因为中国的盗墓事业欣欣向荣,几乎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事业了。行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就是厚葬,中国人视死如生,把死人当活人对待,墓穴里微波炉热水器全都放进去,当然有人刨。埃及法老王弄那么大个金字塔,当然也有人刨,指不定能刨出几百个微波炉。

欧洲人的墓就没人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葬在教堂里面,一个石头棺材,一身衣服,一把宝剑,刨他干吗?现在就更加简单,用膝盖想都知道,挖开之后是一本圣经,这个家家都有,然后一套西装,你敢穿吗,你知道他怎么死的?所以那边没人盗墓。

反观中国,前些年那个老山汉墓开挖,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是重大考古发现,想着应该有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最后吹了,还没进墓室就看到王后在地上躺着,成了化石,证明早就被盗了,而且不是现代盗的,恨不得刚埋完就盗。皇帝陵那盗墓的专用工具叫洛阳铲,因为洛阳周围古墓多,所以说别厚葬,没有用。隆重的葬礼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瞧我多孝顺,我对我爸多好,他活着的时候你对他好点不行吗?有的地方那风俗,老太太一死,所有的闺女得给她做被子,绸缎的被子一床床地塞进棺材里去,最后塞的老太太搁不进去了,这何苦呢。那么好的被子,她活的时候盖过吗,活的时候烂棉絮,死了再给她盖崭新的被子,搁在地下让水沤着,让土埋着。所以王充当时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很有意义。

印度人东来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王子,释迦部落的王子,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他目睹众生皆苦,29岁那年舍弃一切出家,苦修六年,35岁证得无上菩提。然后在人间传法45年,80岁涅槃。

佛教在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传开。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了几个人去求佛法。行至今天的克什米尔,遇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是就邀请这两位高僧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东来,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佛教开始在中土弘传。今天印度反而没有人信佛,七世纪婆罗门教复兴,十二世纪穆斯林入侵,今天印度人除了印度教徒就是穆斯林,佛教徒基本绝迹,有也混不下去。

佛教分成南传、北传、藏传三部分。南传佛教即东南亚国家的小乘佛教;北传佛教就是像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藏传佛教就是西藏、不丹、尼泊尔的喇嘛教。到今天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因为四大菩萨的道场都在中国,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和峨眉山。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他的遗体火化,烧出84000舍利,据说今天还有13块舍利留在人间。佛牙舍利子全世界只有两枚,一枚在斯里兰卡,一枚在西山八大处灵光寺里面。佛指舍利全世界只有一枚,安放在陕西法门寺的地宫里面,一千多年之后才被发现。佛指舍利无论拿到哪里去供奉,都是万人空巷。有人问法师,说释迦牟尼死了两千多年了,他有什么法力,他能把孙悟空压在哪儿吗?法师一指20多万人跪在路边,顶着香,燃香供佛,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法力。死了两千多年了,这么多人崇拜他,你换了别人试试。所以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第一是穆罕默德,第二是耶稣基督,第三是释迦牟尼,第四是爱因斯坦。排前面的全都是教主,受影响的人相当多,穆罕默德排第一就是因为多达55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司马氏日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了从轩辕皇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间的史事。《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写得十分好看,其中的刺客列传有经典武侠小说的风骨。除此之外的史书还有编年体,一年年写的;还有纪事本末体,顾名思义写事的,只有史记是属于纪传体。

司马迁写事都很准确,刘邦、项羽他们俩干什么,刘邦怎么想的,项羽说了什么,司马迁都不在场,这事就等于是他虚构的。但是这个虚构的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瞎编,不能说刘邦能扛鼎,项羽怕老鼠。一定得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如秦始皇出巡天下,仪仗队非常壮观,刘邦、项羽都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人群当中。但两人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之后,说的话是不一样的。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文武双全,盖世无双,所以他看完就说彼可取而代之。不屑一顾,没什么了不起,老子推翻你,我来代替你。刘邦是亭长,居委会治保主任,他说的是大丈夫当如是也,表示太羡慕了,你看人家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什么时候能这样。完全符合两人的身份。反观现在的有些历史剧,简直没法看,就是瞎编的虚构,不符合人物的身份。

东汉的班固,强人班超的哥哥,写了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说的是从刘邦建汉到王莽篡汉的西汉一朝的历史。而西汉的《史记》从轩辕皇帝一直写到本朝的汉武帝,可见司马迁很猛,直接敢说老大的不是。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袁腾飞说中国史 

/

第三章三足鼎立

南北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条腿的凳子最稳定

宦官斗外戚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的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岁就驾崩的——就是汉殇帝,谥法里短折不成曰殇,活了不到两年,当然短折不成。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昏暗。

