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珠颗数的意义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7:49
手珠颗数的意义9 ?  M5 ]% s6 b( Q! }+ S

以佛、道教为主要宗教的中国,戴手珠的习惯来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人们在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着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让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国民间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习惯,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P! w3 L3 y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0 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 1080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6 \1 }" C3 A1 {
5 L9 X5 b+ t* H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3 ~: R9 Y- S/ {' U; L0 ?& Y6 a# v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 x( J% C/ ?6 m/ c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L- g$ j* E. r: \4 Y) t+ Q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在经书中也有记载——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觉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的象征意义。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其它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人佩戴只取其保平安的意思,无太多忌讳。+ A# O9 E  {# W, V! }7 Z! L) |. A! h
7 y, i3 J6 V& {! ~6 M- ]
  手镯及手珠跟戒指一样有平衡左右身体能量的作用。并且因为手腕的搏与心脏连接在一起,所以长期佩带手珠或手镯便会增强心的开发,增加爱与被爱的包容力,佩带在左手右手都可以,由自己的感觉来决定。

 佩带粉晶及绿色晶石类(绿发晶,绿幽灵,东菱石等)手珠的效果最为明显。钛晶、黄水晶或琥珀的金黄色力量,也有招偏财的力量,可以搭配绿色捷克陨石墬子,以发挥加乘的力量。1 j- K0 w9 d/ _# P4 V# |, x1 b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菩提类、宝玉石类、果实(核)类、竹木类之外,皆应属于此项。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1 j( a5 m8 p$ C( ?+ p7 q! J. N
0 y0 B6 h6 `9 \, Z8 |7 T! i+ T4 F: ?
  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加功用行——佛珠的持用方法
{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4 i. a8 L7 U7 J  i& i

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大众言: 
a8 Q6 s' {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24]2 o% s: i' A" f6 _. k0 [: S

此外,在《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卷下、《守护经》、《瑜伽念珠经》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

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里边,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以释群疑: / S: h* f: n' x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

不管怎样说,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诵经文、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可以驱除烦恼,消除报障,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u7 C0 l% t* i
  前面讲过,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即持珠、佩珠、挂珠,而一般的念佛者,大多选用持珠。持珠的姿势,亦可分为二种,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呈交叉状,把母珠放在一侧,掐捻一周,回至原处即可。其实,根据《佛像图鉴》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母珠)这类问题。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k" |( a% W$ K! j

      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9 Z/ ]) n& y/ p
, v' i$ g7 Y6 K1 A
      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8 Z1 Q* O3 Y. `
+ m# w( x$ k# k2 j1 s" o
      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
 o2 D8 K
经有记载,故而才有此一说。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如是念诵的人,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f( g/ ?3 M$ F5 s/ [( ?* |$ f
/ J( _* R# I1 z# i3 l: O
      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5 z* s- f- Q( }1 _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8 u3 d$ _6 F* H" T" G( b

     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1 W5 [$ b$ Q5 t5 y& L$ H
" }) `; ]' v2 q) e3 i5 w
      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 P9 }8 N3 e' O# H$ o5 V# r
  b; l! ]; V5 R( x) g
      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C) U4 _; G  W3 z% t% S

      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
E8 e' ?( \  @9 G# W  \% f1 H
      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7 z! P3 q# ]: R$ f8 Y* p/ l6 u
2 m* S. E" ?9 p
再者,密教中由于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修法之不同,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据《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花子珠,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1 c8 _2 {: [5 R

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 “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花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B0 {$ K% p( k' G0 i" W# g0 A

  另外,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从五部而言,《摄真实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从三部而言,《苏悉地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