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人民医院网站:要电“不要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15:11
甘肃舟曲众多小水电无证上马 专家斥“不要命” 来源:央视网 2011年08月03日09:46      一、舟曲无证上马小水电  专家痛斥"不要命"    今天《经济半小时》将继续关注水流困局。违规建设水电站,这样案例并不少见,但前不久我们栏目接到线索,说刚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年的舟曲正在建设许多水电站,这些水电站既无环评审批,也没有做地质灾害的审核。我们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向有关专家询问这些水电站可能会对舟曲的地质结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 ,2500多人受伤。中央和甘肃省投入资金五十亿两千万,用于舟曲灾害重建、恢复生态。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研究科学家、地质学家徐道一了解到,舟曲泥石流导致41个在建、已建水电站工程合计扰动地表面积达322.83平方公里,弃渣达3834.8万里立方米,这些工程与弃渣既破坏了河岸山体的稳定,巨大的石块又容易在狭窄河道中形成"自然坝"造成堰塞湖。  地质学家徐道一,成功预测了日本大地震。  孙文鹏告诉记者,西南、西北地区的山不是一个土包,是峭壁,切的很深的峭壁,本身就是不稳定,再加上山的地质岩石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因水一泡,松散的岩石哗一下子就下来了。  两位年过八寻的老地质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去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的甘肃舟曲,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000座,两位地质学家为此忧心忡忡。  徐道一说,他们不笼统的反对水电站主要反对的地质构造和活动,地形很复杂,这样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灾害的。在他看来,地形上的急变和反差,以及气候条件,使包括白龙江流域在内的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富集。但也正是由于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的极不稳定,水电开发也伴随着引发泥石流等高地质灾害的风险。这个看法,得到了同为地质研究科学家孙文鹏的支持。  孙文鹏也表示,看到它又要建水电站,也许才知道水电为何搞成这个样子。孙文鹏告诉记者当时一听水电站变成这个样子,他义愤填膺地回答说简直是不要命了,简直是太冒险了。这些老专家的担心是多余的吗?我们的记者也立刻赶往舟曲,实地了解这些水电站给舟曲地质结构带来的影响。  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长约600公里,经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迭部、舟曲、宕昌、康县、文县等县区,一路曲折流向四川,从四川昭化县注入嘉陵江。这是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迭部交界处的白龙江,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绿色的飘带,流淌在高原上。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后,山势变得险峻,两岸林木森森,遮天蔽日。江水从峡谷中流过,犹如神龙般见首不见尾。  记者沿江而行,越过迭部县城后,发现奔腾的江水突然慢了下来,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看到了一个拦水坝,江水顺着大坝流进了一旁的水渠,而大坝这一侧的白龙江河道,因为水 流被截断,几近干涸,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沿江继续前行,发现有近10公里的河道完全断流。  在当地跑出租生意的赛囊师傅告诉记者,水电站全是让电站了,水进洞里去了。白龙江大部分都是干着的。  听记者问起白龙江断流的事,赛囊师傅主动当起了向导,他告诉记者,大坝是水电站的拦水坝,江水是通过山里的隧道,流进下游的水电站发电机组了。果然,在距离大坝十公里的地方,记者看到,江水从隧道中倾泻而下,完成发电功能后,再次被排进了白龙江。但是没走多远,记者发现在600米外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拦河坝,汹涌的白龙江,再次变成了安静的水库,从一旁的水渠流进了隧道。再次被拦腰截断的白龙江,河道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赛囊告诉我们,这一带的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每出现一座拦河坝,白龙江就会有长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断流。  赛师傅告诉记者卡巴乡这一节有五个水电站,而且都是新修的。  在舟曲水利水务局记者得知,目前白龙江流域干支流水电站超过了1000座。这种水电站,装机容量不大,上游建有水坝,下游建有发电机组装,水坝将水拦截后,通过人工渠道注入发电机组,利用落差发电。  舟曲水利水务局的孔经理告诉记者水电站全是水洞式,饮水水电站,通过打洞子,两级电站有12公里多。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候,孔经理回答说是为了让水头高一点,落差高一点,水头越高,发电量越大。  一座座水电站把白龙江拦腰切成了一段又一段。虽然正值丰水期,但是除了有几座水电站放了少量的水之外,其他大部分水坝滴水不漏,把江水都引向了水电站的水渠。大面积河段的白龙江出现断流,河床只能这样裸露着。  沿省道313线进入舟曲地界,记者发现,沿途有十几处才发生的泥石流,憨班乡的张家诚老人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的一场大雨,引发泥石流并阻断了公路。