宦官从明朝开始叫太监,刑余之人,六根不全,看着正常人娶妻生子,本来就刻骨仇恨,心理阴暗之人一旦掌权,必然疯狂报复社会。所以外戚、宦官是统治集团中最黑暗的两股势力。皇帝年幼时一般由太后主持朝政。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二十几岁的小寡妇,头发长见识短,处理朝政只能靠父兄,小皇上自幼看姥爷舅舅的眼色做人,长大了之后自然不甘心,一门心思要干掉姥爷舅舅。

但满朝文武都是姥爷舅舅提拔上来的,支使不动,就只好靠身边的宦官。因此形成这么一个特点: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上长大后,靠宦官杀外戚,宦官掌权。没几年皇上嘎嘣儿了,小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权,小皇上长大了,又是宦官掌权。如此循环反复。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皇帝大造宫殿,广选美女,后宫花费每天要数百万钱。汉灵帝的时候,公开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长官两千万,还可以分期付款。花这么大价钱买官的人,一上任跟红眼儿狼似的使劲往自己怀里扒拉,得把本捞回来。老百姓落在这帮人手里,如果不想吹灯拔蜡,就只能跟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

鼎足而三立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于是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利用五斗米道,一帮农民被这些神神鬼鬼的煽惑起来,势不可当。这一幕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玩得最火的就属清朝的所谓天王,小学没毕业的洪秀全了。东汉朝廷费了老劲总算把黄巾起义给按下去了,可朝廷自己也一条腿进了棺材。

东汉时的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拥有一切大权,也就为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州郡的长官和地方的豪强,扩充武装积聚力量,互相攻杀。今天张大帅打李大帅,明天李大帅打王大帅,杀来杀去,形成了袁绍、曹操等一些势力强大的军阀。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只拥有一州之地,但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打败了占有四个州的窝囊废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积极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官渡之战中,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为谋求霸业,他边组建军队,边招揽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农夫——诸葛亮。由此势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群雄角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江东为根据地,竭力向长江以南扩展,占据今广东、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区。 

208年,曹操南征。一开始他顺利地占领了荆州的一些地方,但在关键性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在终场哨音响起之前,被对方灌进一球,以二十万大军,败于不足五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战后十多年间,曹操向西北扩大了统治区域;刘备则出兵入蜀,占领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区;孙权占据岭南,在东南扩展了统治范围。220年,曹丕废掉自己的舅子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丕建立的魏,史称曹魏。曹魏延续了曹操的统治方针,建国几年以后,曹魏国力进入全盛时期。后来,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氏祖孙三代相继当权。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军队举的旗子上,写着斗大的字,太搞了。就好比日本人举个旗子上面写着一样。谁把别人骂自己的东西印在军旗上啊,心胸宽广之人!刘备谥号可是汉昭烈帝,不是蜀昭烈帝。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政。刘禅因为小时候在长坂坡被赵云闷过,被刘备假摔过,影响了大脑发育,长大后什么事儿惨就办什么,现在快成了一句骂人的词了,成了傻子窝囊废的代言。实际上蜀国建立后,诸葛亮只活了九年,而蜀国存在了四十多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连年出兵北伐,《出师表》里也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烽火频年,国困民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打仗的军费只能靠卖布头了。打仗就是打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的干不过有钱的,人扔原子弹,你扔手榴弹,找倒霉。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都以失败告终,关键就是后勤跟不上,皇帝不差饥饿兵,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你饿他个三天四夜,还能在长坂坡前几进几出?以诸葛亮之大才为啥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呢?他的《出师表》里有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不伐贼王业亦亡。刘备建立的是汉,汉应该在洛阳,而不能在成都,如果不讨伐曹魏,蜀汉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了。这就跟当年蒋介石嚷嚷反攻大陆一样,中华民国的总统不能老窝在台湾啊,又不是岛主,那成了黄蓉她爹了。

《三国演义》说,诸葛亮本来有几次能一鼓作气灭魏了,被弱智儿刘禅急召回来两次,说我思念相父了,特意召唤相父回来看看。诸葛亮又不是召唤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这样战事搁浅,诸葛亮一生气吐两口血,没几天就在北伐途中死于五丈原。虽然《三国演义》有虚构之处,但诸葛亮打仗晦气总是真的,失街亭、误军粮,这些都是老天不帮忙。诸葛亮死的时候五虎上将也都死干净了,姜维独力难支,于是宦官专权,国势逐渐衰弱,到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

