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胜联(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1:30

 武夷山名胜联

  世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毛大周题天游峰。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以南十五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主要风景有“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峰”(三十六峰),峰奇岭秀,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名胜古迹多集中在九曲溪一带,有冲佑万年宫、紫阳书院旧址、千年虹桥板、元代御茶园旧址、历代摩崖题刻等,出产名茶“大红袍”。 天游峰:在五曲隐屏峰后

  喜无樵子复观弈;
  怕有渔郎来问津。

小桃园,在武夷山六曲北岸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以风光近似武陵桃园而得名。 樵子:据《述异记》载,晋时王质入石室山砍柴,观童子下棋,以致斧柄枯烂。 渔郎来问津: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夫问桃园故事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石湖涧

  一览无遗,独占地势;
  四时皆宜,乐与天游。

一览台
  
  

  遗世独立;
  以天为徒。

一览台。 徒:同类之人,这里是说我与天已经成为一体,没有什么不同

  远水连天弘碧绿;
  近山拔地玉嶙峋。

大王峰,又名天柱,雄踞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 弘:通宏。 嶙峋:山崖突兀貌。司空图《诗品》:“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九曲初通三岛爱;
  万山遥拜一峰尊。

黎士宏题九曲溪,发源于三保山,入武夷山,注于崇溪。三岛:神话传说中的三个仙岛,此指仙境;一峰:指在九曲溪口的大王峰,大王峰乃武夷山第一峰

  水帘千丈垂丹崖;
  晴雪长年舞翠檐。

水帘洞

  赤壁千寻晴拂雨;
  明珠万颗昼垂帘。

水帘洞

普陀山名胜联

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
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

王禹圣。两度潮:指中午和半夜的两次海潮,亦称子午潮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冯恕。不被:不受影响

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
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

到这山来,未谒善门当先净志;
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简照南

望海亭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
  金沙千步,疑非人间。

玉堂句:玉堂乃明镇海寺僧如珂的字,他募修了法雨寺前的道路

  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
  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

王震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沈恩孚

佛顶山

 云扶石扶云;
  佛顶山顶佛。

郭沫若。佛顶山,普陀之最高峰

普济寺

  灵迹遍关中,天竺法华,同是慈悲昭感应;
  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屿,偶留声色见神通。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灵鹫峰下,北宋元丰三年(1080)始建,时称宝陀观音寺,又名前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大殿,易名普济寺,为普陀三大寺之一

  潮汐撼危崖,澎渤涛声,即是观音示现;
  海天开净土,庄严世界,居然正法如来。

  佛德宏深,广度众生当度我;
  世情崎岖,不念弥陀更念谁。

 莲池印月,非空非色;
  尘海藏天,无古无今。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利乐;
  循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一念起修行。

旸:晴;率土:率土之滨

  自有佛法以来,无不皆仰大士寻声救苦;
  欲度众生至尽,唯如所说普门随应现身。

普门殿

  偶尔受持,胜六二河沙菩萨;
  刹那称念,等百千亿兆如来。

普门殿。六二:指六十二种有情

  听南海梵音,顽石亦生善;
  看洛迦紫竹,观音本是人。

圆瑛题大殿

  无住荫慈云,葱岭祇竹明法果;
  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

大殿

  航海朝普陀,遍值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铜佛像,想是应真阿罗汉;
  梯山礼大士,喜游驰名两刹,趋观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

彭大融题大圆通殿

  东浙著灵庥,绿水洋头放铁莲,夷族移迎终不去;
  西方现梵相,紫竹林间瞻金粟,下民信仰等如来。

百子堂观音殿

  常欣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超苦海;
  时念西天悬慧日,光照万姓庇钧天。

观音殿

  西方贝叶演真经,总不出戒定慧三条法律;
  南海莲华生妙相,也自消闻思修一味圆通。

观音殿

  忉利会上集无量分身,亲受佛嘱;
  九华峰颠展一衣覆地,永留其迹。

地藏殿。亲受佛嘱:指地藏菩萨于忉刹天受如来之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如来既天以后、弥勒来生之前,现身于人于地狱之中,以救众生苦难

