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图片森系:邵阳翻簧竹刻[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01:17
邵阳翻簧竹刻[原创]
李仲恒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发表时间:2011-7-11 09:56


  邵阳翻簧竹刻
  【散文 作者 李仲恒】

  我不懂绘画和雕刻,但久居竹乡,对堪称优秀民间特种工艺珍品的邵阳翻簧竹刻,却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其实这种感情远不止我一人所独有。随便你走进邵阳的哪一个单位的办公室,或哪一家私人住室的客厅,都可以看到几件雅俗共赏的竹艺制品,诸如茶叶盒、烟盒、座屏之类。至于邵阳翻簧竹刻工艺制品因为具有器型优美、雕刻精致、色泽富丽堂皇而质感强烈、新型典雅大方实用等特点,早已畅销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事了。
  邵阳翻簧竹刻,系采用优质楠竹的竹簧,与红木粘合造型,再经过跑黄、设计、刻版、贴样、雕刻、喷漆、抛光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竹簧对于普通竹木加工而言,乃是废品。而民间艺术家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发挥竹簧色泽富丽、质地细密、性脆而坚且无横顺之分的优势,将其作为施展器型制作和锋刃技艺的上乘材料。
  器型制作是竹艺制品的基础。它包括下料、抛光、胶合、清修、成型等工序。竹簧没有多少可塑性,利用猪皮胶使竹簧和红木粘合,再经过强压,制成各种各样的器型。雕刻则是使器型成艺的中心环节。缺少了这个环节,就不能成其为工艺品。在雕刻的技巧方面,翻簧竹刻是十分讲究的,历代有名的雕刻艺人都是被奉为雕绘大师和民间艺术家的。我有机会拜访过一位名叫喻文的当代竹艺雕绘大师,他自幼爱好美术,祖父和父亲都是民间手工艺人,初中毕业后从师白云山樵学竹刻,异常刻苦,每天做完規定的工作,业余还要学雕刻、练刀法,通过长期发愤努力,他的竹刻刀法和技艺基本上与名师白云山樵神似。1959年和1963年,他两次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大型竹刻挂屏的雕绘和装饰,较好地把竹刻的传统线刻艺术和版画黑白灰的处理手法熔化结合在一起。后来他长期担任邵阳市竹艺厂专业设计,每年春秋两季广交会的竹艺样品以及出国礼品和展品的设计,基本上都出自他手。他的竹刻作品很多,《处处桃花源》、《宋庆龄和孩子们》曾在省内外获奖,是中国版画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員、湖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还作为艺术家代表出访过美国。我仔细玩味过他的雕刻工具——一种类似金石艺人专用的钢貭平口刻刀。这种刻刀运用起来特别灵活,既可雕刻纤细光滑的线条,也可雕刻粗犷奔放的线条,适宜表現各种各样貭感强烈的画面。掌刀时要求悬腕悬臂,如刻绘险峻、雄渾的山崖用偏锋;刻绘妩媚、温柔的花卉或人物用中锋。刀法主要有单刀、囬刀、划刀、顫刀、排刀五种。单刀就是一刀划过去,不补刀,不回刀,相当于国画白描的用线,常用于刻绘人物衣纹和花卉的头萼;回刀即一去一回,主要用于刻字题款;划刀则是用铁制的界尺压在竹簧上,沿界尺的边缘划直线,常用于刻绘界画形式的画面;颤刀即运用偏锋自由颤动刻绘画面,借以刻绘两面模糊、毛草粗犷的线条;排刀较常用于刻绘比较宽阔的画面,一刀与一刀之间的间隙均匀,甚至连着力大小也基本一致。
