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犯罪全本txt下载:(1025)正宁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3 15:01:09

正宁县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南、西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接壤,北靠本省宁县,辖4镇6乡。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总人口23.41万人,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少数民族以回族人数最多,大部分居住在五顷塬回族自治乡。

中文名称:正宁县所属地区:中国甘肃下辖地区:辖4镇6乡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面积:1319.5平方公里人口:23.41万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

目录

基本概况
地理交通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资源环境
  1. 土地资源
  2. 气候资源
  3. 水资源
  4. 矿产资源
  5. 林木资源
县区经济
社会事业
文化考古
  1. 小戏创作名噪陇原
  2. 正宁香包
旅游风光
  1. 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旧址
  2. 曹洪墓
  3. 罗川古城
  4. 神奇的马鞍山
  5. 璀璨千古黄帝冢
  6. 正宁古景揽胜
地方特产
  1. 正宁烤烟闻名遐迩
  2. 正宁香菇
  3. 簸箕
  4. 陇东制种第一县

基本概况

   正宁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南、西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接壤,北靠本省宁县,辖4镇6乡。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   

甘肃省正宁县行政区划图

1460米,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总人口23.41万人,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少数民族以回族人数最多,大部分居住在五顷塬回族自治乡。   正宁县土地资源比较广阔,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的子午岭林区,系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区,共374平方公里,全为林草覆盖,植被状况优越,是我县涵养水分、调节雨量的天然“水库”,占县林地总面积的80%。耕地多分布于比较平整、肥沃的宫河、永和、山嘉,月明四条塬面,土地平整,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多为较肥沃的黑垆土壤,农区面积为9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96万亩,占总面积的22%。县内有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四条较大的河流,均属泾河水系。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年降水总量为8.51亿立方米。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小时,平均温度8.3℃,日照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无霜期较长,气温较高,日照充裕,降雨量充足。太阳辐射问题和日照时数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为高,属我国辐射能源高值区之一,光能利用潜力很大。由于气温日差大,积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形成以及糖分积累。雨热功当量基本同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因此,正宁县农业发达,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县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高粱糜子谷子洋芋荞麦黄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紫苏油菜西瓜苹果等等。   正宁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也是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民风淳厚,善事农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属禹贡雍州之域,武王时期为先   

正宁县人民广场

周创业之地,春秋时期为北狄、西戎游牧之地,秦代即置阳周县,西汉更名泥阳县,后迭称罗川、真宁县,雍正初更名为正宁县,中华民国20年,红军起首三嘉塬,刘子丹、谢子长等进入正宁进行革命活动,嗣后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西安事变”后,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杨尚昆聂荣臻罗瑞卿徐向前等曾在正宁驻扎,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境内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较多,有子午岭、调令关、庵里水库马鞍山等八个自然风景区,黄帝衣冠冢、八仙疙瘩、仰韶文化遗址、宋代承天观碑、明赵氏石牌坊群等古迹斑斑,风韵犹存,闻名遐迩的秦直道穿境而过,久负盛名的唐台晒烟吸引着无数客商,巧夺天工的民间刺绣工艺品深受国内外宾客青睐。出境向东一日可游革命圣地延安之名胜,向南去一日可游十二朝古都西安之古迹,向北可赏塞外风光之神韵。据初步探明,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超过16亿吨,现正在进一步勘查之中,可望于2006年开采。   交通以公路为主,全县公路总里程911.7公里,其中银(川)西(安)线过境国道35.2公里,铜(川)嵋(岘)线过境省道44公里,县乡道路5条、132.7公里,乡村公路1317条、700公里,   

正宁县

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从县城朝发夕至兰州、西安、银川,转站咸阳机场,当天可达北京、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年客运周转量4092万人/公里,年货运周转量2290万吨/公里。电力330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横跨全县,年供电总量2753万千瓦时,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农电入户达到95%以上。   邮政电信通联全球,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年业务总量达938万元。拥有市内电话1.34万户,移动用户5525户,计算机联网用户330户,移动电话每万人达143部,电话通村率达到80%,互联网光纤接入和有线电视宽带网全县贯通,信息通讯方便快捷。   罗川旱烟、宫河大葱为本县特产,烤烟、林果、畜禽、食用菌、民俗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被评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十强县”、烤烟生产基地县、种子优势产业基地县。从1985年到2005年,全县累计种植烤烟226万亩,收购510万担,实现产值9.2亿元,烟农总收入7.56亿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烟税收入3.94亿元,企业获利4.3亿元。烤烟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致富的好产业。以“陇蜜牌”红富士苹果为龙头的正宁县果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以个大、色艳、味美享誉四方,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并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4年全县果园面积达15.1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4000吨。2004年10月份,县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正宁金秋苹果节。正宁香包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大家庭里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赢得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针黹细密、巧夺天工、造型精巧、寓意深刻的美名。1989年,正宁香包产品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展览会上,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作品“小布老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1990年,壁挂“五福庆寿”被甘肃省首届旅游产品评选会评为优秀奖。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民间艺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称赞正宁香包为“全国最好的香包”,“正宁香包香天下”,赞誉正宁县为“中国香包之乡”。目前,正宁县已成立了香包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品开发公司等20多家香包研究、制作公司,有民间   

正宁县

工艺美术大师17人,健全了收集、整理、设计、制作、销售网络,已形成以山河镇董庄村为代表的重点村92个,以彭粉女、朱慧琴、王金娥为代表的重点户197户,年生产能力达10万套(件)。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意大利等国,深受旅游者和专家喜爱。

编辑本段地理交通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接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邻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接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壤本省宁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40″—35°36′18″之间。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90—150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前21世纪前)   正宁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及有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地之一。   夏代(前2070——前1600)。   天下分为九州,正宁属于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约前17世纪),周先祖不窋奔庆阳,建立北豳之邦,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履癸)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迁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代(前1600——前1046)   正宁仍属豳国管辖。商末,周族南迁岐山周原,豳地被义渠戎族占领,   