  乘本愿船、与慈运悲,广度有情登佛地;
  说十论经、拔苦兴乐,普令群荫转定业。

地藏殿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沫若。兰若:梵语阿兰若之略语,指僧人之居处。 诸天:众天之总称,佛家认为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等不同的天

  幻迹说花开,海岳灵奇通宝界;
  明心同月印,楼台灿烂现金光。

刘凤生

  晏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五朝恩赐无双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雪浪照琳宫,芝草香中,慧日常悬震旦;
  天花飞梵座,杨枝雨后,祥云齐护潮音。

琳宫:仙人所居之处,寺院的美称

  佛有慈心,众生普渡;
  门留善念,万事穷通。

李求真

  南海有仙山,仙山尽是菩提树;
  西天通佛岛,佛岛皆为明镜台。

吴恒泰

法雨寺

  锦屏临海浪;
  法雨飞天花。

康有为。法雨寺,位于光熙峰下,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八年(1580)始建,初名海潮庵,名曾名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今名,为普陀三大寺之一。现有玉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建筑245间,7350平方米。寺前有青玉涧、海会桥等名胜,为观赏海景之胜地。 锦屏:喻普陀山

 法雨无偏,心田受润;
  慈云既拥,智海乐深。

  福海波中,龙吐长生之水;
  寿山顶上,鹤栖不老之枝。

  心融妙理虚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宽。

虚空:太空

  护我正法,一剑横空寒鬼胆;
  开兹方便,千花拥座仰佛光。

  法流东土,满天云彩现空色;
  雨润海甸,遍地赏花闻莲香。

翁志鹏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曼殊。慧济寺,因处全岛最高之佛顶山峰,故亦名佛顶山寺。原为一石亭,明时始建慧济庵,清乾隆一十八年(1793)扩建为寺,成为普陀三大寺之一。现有圆通殿、大悲楼等四殿、七宫、六楼,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寺中古树异卉众多,最著名的为鹅耳枥。山上盛产佛茶,清香妙绝。寺东南白华顶有天灯塔海上航标

  远离烦恼垢;
  增长菩提心。

菩提:梵文译音,即觉悟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自在:空寂无碍

  性海非遥,拟议思量起识浪;
  灵山可即,谭玄说妙落声尘。

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

  七宝树下黄金地;
  八德池中白玉莲。

梅福禅院,又名梅福庵

  梅花馥馥,苦历三冬香更远;
  福寿绵绵,莲开九品德无穷。

九品:佛教中宗派很多

无垢庵

  到门三涧清降海;
  绕室千葩艳夺霞。

裘琏

不肯去观音院

  香像奉金仙,杰阁凌云,日丽中天通上界;
  烟霄骞铁凤,华钟渡水,风回大海引慈航。

魏滋伯。不肯去观音院,又名紫竹林庵,位于梅檀岭下。传五代后梁年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被风所阻,稽于普陀山,居民张氏闻之,遂舍宅为院,号不肯去观音院,为普陀山佛教圣地之第一庵。庵周有潮音洞、光明池、观音眺等名胜。 骞:飞

  普门大士现身尘刹,遍于潮音垂圣迹;
  慧锷禅师请像归国,途经紫竹建精蓝。

圆通宝殿

  三业相应,往生有分;
  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念佛堂

  感龙王让地,遍山石头开紫竹;
  化抉桑留步,满海波涛涌金莲。

释座元、释圣一

观音洞

  珠阙瑶宫,万佛化身难避劫;
  神州大陆,一心同德获重兴。

观音洞,在西天门附近

  普门示现,大悲广度众生海;
  千手护持,神威永镇补陀山。

  古洞新颜,国安方有教兴;
  大士重现,海外亦闻馨香。

普陀精舍

  心关天下苍生,忧乐为怀,便铁马驰疲,也能成佛;
  目视手中黄卷,兴亡不管,纵木鱼敲破,何得登仙。

熊东遨

大乘庵

  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
  要识门庭广大,如在孤峰。

堂奥:房屋的深处,喻深奥的道理

  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
  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恭宝刹,意境入禅机。

潮音洞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叶赫石题潮音洞,在紫竹林内

峨眉山名胜联

初殿乾坤眼;
深山鹿豕心。

摘胡安世诗题初殿,位于骆驼峰下,传为全山最早建立之寺院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史致康题初殿