孙权于222年称王,几年后称帝,建都建业。

值得一提的是,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浮海至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当时到了台湾之后,原住民茹毛饮血,断发文身,刺面凿齿。脸上刻上花纹,可能是为了吓吓野兽,把门牙凿下来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咋吃生肉啊!大陆最搞笑的饭店招牌——正宗台湾牛肉拉面,扯!这是正宗兰州人跑到台湾做出的拉面。台湾正宗风味应该是动物一刀砍下来分两半喝血。有史为证,只要熟的东西,一定是正宗大陆风味,都是移民过去的,陈水扁他们家就是清朝移民过去的。

孙权死后,孙吴内乱连年,日益衰落。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昙花五十年 

265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晋武帝并非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是靠着爷爷老子夺的江山。只不过他的对手比他还不如,乐不思蜀的阿斗就甭提了,吴国末代君主孙皓残忍暴戾,经常无故杀人,不杀人就吃不下饭。晋军过江,吴国老百姓就跟1949年北平人民欢迎解放军似的。

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是个如假包换的大傻子。傻小子有一次听宫女议论外面闹灾,不少老百姓饿死了,这厮居然说,老百姓太傻,干吗非吃粮食,吃肉不就行了。晋朝开国,跟汉高祖一样,错误地总结了前朝灭亡的教训,认为是没搞分封的结果,于是大封同姓王,司马氏的王爷们个个手握重兵,造反条件十分好。统计一下,秦统一后搞分封的朝代西汉、西晋和明,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晋惠帝昏庸无能,皇后丑八怪贾氏专权,惠帝那些握有军权的爷爷叔叔哥哥们儿发兵攻打,动乱迭起。混战就在首都进行,弓箭射到傻皇帝的宝座上,鲜血溅了傻哥们儿一身。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除了家贼,还有外鬼,一直装乖孙的南匈奴起兵了,愣说自己是汉朝的外孙,要恢复汉朝江山。立的家庙里竟然供着刘邦和刘备,这老哥俩要是知道了,得气得在棺材里打挺儿。 

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谥法里慈仁短折曰怀),史称永嘉之乱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谥法在国遭忧曰愍)。愍帝与上一任怀帝一样,一对倒霉蛋。至此,西晋灭亡。

胡搞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在相对安宁的江南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东晋建立之初,为立足江南,抵御北方匈奴、鲜卑等贵族的进攻,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内部团结,一方面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不久,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由于生活安逸舒适,一些原来还想返回中原的南渡士族,包括东晋最高统治者,再也无意北返,偏安于东南一隅。

东晋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统治者为了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大肆征兵,导致农民起义,东晋统治名存实亡。 420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刘裕灭晋后,建国号宋,他就是宋武帝,在位时较有作为。宋朝30年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进入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陈朝末年,陈后主不思治理,境内田园荒芜,赋税繁重,百姓流亡,他依然纵情享乐。589年,陈朝灭亡。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史称这一时期为十六国。此后,439-581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与

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鲜卑族拓跋氏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南迁,逐渐成为塞上的一支强大军事力量。4世纪后期,拓跋氏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后来,拓跋珪消灭后燕,占领中原,建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5世纪中期,北魏将南部边界推进到江淮一带,实力开始超过南方。 

6世纪后期,北周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经济上,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大族;强制大批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扩大兵源,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周武帝死后,朝政日益混乱,大权落入外戚杨坚之手。 

3 “不可挡

天生是废物

前面说过汉朝选拔官吏靠察举制,到后来发展成门第族望累世公卿,这样很不好。所以到了魏晋,就变成九品中正制。

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它应该既中且正(所以蒋介石起名叫蒋中正)。然后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么九品,所以叫九品中正制。只有被评为上品,你才能当官。要被评为下品,你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能被评为上品的,还是那些门第比较高的人,高门大姓,世代被评为上品。最大的高门大姓就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氏和谢氏。比如王羲之是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但他一辈子拿笔,没听说过他用剑用得出神入化的。他生来就是将军,因为是王氏。这些人世代垄断官职,老是他们家当官,就形成了大士族,而老当不上官那帮人变成了庶族。不是平民,不是农民,都是老当不上官的地主。

士族一生下来就是官,你要一生下来就是官的话,你还会好

好念书吗?你现在已经一个月有一万五千块钱的工资,还在这念

书干吗?这一万五打着滚花也花不完,打小坐着奔驰250上学,长大就是一个笨痴250。所以这些士族是什么也干不了,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拿枪,宴会上作首诗都得别人代笔,连智商都退化了的一

帮废物。

因为士族庶族是不通婚的,甚至不穿同样的衣服,不能共坐一席,所以士族老近亲结婚。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就这八个姓老通婚,生来生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甥女,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会脑残。而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武将肯定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生来就高官的士族。所以庶族做了皇帝,不能容忍这帮孙子吆五喝六。

相互看不惯

刘宋的一个皇帝,他舅舅姓陆,非要拜访一个大士族王氏。皇上说你别去,自讨没趣。姓陆的说我是皇上舅舅,我非得去不可,就去了。到传达室一递名片,两个钟头没人理他,自个儿待着吧,在门口晒。他真有恒心搁那等,两个钟头之后,人家把买菜那个门开开了,进来吧!