  艺术表現形式通常有阴纹素刻、阳纹雕刻、镂空雕、电绘、硝酸腐蚀、彩刻、镶嵌几种。阴纹素刻是竹刻艺术的传统绝技,主要凭借刀法的苍劲或纤秀来创造意境,既不着色,也沒有其它任何东覀的敷衍,犹如国画中的白描全凭线条造型一样;阳纹雕刻亦称浮雕,画面是竹簧,衬地是红木,红木衬地上往往还用铁钉钉成绒状,凭借芽黄和枣红的色彩对比,组成淡雅、美观、诗意盎然、立体感强的画面;镂空雕多見于三层竹簧粘合成的圆的器型产品,没有衬地,而将背景镂空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可以充分体現雕刻的技巧;电绘是根据电热的原理,用一种特制的电笔,在竹簧上面烙烫,借以产生炭化效果,随着着力的大小、用笔的快僈,使画面产生多层次的浓淡变化,弥补了雕刻不宜反映油画和素描效果的缺陷;硝酸腐蚀多用于画面的局部,可以产生一种非常柔和自然的咖啡色调,这是色彩效果所无法达到的神奇意境;彩雕則同时运用素雕和色彩,刻绘色彩斑烂的画面;镶嵌一般用于巨幅挂屏的边框或小巧玲珑的提箱,这是一項高难度的工艺,完全用竹蔸薄薄的横切面,镶嵌成古色古香的古钱币图案,任何人見了都禁不住要发出由衷的惊叹。
  邵阳翻簧竹刻源远流长、历史悠乆。据传,它原本盛行于福建上杭和浙江嘉兴等地,约于清朝同治年间或更早一些时候传入卲阳。但一经传入,就对雕刻工具和雕绘技巧大胆进行了革新,并且迅速成为全国的重点产地。翻簧竹刻的前身,是将竹筒劈成六瓣,用牛胶粘合做成横断面为六边形的竹青在内、竹簧在外的笔筒,上刻兰竹诗词,专作秀才举人书窗清供一类的文具兼陈设品。随着社会需求和人们喜爱程度的增大,一些篾匠手工艺人和基层知识分子相结合,又共同研究试制成功了竹簧片,并改用猪皮胶作粘合剂,创造了竹簧和红木粘合的器型,打破了原先产品的单一性,产生了茶叶盒、烟盒、文具盒、座屏、挂屏等欣賞和实用兼备的工艺美术商品。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向朝廷献媚,曾定制一把翻簧竹扇作为貢品,后又定制了翎毛筒、絲烟盒、朝珠盒等翻簧工艺珍品为慈禧太后祝寿;邵阳籍近代著名軍事家蔡谔将軍也曾携带刻有嘉庆年号的翻簧竹刻特产东渡扶桑,贈给日本友人。清末、民国初年可以说是邵阳翻簧竹刻的鼎盛时期,那时小小的卲阳城共有20余家制作和销售竹艺制品的专店,一些灵巧的细料木工纷纷转行制作竹簧器型,从事此項特种工艺品生产的专业技工上百,产品种类繁多,雕刻的图案題材也从兰竹诗词、龙凤吉祥扩大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見的民间传说和花鳥山水。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管弦室” 制作的竹簧荷叶花瓶曾获银貭奖章。以后,在马来亚、芝加哥等世界性博览会上,卲阳翻簧竹刻又屡获奖状。解放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代。邵阳翻簧竹刻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竹艺品种多达300多个,其中圆盒类产品被评为省工艺美术优貭产品;屏风类产品,如座屏、挂屏、围屏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賞价值,除巨幅挂屏入选人民大会堂瑚南厅外,《湘西山水》挂屏又前往罗马尼亚展出,《三姐传歌》、《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献寿》等座屏和围屏广受市场青睐;日用产品如花瓶、文具盒、相架、首饰盒、扑克盒深受中外頋客欢迎,《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还定制了一批雕绘精巧的茶叶盒,装上高级香茶,馈贈台湾同胞。
  如今,卲阳翻簧竹刻不仅已成为瑚南省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画种,而且引起了中国版画界的髙度重視和关注。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就曾高兴地誉之为“邵阳竹版画”。 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物貭、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具有美学欣賞价值又具有广泛实际使用价值的特种工艺珍品邵阳翻簧竹刻,必然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喜爱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