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与道教之异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7:50
         试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与道教之异同

宗教发展到今天,除了分化,还有融合——这是很对的。说起来,原始宗教的教义都非常接近,若是就将圣经作为宗教经典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来相较的话,那肯定是不错的。他们之间的分歧只不过是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性化或人文的理念的重视程度或出发点不同而已。然而推而广之的话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在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它们之间就没有接近的教义了,在主导论断上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它们的教义有什么不同?

就拿基督教和佛教来说,前者对人性的主导论断是人性恶,而后者对人性的主导论断是人性善;因而救赎的方式就截然不同,前者是只有信靠,才能获得神的救赎,若不信就是有罪,而罪的惩罚就是死;后者是不管你信与不信,佛都要救苦救难————是为普渡众生是也。

 

几大大宗教的主要区别还在于:

首先:在中华大地上所发育成长起来的儒、道、释,因为他们所供奉的圣、道、佛,都是其信众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根本就不存在主宰的问题,更象是一个导师指引他们去修身养性、无为而为、解脱涅磐。当然普通士子、信众以及众生的心目中圣道佛他们就是神,但是对于饱学的儒士、颇有造诣的道长、解脱涅磐的得道高僧则不然,他们是良师益友,是他们成圣成道成佛的引路人,绝不主宰他们的命运,岂能是神。 

而基督教伊斯兰教则不然,他们所供奉的神却是要他们绝对地服从并为其献出一切,而基督徒则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主的罪人,必须时时刻刻进行忏悔,一个劲地说主啊----我是有罪的请宽恕我们吧。伊斯兰教也同样要不停进行祷告,求真主赐福与他们。在这里不管是主还是真主都是绝对的主宰,是真正的神。

 

其次:从宗教的组织结构上来看也可以看出些名堂来,儒道释这三家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等级观念上只有师徒的差别,没有严格服从体系,甚至后辈第子有可能先得道成为圣、道、佛,他们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达成某一境界而努力,相互间可以共享前人或自身的成果,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大家都是神或大家都可以成为神,还那有神呢。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却不然,他们的神职人员,是神的使者,是为了传达神的旨意,并代神来行使管理权力,其信徒则全是主的罪人或真主的仆人,要绝对服从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主或真主是唯一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主或真主才是真正的神。

再者:

基督教的救赎真理仍然是一个应许兑现的模式,但是,其核心不再是而是基督,应许的本质也不再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人的幸福与荣耀,而是超越世间的永恒福址,与神永远不变的关系。

中间环节的出现,是人文理念和人性化的加强,是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从犹太教向基督教过渡的重要标志和重要转折点,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分水岭。

这些人性化的理念在圣经里的地位,已经慢慢地在逐步地替代着神的虚空而高高在上的地位,但这一点若不被人们看顾,并被普遍地认可,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教会和社会还都在自欺。

 

约伯记里的所谓约伯的诅咒,向所有的人发出信息:人是彻头彻尾的有限之物,无论肉体和精神都是十分有限和不完全的,那些自感完全的美德,在巨大的苦难面前,就显露出它根基的浅而不实——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其结果的另一方面就是表明了旧约的性质:上帝的选民说到底是利益的一群,即他们的信靠大多建立在想得到神的恩典基础上,没有恩典的兑现,这种选民的关系即处于危险状态,旧约的血腥与怨恨甚多,不仅《约伯记》,在其他的书卷中也可读到大量的这种基于利益的自私的选民————这正是西方所主导的人性恶的证据所在。

人能够凭自己知晓万有,智慧聪明,完全地通晓善恶的神知,人是伟大的,他具有神的智慧和能力,但是人不可能凭自己彻底地称义,不管是什么人,不管这个人具备怎样的优秀品德,作为人都是极为有限的。优秀的人只是比一般人做得更充足些,达到的程度更高些而已,但是从超越的角度看,这只是量的差别,不足以使人在神面前凭自己的义行彻底称义————这就是一神制宗教的悲哀!

