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沛芝堂药店电话:上交不谄,下交不渎d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06:50
《易经?系辞下》上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西汉文学家杨雄将“渎”字改为“骄”字,变成了“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含意还是一样的。这是古人倡导的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西晋的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是这一行为准则的实践者。他20多岁时不好学,后折节向学,“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成为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学者。笔者在《皇甫谧转变的启示》一文中,曾写了他转变之由是其内心深处的“感恩心”“孝敬心”被激发、被升华,所以认为这两“心”是万不能丢的。这是人区别于畜生的分水岭。皇甫谧思想行为转变以后,不仅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品质上同样严格要求自己。他“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认为“轩冕未足贵,贫贱不为耻”。
  他表兄梁柳被任命为城阳太守,将去赴任,亲朋好友都带着礼品和祝愿前往送行。有人劝皇甫谧也应该为梁柳饯行。皇甫谧说:他做平民百姓的时候来拜访我,我都在自家门口迎送,招待他的也是平常吃的“盐菜”,因为“贫者不以酒肉为礼”;现在他做了郡的首长却前往送行,“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之安也”。终究没有去送行。
  亲朋好友也好,同学也好,有熟人当官了,高升了,我知道了,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庆贺一下,也未尝不可。像皇甫谧那样坚决拒绝,笔者以为大可不必,似乎有点太不近人情之嫌。但皇甫谧“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的说法却令人深思:决不能以一“贵”一“贱”的势利眼看人,梁柳的当官不当官都跟他皇甫谧无关,都还是一样的梁柳,他们关系仍然是表兄关系。
  我国古人虽没有“天赋人权”“人格上人人平等”这样的说法,但“上交不谄,下交不骄”这样的伦理观念,笔者以为是非常符合“人格上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的。显然皇甫谧身上没有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思想因子,是个“上交不谄,下交不骄”的实践者。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上交不谄,下交不骄”仍有很大难度。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史;家谱,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近编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占有着不小的篇幅。三五同学的闲谈,谈着谈着就会谈到当官上去:某同学提干了,某同学又上升了,某同学在副职的位子上徘徊多年了……。好象象熟人当官了,升职了,自己也跟着沾光了,身份地位也跟着升高了。嘴上说别人,心中想着自己,这就是现实的土壤,要“不谄”“不骄”,哪里能不难呢?
  在人际交往中做不到“上交不谄,下交不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在内心深处总存有或多或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情结。某人文章发表了,某人职位升高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才能,他付出的艰苦努力,而是他有门路有靠山,有钻营的手段;转而想到自己,不是才能不如,努力不足,而是没有门路没有靠山,不会耍手段。
  总之,自己的命运前途不是由自己掌握的,一定要依附于某一个具体的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具体的人,就会永远在黑暗中徘徊和苦苦挣扎。为了寻找和结识有提携能力的这个具体的人,就会通过各种途经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谄”——送礼送好话,热面孔贴冷屁股;但“谄”毕竟是不太好受的,而“骄”是寻求补偿的唯一途经,于是就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耍威风,说狠话,设羁绊。所以“谄”“骄”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有人说中国知识分子缺少独立性,读好书练好本领,要“售于帝王家”,即是说要依附于权贵。这自然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今天要建设法制国家,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被打破了,“人格上人人平等”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上交不谄,下交不骄”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观念,应该发扬光大,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