进去之后,主人也没在正堂迎接他,而是在卧室,那是非常不礼貌的地方。主人背对着他,光着膀子躺着,小丫头给扇着扇子。他就在那站着,也没人给让座,也没人给递茶,站了一个多小时。主人一翻身,呦,这是谁啊?他怎么在这待着,他是谁?然后这个时候,仆人搬个胡床来,就是马扎,搁在这,给他坐下了。坐下来之后主人就问,你姓什么?他说我姓陆,陆××。过去给我们家养马的那个陆伯之是你什么人?陆伯之是我爷爷,他是养马的,后来立了军功了。怎么养马的孩子跑到我屋里来了?给我轰出去!仆人就给轰出去了。人刚一转身,就听那个士族,指

那个马扎说,把这个拿出去烧了。

××回去就跟他外甥皇上哭诉,说你看我是你舅舅,怎么这

么屈辱。皇上很生气,你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你管人家是不是养马的,人家现在是皇上舅舅了,你怎么这么招待人家!但是没办法,皇上只能和陆××说,你活该,我让你别去,你非去,我都惹不起他。皇上为什么惹不起他?因为姓王的一族全在朝里做大官,全天下的田,差不多60%都是他们的,他一族人经济、政治、地位非常高。

随着后来士族这帮东西越来越衰落,庶族地主崛起。尤其魏晋南北朝,那个时候更迭频繁,打仗是最厉害的,都是庶族立军功,所以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 

4 “汉化辅导班

骗你去洛阳

来说说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一,改均田与租调,均田制与租调制。均田就是给人民分地,授田的农民要给国家交租和交调,租就是粮食,调就是布帛。该制度的作用在于逼着你去从事农业。因为原来的北魏是鲜卑人,属于游牧民族,现在分你土地,收你粮食和布帛,不收牛奶不收羊毛,等于是强迫你从马上下来,拎起锄头去种地。

第二,三长制,促进了农业和汉化政策。意思就是在地方设立乡、邻、里,改变了原来的宗主督护制,它的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之前北魏的官员没俸禄,一是容易贪污,国家不给,我自己拿!再有一个是他们爱打仗,没有俸禄我就出去打仗,一打仗我好抢。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官员不用拿国家的,也不用抢别人的,老老实实拿俸禄享受生活就完了。

第四,迁都洛阳。北魏的都城最早在盛乐,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然后迁到了平城,平城就是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云州,今天的山西大同,位置也较偏远,最后才迁到洛阳。但是这次迁都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多是他叔叔爷爷辈的守旧派老臣反对。他就想了个办法,说我要出兵伐宋(宋齐梁陈的那个刘宋,不是汉宋),要率30万大军征伐,各位爷爷叔叔们国之干臣,要跟我同去!于是30万大军就出发了。今天艳阳高照,大家歇歇,晒晒被子,扎营休息,明天雨雪交加,行军,要锻炼将士们耐寒、抗旱的能力。反正皇上年轻,20多岁,伺候得不错,爷爷叔叔们快散架了,走到洛阳这帮人受不了了,跟皇上说咱别往前走了,再走就死了。

皇上一听,各位王爷年事已高,若从军征讨,到长江边上还有一半的路程,万一你们到那儿死了,我对得起谁。可是要回去呢,你不是也得死吗?往南走还有一点缓和,干脆咱别走了,跟这儿定都完了。爷爷叔叔一看上了孙子的当了,那怎么办,要命不要命?咱不走了,就在这儿定都吧。

魏孝文帝颁发了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原来我们在内蒙古,后来到了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没有做到书同文,车同轨,也就是国家没有统一。此间用武之地,平城这个地方啊只适合干打仗,穷了吧叽的什么都不产(今天知道有煤,那会儿也不知道,知道了挖出来也不能吃),移风易俗信为实难。这个地方如果要移风易俗的话,我坚信太难了。崤函帝都,河洛王里。而崤山函谷关,长安那个地方是历代的帝都,河洛王里,河,黄河,洛,洛阳,都是古代帝王经常待的地方。长安是周秦汉唐11朝古都,洛阳是9朝古都。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所以我才兴师动众,咱们定都到中原。要效法古代汉族的帝王,在中原稳坐江山。

