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服用可致死的药物:人在旅途·爱情絮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31:05

人在旅途·爱情絮语

在人生的旅途中,爱情和婚姻是生活的主旋律。从古到今,歌颂美好爱情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对酿成爱情悲剧的背叛爱情的行为进行鞭挞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从《诗经·关雎》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民间传说《梁祝》《白蛇传》到歌剧《阿诗玛》民歌《敖包相会》无不在歌唱纯洁忠贞的爱情;从《诗经·氓》话本《杜十娘怒陈百宝箱》到流行歌曲《爱情买卖》无不是在鞭挞对爱情的背叛。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生活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生活中,人们把一个人的婚姻称为“终身大事”可见,爱情和婚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在现是生活中,在爱情领域里,不像其他领域,如科学、文化、工农业生产、商品购销等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生产牛奶制品,生产计算机,销售粮食和棉花等,都有确定的标准;职场有职场的规矩,做领导工作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连做一个公民也有法律和公民道德规范。然而,如何获得爱情,却没有一定的标准和正确方法。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形成爱情的各种因素,实际上是呈模糊分布状态。你以美貌作为标准吧,偏偏有人选择相貌丑陋的为妻,诸葛亮就娶了貌丑的黄氏,两人相濡以沫,爱情生活十分美满;你选择财大气粗的富翁为夫,可七仙女偏偏要嫁农村的无产者董永为夫;那么,就选择既有才又有貌并且还有钱的为夫为妻吧。当然,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可那有这样的美事!过于苛求,只能导致失败,十全十美的人在人间几乎找不到,即使有那么个把,他能爱你不?爱一个“完美”的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十全十美的人和十全十美的爱情只有文学作品中才有,世间没有一个爱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份感情是毫无瑕疵的,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你心目中是绝对完美的,不曾有一丝的缺点,而你敬畏但又渴望亲近他(她),这种感觉不叫爱情,而是“崇拜”。这样的人也就变成了神。   

现实生活中,有人希望借助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婚姻:贫穷的想以此获得富足,低贱的想以此变得高贵,他们往往把对方的身份、地位、背景、财富作为择偶的条件,这样的婚姻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持久,尤其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爱情。因为你压根就不是爱他(她)这个人,爱的是财富和地位。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奋发图强,你得改善自己,只有这样,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想靠在爱情方面投机取巧来改变命运,往往会以悲剧收场。因为爱情是平等、自由而且神圣的,带有条件的爱情难以真挚,更难以恒久,万一这些条件半途消失的话,这份爱情还可能存在吗?   

可见,选择出身地位、金钱、美貌都是不正确的爱情观,庸俗的机智精明最终会害了自己。殊不知,金钱、地位都是身外之物,说不定哪天富贵者就一贫如洗了,权高位重者就身败名裂了,只有两人真正的心心相连,摒除一切身外之物的爱情才能永恒持久。身外之物都有可能化为乌有,不变的只有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情感,这才叫爱情。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只要夫妻二人把爱情根植于心,相互帮扶,牵手而过,那就会是一幅动人的画。心中有爱,活得再苦再累,如果不放松那只牵着爱情的手,也是甜蜜和幸福的。俗话说“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夫妻同心协力,靠自己的双手,没准哪天你们就会财源滚滚,成就百万之富。

爱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恋,最后跨入婚姻的殿堂。从情感层面上来说,就是从生理上的两性相吸,审美上的两情相悦,到精神上的两情相许,最后到生活上的生死相依。当你真正遇到一个人,两个人之间发生感情了,要如何判断是真正的爱情呢?笔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一种给与,不是一种占有,而是一种奉献,这种奉献不是道德上的标准,而是自身的一种感情。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是想奉献,就是想给予。这种激情是必要有的,真正的爱是不讲回报的一种激情。两个人真爱了,人性中的父性母性都会发生融合,你会心疼他,他会心疼你。如果需要,会为对方献出生命,现实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随时看到这样的情景。真正的爱情应该是长久的,而不是短暂的。如果说,追求的时候非常狂热,但是这种热情很快就过去了,那么这肯定不是爱情,只是情欲,是一时的迷恋,哪怕是真实的。应该有一个程度,但这个标准很难定,哪怕是真正的爱情,最后也可能会消失的,两个人很相爱,结婚了,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婚了,感情破裂了,可我们不能说以前的爱情不是真爱情。两个人真正相爱了,而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那么这个爱情最后冻结了,结束了,不意味着以前的行为不存在。这些经历应该作为一种人生的财富把它珍藏起来。