正宁县

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   义渠戎国属周王朝管辖下的方国,正宁仍属之。   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   前期仍袭旧制。前400年,魏国占领西河郡和上郡,并在正宁境内修筑魏长城。此后,长城东部(即今正宁永正、山河、湫头、三嘉之东)土地归魏国上郡管辖,长城西部(榆林子、罗川之西)土地归义渠戎国管辖。前352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一举占领西河、上郡,从此,正宁东部归秦国上郡管辖,西部仍属义渠戎国管辖。前270年,秦灭义渠戎国,建立北地郡,郡址义渠。此后,正宁西部划北地郡,东部仍属上郡。   秦代(前221——前206)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郡县制。秦在北地郡设郁郅(今庆城县)、泥阳(今宁县)、朝那(今镇原县西北)3县。正宁西部划归泥阳县管辖,东部仍属上郡。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5)   仍袭秦制,并先后在正宁境内东南部设三水(属安定郡)、独乐、阳周(属上郡)3县。西部今宫河、周家地区归弋居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北地郡。   三水县:西汉初年因罗川谷三水汇流而得名,治址罗川。辖今正宁县罗川、永和和陕西省旬邑县、彬县广大地区。数年后,县治迁至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原辖地今正宁县永和、罗川,今彬县永乐、底庙地区划归独乐县管辖。   独乐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榆林子镇乐兴村,辖今榆林子等地。后又将罗川、永和等地划归上郡管辖。   阳周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永正乡上官庄附近的秦驰武城,辖今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原、三嘉及宁县平子等地,归上郡管辖。   东汉时期(25——220)   建元六年(30),阳周、独乐两县皆废,地域划归泥阳管辖。惟宫河、周家仍归弋居管辖。东汉末年废弋居,地域并入泥阳。建安元年(196),因庆阳地区北部被匈奴和西凉马超屡次占领,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设西川县,属安定郡。因子午岭水向西流而得名西川。县治具体地址不清。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   

正宁县

三国时,正宁归魏管辖。晋建兴四年(316),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建立汉国,正宁属汉,末置县。319年,汉国更名前赵,正宁属前赵安定郡,未置县。   东晋咸和二年(327),后赵打败前赵,正宁归后赵,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立国于长安,在今镇原县置雍州,以军代政,正宁归雍州。太元九年(384),后秦赶走前秦,在今庆阳市置泥源军,以军代政,正宁属泥源军。   北朝时期(386——581)。太平真君二年(441),北魏在今宁县城置定安县,兼置赵兴郡;在罗川重置阳周县,辖今正宁东部、南部地区和宁县平子镇;在榆林子乐兴重置独乐县,辖今榆林子和长乐地区。以上2县均属赵兴郡管辖。今正宁县的宫河和周家归定安县辖。皇兴二年(468),改赵兴郡为华州,阳周、独乐2县属华州。太和十一年(487),华州更名班州,阳周、独乐2县属班州。太和十四年,更班州为豳州。阳周、独乐2县均属之。   西魏大统元年(535),在阳周县增设泥阳、惠涉二护军。泥阳军设在今宁县平子境内,惠涉军驻罗川城。此2军均为驻军机构,非政府机构。大统十六年(550),西魏在阳周县置显州,阳周、独乐二县属之。废泥阳、惠涉二护军。废帝二年(553),改豳州为宁州。   北周元年(557),废显州,阳周、独乐2县改属宁州赵兴郡。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1——960)   隋开皇三年(583),废赵兴郡和独乐县,独乐地域划归阳周县。开皇十八年,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大业元年(605),改宁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罗川县属之。大业八年,改豳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为宁州。并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县),罗川县属宁州。次年,从宁州辖定安县析置定平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豳州,今正宁宫河、周家地域划归定平县辖。天宝元年(742),改宁州为彭原郡。因在罗川发现27躯玉真人像,故改罗川县为真宁县,属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为宁州。元和三年(808),定平县划归宁州。大中三年(849),设分阝宁节度使,真宁县、定平县均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正宁县教育局

庆阳地区庆、宁、原、衍、环五州并存,真宁县属宁州,定平属衍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废衍州,定平县划归豳州。后周末年又划归宁州。从此,宫河、周家两地久归宁州辖。   宋金元明清时期(960——1911)   北宋时期(960——1127),真宁归属未变。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宁州归属庆阳府,真宁县为庆阳府宁州所辖。   金代(1115——1234),真宁属宁州。山河及今宁县太昌、早社3镇归宁州管辖。   元代(1206——1368),真宁仍属宁州。山河、太昌、早社3镇及定平、襄乐2城归宁州直辖。   明代(1368——1644),前期仍袭旧制,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经邑人赵邦清提请,朝廷改真宁县直属庆阳府,宁州不再领真宁县。真宁县辖郭下、长乐、望仙、文乐、乐兴、平子、西峪、路上、香庙、中庙、长城、移丰、山河、新庄、万益、万盈、安夫、要册、勾仁、安兴、烟村21里。   清代(1616——1911)。初期沿袭明制。顺治五年(1648),真宁知县焦象贤申请,并21里为7里,即:与新、光化、挈炬、和恒、金汤、灵湫、永绥7里,共编为68甲。康熙八年(1669),析陕西行省甘肃布政使司置甘肃行省,真宁属甘肃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1723),因避清世宗“胤礻真”讳,更名真宁县为正宁县。   民国和陕甘宁边区时期(1911——1949)。   民国初,正宁县治仍在罗川,正宁县先后属陇东道和泾原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县长李剑泉被饥民所杀,县治迁至山河。当时全县辖山河、永和、罗川3区42个行政村。民国22年,改区公所为镇公所。民国25年,民国政府废泾原行政区,设立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属之。同年,又改镇公所为区公署。区下为联保,联保下为保,保下为甲。全县共辖3区6联保46保492甲。   1932年4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寺村塬建立了陕甘边区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4年11月,共产党在正宁县成立了南区革命委员会。1935年初因战争原因,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正宁县办事处暂驻陕西省中部县小石崖村。1935年7月,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正宁县办事处机关迁驻正宁县三嘉塬。9月,成立南区苏维埃政府和新正县革命委员会,两机关移驻五顷原南邑村。11月,南区苏维埃政府改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改为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关中分区管辖,两机关合署办公,前后驻南邑村2年零3个月。此后,两机关移驻新正县三区八乡马家堡。当时,新正县共辖6区42乡:一区辖今湫头、五顷原等9个乡;二区辖今三嘉、关川等6个乡;三区辖长舌头等8个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   