全方位汉化

孝文帝认为自己是中原王朝的代表,所以迁都洛阳后,洛阳就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之前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都在此定都,算上北魏,已经是第五个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了。洛阳是九朝古都,后面那几个就没有什么太能提得起串得来了,包括五代十国的后唐也在这儿建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就因为洛阳定都,战乱,遭到兵燹,又定都,翻来覆去是这点事。

第五,移风易俗,实行汉制。实行汉制首先从汉服开始。

其实汉民族的衣服既不便于生产,又不便于战斗,以至于中国古代的服装演变的特征就是不断向少数民族学习的过程。今天你把对襟系扣称为唐装,但那却不是大唐汉人的装束,而是满装,是少数民族旗人穿的。旗袍更别说了,把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装,十分牵强。中国传统服装是汉服,衣裳衣裳,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男女都穿裙子。在汉朝以前,成年男女也都穿开裆裤,因为外面有裙子,从衣着上看不出这个人是男是女。尤其老百姓的穿着,都是灰色、黑色、白色的衣服,更难区分性别。裤最早的意思是胫衣,护腿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长筒袜,连裤袜。死裆裤是后来跟少数民族学的,因为他要骑马不能穿开裆裤,不能穿裙子。

我们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少数民族则窄衣箭袖,又能引弓拉箭又能挥锄耕作,他的衣服更合理,所以中原王朝就不断地向他们学。

汉族人的衣服“Y”字领,没有扣,靠腰带。少数民族是小圆领,字领,唐朝的服装就很明显学他们,改成了小圆领,乌纱、幞头也取代了原来的峨冠。唐宋的皇帝穿的衣服都是这样,到了明朝的时候,皇上只有祭祖时才在脑袋上顶一个大搓板,挂一串算盘珠子,脑袋好几十斤重,平时都戴乌纱了。峨冠博带的大礼服也只有祭祖才穿,平时不穿了。到清朝更不用说,一水的都是满装,所以明朝的遗民损清朝人,说脑袋后面弄一根孔雀翎,衣服上除了飞禽就是走兽,简直就是衣冠禽兽。说归说,但是人家的衣服窄衣箭袖,打仗、生产的时候就是方便。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汉服虽然大气好看,但是不合理。所以孝文帝实行汉制到这个时候遭到一定的反对,无奈是皇上下令要一律穿汉服,穿鲜卑服的笞杖徒流死,就是拿板子抽,拿鞭子打。因此大家只好穿,解除扫街工人的痛苦。实际上汉服是不利于生产和战斗的。

除了服装外,顺便说一下饮食。原来中原人说吃饼,是汤饼,就是馄饨不放馅儿的片汤,中原人的饼就是那玩意儿。今天大家吃的饼都是胡饼,是少数民族发明的,因为他不能骑在马上端一锅片汤,要方便随身携带。中原人后来发现他的东西确实方便,今天我们爱吃的涮羊肉就是少数民族发明的。

实行汉制从强迫各位戴避雷针扫大街之后,皇上又让百姓改汉姓。

孝文帝拓跋宏改成元宏,唐朝大诗人元轸就是鲜卑贵族,皇室后代。步陆狐氏改成陆氏,勿扭于氏改成于氏,尉迟氏改成尉氏。包括穆桂英都是鲜卑人,从丘目陵氏改的穆氏。就这样鲜卑八大姓都改成了汉姓。

衣服和姓改完之后,皇上下旨官员都得说汉语。 

30岁以上的官员年岁大的,三年内学会汉语,否则这个官别当。30岁以下的官员你们年轻,半年内学会汉语,禁止讲鲜卑语。鲜卑是历史上那么牛的一个民族,到现在连土话都不会说了。

骨灰级粉丝

还不算完,皇上快成汉室的疯狂粉丝了,还得跟汉族人通婚,进行人种改良。

皇上先把自己的皇后送进尼姑庵里,接着从北方汉族四大士族:崔、卢、李、郑,一家娶一个。李氏立为皇后,崔、卢、郑家的孩子立妃。完了之后告诉自己所有的兄弟、叔叔们(爷爷可能岁数太大了,不便参与),离婚吧,把鲜卑族元配送进庵里,崔、卢、李、郑我给你们找,一家发一个,必须跟汉族通婚,禁止鲜卑族之间通婚。

皇上娶了一个汉族皇后,太子二分之一汉族血统,太子再娶汉族皇后,再往下鲜卑族的血统以渐近线的方式无限接近于零,最后完全被汉族血统剿灭。

少数民族羡慕汉族往往是首先羡慕汉族的生活,觉得人家住

的是楼,穿的是绸,吃的是油,咱们住帐篷,穿兽皮,喝马奶。不行,必须学汉人奔小康。史学家是很赞赏魏孝文帝改革的,但是你融进了汉族你就没有了,鲜卑这个民族就灭绝了。

所以汉族人得意扬扬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胡虏无百年之运。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你的寿命不会超过100年。因为你如果不学我,你这么落后你肯定不超过100年就完蛋了,比如元朝,那么野蛮落后,撑到90年就回草原放羊去了。而你要学我你就变成我了,快马弯刀我干不过你,子曰、诗云我是祖宗,清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正好是两个对立的例子,不学的90年完蛋,学了的旗人都不会说满语。北魏其实也提供了这么一个例子,彻底汉化,终至消失。 

江南经济特区

南下大开荒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

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

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

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早不干这事?

