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怎么读:22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1:56
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
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奋进、不断发展的成功探索,是一条指引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总道路,这条道路引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全面实践,又由各个行业和领域在各自具体条件下发展进步的具体道路组成,其中包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道路。党的十七大批准的中央纪委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概念,既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部署、具体途径认识上的日臻成熟,趋于完善,也高度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新发展。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深刻思想、具体要求,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反腐倡廉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提出了跳出“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防止出现“政亡人息”的悲惨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党、监督政府;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中,第一次提出了“党风”这个概念,并且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还十分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拒腐防变,强调要加强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图享受、居功自傲,防止革命意志衰退,以保持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对党内腐败分子严厉处罚,警示全党不能做李自成,要经得住执政的严峻考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的理论贡献和积极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坚实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光辉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再一次严峻地摆在全党面前。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分析了腐败现象迅速滋长的形势及其严重危害。他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好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煞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强调要从严治党,反腐败要贯穿整个改革开放过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惩治腐败。邓小平同志反腐倡廉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同时必须用制度管党、治党,强调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群众监督,强调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反腐思路的提出,是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对毛泽东同志“思想意识反腐”思路的发展和完善。在反腐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上,邓小平直指“权力”这个要点,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更是在实践意义上提出了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开辟了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现实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重任,面对着管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和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科学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连续十年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话,使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更加系统化。江泽民同志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腐倡廉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这些论述和要求,全面阐明了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方针、工作部署、具体途径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号召全党学习贯彻党章,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践,使得反腐倡廉理论更为清晰和完善,体现了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的过程中,感到党的十七大在反腐倡廉理论上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有以下几点:

  (一)提出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概念。在十七大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标志着我们党对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规律性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系统和全面,达到了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中央纪委报告中对这条道路概括为六个方面(也是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指导思想问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这是反腐倡廉工作在党和国家整个工作中的科学定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是反腐倡廉的本质要求;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坚持深化改革、拓展领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反腐倡廉的动力和方式;坚持发展民主、加强监督,努力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是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

  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架构。当然,随着反腐倡廉实践的发展,它们还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形成了包括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框架。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正式提出了党的第四大建设——制度建设。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的整体框架,也就是“一项伟大工程、一条主线、五大建设”,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这个整体框架中,反腐倡廉建设首次提出,与其他四个建设并列,足见反腐倡廉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党中央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要求。

  (三)确立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三个更加、一个拓展”的总体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三个更加、一个拓展”也是反腐倡廉工作部署中的新要求,反映了反腐倡廉战略重点的变化。从1992年中央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确立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以来,反腐倡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远远没有消除,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更加有效地防治腐败,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这一手决不放松,始终保持对腐败问题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把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推进机制完善上,通过改革的办法,不断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和监督的角度防止腐败现象和腐败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灭、减、堵、疏,这样才能扭转堵不胜堵、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这一反腐倡廉总体思路的变化,标志着我们党从主要是惩治向标本兼治、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治本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了,而治本要求的提高,必然对反腐倡廉提出许多新课题。

  (四)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全面部署,形成了更为健全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党的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紧密契合党和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可以简要概括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抓住两个重点——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认识三性——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个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建设一个体系——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三个更加、一个拓展——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一个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新的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这样一整套的工作部署和全面要求,完整体现了中央反腐倡廉理论的最新成果和成功经验,回答了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基本方针、工作动力、根本途径等重大问题。按照这样的工作部署和全面要求去做,反腐倡廉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关键

  中国特色是中国独有或者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条件和环境,只有真正弄懂中国特色,才能真正弄懂由中国特色决定的总体道路和具体道路。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考量,中国特色是鲜明的,也是复杂的。

  (一)深厚沉重的文化积淀。我国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础。必须正视的是,我国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中,既有值得弘扬、代代相传的精华,也有应当扬弃、加以清理的糟粕。而从廉政文化和贪腐文化这一对矛盾着的两大文化传统看,一个并不乐观的估计是贪腐文化始终没有居于下风。诚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对清官的崇敬和清廉行为的颂扬,也有不少为官做人操守品行的道德规范,然而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国封建官僚体制下的官场贪污腐败横行、腐朽空气弥漫,也在相当程度上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积淀在文化层面上,成为社会的赘痈。而腐朽文化的沉淀又必然折射在社会的价值观念、体制机制、普遍心理、道德认同上。我国的文化中既有对“读书做官”、“升官发财”的体认,也有对“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艳羡,既有 “官官相护”的积弊,也有“阿谀奉迎”的陋习,特别是“官本位”的确立,吏治腐败相当严重,使得权倾天下,失去对权力监督的社会机制。在我国古代,腐败现象之多样、之复杂、之光怪陆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一些腐败现象中找到贪腐文化的渊源。比如礼俗社会之重情理,在过重大节日(春节、中秋节等)和重要私人事件(婚丧嫁娶、过生日等)中收送红包,成为当今的一个普遍的腐败现象;又比如大吃大喝,至今已经很难找到根除的办法;而“潜规则”的盛行,冲击了正常的规则和秩序,使许多腐败现象大行其道;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包二奶”,也能从三妻四妾的旧婚姻制度里找到影子。解构和抵制腐败的文化基因,成为反腐倡廉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十分重视为官执政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希冀通过高强度的各种类型的教育,促使党员和领导干部普遍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和美色,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最大限度地抑制贪欲的膨胀,筑牢抗拒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毫无疑问,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然而,从反腐倡廉的角度看,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成分和不良因素,也应有足够的警惕,须知文化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形态,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要坚持不断地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这是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题中应有之义。