正宁香包

);五区辖今永正、榆林子长乐地区7个乡;六区辖底庙等5个乡(今属陕西省彬县)。同年,解放区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今正宁县月明乡杨园子成立,西坡、月明等乡归属新宁县管辖。   1937年1月,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进行谈判,划分临时县界。新正县政府作出让步,将第五区全部划给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从此,新正县辖区由6个区减为5个区,乡政府合并为28个。   1940年,国民党政府改区为乡镇,取消联保。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时有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辖46保496甲。   1946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增设三嘉、月明2乡和湫头镇,因地域分属新正县和新宁县,故将月明乡侨置山河镇,将三嘉乡和湫头镇侨置永和镇。   1948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仍辖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属56保。   1949年4月,关中分区更名为三原分区,新正县、新宁县属之。同年5月,国民党正宁县自卫队在雷鸿轩、先子灵率领下宣布武装起义,县长马守礼被押送解放区。6月初,自卫队一部又叛逃到平子镇,国民党第三督察专员公署借机在平子镇恢复了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年6月,解放区陇东分区和三原分区负责人在陕西三原开会,决定撤销新正和新宁县建置,恢复正宁县和宁县,并将两县归属陇东分区。会议还决定将原宁县管辖的宫河镇及米桥乡2个保划归正宁县,将原正宁县管辖的平子镇划归宁县。原新宁县管辖的西坡、月明地区划归正宁县。原新正县管辖的湫坡头、职田、底庙分别划归陕西省旬邑县、分阝县。7月26日,经中共西北中央局批准,陇东分区改称庆阳分区,正宁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现在)。   1949年7月27日,正宁县解放。新成立的正宁县人民政府从原新正县三区驻地阳坡头村迁往永正。在永正讨论商定了对全县新解放区的接收工作。8月8日,县政府机关进驻山河城。从此,山河成为正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1949年至1952年,正宁县辖三嘉、湫头、永和、西坡、永正、罗川、宫河7个区、47个乡、165个行政村、439个自然村。   1953年,增设第八区马槽沟区。年末全县辖8区49乡。   1955年,撤销永和、西坡、马槽沟3个区,成立于家庄、唐兴、月明、西坡、山河、文乐、任家、纪村8个直属乡。是年底,全县辖5个区、8个直辖乡、30个区辖乡、34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10月,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正宁县属之。   1956年5月,撤销三嘉、永正、罗川3个区,成立南庄子、关家川、姚家岭、永正、南住、佛堂、罗川、榆林子、彭家川9个直属乡。是年底,全县辖2个区(宫河、湫头)、13个直属乡、15个区辖乡、30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撤销宫河、湫头2区和姚家岭、文乐、任家3个直属乡,成立宫河、碾庄子、牛家沟圈、五顷原、湫头、解家川6个直属乡。4月,又撤销碾庄子直属乡。至此,全县共辖30个直属乡。不久,又将30个乡并为18个乡,即月明、西坡、山河、永正、南住、榆林子、任家、纪村、宫河、牛家沟圈、罗川、唐兴、于家庄、解家川、湫头、五顷原、关家川、南庄。9月,撤乡并社,全县新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红光(宫河)、东风(榆林子)、卫星(山河)、红旗(永和)、跃进(湫头)、红星(三嘉)。12月,正宁县并入宁县。   1961年5月,宁县将原正宁县并入的6个人民公社划分为月明、西坡、山河、冯柳、永正、长乐、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双佛堂、湫头、五顷原、解家川、关家川、三嘉17个人民公社。12月,恢复正宁县建置,原正宁县并入宁县的17个人民公社复归正宁。   1962年,增设纪村、牛家沟圈2个人民公社,并设山河、湫头、宫河3个区工委。是年底,全县辖3个区工委、19个人民公社、390个生产大队、647个生产队。   1963年3月,撤销区工委。是年11月,双佛堂公社并入永和公社。   1965年撤销长乐、牛家沟圈、纪村、冯柳、月明、五顷原、解家川、关家川8个公社,全县并为西坡、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三嘉10个公社,辖生产大队111个,生产队668个。   1980年,由西坡公社析置月明公社,湫头公社析置五顷原公社。至此,正宁县下辖12个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自然村。1984年4月,五顷原乡改称为五顷原回族乡。1985年3月,山河、榆林子、宫河3乡改为镇。2002年,永和乡改为镇。至2003年12月,全县辖4镇、8乡、111个行政村、695个自然村。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正宁县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辖4镇,8乡,111个行政村,695个村民小组。   山河镇(村委会12个)、榆林子镇(14)、宫河镇(12)、永和镇(9)、月明乡(5)、西坡乡(6)、永正乡(11)、周家乡(15)、罗川乡(6)、湫头乡(8)、五顷原(回族)乡(5)、三嘉乡(8)。

编辑本段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比较广阔,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的子午岭林区,系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区,共3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9.3%,全为林草覆盖,植被状况优越,是我县涵养水分,调节雨量的天然水库。占我县林地总面积的80%。   耕地多分布于比较平整、肥沃的宫河、永和、山嘉,月明四条原面,土地平整,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多为较肥沃的黑垆土壤,共23.66万亩,占耕地43%。纵穿县境的三条河川   