天地几闲身,试问名利场中,那有此清凉世界?
光阴如过客,每到山水佳处,更莫负潇洒胸怀。

廖成之题初殿

莲花石可为枕,翠竹峰可为屏,滚滚为道泉,到处层空烟云色;
蒲公庵位于前,华严顶位于后,迢迢数千年,至今犹有汉唐风。

初殿

茶鼎夜烹千古雪;
华幡恳动九天风。

 

  举头望明月;
  放眼看青山。

海瑞题报国寺

  天开千里月;
  人隐四时春。

董其昌题报国寺

  一溪红白桃李树;
  四野青黄菜花田。

乘三题报国寺

  大弥勒拈花微笑;
  须菩提于意云何。

田铮题报国寺。 须菩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 于意云何:《金刚经》小之常用语,“在你看来”之意

说得天花乱坠;

演来妙谛无边。

田铮题报国寺

  到处花为雨;
  行时林出泉。

康熙题报国寺

  秀语夺山绿;
  澄怀悟水源。

方旭题报国寺

  大发慈悲,春风熙物;
  扫除私欲,秋月沉浮。

刘止塘题报国寺

  一尘不染;
  四大皆空。

 

  欲识蓬莱今便是;
  愿为帝子长参禅。

李廷桢题报国寺

  卧南浦云,咏西江月;
  踏东山屐,开北海樽。

夏金阳题报国寺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吴擎题报国寺。 佛性:众生觉悟之因,众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异名较多。《大乘玄论》云:“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槃经》云:“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狮子吼三昧。” 禅心:谓佛家清静脱凡之心

  遍翻三藏,不过明心,展卷时,先要此间干净;
  历览群峰,由兹起步,登楼者,须求向上功夫。

  岁岁平安节;
  年年如意春。

慈禧题报国寺

  风和花织地;
  云净月满天。

葆光法师(朝鲜)题报国寺

  仙贻桃子供山寺;
  天雨灵花胜馆娃。

赵熙题报国寺。 馆娃:宫名。在江苏吴县木椟镇灵岩山,传当年吴王阖闾曾于此建此宫供养越美女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先空现在心。

圆瑛题报国寺

  江山增瑞色;
  娥眉自多娇。

报国寺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董必武题报国寺

  江山仍画里;
  人物已超前。

陈毅题报国寺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
  沫水澄波,蛾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郭珠若题报国寺。 沫水:水名,四川境内之大河,亦名大渡河

  雪涛眉下望;
  云海望中收。

郭沫若题报国寺

  隐约云痕蛾眉暗;
  沉浮天影沫江流。

郭沫若题报国寺

 

  天府今成真天府;
  峨眉秀甲旧峨眉。

阳翰笙题报国寺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范镇诗句联题报国寺

  胜游从此起;
  逸兴自无穷。

君谟题报国寺

  我奉雪山为赠品;
  君收云海作诗声。

赵熙题报国寺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崖,岚光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
  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云蒸霞蔚,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蟒孽,道场斯仰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

 秋云留远寺;
  明月照深林。

报国寺

  含宏大海千川受;
  空洞长天一鉴垂。

刘孟伉题报国寺

  凤凰展翅期金圆;
  钟磬频闻落玉阶。

释遍能题报国寺

  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大千世界;
  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

释遍能题报国寺

  此地我尝来,愿结一段香火因缘,共矢精诚图报国;
  品题余未敢,但念六朝楼台烟雨,不如简直说藏经。

林应期题报国寺

 宝刹我再来,忆同学少年、静室辟佛,慷慨犹怀报国志;
  禅堂僧留坐,观居士老叟、香坛学法,清净恍闻落花声。

刘昌溥题报国寺

  胜景不虚传,别有天地寰中外;
  名山多妙处,无限风光冠古今。

赵金和题报国寺

  看他蟠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
  愿尔清心滤尘,好去睹金顶祥光。

报国寺

  独思喻道;
  敷尘说经。

报国寺

  半轮秋月;
  大悲慈云。

报国寺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报国寺

  三思过有限;
  一笑益无垠。

吴恒泰题报国寺弥勒殿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吴恒泰题报国寺弥勒殿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报国寺