不管是什么宗教,并不是你说信靠了,就成了真正的信徒啦。

人们(信徒和非信徒大都是如此)不能确认神的真正本质,没有按神的本相与他相会及相交,觉得认识神的人在神里面有极大的满足。人最大的平安,莫过于满心确实知道已认识神,神也认识他们,并且知道这种关系,已保证神在今生、在死后以至永远都有恩惠随着他们——————这是实足的实用主义的心态和普遍存在的世俗观念。

 

大多数人所描述的对神的经历,恐怕没有那么(生动)真实,若是说信神倒是让人觉着是诚实些,非要套说是认识神,那就不仅有些不诚实,甚至有点亵渎神的嫌疑了。

大多数教徒也许只要有一个灵魂的归属就可以了,至于这归属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根本就不想弄清楚。人们的这类心态可以理解,但研究者就必须搞清楚。其实大多数人是有盲从的习惯,跟风这就是迷信。不管是那一种宗教这样的信徒多得很,这样的宗教也就象是失了味的盐,不会再咸了,他的灯也不会太亮,恐怕也就不能真正地照亮别人了。

综上所述,任何宗教都有缺陷和局限性,都有导致迷信和疵迷的源缘和理念。宗教就是要支派你的行为和思维,给你的心里创造一个美丽的虚幻的世界,让你向往疵迷,然后要你去为它做它所需要的一切。而这一切都是以你的善良为基础,以劝善为幌子的。这一点不论是敬神礼佛的信徒,还是研究佛法理念的善知识都必须明白。宗教是善意的谎言,它确使人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很多的益处,在心态上获得了某些安慰和寄托,即使是无神论者也应理解宗教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无神论者也不应排斥宗教的存在和发展,而且还应为宗教的发展提供某些契机与便利,历代的统治者不是正在这么做吗?因此,我不赞成对被自己认为是异教的东西加以攻击或封堵,应该加以研究,最起码应该采取佛的做法(那就是不去理睬)。

 

另外,若网友们认为:国人的信仰在未来必定有个方向,那么这方向该是什么呢?佛教有无可能、在多大程度上经过改良之后可以成为支撑人们精神的力量?单就佛教而言,恐怕这种可能性不大。中华文化中的儒学文化的的精华以及佛、道学中的某些精华,再加上吸收的一些外来文化的精华,必将构成一种继承和完善了的主导的文化,并有望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支拄。确实,现在这么说可能是很空洞的,但就未来的方向来看,这是不言而喻的。

宗教是否能在某个时候,在中国上升为人们的信仰呢?这也许是可以探讨的一个问题,但中国人的天命观早已殒落,宗教已无其用武之地啦,这也是几千年来的历史的选择和人文发展的必然;再者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神宗教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无神论都将一起被科学和历史的发展所扬弃。在中华文明这样的一个国度里,用宗教来确立某种方向的希望所在是很渺盲的,所以不要对宗教寄于太大太多的希望,否则会很失望的,不可不察之、不可不明之。

                  佛法与基督天主教的不同

1、佛教胸怀超越性的博大。

   佛教永远没有敌人,真正做到了大慈大悲的彻底博爱。佛教虽然也提到三界内的魔,但从大乘佛法最根本的意趣上,魔其本质也是佛,而且一切魔也终究要成佛。
   佛教徒等视一切众生为未来佛,不伤害他们、更不杀害、吃掉他们。

   真正有智慧的正信佛教徒遇到基督天主教徒,绝对不会说人家是魔,相反,还会赞叹人家,鼓励他好好修到升天去;反正二天,他也会最终成佛,正如净空法师讲的:“他们的上帝,我们从他经典修学的理论跟方法,大概是忉利天,他真的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主常常礼请佛菩萨在天宫说法,所以他学佛因缘这一生没成熟,生到天上则成熟了。诸佛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这一生的缘不成熟来生,来生不成熟后生,生生世世一定帮助他离开苦难,布施恩德,于佛有缘,所以要懂这个道理。”

2、佛教真正的讲究平等。

    佛教最根本的教义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理上讲,一切众生(包括魔、包括天主、包括猪狗、包括地狱中的众生),本来是佛;只不过暂时迷了自性,故不得佛的一切功德受用。所以,《华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成就后,只有无比感慨的说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

   从事上讲,一切众生,若智慧、福德经过修持达到了佛陀的水准,那么一切众生也都究竟成佛,跟佛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也可以说,佛教是自信、自强的宗教,而不是说一个是永远的高高在上的主;其他则永远为子民。