这里的村民还告诉记者,这一次泥石流很大,泥石流下来的全是是石头。  当记者问到在山坡挺结实的情况下,石头是怎么下来的?张家诚老人告诉记者,暴雨来的时候石头并没有这么固定。虽然现在车一过的时候灰尘好大,但是,没有泥石流这个公路是一点灰尘都没有的。  记者发现,在上游清澈见底的白龙江,到达甘肃迭部、舟曲之后,已经变成了浑浊的黄色。白龙江上游两岸遮天蔽日,覆盖着原始森林,到这里成了光秃秃的山,沿途滑坡地带和路边高悬的大石头,似乎一触即下,让过往的车辆行人不敢做任何停留。  村民们说,泥石流阻断公路、砸坏过路车、甚至冲走田地,在这里都是很平常的事。不过,在老人们的印象中,以前的舟曲很少有泥石流。  张家诚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原始森林,都有很粗的树,现在都没有了,以前泥石流是很少很少的,现在泥石流这么大,这些跟现在建的坝子很有关系,因为,如果树林长得很多,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泥石流了。  老人说的坝子是指附近的几座水电站。张家诚说,如今爆发泥石流的这几座荒山,曾经是连片的原始森林,大树盈抱,遮天蔽日,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伐木伐的厉害,山上的原始森林都被砍光了,后来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复了些,不过这几年,新建的水电站,把恢复的植被又破坏了。建电站的坏处就是破坏严重,当记者问到建水电站破坏什么时,村民们说破坏森林,因为不砍伐就不能修建,不砍伐就走不过去,管子也拉不过去。  采访中,张家诚老人告诉记者,封山玉林的这些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种树,但是以前布满原始森林的这些山,现在种树却很难成活。以前树可以成活,是因为以前土质也好。但是现在这些地方种树没有水。记者疑惑地问到,按理说这个地方守着江,是个不缺水的地方,为什么树还种不活呢?村民们说是因为人家沟都有水,我们沟再大也没有一点自来水。  山还是那座山,为什么当初布满原始森林的山,现在树却很难成活了呢?  水利部部长顾问王浩院士告诉记者因为白龙江这一带土壤都很薄,原来有植被保护着土壤,现在把这些植被砍掉以后,再下雨土壤就流失了,也就是所谓的水土流失。再种树,有限的土壤都流失了,再往上种就很不容易恢复了。  年近八寻的老地质学家孙文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在白龙江流域生活过,在他的印象中,现在这个泥石流多发,荒坡遍野的地方,曾经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鱼儿成群的江南水乡。  孙文鹏告诉记者以前一下暴雨,都拿着扁担扎鱼。"水中间河道里面哗啦啦,可以去捡,可以用扁担扎,这么长(用手比划)的鱼都有,那时候老乡很好笑,一下雨以后都拿扁担到水渠里面去找鱼。"  锁儿头村长也告诉记者原先的河水冲下去都是清清的,现在一下雨就是浑水。记者看着浑浊的河水说不下雨也是黄色的,也是浑的啊。锁儿头村长说那是由于顺河道修路、修电站影响的。有泥沙跟着下来了。  锁儿头村长还说以前随便看就有鱼游,有时间就可以用一个钩子直接把鱼钩上来,但是现在就没有了。  环保局长告诉记者:舟曲山清水秀,真正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白龙江,原来就清澈见底,水里面鱼有的都能看见的,但是现在有基本上灭绝了,现在修电站,修电站以后水库,一级一级,鱼儿到繁殖季节要游到上游,要洄游的。现在是洄游的通道断了。  路过巴藏乡的时候,记者发现,沿路很多村民都在修房子,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鲁良华老人说,修房子是因为房子地基下沉,有裂缝所以不能住了。鲁良华老人告诉记者手掌都能伸进去裂缝里四厘米。在前年,水电站建上来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裂缝了。  村长陈军权向记者透露,现在基本上80%的房子整个地基是塌陷的。这些房子暂时安全感不强。  现在大容水电站水持续不降,边上那些果树整个也淹没了。  村长陈军权介绍,巴藏乡以前有金矿,民国的时候就踩空了,水库的水是顺着掘金洞流进村里的。  薛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老人们挖金,水电站把水注起来,就自己下沉。以前是平地,现在是地表的部分陷下去了,才出的洞,这个洞在庄子里很多。最大的下沉的面积有27立方米。  在村民们说的大容水电站,记者发现水电站的水库,距离巴藏村只有不到3米的距离。  鲁金来告诉记者水位上升了差不多有20多米,水库差不多有3公里。那边有人种的地全都是水淹了,泡了,都垮掉了,边全垮下来了。以前没有水库的时候两边的坡都不垮,水下面,以前地质比较硬,现在水上来了,上面都是松土、沙子,沙子容易泡水。当记者问到,有几个村出现了泥石流的裂缝,两岸垮的情况时,鲁金来说几乎就是连着河床一带全都有裂缝。  记者得知,这两村现在有3900多名群众居住,巴藏乡曾多次出面和电站协商,希望能降低蓄水量,但是电站没有答应, 最终只同意以每平方200——600元不等的价格补偿村民盖新房子。现在已经有村民领到了补偿款,但是村民们发现,麻烦并没有结束,因为新修的房子又裂了。修完大概三四天出现这个裂缝,裂了就越来越大。  水电站拦水坝和巴藏乡的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把情况反映给了地质家孙文鹏。  地质专家孙文鹏告诉记者,水坝一抬升,地下水网整个变化,为什么?这里拦了坝以后水位抬高了,水就往两边跑,两边跑,原来是干的,地下水位的抬高,两边的地区的评价那得重新开始,打破平衡了,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地下挖空了的地区,肯定一片坍塌。  在孙文鹏看来,这是水电站无序建设引发的地质灾难,水库紧靠村子,即使地下没有掘金洞,地下水位也会上涨,导致房屋下沉或坍塌。对于目前水电无序开发引起的江河断流,地质科学家孙文鹏十分焦虑。  孙文鹏说,破坏不一天就搞掉了,一棵树在那里长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破坏以后才能够恢复吗,还能恢复吗。整个坍下去了,怎么把它恢复起来,整个村庄没有了,赔几万块钱,到别的地方建房子,旁边不可能盖房子,生态条件没有了。
 

