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4:02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思考

胶州市第三中学  孙兆刚   2011年7月13日 10:22

 

必修五的不等式提前问题所想到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一、硬件----知识层面

(一)知识内容的衔接提升

(1)二次函数问题,初中课程标准对二次函数的要求是: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是非常低的,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配方、作图、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尤其是二次函数给定区间求最值问题)都提高了难度,因此上述内容应该作适当的拓展与补充,并应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对二次函数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有利于今后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这部分内容现移至必修5讲授,但在很多习题中却屡见不鲜。解不等式是数学的一个工具,建议提至必修1讲授,使函数的内容更加丰富,相关知识内容也将更加完整。

(3)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已不作要求,高中没有作为专门的内容讲授,但却经常会用到,而且被列为重要内容,需要加以补充。“三个二次”的关系提前在必修1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知识学习。

(4)十字相乘法在初中的要求很低,大都只限于探讨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问题和含有参数的分解不做要求。高中却常常要用到,如解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等知识,因此这方面内容也需准备。

(5)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已不作要求,高中在幂函数的例题中出现,本节内容若既要讲授幂函数的概念与相关性质,又要加强有理化的训练,学生学习会感到非常吃力;函数的某些练习中也有分子、分母理化的思想。因此有必要对有理化问题作深入学习。

(6)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高中还在用,需要适当补充。

(7)初中对因式分解的要求较低,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方法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在高中因式分解应用频繁,并且难度有所提升,要求迅速进行因式分解。因此因式分解需要弥补强化

(8)方程、方程组,简单的不等式(一次、二次、分式不等式)解法在初中的难度比高中要低得多。高中应用却非常广泛。学生在解方程、方程组,简单的不等式上却是弱项,由此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强化学生这方面能力迫在眉睫。

(9)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基本上不作要求,只限于定量的研究,高中则是重点,尤其是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结合在一起。参数的出现、分类讨论思想使函数的内容精彩纷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这方面能力必须强化。

(10)初中几何中的常见结论,如垂径定理的应用;射影定理;内角平分线;外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几个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等需要巩固强化。

(二)数学方法的衔接提升

(1)配方法在高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初中虽也涉及,但还需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配方法的基本过程。

(2)换元法也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之一,在数学解题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对该方法的训练已大大弱化,高中数学却经常在应用,可设计专题内容进行系统讲授。

(3)分离系数法、待定系数法,作为基本的数学方法初中要求明显降低,高中教学可进行系统的讲授与训练。

(4)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要在专门的课时下进行不断的渗透,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从而能自觉应用于数学解题中。

从两方面看我认为高中课程必修1第一章前可增加一章第零章初高中衔接,内容为:第一节运算,包括数、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新增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分子、分母有理化;第二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第三节方程、方程组,简单的不等式(一次、二次、分式不等式)解法。第四节三个二次问题,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求根公式、十字相乘。二次函数用配方法解决作图、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尤其是二次函数给定区间求最值问题)、二次不等式的迅速求解方法;第五节简单含参问题讨论;第六节初中几何中的常见结论;第七节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换元、分离系数法、数形结合法。

二、软件---教师与学生

怎样才能切实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认为每位高中数学老师要做“四要”和“三培”。

“四要”是:一要熟悉初中各年级的数学内容,并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二要在一的基础上,熟知高中数学各部分内容在学科体系内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三要清楚高中数学各部分内容与初中数学相应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这就是说,初中的相应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而高中相应内容对学生又要求达到怎样的高度;四要准确了解所教学生初中数学的知识背景。

“三培”是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读书自学的习惯;②写数学日记的习惯;③课后总结、归纳方法的习惯;④多疑问、勤思考的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①注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②重视知识、方法归纳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③拓宽吸收知识的途径,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一点非常重要。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①适应能力②应激能力③承受能力④控制能力⑤表现能力⑥自我慰藉能力。培养这几方面不仅对学习有利,而且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