环保在北方

中原王朝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现在是被人打到这儿来的,没辙了才来开发这个地方。梦寐以求的故都洛阳被人抢了,只好南下来建康白手起家。说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今天是中华民国的话,你想台湾能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吗?不可能,它的中心在南京,东南沿海和上海肯定是最发达的,台湾就弯着去吧。现在想开发南京开发不了,南京被解放了,他就只能开发台湾去了。那时候的统治者重视江南也一样,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了,成北魏的了,只能开发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北方因为是屡经战乱,经济反而在破坏、恢复,破坏、恢复中循环。这一时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原因是汉人跑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畜牧业扩展。这也有好处,使得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北方农业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农具新技术的出现。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于灌溉。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就像自行车的链子,一半在水里,绑了一堆竹筒,人一踩,链条转动,竹筒就把那个水给弄上来。然后竹筒的水挨个倒到一个槽里,那个槽延伸到田地里去,就这样把水引灌翻过去。它的优点是不但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用于排涝,假如地被水淹了,倒过来再弄河里去。

另外北方还兴修水利和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很多政权在这儿割据。里写慕容复要复国,

《天龙八部》慕容氏建的那个国就是在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魏晋风流

魏晋新浪潮

魏晋时期的数学很厉害。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小数点七位,这个成就是个世界之最。

另外,著有《缀数》。中国古代的数学充其量就是现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水平,因为没有发明代数学,代数学是从洋人那学来的。

农学上,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重农抑商。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经商做买卖的事儿我不写,本是农业,末是商业。如果弃农经商,那就是舍本逐末。

第二个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汉族是种地的,怎么能记载牧业生产经验呢?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教的。

第三个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国以农立国,从夏朝就开始种地,不能到这个时候,种了三千年地了,才想起来写一本农书,那不可能,肯定以前就有。所以当然有比《齐民要术》更早的农书,但不完整。比如说东汉的《四民月令》就不完整。

地理学的成就有西晋的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文笔优美,内容实用,后来还被历代中国画家当做研究山体脉络的经典论文用,国画大师陆俨少就很喜欢《水经注》,这个相当厉害。

文学方面,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八卦杂志书。但和现在的八卦杂志不一样,那狗仔队除了脸皮和腿脚别的什么都不行,《世说新语》那套书的文采风度可是卓然超拔,文学思想和史料价值特别高。此外还有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最早裸奔的名人。 

和尚PK道士

舶来者居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道教原来是民间信仰,多用于给人治病的。老百姓看不起病,教道士给治治,拿一张黄纸画点儿东西,用火一烧,把纸灰兑石灰喝了,包治百病。可能有的时候病是心理暗示,自己觉得好就好了,也有时候确实包治百病,因为喝死了。黄巾起义靠的也是道教,五斗米道。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到这时被葛洪一改造,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了。原本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说中国今天有好几亿佛教徒,而道教徒统计只有60多万,就是说历来中国古代的道士就干不过和尚,最后道教基本上就等于佛教化了。道教的这些清规戒律全都是跟佛教学的,包括它的神仙体系。佛教是宗教,道教则更原始信仰一点,它干不过佛教是有原因的。佛教宣扬人有三世,前世、今生、来世,今生你修行好了,来世能往生极乐,摆脱六道轮回。而且它容易上手,一个字都不认得没关系,你只要虔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遍,肯定往生极乐。它的教义非常简单,大家都能听懂,什么都不懂,不懂文化,不懂佛教怎么回事,没关系,不用你懂,就念吧!心诚则灵,虔诚念,有前途。