央视聚焦“水流”困局:快上小水电 隐含大问题

来源:央视网 2011年08月03日09:50       CCTV2《今日观察》聚焦水流困局系列节目:

  快上小水电 隐含大问题

  部分地方小水电一哄而上,它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发展水电如何处理水和电的平衡?怎样更好保障生态环境和当地百姓的生活?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张鸿共同评论。

  小水电建设紧锣密鼓,原因为哪般?聚焦水流困局。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家):我们不笼统的反对建水电站,主要反对的是地质构造很活动,地形很复杂,这样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灾害的。

  孙文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家):在西南、西北地区,它这个山不是一个土包,是峭壁,切的很深的峭壁,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加上那个山的地层岩石不一样,松散的岩石用水一泡哗一下子就下来。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两位年过八旬的老地质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去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的甘肃舟曲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两位地质学家为此忧心忡忡,对于舟曲到底要不要建设水电站?舟曲县地震台台长聂立民,土地局副局长张小红态度明确,白龙江流域不适合修水电站。

  聂立民(舟曲县地震台台长):因为白龙江是个大断裂带,从迭部到舟曲到武都,这是白龙江大断裂带。

  记者:这一片都是一个断裂带。

  张晓红(舟曲县土地局副局长):地质构造上来说是山体比较破碎,山大沟深,地震滑坡泥石流三大灾害的高发区。

  水电站项目的审批立项需要经过严格的环评手续,但是舟曲县这68家水电站环评情况到底怎样,记者后来联系了甘南州环保局,希望能了解流域内水电站的环评情况,不过直到节目播出甘南州环保局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因为乱建的水电站争水,国内江河断流的事情屡有发生,南河干流百余公里建16座饮水式电站,导致河流断流鱼鳞灭绝,600公里的白龙江在很多河段,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大部分水坝滴水不漏,大部分河段的白龙江出现断流,河床裸露。