3、佛教讲究自己实证、而非教主决定。

   佛教虽然也依靠信心为入佛门之起点,但是,佛教徒最核心的解脱,最终来说,是依靠自己的实际证得的大智慧、断掉自身的烦恼,从而最终获得如佛一样的无尽功德、解脱。所谓“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而其他宗教多半把教主和信徒严格的划分开来,信徒只有永远仰望、信服教主的份。信徒可以最终成为教主吗?在其他宗教,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可是,在佛教,佛陀鼓励一切众生,通过精进修行,最终都成佛,而且成佛后也作教主,继续教化无穷无尽的仍旧迷茫轮回的众生。

 

                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1、就是佛教是讲缘起的,什么也不唯,即不唯心,也不唯物,也不唯心物二元,有一个唯,就是有一个最后的和起始的一个基元的东西在那里,佛教是没有的,这就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区别。
2、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中都有一个根本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起始的一个基元的东西),这个根本因就是上帝、真主。是根本因转变为这个世界万物的。也就是说伊斯兰教,基督教,哲学、科学,总要追到世界一个头,也就是说总脱不开一个根本的东西,总要追出一个根来,佛教就是追不出根来,因为一切都是缘起。什么是缘起?简单的说,就是认为诸法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一切法没有一个根本的,自已能够站得住、独立、不靠人家的东西,这种东西(上帝、真主)是没有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赖,互相为条件。
3、综上二点可看出,佛教认为,既不是一因生多果(伊斯兰教,基督教中的上帝、真主、科学中的万有理论),也不是多因生一果(如印度非婆罗门思想),而是互为因果。这个思想打破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第一因论(也就是以上帝和真主为第一因),所以,佛教本身是具有无神论的因素的!
    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它们的教义有什么不同 那么,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它们的教义有什么不同?  就拿基督教和佛教来说,前者对人性的主导论断是人性恶,而后者对人性的主导论断是人性善;因而救赎的方式就截然不同,前者是只有信靠,才能获得神的救赎,若不信就是有罪,而罪的惩罚就是死;后者是不管你信与不信,佛都要救苦救难————是为普渡众生是也。  
几大大宗教的主要区别还在于:  
  首先:在中华大地上所发育成长起来的儒、道、释,因为他们所供奉的圣、道、佛,都是其信众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根本就不存在主宰的问题,更象是一个导师指引他们去修身养性、无为而为、解脱涅磐。当然普通士子、信众以及众生的心目中圣道佛他们就是神,但是对于饱学的儒士、颇有造诣的道长、解脱涅磐的得道高僧则不然,他们是良师益友,是他们成圣成道成佛的引路人,绝不主宰他们的命运,岂能是神。  
   而基督教伊斯兰教则不然,他们所供奉的神却是要他们绝对地服从并为其献出一切,而基督徒则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主的罪人,必须时时刻刻进行忏悔,一个劲地说主啊----我是有罪的请宽恕我们吧。伊斯兰教也同样要不停进行祷告,求真主赐福与他们。在这里不管是主还是真主都是绝对的主宰,是真正的神。  
  
  其次:从宗教的组织结构上来看也可以看出些名堂来,儒道释这三家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等级观念上只有师徒的差别,没有严格服从体系,甚至后辈第子有可能先得道成为圣、道、佛,他们在一起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达成某一境界而努力,相互间可以共享前人或自身的成果,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大家都是神或大家都可以成为神,还那有神呢。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却不然,他们的神职人员,是神的使者,是为了传达神的旨意,并代神来行使管理权力,其信徒则全是主的罪人或真主的仆人,要绝对服从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主或真主是唯一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主或真主才是真正的神。  
  再者:  基督教的救赎真理仍然是一个“应许—兑现”的模式,但是,其核心不再是“神—人”而是“神—基督—人”,应许的本质也不再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人的幸福与荣耀,而是超越世间的永恒福址,与神永远不变的关系。  
  中间环节的出现,是人文理念和人性化的加强,是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从犹太教向基督教过渡的重要标志和重要转折点,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分水岭。  
   这些人性化的理念在圣经里的地位,已经慢慢地在逐步地替代着神的虚空而高高在上的地位,但这一点若不被人们看顾,并被普遍地认可,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教会和社会还都在自欺。  
  