  (二)艰难曲折的体制转换。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处在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时候,由制度变化带来的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而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会衍生出很多不确定的状况。我国当前正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和多发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规范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制度真空”,比如直到目前,我们仍然没有一部权威的、全面的反腐败法律;另一个是观念的冲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作为前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官倒”,九十年代出现的炒房地产热潮,当前出现的以控制资源和投资以及垄断为主要手段的腐败现象,都可以作为佐证。正如中央纪委在向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作为后者,则是更为普遍的社会反映,人们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可以“安贫乐道”,而在人们普遍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准的时候,反而耐不住寂寞了,“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物欲的洪流便肆虐开来。体制转换是我们必须迈过的门槛,而体制转换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腐败高发现象也必须消除。如何在体制机制转换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及时地跟进有效的制度防范措施,是走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权力集中的政治结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本原条件,反腐败抓源头,不能不追溯到权力。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共同的看法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点已无需讨论。而如何制约权力成为反腐败的首要问题。执政党、掌权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无疑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然而,正如列宁指出的,要防止滥用权力,完全依靠掌权者的“信念、忠诚和其他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反腐败的成功之路一定是用制度的力量、用监督的力量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无论是西方的政治体制还是我国的政治体制,对权力必须有效制约的机理应当是相同的。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有历史的必然选择性和中国和谐进步的规定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也一点也是坚定不移的。然而必须考虑的是,在权力比较集中的政治结构中,如何植入制约权力的有效机制,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其意义也在于通过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来有效地解决权力的制衡问题。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指出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基本上集中于党委,而在党委中权力又集中在书记一个人身上,确实是击中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害。我们常说对“一把手”的监督难,本质上反映的也是这种情况。在权力比较集中的政治体制下,主要通过道德内省和权力内部监督的方式进行制约,防止权力的膨胀和滥用,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正在艰难开拓着这条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实践,将是我们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四)错综复杂的致腐因素。如前所述,腐败现象林林总总,致腐成因错综复杂,一种腐败现象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导致腐败的多重原因。如果我们对中国的腐败现象进行一下大致分类,再把每一种类型的腐败现象的主要成因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就会发现反腐倡廉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我国腐败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道德性腐败、体制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和官僚性腐败。

  所谓道德性腐败,是指腐败主体主要是因为官从政的道德方面出了问题而形成的腐败。这类的腐败包含的种类很多,但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腐败主要是由道德因素引起的,比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公物、廉洁自律不够严格、生活腐化堕落等等。这些腐败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尽管党纪政纪有明确的规定,但违纪者仍然明知故犯;尽管从腐败的成因分析中也能找到制度缺失、监督不力等原因,但作为主要成因都是违纪者自身要求松懈,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不能不说是道德因素起了决定的作用。为官掌权者以权谋私,大多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过高欲望,从而背弃了廉洁的从政准则、权为民所用的为官道德,为普遍的价值观念所不齿。这种类型的腐败在所有腐败现象中是最为广泛和普遍的,因此,正义道德的伸张和弘扬,必须是反腐倡廉的主要任务之一。

  所谓体制性腐败,是指导致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造成的,相对说来,产生腐败问题的主体在主观上、道德上的责任不突出、不明显。例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等。这种类型的腐败现象虽然也有行为主体贪图奢华、追求享受的道德因素,但更为直接的是与公务消费的具体制度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形成主观上厉行节约的内在约束密切相关。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公款吃喝,与我们“不吃白不吃”的大锅饭财政体制有关,以至于人们对吃喝上的腐败现象熟视无睹、无可奈何;公务用车中的腐败现象,根本原因也在于用车上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制”,配备公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待遇和荣誉的象征,并且在用车上“公用和私用”的界限十分模糊,如果不期待通过公车制度的彻底改革(也就是实现货币化),公车私用的现象就不可能大大减少以至彻底根除。公款出国、公务会议中的种种不正之风,也是与公务消费的具体制度设计直接相关,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反腐倡廉,最重要的是推进改革,这一点已经十分清楚。

  所谓结构性腐败,是指由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在占有权力、资源和在竞争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形成的社会腐败现象。相对而言,结构性腐败带有一定的“群体性”。这种类型的腐败现象与改革的进程有关,也与权力的配置有关。我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往往最容易观察到个别的、个体的腐败现象,而对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垄断所形成的阶层、部门整体上不合理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缺乏冷静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近年来大量腐败现象集中于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项目建设等领域,这些领域聚敛社会财富的速度大大加快,往往一夜之间就可以产生很多“富翁”,究其原因,就在于权力配置在这些领域失衡。我们经常抱怨医疗、教育成本费用越来越高,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殊不知类似于郑筱萸这样的腐败案件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国有垄断企业的高管乃至整个行业远远高于普通行业的薪酬水平造成的社会不公,虽然很难从腐败这个角度进行科学的量度,但也不能不说,这些情况潜伏着社会腐败的危险。