  一花一世界;
  千叶千如来。

集《梵网经》文题报国寺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集李白句题报国寺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人名山游。

集李白句题报国寺

  寻僧石磴临天开;
  研药秋岩倒溪流。

集齐己诗题报国寺

  只道诗人无佛性;
  自怜清格笑尘心。

集杜荀鹤诗题报国寺

  千重碧树锁青苑;
  四面朱楼卷画帘。

集唐诗题报国寺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集苏轼诗题报国寺

  野笋充盘饶别味;
  雏僧呈句盼佳评。

集苏轼诗题报国寺

  燕入群花飞上下;
  蝶寻芳草戏翩翾。

集黄庭坚诗题报国寺

  江摇九顶风雷过;
  云抹三峨日夜浮。

集范成大诗题报国寺

  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
  灿明珠于性海,影彻十方。

破山明题伏虎寺,始建于唐,迭经兴废。现寺主要建筑为清顺治八年重建。解放后数次进行修葺。为四川著名游览胜地

  未到上方三界阔;
  已看幽壑万云低。

集安磬《伏虎寺》诗题伏虎寺

  指下鸡丸成福地;
  性中龙藏彻诸天。

罗森题伏虎寺

  云迷大壑觇龙气;
  路转峰回觅虎踪。

五世性题伏虎寺

  忽过山腰探伏虎;
  从登蜂顶欲栖鸾。

舒观生题伏虎寺

  塔熔大贝叶;
  钟吼老龙王。

王日曾题伏虎寺

  宿世身金粟;
  初因社白莲。

康熙题伏虎寺

  一经钟声瞻玉殿;
  万松烟色绕琼楼。

岷樵题伏虎寺

 云卷千峰集;
  风驰万壑开。

陈毅题伏虎寺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赵仆初题伏虎寺

  诗称孟六文欧九;
  家在湖东屋瀼西。

张船山题伏虎寺。 孟六:指唐诗人孟浩然。 欧九:指宋文学家欧阳修。 瀼:四川水名

  春到云中时过鹿;
  夜来松际几归人。

顾光旭题伏虎寺

  栖鸟夜起猿声远;
  落照晴留树影重。

程仲愚题伏虎寺

 雨后游踪先伏虎;
  云间秀色敛修娥。

邓之惠题伏虎寺

  瓶添涧水盛将月;
  衲挂松梢惹得云。

赵熙题伏虎寺

  半溪流水响;
  满院朱兰香。

果玲题伏虎寺

  圣迹渺难稽,传有行僧曾伏虎;
  名山今焕彩,更无羽士再乘龙。

释遍能题伏虎寺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

冯驩父题伏虎寺

 幽谷多俊秀;
  草木尽峥嵘。

朱德题伏虎寺

  艺为人民方有用;
  诗称圣哲岂无因。

吴玉章题伏虎寺

  峨眉余瑞雪;
  大地满春风。

凌云题伏虎寺

  霜家林壑依然绿;
  雨霁峨眉分外青。

凌云题伏虎寺

  世外俗尘全不染;
  平生心迹最相亲。

安居泊题伏虎寺

  普贤留圣迹;
  伏虎定禅心。

童韵樵题伏虎寺

  携来双黛秀;
  担去一肩诗。

邢丽江题伏虎寺

  塔铃便是广长舌;
  香篆还成妙翳云。

胡同甫题伏虎寺

  壮哉黎民多智慧;
  巍然铜塔铸华严。

伏虎寺

  鲸音开半偈;
  虎啸霁长空。

伏虎寺

  山月流古雪;
  风虎浴清泉。

伏虎寺

  地连香积水;
  门对胜峰山。

伏虎寺

  奇峰尽含千古秀;
  春光欲上万年枝。

伏虎寺

  大石霞蒸龙一气;
  深松月皎鹤千盘。

伏虎寺

  江湖万里水云阔;
  草木一溪文字香。

伏虎寺

  菩提树千年不老;
  罗汉松四季长春。

王直题洪椿坪

  宇宙茫茫真世界;
  苍天朗朗锦乾坤。

洪椿坪

  弹指不闻花雨落;
  掉头独见月潭深。

洪椿坪

  愿教此树八百岁;
  普荫全球亿万生。

洪椿坪

  惟求南宗一滴水;
  谁识东坡不二门。

洪椿坪

  山色破空观自在;
  溪声说法了圆通。

洪椿坪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洪椿坪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打不破羁网千重,六根皆是冤孽;
  参得透玄关一点,三宝总属秕穅。