道教则认为,我今生就能成仙,肉身成仙,白日飞升,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把我家里所有人都带天上去玩儿。它一般通过炼丹来修炼肉身,外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内炼人体元丹。外丹是中草药跟水银炼的,你吃了丹就氧化汞中毒,炼内丹绝食已经饿得半死不活,再来一水银球,当然能升天了,多少帝王是吃丹吃死的!秦始皇、汉武帝、雍正,全是吃死的。再说一般老百姓也玩不起炼丹,上哪玩儿水银去,哪那么多钱糟践名贵中草药。明朝嘉靖皇帝炼丹,光炼丹燃料一年就20多万两银子,一般老百姓有这魄力吗?只有贵族才玩儿得起。受众太小,所以道教干不过佛教。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你这辈子这么苦,是因为你上辈子造孽了!所以你这辈子要修行,修行才能消业,才能摆脱六道轮回。佛是最高级的,佛底下是菩萨,菩萨底下是罗汉,罗汉分成两类罗汉——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因缘际会才能成罗汉。声闻罗汉,是听佛讲法才有机会能成的罗汉。但甭管声闻还是缘觉,反正做了罗汉就摆脱六道轮回,就可以入涅槃。佛教认为有不生不死的状态,就是涅槃,和咱们认为人除了活着就是死的状态不一样。

有人说自然科学是最渺小的东西,它解决不了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最可怕的就是,凡是解决不了的他就不相信。自然科学虽了解宇宙的东西,但能了解多少?人类望远镜能看到最远的星球距离地球有多远,宇宙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只要他没看到的他就不相信,一概称之为伪科学,这个就有点儿太绝对了。自然科学诞生才几百年的事儿,牛顿、哥白尼才多长时间,他们之前时代的人类怎么活着的?就靠宗教。

轮回的六道,指的是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玉皇大帝属于天道,但天也是有寿命的,八万四千岁、十万岁,或者两百万岁,这个岁数一满,还是要进入轮回,天都这样,人就更加逃脱不了轮回。天人之后是阿修罗,就是夜叉,哪吒里面拿着钢叉的那个夜叉,这天、人、阿修罗三道还算不错。然后到畜生、恶鬼、地狱,这就惨了,尤其你要一落地狱,那就完蛋了,万劫不复,再别想代言品牌接拍广告了。

信佛的目的,说是为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三途苦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引你走路小心,别堕落进去。所以佛教一跟老百姓宣传这个,老百姓豁然开朗,我这辈子苦原来是上辈子造孽了。对,我告诉你,你上辈子是个国王,杀的人太多,所以这辈子苦,成了奴隶!你好好修行,来世你还是国王,少杀点人。

这个事儿太好了!原来我上辈子是国王,我想我上辈子多美,我下辈子多美,这辈子我认了。很好的例子是印度,它贫富分化比中国严重,但是人家没见有砸垃圾桶,也没见偷井盖的,没见把公园护栏给掰走的,就因为笃信宗教。虽然印度人不是信佛教,信的是印度教,但佛教的教义很多是从它那儿吸收来的。所以多宣传点儿这个,对于和谐社会多有好处。如果都无神论,你放心没有地狱,不要相信那个,举头三尺啥都没有,那我该贪污就贪污,无所谓,反正也没有天堂地狱,不贪也不上天堂,贪也不下地狱,这就完了。

所以宗教信仰都是教人行善,像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饮酒,那社会多好,不就和谐了吗?若人人笃信,连法律都派不上用场了。除了乡办企业

不高兴,酒卖不出去,别人都挺好。所以宗教一宣传,老百姓得到一条解脱之路。统治者更高兴了,宗教教百姓忍让,忍让好,便于管理。统治者一高兴,宗教就能广泛传播,广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修庙卖皇帝

可是什么事儿都不能干过了,一过了就会物极必反。佛教的盛行就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首先,浪费钱财,花钱花得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个帝王,只有七个皇帝活过了70岁,这七个皇帝里有四个活过了80岁。第一个是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里面梁朝的皇帝,人称菩萨皇帝。他吃素不吃肉,所以从梁武帝开始,中国的僧人就开始不吃肉了。以前的僧人是可以吃肉的,连佛祖释迦牟尼都是,化缘的时候人家给什么他就吃什么。而且人们都认为给肉是最高级的,给肉好。所以南传佛教,就是东南亚的小乘佛教的僧人是吃肉的,西藏的僧人更吃肉,他不吃肉没别的。日本僧人也吃,吃完了还娶,可以娶媳妇。只有汉传佛教的中国僧人才不吃肉。梁武帝是菩萨皇帝,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了。大臣一上朝,见皇上已经跑庙里去了,这玩意儿怎么整,得请回来啊!请佛容易,请皇上佛可不容易,你得给同泰寺布施,说穿了就是捐钱。皇上为了修庙,想捐钱,但是皇上自己没钱,就把自个儿卖了,舍身同泰寺就是这个意思。然后让大家拿钱去赎,第一次一亿,第二次两亿,第三次三亿。皇上三次舍身同泰寺,同泰寺弄了六个亿。这个钱从哪来?老百姓身上。