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旧址

有川台地2.3万亩,占耕地4.6%。构成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山地多分布于原面两侧和沟谷四周和东部的梁、峁、塌撑等地类地形。一般小块、小片居多,坡度较大,小气候表现明显,海拔高差悬殊,对林木草种选择性强。资源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82%。全县有大小不等沟壑1200多条。沟壑密度平均达0.67公里/平方公里,沟切尝试在150-200米之间。这些沟壑浸蚀十分严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

气候资源

  正宁县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映也较平缓。子午岭林区气候阴湿,温度较低,雨雾多,日照少,霜期长。环绕林区形成特殊的多雨围带。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   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小时。日较差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无霜期限较长,气温较高,日照充裕,降雨量充足。太阳辐射问题和日照时数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为高,属我国辐射能源高值区之一,光能利用潜力很大。由于气温日差大,积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形成以及糖分积累。雨热功当量基本同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水资源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年降水总量为8.51亿亿立方米。   五条河流,均属泾河水系,自产水三条河流中四朗河为最大河流,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6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年平均流量0.91秒立米,径流量2880万立方米。支党河41公里,嘉峪川河在正宁县境内长25.5公里,还有无日天沟,和左家川两条河。   我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下白垩系碎碎潜水及承压水,地下水总径流量为2746.46万立方米。   全县总径流量8786.46万立方米,人均516.7立方米,耕地亩均200立方米。资源十分贫乏。县地形地貌特点是水低地高,发展灌溉农业有很大困难。

矿产资源

  据初步探明,县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超过16亿吨,有望近年开采。

林木资源

  东北部子午岭林区植被较好,有次生林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8.4%。全县共有森林面积76.7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8%,是甘肃省宜林荒山绿化达标县。

编辑本段县区经济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近五年年均增长5.2%,近3年年均增长8%左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47元,与全国小康标准2500元相差953元。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为2041万元、1.96亿元、3065万元,同比增长10.5%、10.1%、15.4%。综合经济实力居甘肃省第58位,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2:14:35。   罗川旱烟、宫河大葱为本县特产,烤烟、苹果、畜禽、食用菌、种子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被评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十强县”、烤烟生产基地县、种子   

曹洪墓

优势产业基地县。   正宁种烟的历史上,从1985年到2000年,全县累计种植面积86.2万亩,收购烤烟227万担,实现产值5.2亿元,烟农总收入5.56亿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烟税收入1.94亿元,企业获利3.3亿元。烤烟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以红富士苹果为龙头的正宁县果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果品以个大、色艳、味美享誉四方,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并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3的全县果园面积达11.1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4000吨。    香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的营养食品,是我国传统名贵出口商品。过去香菇一直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2001年我县西龙公司根据渭北旱原具有生产优质香菇的独特气候条件,且具有利用果树废枝生产香菇的丰富资源,从南方引进试种成功,并迅速在全县以公司加农户模式大面积推广。2002年发展万袋以上规模户4户,5000袋以上规模户15户,建办示范点22处,全县香菇产量达到541吨。    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薰陶下,勤劳、聪颖的正宁妇女创造了具有礼仪创造了具有礼仪佩戴、装饰审美、定情馈赠、生活实用等功用的香包工艺品,并不断创新发展,使正宁香包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大家庭里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赢得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针黹细密、巧夺天工,造型精巧、寓意深刻的美名。1989年,正宁香包产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展览,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作品"小布老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1990年,壁挂"五福庆寿"被甘肃省首届旅游产品评选会评为优秀奖。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民间艺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称赞正宁香包为"全国最好的香包","正宁香包香天下",赞誉正宁县为"中国香包之乡"。目前,正宁县已成立了香包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品开发公司,健全了收集、整理、设计、制做、销售网络,已形成以山河镇董庄村为代表的重点村92个,以彭粉女、朱慧琴、王金娥为代表的重点户197户,年生产能力达10万套(件)。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意大利等国,深受旅游者和专家喜爱。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3所,比1950年增加68所;在校学生达5.2万人,占总人口的22.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2001年全县大中专录取1191人,清华、北大等一批重点院校都有正宁莘莘学子步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每万人拥有大专文化程度95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70人,粗文盲率由1990年30.81%下降为12.75%,下降了18.06个百分点。43%的中小学实   

罗川古城

现了楼房化;学生告别了昔日"土窑洞",离开了"土台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文化广播事业日益繁荣。2001年全县共有各种文化、图书博物馆2个,藏书11731册,藏品1207件,农村文化室达111个,歌舞厅18个,活跃了城乡人民生活。建成香包公司14个,香包赢得“正宁香包,全国第一”和“正宁香包香天下“的美誉。   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卫星地面接收器边远山区随处可见,新闻媒体与老百姓联系更加紧密,电视覆盖率达87.2%,广播覆盖率69.2%。卫生保健防疫成绩显著。12个乡镇都有卫生保健防疫机构,病床数达287张,比1989年的267张增长7.4%。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计划生育以"三为主"、"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达到了"少生、优生、优育"的目的。2001年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6.03%,人口出生率12.00‰,死亡率4.45‰,自然增长率7.55‰.

编辑本段文化考古

小戏创作名噪陇原

  正宁小戏现象、正宁小戏冲击波,已引得省内外戏剧行家击节叫好,纷纷撰文推崇。证明“庆阳是一个出人出戏的地方”,绝不是空穴来风。2003年,甘肃省文化大省宣传周暨全省小戏小品调演中,正宁一台3部小戏(《舅整外甥》、《追铁匠》、《亲情》),囊括了6项20个大奖,名列21个参赛剧团前茅。一部《税费风波》,及时、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三农”问题中的症结所在,当属全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税费改革题材的小戏。它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风格诙谐,小中见大,通过喜剧化戏剧冲突和人物对白,揭示了税费改革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干群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上演以来,倍受欢迎,久演不衰,并被制作成光盘,广为发行。20多年来,正宁小戏创作,以其独特的“多味黄土喜剧”风格,走红陇原,声名远播,为繁荣陇东戏剧创作,发展戏曲文化事业,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的《争炕头》、《成亲》,1981年的《冤家亲》,1984年的《走山弯》、《热沾皮》,1986年的《怪娃审狗》、《老潘念经》,1989年的《棒打灭鼠队》、《特急情报》,1991年的《烧鸡王》、《满月酒》,以及后来的《追铁匠》、《抬轿》、《外甥整舅》、《舅整外甥》、《亲情》、《香包恋》、《两个县令》、《新娘杀夫》、《猪头记》、《县长捉鬼》、《绝招》、《五月的一幕》、《忠字舞》、《玉风姑娘》、《找新人》、《水往高处流》等等近40多部戏,可谓新意迭现,高标独树,两年三出戏,戏戏有神奇。其中《冤家亲》、《满月酒》获甘肃省首届剧本评奖一   