玉清宫

  纠片念公私,漏屋也难逃洞鉴;
  震当头赫濯,入门应各检平生。

玉清宫

  游福地,入洞天,任许飞琼邀月;
  访仙踪,换俗骨,当思涤虑洗心。

真武殿

  偶作青城游,得寻洞府须求道;
  何劳黄帝问,但到名山便是仙。

真武殿

  闲数阴阳十八峰;
  坐忘道德五千言。

真武殿

  学就长生居胜境;
  练成永寿脱尘埃。

真武殿

 四山多石泉声绝;
  万里无云日照容。

郭沫若题纯阳殿,祀弥勒

  佛地似重游,想当年说法谈经,未尝无我;
  天缘难逆料,问异日菩提正果,能否逢君。

彭时中题纯阳殿

  山外孤峦齐俯首;
  云中仙子尽皈依。

康熙题雷洞坪

  老雪凝千古;
  殷雷起半空。

张寄庵题雷洞坪

  静夜松涛千嶂合;
  崇朝雨色四天连。

 奇书窥鸟迹;
  赐茗出龙团。

集苏轼、陆游诗题万年寺

  白水澄空界;
  青莲问法华。

集舒其志《白水寺》诗题万年寺

  林放到池月;
  风吹入户云。

集方孝孺诗题万年寺

  擘路洪椿去;
  幽林古德传。

集刘迈开诗题万年寺

  半壁苍岩依水廓;
  一轮明月护山城。

集彭端吾诗题万年寺

  四山多石泉声绝;
  万里无云日照容。

  成等正觉,转大法轮;
  奉阿弥陀,生安乐国。

万年寺

  白水秋风,此是峨眉胜景;
  弥勒楼阁,俨如兜率道场。

万年寺

  生死海从这里参透,何须朝南看北;
  涅槃路向个中理会,切莫指东画西。

万年寺

  竹简生虚白;
  波澜动远空。

集王维、陈子昂诗题万年寺

  禹穴藏书地;
  匡山种杏田。

集李白诗题万年寺

  漫扫白云寻鸟迹;
  自锄明月种梅花。

 功德林间寻鸟迹;
  牛心石上听清音。

赵金和题万年寺

  虚怀纳日月;
  旷望凌风烟。

刘芦德题万年寺

  云中觅古经;
  雾里听流声。

杨风题万年寺

  峨眉独秀丽;
  风景最宜人。

陈半桥题万年寺

  怀抱白龙风月;
  窗含金顶晴峰。

杨爝题万年寺

  寻声救苦,仗大愿力驾慈航;
  立地成佛,施甘露法度众生。

 欣共群峰顶天立;
  好与苍松并摩肩。

方济众题万年寺

  四壁青山皆入画;
  半溪白水自落花。

凌云题万年寺

  山灵笑我多事;
  今夕与君谈诗。

马衡题万年寺

  明月碧山白水;
  秋风绿绮清音。

张少成题万年寺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朱光斗题万年寺

  清香满座佛入定;
  明月出海天为高。

刘孟伉题万年寺

  妙相庄严,花田曼陀分桔影;
  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释遍能题万年寺

  白水秋风皆妙谛;
  琼楼玉宇不胜寒。

释遍能题万年寺。 不胜寒句:化自苏轼《水调歌头》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楼琼玉宇,高处不胜寒

  千古白龙传佳话;
  七重宝树倚云栽。

释遍能题万年寺

  真知出实践;
  妙理贵躬行。

  清石孤云闲小坐;
  茯苓芝草共长生。

万年寺

  海到无边天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万年寺

  西方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万年寺

  百里名山通梵唱;
  万年秋色助诗吟。

万年寺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毒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岂知头上有青天。