  张鸿:私建、乱建水电站的问题严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并不是一个水电专家,但是从直觉上来说,一个县里有68家水电站还是有点多,事实上多了,烂了,就带来了副作用,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比如河道干枯,树木的根部没有水,还有植被的影响,还有就是审批过程。我查了一下新闻,2005年,《经济参考报》报道,汉江有900座小水电站一哄而上,那时候就是有一个投资热潮了。2007年,新华社报道,广西北部私建、乱建水电站的问题严重,当时广西自治区的水利厅公布的四无水电站就有493座。如果我们把一个一个的河流比作国家的毛细血管,我们会发现毛细血管里面已经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血栓。

  彭真怀:水电站的无序开发会对下游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白龙江流域实际上是嘉陵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是600公里,我实地勘探过,走过这个地方。这里有上千座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大的是20万到30万千万,小的是0.5到0.6万千瓦,更多的,我们所说的小水电站主要是几百千瓦,这些小水电站无序开发以后,带来的后果是河床干枯,岩石裸露,如果一旦发生山洪暴发,将会对下游,对周边的居民生命财产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从2005年开始,甘南地区各县提出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富县的开发思路,招商引资发展小水电。有一个叫做博峪的水电站,环评、安评,林业战略手续均没有办理,但实际上已经开工半年多,水电站负责人并没有为手续的事情苦恼,虽然林业局叫停该项目,招商局已经答应了出面帮忙。

  孔宁新(舟曲县博峪水电站负责人):通过我们王局长,只要我们电站一有事情,我们一有事情就过来招商。

  在当地招商局王局长的办公室里,唯一张贴的挂图就是这张水电站分布图,从图上来看,整个白龙江流域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水电站所覆盖。王局长告诉我们,目前全县水电招商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王建功(舟曲县招商局局长):像舟曲这么贫困的地区,如果把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不开发,那舟曲是不是会继续贫穷落后?假如这些水电站全部开发起来了,我们这两个多亿,就整个把我们县的经济给带起来了,带活了。

  在舟曲县财政局我们得知,在没有水电招商引资之前的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过千万,招商引资六年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2700万,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达到4929万,其中40%来自于水电站营业税。记者了解到,林业资源丰富的甘南地区,曾经也是原始森林覆盖,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几十年来的砍伐导致林业资源消耗殆尽。财政局长告诉记者,目前治理白龙江沟道的支出是3亿元。

  王琴(舟曲县财政局副局长):白龙江主要是中央财政支出。

  记者:全部是。

  王琴:全部是中央的。

  记者: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来自于哪儿?

  王琴:生态环境这个主要是中央1.6个亿,然后就是省级财政收入是3000万,县上没有投入,县上本级财政比较困难,这一部分没有投入。

  记者:是因为今年发生灾了情没有,还是一直以来就没有?

  王琴:就是以前这一部分的投入,本级财政确实困难,主要是靠上面的转移支付和专项,本级财政收入只有4000多万,这根本就保不了这些,所以这部分的投入,还是主要靠的还是中央和省级财政。

  记者发现,舟曲的水电开发的税收算地方的,而生态破坏之后的救治和修复费用则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全部买单,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长顾问王浩院士认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部部长顾问):这都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屁股指挥脑袋的做法,水电,我国应该积极开发,问题是如何开发?现在的小水电一哄而上,没有审批手续或者审批手续形同虚设,地方为了收这一点税,让很多不合格的小水电大批的上马,增加GDP,这样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彭真怀:在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的区域  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成为地方政府财源的主要来源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地方政府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执政一方的党政主管,都希望为本地的人民带来福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有些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怎么办?就我在黑龙江流域调研的情况来看,其中的某一个县,它在1998年之前,主要是靠砍伐森林作为地方政府财源的主要来源,占了60%;在1998年以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实施以后,就开始盯上了滚滚而流的江河,所以这个县在白龙江流域经过的流域内建了68个小水电站,把它作为了地方政府开发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据我所知,这个县的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占了全县开工建设项目的80%,因为水电站建设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在建设过程当中可以带来建筑安装费,在建设以后可以带来其他的税收。

  张鸿:短期的利益驱动战胜了会长期带给地方的副作用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短期的GDP增长来看,好像是挣钱了,但是这样挣的是未来的钱,是未来子孙的钱,也是全国人民或者全省人民的钱。短期的利益驱动战胜了长期对这个地方带来的副作用,这样头脑一发热,那就大面积的上了。