马鞍山

等奖,剧本由《甘肃文艺》出版发表,演出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审狗》在获中国剧协举办的1996年全国“三小”小戏类评奖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烧鸡王》、《追铁匠》获甘肃小戏小品调演编剧一等奖及多项一等奖。多部剧作在全国群星艺术节获奖,两部剧作刊于中国《剧本》……剧作家杨建国以及他的创作事迹先后被《中国艺术报》《甘肃日报》等报刊载文评述。甘肃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秘书长肖女美鹿先生由衷感叹:凡是他写出的每一部戏必然被剧团排练上演,必然在群众中大受欢迎,长演不衰,也必然在县、市、全省乃至全国获奖。庆阳市乃至甘肃省剧作艺术的绚丽光彩,因为正宁小戏的登台展示而纷披剧坛,辉耀陇原。   剧作家杨建国,牧羊务农出身,当过民办教师、业余剧团编导、专业剧团合同工、省出版社特邀编辑、群众文化辅导员,曾下乡包队、函授深造……长期以来,他是一边种田,一边创作。可以说是在黄土文化里蒸焖烹煮,在黄土沟壑间摸爬滚打。含辛茹苦的底层人的生活,一经他的笔展示出来,却有着激人奋进的喜剧色彩。他的戏路文脉,始终能够与黄土地上劳作的芸芸众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他创作的小戏中,剧情冲突跌宕起伏,剧意内涵深刻厚重,剧中人物栩栩如生,人物语言妙趣天成,戏味、人味、情味是那样的水乳交融,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是那样的慑人心魄。戏里有普通人的哭哭笑笑,戏里有社会进步的吉光片羽,戏里更有作者的一片赤诚和责任良知。他既写流逝岁月里的社会创痛,又写变迁时代中的人情百味,还写嬗变生活中的晨歌短笛,看了令人感奋,使人叹为观止,寓教于乐自在不言之中。   杨建国小戏的一大绝活,便是语言的“大雅大俗更大众,好听好记易流传”。如《冤亲家》:“设计咱不用计,逢场再作戏。”“我不信还有煮不熟的面、捣不烂的蒜?”《税费风波》:“人家紧吃我慢咽,单怕那碟子底朝天;人家高升五魁喊,我瞅着瓶子怕酒干。”用语言传达了细节,闪现了矛盾,催生了智慧。既有传统戏剧语言的深刻影响,又有民间俗言俚语的提炼概括。一经写出,不管是道白还是唱词,处处都闪烁着精彩迷人的语言之华,为剧情和人物增添了很多光彩。看他的剧作演出,常常是台上话出口,观众笑拍手,低头细品尝,方觉味长久。

正宁香包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在六七十年前的石器时代,正宁的先民们已能熟练地烧制造型优美、工艺繁复、艺术价值极高的彩陶器,展示了高度的智慧和精巧的技艺。上古时期,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活动的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医药学的发源地之一,相传黄帝曾在此与中医鼻祖岐伯谈医论药,留下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近年专家考证黄帝葬于正宁县五顷原。商朝末期,这里是财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传代十世,启农耕文化先河,奠周道之兴自此始根基之豳地属邑。秦代以降,文史遗存斑驳。秦直道穿境而过遗址尚存,汉古柏蓊郁苍劲,唐代龙凤晒烟闻名遐尔,宋承天观碑、元燕庆安墓碑风韵依然,明赵氏牍坊群保存完好,清铁旗杆傲然挺立。千百年来,名士墨客、仁人志士代有才出,胜迹屈指难数。西汉傅介子投笔从戎,封侯西域,千古流传。宋范仲淹在此驻节,嘉风堪仰。明景清考中榜眼,官居御史,在燕王朱棣“靖难”争斗中受戮,与方孝孺同标青史。明赵邦清官理山东,文治政能,谦贤达上,名传安南,大戏剧家汤显祖赞赏有加,万历皇帝亲题“坚持清白”。清范锡篆曾任乾隆太子禺琰太傅,一时称为斯文领袖。现代,汪庭有编词谱曲《绣金匾》,从陕甘宁边区唱红了全中国、全世界。钟灵毓杰、人文底蕴丰厚的一方水土赋予了古代正宁劳动妇女智慧的大脑和灵秀的双手,她们创造了具有礼仪佩戴、装饰审美、定情馈赠、生活实用等功用的民间刺绣香包工艺品。这些蕴含丰富的香包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及历代小说稗史传说和艺人的口传心授中传承下来,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使正宁香包赢得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针凿细密、巧夺天工,造型精巧、寓意深刻的美名。1987年,法国法中友好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吉莱姆和夫人瓦西埃尔专程来正宁考察香包产品。88年,香包《金鱼》、《五福庆寿》、《童子拜寿》等荣获“88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一等奖。89年,香包《人面青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正宁县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工艺美术优秀组织奖”。90年6月,正宁香包产品应新加坡商会邀请赴新加坡参展,受到广泛好评;同年作品《五福庆寿》被省旅游局评为“首届旅游产品优秀奖”。91年,作品《小布老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民间艺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多次来正宁考察,称赞正宁香包为“活的文物”、“正宁香包香天下”、“正宁香包全国第一”。2002年6月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正宁香包产品赢得了一等奖的殊荣;同年,正宁县已启动正宁香包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宁县已成立了专门的香包刺绣工艺品研究会,健全了集   