万年寺

  逸情支遁马;
  妙法志公龙。

  龙藏钵,虎参禅,野性都从空里化;
  鹿含花,猿献果,天机总向偈中生。

万年寺

  佛眼垂青,大地群生蒙福萌;
  峨眉叠翠,三山五岳俱朝宗。

万年寺

  诗墨淋漓不负酒;
  江山雄丽最宜人。

万年寺

  知人其难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万年寺

  逢人觅诗句;
  留客听山泉。

万年寺

  雨树晴山分画谱;
  春花秋月换诗题。

彭鳌题万年寺

  匣中一剑苍龙啸;
  石上孤松白鹤飞。

赵熙题万年寺

  放大光明,自发莲花之喻;
  是真解脱,不持贝叶之经。

万年寺

  五香佛海围金界;
  万古名山入画图。

万年寺

  当初只屐西归去;
  今朝笔底画出来。

万年寺

 禅院妙书桐叶雨;
  曲栏联句藕花风。

朱子扬题万年寺

  禅堂自有高人坐;
  佛地原多学士居。

张鳌题万年寺

  竹露松风蕉雨;
  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题万年寺

  烹茶烟暖浮新竹;
  洗钵泉香赏落花。

姚饮仙题万年寺

  闲拈蕉叶题诗句;
  醉折花枝当酒筹。

杜黛题万年寺

  禅院妙书桐叶雨;
  曲栏联句藕花风。

朱子扬题万年寺

  禅堂自有高人坐;
  佛地原多学士居。

张鳌题万年寺

  竹露松风蕉雨;
  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题万年寺

  烹茶烟暖浮新竹;
  洗钵泉香赏落花。

姚饮仙题万年寺

  闲拈蕉叶题诗句;
  醉折花枝当酒筹。

杜黛题万年寺

 

 

 

 

 

 

 

 

 

 

 

 

 

书院联1
福建·南安诗山书院联萃

萃百余里通材,木晦养荣,化育寻鹅湖旨趣;
培千万年士气,芝英重茁,后先振虎榜声名。

清代戴凤仪题大门

圣贤垂训详矣,万物皆我躬所备,强恕求仁,纯修亦易企友;
福禄溺人甚哉,先生成进士有年,从师讲学,素志尤当共知。

清代黄贻楫题朱子祠

诗山昔破荒,有博士名齐韩李,笔类欧虞,诵暗室宝箴,百世咸仰文章鼻祖;
四海纷谈道,惟考亭说本周程,辨严释老,研群书精注,千秋共明圣贤心传。

清代黄贻楫题朱子祠

教助四门,桑梓竞传博士;
位参十哲,馨香恪荐诗山。

清代林瑞璜题朱子祠

 

  南溪毓传,南邑应魁,同衍五百年斯文命脉;
  四字传心,四门助教,实开千万世后进津梁。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博士问科地;
  文公过化乡。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十哲并跻天地老;
  四门助教姓名馨。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万古鹏峰传圣迹;
  七闽虎榜破天荒。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白云室里吟诗地;
  尤水洲前画卦天。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韦室镌铭,暗室书箴,我先师相在尔室;
  诗山破荒,文山毓哲,诸后学仰如泰山。

清代戴凤仪题朱子祠

  天欲破荒生博士;
  地因毓哲显文山。

清代黄仲鸿题朱子祠

 

 惟帝其难之,浩气忠心,史官休议一矜字;
  夫子既圣矣,振顽起懦,后学宜尊百世师。

清代戴凤仪题关帝庙

  帝之神在天下,忠肝义胆,咸荐馨香,讵独诗山供一瓣;
  王有恩及闽中,辟草披榛,廓清疆宇,宜偕后土永千秋。

清代戴凤仪题关帝庙开闽王洎土地神龛

  二三神千年俎豆;
  数百士一院栽培。

清代戴凤仪题关帝庙开闽王洎土地神龛

  聪明正直而壹者;
  庠序学校以教之。

清代戴绍箕题中堂

 