  如何才能让水流继续?在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长期以来,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但是在美国、德国、挪威等发达国家,这个两难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在美国,水电规划十分注重整个河流的规划,所以有人用水电项链形容美国水电,在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河流上,有关各州都成立有科罗拉多河流委员会,进行统筹安排,每年发电用水多少,农业灌溉用水多少,科罗拉多河沿线各州分多少水量,都由河流委员会进行管理,由于重视全流域的水电阶梯开发和利用,水电规划把重调节放在重要位置,美国西北地区的哥伦比亚河流上的水电阶梯开发,非常重视在河流的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上游,修建具有较大调节库仑作用的龙头水库。而在一些流量较少的溪流上,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坝,他们只蓄水不发电,为下游电站服务,一库多用,或者说是一拖多的水电规划模式,就成为了水电优化发展的最佳模式。

  德国目前水电开发程度已接近70%,是世界上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国家,但是,水电在国家电力中的比例却较低,只占4%左右,德国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也限制了水电的开发,许多主要河流规定环保和航运有优先开发权,而水电则没有,无论哪一项大的水电开发项目,只有当采用的新技术使环境专家和投资者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这项目才能成功。

  挪威,全国的电力供应99.8%来自于水利,而且主要来自小水电,挪威对于生态水排放,有着严格的规定,同时专门配套了鱼道建设,使得水资源开发多年后,江河水流量能保持在每秒10立方米左右。

  彭真怀:加大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力度  不让完整的河流被支解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国际经验可以给我们河流的治理提供哪些借鉴?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我们要在情感上认为人与河流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因为每一条河流代表着一段历史,它是有生命的,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生态,所以挪威人在建设水电站时,他可以为鱼让出一条河道来。法国在建立水电站的时候,可以保留原来的河道,另外开设一条人工运河来建水电站。美国Edwards大坝在服役了162年以后,主动的进行拆除,也是为鱼类提供一种栖息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河流的治理是必须要把整个河流看成是一个全流域的治理,而不能按照行政区划,仅仅是满足某一个省,某一个市,某一个县,乃至某一个乡镇的利益,不能把一条流域,一条河给肢解了。

  我们的水利建设必须进行顶层的制度设计,加强所有流域的全流域的管理,所以长江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有黄河水利委员会,那么这些水利委员会必须发挥作用。我们有这些水利委员会,我们有相关的政策法律,要真正的执行这些政策和法律,才能不使我们一条完整的河流被支解。

  张鸿:必须改变无序开发的现状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关于国际经验,我们能借鉴一些东西,但是在思路上,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从"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积极发展水电变成了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的开发水电,所以我们才要求要立项,要环评,要安全评估。现在的问题是:地震局长表示,我们这个地方不适合建水电站;环保局长表示,我们这个地方,不给你证,我不做环评。但我不拿这些证,我照样可以建,这个问题怎么改变?怎么让它停下来?这是现在必须得考虑的。我们今天说,新增的小水电必须得批,才能建。但是现在不批,它照样建,我们怎么办?一条河流,我们不能把它支解了,这会带来圈水收费,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时候,就变成大家都一哄而上地做这种错事。

  王浩:最要紧的是要严格基建程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长顾问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首先要严格基建程序,要把整个的建设按基建程序上马,经过流域主管部门的统一的审批,统一环评,这是最要紧的事情。现在有的地方政府不重视这个事,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招商引资这样的小水电,没有经过基建程序,这是非法的。另外,要有比较细致的项目环评和流域规划环评,要有专业、专门、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规划以及防治措施。

  周大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应作合理规划统一安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要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很多小水电站建了以后,把大河弄干了,所以小水电站的建设一定要和当地的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利用挂钩;第二,水电站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流域的小水电站,如何盖好,应该进行一些小流域的规划,同时应该和大水电站、大的水利设施的建设,有统一的安排。

  张鸿:必须要有制度的保证  才能够进行真正的治理

  (《今日观察》评论员)

  水不流了,一个一个违规的小水电站就像人身体上得血栓一样,现在影响了肌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引来一场大病。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体检,哪个地方有血栓,就要进行清理,要用很好的药,该炸的也得炸,绝不允许出现新的血栓。那么这就必须得有一个制度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治理。

  彭真怀:水电站的治理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前景:今年7月份,中央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60周多来,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