   约伯记里的所谓约伯的诅咒,向所有的人发出信息:人是彻头彻尾的有限之物,无论肉体和精神都是十分有限和不完全的,那些自感完全的美德,在巨大的苦难面前,就显露出它根基的浅而不实——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其结果的另一方面就是表明了旧约的性质:上帝的选民说到底是利益的一群,即他们的信靠大多建立在想得到神的恩典基础上,没有恩典的兑现,这种选民的关系即处于“危险状态”,旧约的血腥与怨恨甚多,不仅《约伯记》,在其他的书卷中也可读到大量的这种基于“利益”的自私的选民————这正是西方所主导的人性恶的证据所在。  
   人能够凭自己知晓万有,智慧聪明,完全地通晓善恶的神知,人是伟大的,他具有神的智慧和能力,但是人不可能凭自己彻底地称义,不管是什么人,不管这个人具备怎样的优秀品德,作为人都是极为有限的。优秀的人只是比一般人做得更充足些,达到的程度更高些而已,但是从超越的角度看,这只是量的差别,不足以使人在神面前凭自己的义行彻底称义————这就是一神制宗教的悲哀!                  天主教与佛教的公案---多元与护教、东西方宗教之争

                           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护教佛学)

   耶稣会和佛教间的一桩公案。基督教理论匹敌佛教有余,融合文化不足。是其难以在希腊罗马文化世界范围外推展原因。
资料:

  利玛窦暂居于南京时,著名佛教大师三槐作过一场公开的辩论中充分地揭示出来的.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一书中自述当时的情况."宇宙中有这样一位主宰及创始者,但并不是怎样伟大的东西,因而每个人都与他相等,没有不如他的地方."三淮说这些话时,洋洋得意,好似他比天地之主宰还要伟大.利玛窦问他:"能不能创造天地万物之创始者所创造的东西,因为不然的话,是空托虚言.我不敢烦劳您创造另一个天,和另一个地,只请您给我们创造一个火炉,就像面前的那个一样".三淮这时喊说:"不该要求我做这样的东西!"利玛窦也就提高了声音说:"你不该夸言自己能做自己实际不能做的事."大家一听到喊声,都围了过来,问争执的是什么事.利玛窦就提出:"人心形成太阳或月亮的"形象",与太阳,月亮的本身存在,是应该区别的,人心没有创造天地的功能."利玛窦与三槐的南京之争如此涉及于人与天主的区别问题.

  四库全书
 《辨学遗牍》·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利玛窦撰。利玛窦有《乾坤体义》,已著录。是编乃其与虞淳熙论释氏书,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也。利玛窦力排释氏,故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又反唇相诘,各持一悠谬荒唐之说,以较胜负於不可究诘之地,不知佛教可辟,非天主教所可辟;天主教可辟,又非佛教所可辟。均所谓同浴而讥裸裎耳。


   基督教和佛教的首次思想对话,各自以为胜利。但是官方思想儒家学者从第三者来看,给出了自己的批判。基督教神学是以希腊哲学为根底,佛教以印度哲学为根底。儒家则是地道的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体系。世界上三大哲学首次聚会,彼此审视对方。以儒家观点看,基督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拜神求福而已。

   但是基督教和佛教之间可不这么认为。佛教徒一般否认自己是有神论者,基督教徒则是坚定的一神论者并且多半会把佛教徒信仰庸俗化地归为拜偶像的类别中。利玛窦和三淮所谈的问题就集中在神的地位问题。很清楚的表现为基督教重神,而佛教贬低神的地位。

   基督教重神,因为神是世界的起因,创造者高于一切。而佛教则认为,心生万物。所谓创世者,如印度梵天只是个自我错觉。考虑到印度的婆罗门教的种性教义,佛教针对性很强,提出了自己的平等博爱说。

两教背景不一,谈到这个问题时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但似乎是驴唇不对马嘴。自说自话。因为基督教不是提倡种族差别的宗教。佛学也不是拜偶像的学说。自两晋五胡时代以后,佛教借助玄学思潮崛起。一直是中国本土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强劲思辨对手。印度哲学擅长因明,而中国哲学以伦理为本。在思辨上,佛教一直有优势的心态。故此,天主教耶稣会士入华,所带来的希腊哲学思辨方式,对因明学的佛教是重大挑战。儒家学者对此是颇感兴趣。

   三淮和尚所坚持的观点总结到一句话实际就是“一切唯心造”,经典上的话“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属于法相宗。说起来还是唐僧取经得回来的真传。在唐玄奘之前,汉地佛教以鸠摩罗什僧肇的般若空观最为著名。而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同时传入中国,但是毫无反响。因此,真正希腊印度两大文明思想交锋在中国还是利氏这一次。