  楩楠出地归名匠;
  柱石擎天属伟人。

清代戴凤仪题东轩

  所愿弦歌闻十室;
  休夸文字赋三都。

清代陈佩韦题东轩

  胜地尚传诗句在;
  好山合作画图看。

清代冯彬蔚题东轩

  马帐鳣堂今焕彩;
  鹅湖鹿洞古流徽。

清代戴绍箕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诗地宫墙新讲幄;
  海天邹鲁旧儒风。

清代戴凤仪题两廊

  硕笔崚嶒钟硕彦;
  诗山风雨萃诗人。

清代黄仲鸿题两廊

  回首浺天山起凤;
  留心胜地石镌鹏。

清代柯复元题两廊

 

 
福建·福州书院对联集锦

万派汇区中,共教着眼观沧海;
千峰罗户外,一任抠衣陟泰山。

明代岳和声题大门

坛上弦歌思孔壁;
阶前雪色映程门。

明代岳和声题道南翼统祠

玉粹金贞,一辈弦歌高服鼎;
山长水远,千秋领袖傲传衣。

明代岳和声题道南翼统祠

往来童冠还知尔;
上下鸢鱼共作人。

明代岳和声题求我轩

 

 

 

长沙名胜园林联谈萃

  贾太傅词现称贾谊故宅,地址在城西区上太平街太博里,是纪念西汉时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贾谊的一处古迹。
  湖南楹联八大家之一,谭嗣同的岳父李篁仙撰联如下;“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谁忧?惟董江都后来居上;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幸南楚敝庐无慈,与屈大夫终古相依。”此联是用陪衬法搬出了董仲舒和屈原,来提高贾谊的身份。董仲舒是汉朝的大学者,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封为江都相。联作者认为贾谊的策论,只有董能并肩。
  长沙水陆洲原有“屈贾词”,现已无存。清人左杏庄曾题一联云:“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补天浴日大文章。”上联说屈原不负楚国,贾谊不负梁王,都尽到了臣子的职责;下联说屈的《离骚》和贾的策论,都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天心阁耸立在长沙城南区,是古城长沙的象征之一。经重修后,新旧概联甚多,现选录数副如下:“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忧乐‘喜关心。”这副短联非常概括,上联写景,突出了天心阁的高和四围景色之美;下联借景抒情,把作者和游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倾注于笔下。
  陶峙岳将军也题了一联:“萧王碧血,彭总英风,长留在三湘胜境;岳麓晴成;天心朗月,好装点四化宏图。”此联把近代史上两位人物写了进去,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攻打长沙,被炮击中,死于城下;大革命时彭德怀也曾率红军攻打过长沙。全联把人和景紧密结合,借景抒情,并对新时代热情歌颂。
  书法家胡六皆撰联云:“我辈复登临,总难忘四野哀鸿,一城焦土;天公重抖擞,正奋发九外I生气,三楚雄风。”此联抒今人之感慨,发思古之幽情,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岳麓山自古以来就是长沙名胜风景区,迁容骚人游踪不绝,古迹遍布山间,现录各景点名联数副,以供欣赏。
  罗典撰爱晚亭石柱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挑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名联,因与周围景色非常吻合。亭侧为清风峡,枫林红遍;不远为白鹤泉,故有驯鹤待笼之句。
  “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是古麓山寺门联,王阎运所撰。此寺原称古麓苑。它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云麓宫南侧为五岳殿,殿前有望湘亭。此两句为黄道让作,这副对联绘声绘色描写出麓山雄姿。
  “对云绝顶方为麓;求道安心才是宫。”这是云麓宫另一副对联,嵌“云麓道宫”4宇。
  “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这是清黄本骥题云麓宫联,此联意境独特,从回忆旧游写当前景色;由异地远眺,想今朝风光,构思不同流俗。
  三阎大夫词现已不存,但流传一联却非常警策。“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
  岳麓书院两副短联,已广泛流传,联虽短而内涵甚深。其一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其二是“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岳麓山还流传一副折字联,甚有趣味,对仗亦甚奇特:“岳麓山,山山出小大尖峰,四维罗绕;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千里重关。”这副对联共折了6个字,上联出字折为两个山字,尖字折为大小两宇,罗字折为四维;下联回字折为两个口宇,卡字折为上下,重字折为千里。
  定王台在清代尚为长沙著名景点,游人如织。至民国时已荒芜,现仅余街名,台址无存。但佳联数副,尚众口流传。
  “有远孙绍汉四百载宗材,只余贫国分藩,剩与筑台望慈母;向何处访景十三王茅土,除却河间好古,独来酪酒奠斜阳。”此联为长沙才子李篁仙所题。全联以史实为主,言情为辅,读之使人发思古之幽情。
  曲园为私家园林,回廊曲檄,亭阎甚多。其中题联,现录3副:“几曲栏干文结构;一园花木画精神”(其一)。“一丘藏曲折;半亩壮园亭”(其二)。“在城之曲;因地为园”(其三)。这3副联在援写上具备3个特点。一是每联中都嵌进“曲园”两宇;二是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三是透过联可知园景。
  另有一园,题为也可,园门刻嵌宇联云:“也不设藩篱,恐风月畏人拘束;可大开门户,就江山与我品题。”此联写得非常豁达筋洒,他这花园没有围墙,是恐风月受到拘束;整天敞开大门,是好让园主人品题太好江山。
  长沙旧有把孤所,专把无主孤魂。李梦莹题联云:“从来才鬼胜顽仙,清薯一声,磷火过墙无限绿;每岁春风作寒食,纸钱千里,杜鹃啼血不胜红。”把孤所主要是外地人停枢场所,故有磷火过墙,杜鹃啼血之叹。
  开福寺是长沙最古老佛教道场。其山门联云:“紫微栖风;碧浪潜龙。”紫微山居其后,碧浪湖居其前,以地名陪衬,更显出栖风潜龙的道场庄严景象。
  长沙各地会馆甚多,亦多切题佳联。试举文杏所撰衡山会馆联:“八百里浪迹归来,相逢萍水;七二峰从头数去,尽是家山。”上联是说衡山到长沙的距离,萍水相逢,故乡人倍感亲切;下联是用南岳七十二峰的雄伟,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写得很有气势。