  所谓官僚性腐败,是指为官从政者为追求不正当利益不正确履行职责带来的腐败现象。最为典型的是违背科学发展观,为建树所谓的政绩而不惜劳民伤财,搞脱离实际、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等。这是以权谋私采用了为民用权的形式,因此也很不容易抓住其腐败的实质。当然,在官僚性腐败中,也包括那些严重失职、渎职,置人民群众的安全冷暖于不顾,盲目决策或者不作为而形成国有资产或者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重损失,包括弄虚作假、好大喜功、追求排场、阿谀奉迎等官场上的腐朽作风,而每一个看似是作风问题的严重案件,背后往往有严重的腐败问题,“豆腐渣工程”、“黑煤窑”等等均如是。官僚性腐败的要害是脱离群众,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官僚性腐败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前至改革开放这个时段,我们党的反腐败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只是在改革开放后,反贪腐任务更为迫切,才使得反官僚性腐败让位于前者,但从反腐败的总体结构看,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对腐败类型和致腐主要成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反腐倡廉的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任何单一的制度和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对腐败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准确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以使反腐倡廉清晰化。我们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须认识这样的特色。

  (五)先天不足的民主基因。民主是腐败的最大敌人,反腐倡廉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毛泽东语),当然包括监督执政党,使执政党和政府在履政中不敢懈怠。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存续的时间很长,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锻炼、民主传统的先天基因是不足的,通过扩大和发展民主这样的根本途径反腐倡廉,也必然是艰难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所谓民主意识,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自身利益主张的觉悟程度,包括对正义、公平、社会责任的认知,并且把这种认知付诸于社会实践。比如,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腐败?是奋起而斗争,还是听之任之?我们往往在社会中看到,孤独的反腐败斗士的结局一般是悲惨的,他们以一己的力量与腐败势力作战,悲壮英勇却也无奈。让人民监督政府,如何具体操作?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实践问题。也就是让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地表达意见和主张,包括有序地揭露腐败问题。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保证,民众的知情权需要以公开化来实现,监督的到位并须有制度上的规范,权力的运作应该受到必要的制约,这些都是推进民主中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推进民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明确的是,反腐倡廉唯有民主,绝无他径。

  (六)覆盖广泛的反腐工作。我国具体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本身的多样性,也构成了反腐倡廉的中国特色,也就是具有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特点。我国的反腐倡廉从对象上说以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也包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反腐败的领域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反腐倡廉的内容上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反贪(反对贪污贿赂、以权谋私)戒奢(反对奢侈浪费、挥霍公款)、正风(端正作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肃职(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失职渎职)。由于反腐倡廉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我国反腐倡廉的主要工作措施既包括通过查办案件惩治腐败,也更加注重通过教育的方式构筑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构建防治腐败体系,通过强化监督防止权力滥用,通过改革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等等。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反腐倡廉,同时要模范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另外还负有管好子女、配偶、身边工作人员的责任;对领导干部的活动,既要管好八小时以内,还要管住八小时以外,等等。也就是说,在反腐倡廉的义务和责任上,我们的领导干部承担了更多。这种工作的全覆盖格局,适应了体制转换时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阶段性特征,但也容易感到在反腐倡廉中把握重点比较困难,反映成效不够突出,特别是在多管齐下的诸多措施中,判断究竟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是最有效的,有没有“一剑封喉”的绝招?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工作重点、方向、力度的把握上会感到一定的困惑和迷茫。

  总之,中国的反腐倡廉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我国的腐败现象五花八门,导致腐败现象的成因错综复杂,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职责光荣、任务艰巨:我们既要戒除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急于求成的情绪,又要防止灰心丧气、无所作为的心态,坚定反腐倡廉必胜的信念,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态度积极、坚决果断,又要慎重稳妥、循序渐进;既要严肃地惩治腐败、除恶务尽,又要投鼠忌器、注重方式,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既要立足于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抑制腐败现象的易发高发,又要着眼于长远,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处理好这些关系,本身就说明了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说明了反腐倡廉的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说明了反腐倡廉的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要对中国特色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做到事半功倍。

  三、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了一条光明的、成功的道路,并不等于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会一帆风顺,不会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但是,有了道路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走向成功的希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沿着十七大开创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前进。事实上,对反腐倡廉中国特色的分析已经明确,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斗争。取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更大成效,关键在于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引下,把世界共同的反腐败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世界上普遍的反腐倡廉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用于指导我国的具体实践。同时,还要从一个一个具体部门、具体领域、具体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切忌工作部署千篇一律,工作重点一成不变,工作方式一以贯之。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特别是要推进改革,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不断减少和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要坚持战略方针,构建惩防体系,按照“三个更加、一个拓展”总体思路开展工作,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举好旗帜、走稳道路,为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精神高尚、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