   利氏要求三淮和尚马上用心造一个月亮出来,所谓实践检验真理。这可不像生死,轮回那些不可验证的事物。当场可以看效果。三淮和尚自然说不能。利玛窦就批判佛教把意识反映事物当作产生万物。这一点佛教无法自圆其说。

   佛教的思想来源不能脱离其母体印度婆罗门教。任何宗教都是以解脱痛苦烦恼为宗旨的。婆罗门教的方法就是靠瑜伽修行达到梵我合一。佛教虽然贬低梵天的地位,但是仍然不能脱离以静思虑的方法获得心灵解脱的套路。只不过方式上有所改变。修行对象以自性代替了梵天为起源。利玛窦的批判让佛教的起源说自性站不住脚,佛教的一切理论也就崩溃的差不多了。

   两教理论交锋,基督教指责佛教为拜偶像魔鬼。佛教指责基督教创世神为妄想。都是从本教定义对方。很难让对方和第三者接受。以理性对话来说,则利玛窦一方明显占上风。

   中国人不喜欢名家的那套思辨。从战国时代邹衍孔穿庄子对公孙龙惠子们的批判就可知道。到了两晋时代,玄学被批判为清谈误国。谢安虽然为此辩护“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然声音显得如此的无力。结果是佛教在中国言辞上占尽上风,儒家很务实得用伦理学将其压制住。方式很简单,政治上尊君,家庭中讲孝道。一劳永逸,压得佛教始终不能成为官方思想。四库全书为代表对耶佛两教的批判,尽显儒家对自身思想模式的自信。这种自信心一直维持到五四运动才算是让位给新思想,也就是西方文化。上个世纪是基督教佛教儒家共同低潮的时代。20世纪,经过文革空白时期后,文化各种思潮同时复兴。包括新儒家,旧佛教,文化基督徒等等等等。

   空白后,难免要走一遍前人的老路。佛教的信徒和基督教的信徒,在同一块土地上,抬头不见低头见。思想摩擦是难免的。因此大家开始接着利玛窦的公案往下说。以21世纪的时间定位来看,基督教的传播很不成功。除了早期罗马帝国皇帝改宗后基督教的扩大。以后一直没有能脱离罗马文明圈。在两河,波斯,印度,亚洲均没有大的影响。甚至早期埃及,亚细亚一带的基督教势力都丢失给后起的伊斯兰教。基督教起于罗马帝国一个角落,影响限于罗马帝国范围。

   而佛教则起与印度,传播范围达于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佛教在汉地没有依靠武力征服和夺取政权方式来传播。接着利玛窦批判佛教者,不能不注意到天主教在以后三百多年间的失败。几乎重蹈景教覆辙。直到今天,可以说还效果不如景教。因为借助鸦片战争战胜之余威把基督教名声搞臭了。佛教在传教方式方面,做基督教的老师是绰绰有余。

   基督教批判和佛教批判,是接着利玛窦说者所要下的双重功夫。

  基督教认真,崇拜真神,认为掌握真理,真假不两存,正邪不两立。排斥性强,狭隘且有迫害科学的恶例。佛教如幻如梦,厌世情绪很重。不合乎社会准则,不切实际。四库全书纪昀辈所说不知佛教可辟,非天主教所可辟;天主教可辟,又非佛教所可辟。

   基督教的毛病在于神权思想。我就是正确的,非我就是错误的。信我上天堂,不信我下地狱。稍一引申就是凡是错误思想都会让人下地狱。因此消灭错误思想就是做好事。信的越是真理越能用真理杀人。其实耶稣也是这样被犹太教士送上十字架的。古往今来,凡是自认掌握了唯一真理者,大体上都有很重的杀心。
佛教也不能免俗,认为自己是唯一真理,但是刀把子始终没有拿在手里。也就太多犯罪的可能性。汉传佛教没有打宗教战争的纪录。基督教批判,主要在于批判神权思想的心态。这个问题影响西方现代思潮很深。包括言论自由和宽容精神,基本都是针对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来的。以至于后来走到假自由真破坏的境界而不思。

   批判,是理性的。因此先从佛教开始,因为佛学本身推崇思辨。批教是一方面,判教是另一方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通过批判,提高自己的认识方是正道。佛学的基本概念,因果报应,因缘,空,心识别等等。需要和佛教朋友交流才能下结论。不能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