其次,出家也会影响国家发展。

出家就是无家,无家就无老婆,不能繁育后代。古代要田野辟、户口增,理论上是要增加户口,但是出家导致的是户口往下减。打仗没人了,劳动没人了,最重要的是,交税没人了。出家就不用交税了,好多农民就是因为躲避赋税,干脆出家。如此一来,官府傻眼了,你这不麻烦了嘛!你看吐蕃帝国,我后面会讲,唐朝的时候极盛时期六百万人口,后来佛教盛行,人人出家,

1950年才一百万人,还有12万喇嘛,都这么干,国家光有版图没有可用人口,朝廷吃谁去?人人弃其亲爱,家家绝其嗣继。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法发展了,非但国家不能发展,人种都要灭绝。

再次,寺院经济发展过度,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农民负担加重。基于以上三点,有人就起来反佛。

出家要适度

问题是怎么反。不能说你这个佛教不好,因为你跟官府争夺劳动力,这么说就没劲了,得从根本上驳你。得说你的教义就不对,就是邪教。

所以范缜他反佛,实际上就是因为佛教妨碍到了政府的行政,但是我不说原因,我只从教义上驳你。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他说肉体和精神的关系,就像是刀刃跟锋利的关系,没有刀刃就没有锋利,所以没有肉体就没有精神。你说得自己再锋利,如果没有刀刃,你切个蛋糕试试。他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六道轮回,什么都没有。因为南朝皇帝笃信佛教,所以当时一堆高僧都跟他辩论,但辩不过他。齐朝的竞陵王萧子良也跟他辩:你不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我生下来是王爷,你生下来是老百姓,这不是前世注定的吗?我肯定是前世积福,所以我身为帝王,你前世造孽,所以你是百姓,肯定是这样。

范缜一指庭院当中一株梨树,开满梨花,芳香馥郁,说你看见那株树没有?看见那个花没有?一阵风出来,花都掉了,有的飘进了主人的卧室,主人把它捡起来,放在盛满清水的器皿里,让它继续散发芳香,这就是王爷您;还有的花吹进茅坑里去了,这就是范缜我。哪朵儿花进卧室,哪朵儿花进茅坑,这难道是前世注定的,有这个吗?不是吧!一株上的花,注定什么注定,纯属巧合而已,风从这边来,我就进茅坑,要从那边来,你就进去了。这个没有什么前世注定,前世果报。把竞陵王给气的,都把自个儿比作茅坑了,你能拿人家怎么着。所以范缜这个家伙比较

厉害,他发展了唯物思想。

接着,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这两个皇帝支持灭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中国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之祸,三武一宗指的就是灭佛的皇帝。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三武一宗之所以灭佛,都是因为佛教的发展影响到他的统治。

周武帝为什么灭佛?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200万人出家都给我还俗,这一还俗增加多少战斗力?盖房子不得用耕地吗?所以我把你塔庙给拆了,拆了之后不就有了耕地了?周武帝灭齐之后,禁齐境内的佛教。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把庙都给卖了,四十千钱卖给你。佛教的庙宇都是七殿伽蓝,一进去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配殿,不是正好一间王府吗?送给王公当别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兵,还归编户。五众释门三百万,该当兵的当兵,该交税的交税,还归编户。融扩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庙里的东西全给分了,佛像给熔了,熔完后铜的可以做钱,铁的可以做兵器,金的就更好。一般中国古代佛像都是铜像,铜像正好砸了做铜钱,所以他总结灭佛的结果说: 自废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废佛的好处是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所以我才要灭佛。今天连佛教界的高僧大德,都认为三武一宗灭佛是对的,当时佛教闹得确实有点儿过了。出家就应该修行,不应该搞经济活动,去买卖皇帝弄个五六亿。你看尤其今天的寺庙,进门烧香吧!烧香就交钱吧!没带钱我们这能刷卡。这哪里像清修之地?还有的被逮住了,你说交一百块钱吧,就当被收了保护费。但拉住你的假和尚说,这位善人,看你面相你家里人肯定是合家欢乐,钱财富足,丈夫事业有成儿子学业有成,一般按照这种大好人家至少得捐三百,这个捐出去多少和收获多少是成正比的。言下之意:我不逼你,你捐一百也行。但你丈夫事业就打个三三折,儿子也打折,家庭和睦也打折。你

一听,妈的,为了家庭和谐,捐吧。结果一出门走两步路又是一个庙,又被拉进去了,五百!这不是佛的本意,捐钱的心意,本来就是自由从心,任何人不能强迫。这帮伪和尚,你捐完他拿去买新手机。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跟佛面前跪下,一边拜一边告诉佛,有人借你名声来骗钱,对你形象不利,趁早收了他去。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