黄帝冢

信息咨询、品牌宣传、挖掘整理、图样设计、技术指导、生产制做、统一营销为一体的“研究机构+公司+农户”的香包系列开发销售网络,已形成专业研究机构5个、香包刺绣公司16个、重点户260户、加工生产户1160户,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套件。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意大利、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深受专家和旅游者喜爱。   为适应建设文化大县、经济强县的需要,正宁县决心以着力打造香包新品牌为突破口,全面扩大开放开发,弘扬民俗文化,开发人才资源,把香包产业做大做强,使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这一瑰丽的民间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光大。

编辑本段旅游风光

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旧址

  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旧址在县的宫河镇王录村。1936年12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为了策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买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以联合抗日,由陕北开往富平、兰田、正宁、宁县一线。第一军团政治部进驻王录村,当时任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同志住在王录村农民王振元家中的一孔土窑中(王家共两孔窑)。到这里的领导同志还有杨成武、左权、肖华等。红军一到王录村,就开展了发动群众工作,墙上到处写着“打倒日木帝国主义”、“打倒日冠扫除卖国贼”等标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民众抗日团体。一九三七年五月撤离王录。七七年六月份,王振元同志将他保留的当年邓小平同志用过的木脸盆架子、挂衣服架子献给了国家,现保存于地区博物馆。

曹洪墓

  曹洪墓为明代墓。曹洪,字文诏,山西大同人、以军功屡建迁至总兵官。崇祯末年曹文诏与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乓战于正宁县湫头塬,兵败自刎。《正宁县志》记:曹文诏自刎于姬家山,葬于北塬曹洪村。据查:曹洪墓葬在今正宁县愉林子镇南郊半公里的中巷曹洪村。东北距县城20公里。现存封土残高约12米,底径约25米,规模较大.据传说封土堆原为圆形,20多年前冢的中间下陷,形成现在的马鞍型。   燕氏墓碑为元代墓碑。燕氏墓碑原在正宁县周家乡燕家村西侧三百步之遥的塬面上,有四个大墓冢,墓前设有一通石碑和一些石刻。目前,独存石碑一通和两个石关.其它石刻已佚,墓冢已被夷平。正宁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公布此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搬迁到县文化馆内保护,石碑通体高3米,宽1米。厚20厘米,碑额小篆书写“欠元故燕君墓表铭”。碑文楷书,由上而下,自右至左。从碑文看,此碑为安西邸总管燕候圭安葬其父母和眷属所立,时在元代大德癸卯三月。

罗川古城

  罗川古城位于四郎河北岸,风光秀丽,地理环境宜人,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赵氏石坊,最东边的是恩宠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所建,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均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四月,系庆阳府真宁县为纪念赵邦清所立,这三座石坊各高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梁彩绘,布满人物、飞禽、山水、云烟、树木、花卉等浮雕图案。大幅匾额分左、中、右三品,上、中、下三层高悬。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艺和建筑艺术,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罗川小学(原城皇庙)大门两旁,距赵氏石坊约200米处,有一对高大的铁旗杆,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后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头四角各竖小旗,旗中有“断”字饰,作飘扬状,斗角下系小铃,迎风作响。杆下部悬砌一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杆有铭文,铸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罗川的街道东部(今正宁二中院内)还有清代建造的文庙天殿(罗川古城内原有规摸庞大的文庙,今仅存大殿),大殿座北面南.硬山顶.房脊两端有鸱吻饰,面阔五间,柱头斗拱为双抄双下昂,昂嘴甚长,至今保存完好。据史志记载,该文庙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洪武二年知县郭钧重修.明末毁于兵,清顺治时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时均作过补修和维修。大殿周围现保留五颗高大的“汉柏”,为古城罗川增添了古色古香气息。

神奇的马鞍山

  如果有空闲,不可不去马鞍山旅游。马鞍山观光最好是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   马鞍山位于宫河镇西面3公里的山上。如果来得恰逢其时,就会被马鞍山的秀丽景色吸引得神魂出窍。走出王录村旱塬的尽头,忽然地形一低,便像乘坐上一幅马鞍形的山。极目四望,梨白桃红杏粉柳绿。白的无瑕,纤尘不染;红的冒火,灼灼生焰;粉的红白相间,如描似画;绿的油亮,惹人怜爱。也许花草树木都有一腔迎春的心事要放,才不约而同地先着花后绽叶。这一山一岭的花海里,一行一行的油松翠柏,一层一层的鹅黄渐绿的柳林,在呼呼山风里,似乎整个马鞍形都抖鬃扬蹄,急欲腾飞。这活脱脱一幅马鞍的山型上,乘坐着谁呢?是英姿勃勃的春天,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时代。不论是谁,都心旷神怡,脱口而出:“好一个神山!”   马鞍山是神山。传说山形还是天神化的呢。传说孙行者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为了收买他,给他封了个弼马温。孙悟空不晓得此为何等职衔,官属几品,一问左右才知是个管马的,是天宫最小最不起眼的官。老孙怒气难忍,一下甩掉乌纱,回花果山做他的“齐天大圣”去了。这一下,无人管的天马便得了自由,满天飞奔,有一匹正冲出南天门的灰马,看到东南方向有一汪清凌凌的池水,一高兴便纵身洗将起来,溅出的小泥点落下来不一会就成了座马鞍形的山。后来就把这山叫作马鞍山。沿山道峰回路转,穿过碧翠的山腰,走过花叶掩映的山林,来到沟底,眼前豁然亮出一个绿油油、清亮亮的拦沟大坝。清风徐徐,坝中锦鳞飞跃,碧波鳞鳞,水面如绸,似镜反光,整个山形、草木花叶全倒映水中。天光水色,被点点游鱼纵横穿梭成一幅翡翠色的绫帕。坝里已投放20多万尾鱼苗,最重的已达10多斤。真是旱塬山沟里的“小江南”。游人尚且流连忘返,当年纵身洗涤的天马岂能舍得离开?