爱情虽然幸福美好甜蜜,但也常常会遇到激流险滩,触礁沉船的恋爱也是一种常态。我们知道,失恋是情感世界里最可怕、最刻骨铭心、最伤害心灵的不幸了,它常常使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它有时甚至让人怨天尤人,痛不欲生,于郁郁寡欢中含恨告别人生,作出傻事。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对于爱情的理想化,把爱情看的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不过,男女对失恋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处于弱势的女子往往最极端的是自杀殉情,而男子选择最极端的往往是对女方的报复。另外,失恋的人常常会无止境地缅怀逝去的爱,在这缅怀的过程中,反复出现在自己记忆里的并不真正是一个完美的异性,而是自己杜撰的那份完美的感觉,失恋者在无形之中会将对方美化,赋予对方一些神奇的特质,于是他们更加舍不得放弃这段感情,更加舍不得离开那个人了,他们紧紧地守着这一道爱情的裂痕,不断地幻想破镜重圆的美梦,他们自认为是一名勇于冒险、经得起折磨的坚强勇士,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都要拯救这份迷失的爱情,无奈对方已经不愿再回头,于是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常常搞得失恋者焦头烂额、痛苦不堪。本来,爱情是男女双方的心心相印,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相悦相依,既然对方已经移情,不再在乎你的感情了,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依恋他(她),去爱他(她),那就干干脆地离他而去吧!  

爱情是人生中美丽璀璨的篇章,但爱情也可能发生转移,有时甚至越是刻意去把握它,它反而消失得越快,因为爱得深,所以总是怕失去。人变得敏感而多疑,总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可越是这样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彼此之间应有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爱情具有排它性。但是人性还有另一个趋向,那就是在你和异性接触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和与同性接触不同的一种愉快感受,产生好感,乃至动情,这就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倾向。《荷马史诗》中描写海伦,古希腊著名的美女,当她在宫廷上出现的时候,国王和大臣全都发呆了。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看到美女,眼睛一亮,心里一动,我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这是人的本性,孔子不是说“食色性”吗。但是这两种倾向是互相冲突的,一方面自己难免会对别人动情,另一方面你又不让对方对别人动情,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而不是多向的。两个人相爱,应该是彼此专一的爱对方,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喜欢两个人,但是不能永远去爱两个人,最终必须要有一个选择。

下面再说说爱情的变异,也就是非专一的爱。我们知道,爱情是自私的、专一的。但是,古往今来,存在着并非专爱一个人的爱和婚姻。几千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那些王公贵族、帝王将相、权贵势要、富人大家大都是三妻四妾,皇帝后宫就有三宫六院,嫔妃三千。这些夫妻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呢?还有就是几千年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之间的婚姻遵从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完全没有自由,所以他们也谈不上有真正的爱情。正因为如此,像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和织女、许仙和白素贞、张君瑞和崔莺莺之间的自由恋爱才显得弥足珍贵,就连卖油郎和名妓花魁,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的爱情也成为人们传诵的佳话。《长生殿》里唐明皇和杨太真之间的相爱相依已经到了期许生死的地步。这当然是那个社会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理想和追求。但是,理想终归是理想,文学作品中的这些令人向往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实际生活中,众多妻妾有几个享有真正的爱情。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夫多妻制,铲除了寄生在社会上的毒瘤—妓院,才使男女之间专一的爱情成为现实。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潮中,贪图享乐的腐朽之风沉渣泛起,一些有权有势或者有钱的贪官、老板公开或暗地包养二奶三奶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贪财的女子心甘情愿地投怀送抱,有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走出校门就被人包养。不是有笑话说,有女子嘲笑喜儿傻,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这样的有钱人?这些不正常的男欢女爱,男的图色,女的图财,是一种变异的情爱,根本不能叫做爱情。情窦初开准备恋爱的人们,特别是女孩子,千万要自尊自爱,不要起贪念,以防跌入色狼的陷阱。漂亮的女人容易获得男人的爱,却往往不懂得如何去爱,爱什么人,只有聪明的女人才能成为高明的爱情专家。爱情是选择的结果,如果你选择了金钱果和权力,就很可能等于选择了屈辱,如果女人没有真爱的沐浴,就像缺水的玫瑰,容易凋谢。如果不慎跌入陷阱,就会抱憾终生。
   我们要用一生的时光来解读爱情这本大书。不要性急,慢慢来,只要你用心灵去探察、去理解、去解决,就必定能抓住这本大书的精髓,在人生的旅途中,去享受爱情的幸福甘甜。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