璀璨千古黄帝冢

  从正宁县城山河镇坐汽车至五顷原回族乡,在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有一东北指西南方向的高大古冢。古冢三面临谷,一峰耸起,高10~60米,冢西半部现修水平梯田18阶,每阶1~3米,阶面宽1~2米,上植核桃树近千棵。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1500~1800平方米。从土层成形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从冢三面临谷、水土流失情形看,原冢肯定更高大宏伟。当地老年人说是上辈传下来的“仙人坟”,再没有这么老、这么大、这么高的坟了。原先故坟上长满又高又密的松树,都说有神灵,没人敢动。经考证,松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砍掉的,梯田、核桃树是1958年后五顷原林场修筑、种植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帝陵,史称“黄帝冢”。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子午山亦称子午岭,即《史记》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庆阳知府赵本植编纂的《庆阳府志》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宁知县折遇兰编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真宁县,县治在罗川;今为正宁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10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黄帝冢所在地的五顷原和两顷原实系“五姓原”和“二姓原”的转音。五顷原原来只有5户人家,且是5个姓氏,两顷原也只有2户人,也是二姓。二姓或五姓,是陵户人数,可能是黄帝陵的守陵人。历代对守陵户都有定制。《万姓统谱》称:“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氏。”这里的居民可能就是世代默默无闻的黄帝冢的守护人。

正宁古景揽胜

  正宁属于黄土残塬沟壑区,由于自然原因,到处荒山秃岭,沟壑遍地,鲜有青山绿水。但对于有独特审美眼光的古人来讲,美是到处存在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明时,正宁人就总结出“正宁八景”,后又增为“正宁十三景”。来正宁做官的外乡人或本邑的饱学之士,在流连之余,对每一胜景都题诗吟咏,抒发志向,可谓情有独钟,见仁见智。而如今整理、发掘蕴含于这些胜景之中的人文价值,服务于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将正宁古胜景分述如下:   明嘉靖《庆阳府志》据正宁旧志录“八景”为:琴山古洞、罗川兔穴、彭祖遗丘、浮屠遗址、桥山陵寝、灵湫古祠、阳周古城、果老幻墓。   第一景:琴山古洞。在罗川城南1里,即抚琴山之上,有山洞一个,不知何年何月开凿。相传每当清风徐徐吹来,洞中恍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之曲。清乾隆时,山体剥落,已无古洞之踪,只山形状如琴式。相传这里也就是所谓的唐明皇梦群仙现于“箩底”之处。后世据此胜景敷演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第二景:罗山兔穴。罗山位于罗川城东20里。相传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梦群仙现于箩底,于是广派使者在全国各地查寻和梦境相符之处。一日,一位使者巡游至罗川县(正宁县古名),在罗山处见一老人随一野兔钻入一洞穴,就派人在此处挖掘,最后获得27尊玉石做的真人(道家称得道的人)像。启奏唐明皇后,龙颜大悦,遂改罗川县为真宁县。罗山兔穴由此得名。   第三景:彭祖遗丘。即彭祖墓,在罗川城东南50里的香庙塬,地名叫彭祖坳,墓址宏阔。清时墓前只余有一石马。   第四景:浮屠遗址。在罗川城东南30里之陈家川,即目连寺。为佛教建筑。曾载入《方国杂志》。明代寺废,但遗址尚存。   第五景:桥山陵寝。桥山即子午岭,桥山陵寝即位于县东子午山旁的黄帝衣冠冢。也就是五顷原乡境内的黄帝冢。   第六景:灵湫古祠。灵湫即位于罗川东60里之要册湫。是由于山体滑落,积水壅滞而形成的。湫方圆数亩,清澈透明,深不可测,天雨不溢,天旱不涸。以败叶枯苇投入,若有推拒之意,被漾于岸边。四周乔松荫郁,芳草萋萋,风来水声松涛相间,蔚为大观。相传天旱于此祈祷雨露,莫不应验如神,故称灵湫。故唐、宋时,朝廷多加褒扬封祀。唐时修建龙祠,历封“应圣侯”、“普济王”;宋时改封为“显圣王”;明时为一方胜览。每值深秋,素月清辉之下,灵湫风清波静,浮光流金,文臣雅士莫不到此以洗尘襟,以抒怀抱。此景也为明“庆阳府十景”之一。   第七景:阳周古城。又名驰武城,位于罗川城北30里。是秦时大将蒙恬被囚禁之地。据路笛先生考证,城址在今永正乡王家庄子附近。   第八景:果老幻墓。果老即张果老,为八仙之一,其墓位于罗川城东60里,即今西坡乡碾盘山上。即便在今天,山上苍松翠柏环绕,四季风景如春。   明正统间(1436——1449),时任真宁知县王正将原“正宁八景”中“桥山陵寝”削而更为“万寿晓钟”,新增岳山晓翠、石门排翠、龙门天险、古刹荷池、双河柳色五景,增删为“正宁十三景”。   新增的胜景为:   万寿晓钟:即罗川城万寿寺(现已废)中于清晨鸣响的大钟。晨霭之中,钟声清越,余音不绝,好似与天地长存。   岳山晓翠:疑为罗川城西20里处的高妙山。山上建有玉皇殿,下有罗湫古碑。王正赞曰:三冬时节,大雪纷飞,山川银装素裹,这里翠柏青青,拾阶登临,逸兴飞扬,堪可咏题。   石门排翠:即位于罗川城东南70里之石门山,此地与陕西旬邑县相接。石门山高耸入云,地势险要,云雾缭绕,林木葱郁,花香草芳,景色壮观,令人激赏。   龙门天险:即位于罗川城西北40里的龙门川。疑为长乐原以北的疙拉沟。这里坡陡崎岖,地势险要,行人罕至。   古刹荷池:即位于罗川城东20里的龙泉莲花池。池旁原建有观音寺。相传池旧生莲,引来冠盖鳞集,当地人颇以之为苦,遂废之。   双河柳色:双河即位于罗川城北的小河与罗水交汇处。据推测,过去河畔广植柳树,春季柳絮飞扬,夏秋时节柳枝依依,绿树成荫,为赏景、嬉水、纳凉的好去处。清乾隆年间,正宁知县折遇兰纂修《正宁县志》,又增删正宁胜景合为“八景”,分别是琴峰古洞、罗山兔穴、泰山拱翠、灵湫乔松、温泉夜月、云寂孤峰、五掌山形、支当古渡。其中将原胜景“琴山古洞”改为“琴峰古洞”,将“灵湫古祠”改为“灵湫乔松”。   新增的胜景为   第三景:泰山拱翠。泰山位于罗川城西南1里。清时树木密布,蓊郁青苍,上建有青帝祠,祠旁古木参天,苍松蔽日。泰山北面罗水环绕,东面与琴峰相对。站在泰山之巅,罗川东西两川犹如一匹白练;四面望去,峰峦叠起,在阳光之下若隐若现。一派美景,好似一幅图画。   第四景:温泉夜月。温泉位于罗川城西南3里,与黎阳山相对,即五王庄右的石泉。泉穴有3眼,从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冬暖夏凉。夏夜在此沐浴,月光倒泻,上下一碧,趣味无穷。   第五景:云寂孤峰。云寂山位于罗川城东南15里,周围山势相对较平坦,只云寂山一峰中耸,显出突兀嶙峋之气势。山顶建有古寺,寺前原有高阁二重。山植苍松,屈曲离奇,干霄蔽日。攀援而上,有登临眺望之趣。   第六景:五掌山形。五掌山位于罗川城东北2里。顶上五峰紧密排列,如刀削成,状如布指。朝晖夕阴,足以骋怀娱目。   第七景:支当古渡。支当即芝塘河,也即源于子午岭,流经关家川、陈家川,后入旬邑县之河水。位于罗川城南20里,疑为今关家川处。古时此为渡口,春夏观景,百鸟鸣翔,牧童横吹短笛,悠扬宛转,河水澄清潋滟,烟霞异态,美不胜收。折遇兰有诗云:“夕阳鸥鹭参差树,野笛菰蒲长短亭。”可尽其概。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正宁烤烟闻名遐迩

  正宁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子午岭西麓,全县辖12个乡镇,1319.5平方公里,22万人口。地貌属陇东高原沟壑区,黄土层覆盖较厚,土壤多为黄绵土和黑垆土,PH值在7~7.5之间。境内平均海   

正宁县烤烟

拔1460米。全年日照2447.7小时,日照率为55%,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180天左右,降水量630毫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正宁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经西北烟草质量监督监测站测定和广大农民多年的种烟实践证明,确实是适宜烤烟生长的最佳生产区。   正宁县种植烟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唐代以前正宁县即栽种晒烟。相传唐肃宗李亨在宁夏灵武即位,返回长安途中,经过正宁,品吸了罗川晒烟,赞其香气浓烈,消困解乏提神。从此,罗川晒烟声誉大增,被人们称为“唐台烟”,成为宫廷贡品。1200多年过去了,“唐台烟”依然久盛不衰,至今仍是当地群众主要的生产和经济来源项目。同样,正宁县种植烤烟也有着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1958年开始引进试种,到1981年初具规模,1984年以后面积稳步发展。1985年,正宁县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烤烟生产基地县。近几年,全县烤烟种植区域涉及全县12个乡镇108个村4万余农户,年均种植约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宫河塬的山河镇至周家乡一条线5个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涌现出了像榆林子镇乐安坊村烤烟年产值突破200万元的一大批烤烟生产专业村,和依靠栽植烤烟累计收入23万元的王怀显等成百上千个烤烟栽植大户。烤烟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的首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目前,正宁县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县。

正宁香菇

  食用菌生产是我县2001年从河南西峡考察引进、试种成功,2002年在全县推广种植的一个绿色无公害新兴产业,近年来,在省市财政、农发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创办了西龙食用菌开发公司,高薪聘请河南西峡食用菌工程师和杨陵农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员各1名,培训技术骨干26名,购置了粉碎、灭菌、烘干、接种等设备,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合同种植、订单生产、包收包销、抓点带面、稳步发展,使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数百年来传承不息,为人称道。   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该村以杨姓为主,约有300来户、1400多口人。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陇东制种第一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有闲田,人民衣食足。种子革命,也就是良种的繁育和推广,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以量与质的提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小种子的威力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2002年以来,县种子公司,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6000户,落实稳定制种基地20000亩;在种子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购进的种子占销量的96%;繁育各类作物品种35个,种子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新品种开发能力强,逐步形成了育、繁、推、销一体化格局,精选、包衣、统供技术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其中,主营产品“两杂”种子年经营1170万斤,销售收入达2120万元,销售利润为7.8%。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4张)

扩展阅读:
  • 1

    http://www.xzqh.org/quhua/62gs/1025zn.htm

  • 2

    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2005-03/22/content_5512283.htm

  • 3

    http://www.zninfo.gov.cn/GOV/ReadNews.asp?NewsID=702

  • 4

    1.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quhua/62gs/1025zn.htm

  • 5

    2.新华网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qy-zhengningxian/shouye.htm

  • 6

    3.政府网http://www.zninfo.gov.cn

  • 7

    4.游游中国http://www.youyouchina.com/gs/qy/znx/xsjs.asp

开放分类:
地理甘肃行政区划黄土高原
我来完善 “正宁县”相关词条:
合水县环县宁县镇原县庆城县皋兰县清水县西峰区华池县合水县 环县 宁县 镇原县 庆城县 皋兰县 清水县 西峰区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