 

 

 

 

 

五台山佛教圣地对联 [晋]
  

作者:剑隐琴风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大部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0公里。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最高点主峰北台叶门峰顶,海拔3058米。因夏无炎暑,故亦称清凉山。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上多佛寺,是国中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之一,乃文殊菩萨的道场。隋唐全盛时期寺庙曾达360余所,现存49所。主要有南禅寺、佛光寺、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等。相传早在东汉年间,五台山就开始佛寺建筑,隋唐时已成为我国佛教活动的中心,与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族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台山主峰五座,东台望海峰可看云海日出,南台锦绣峰的花的海洋,西台桂月峰可赏明月娇色,北台叶门峰可览群山层叠,中台翠岩峰可见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观:“热融湖”、“冰胀斤”、“石海石川”、“龙翻石”、“写字崖”、“佛母洞”等。南北穿流的清水河,哺育着沿崖万物生灵,有野生动物百种,奇花卉草万顷,是美丽的高山自然公园。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这里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经历代扩建已形成一定规模。现存寺院48处,僧尼数百人。五台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成群、文物荟萃、珍品云集,是中国古建、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唐建南禅寺、佛光寺,始建于东汉,规模宏伟的显通寺以及《华严经字塔》诗千百件珍贵文物早已名扬四海。淳扑的民俗风情诱人动情,历史的名人轶事给人以启迪,众多僧尼生活引人入胜。
   五台山,自开文殊道场以来,朝台者络绎不绝。朝台是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朝山拜佛不同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的目的是为饱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佛教徒朝台则是为朝拜圣迹,表示对佛和文殊菩萨的信仰。海外佛教徒朝台,一般是遍礼五台山诸寺和朝拜象征文殊菩萨“五智”的五台山五大高峰。同时,还要朝礼金刚窟、般若石等圣迹。般若石,即清凉石,在清凉寺。金刚窟,台台怀镇北五里的楼观谷。这些朝台信徒,出于对五台山的无比崇仰,他们一般都要将“五台山土石”作为圣物带回本国,有的还要在五台山供佛和做佛事活动。
   中国内地佛教徒朝台,有所谓“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
   所谓大朝台,是遍礼全山佛寺,并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祷。中国蒙、藏地区的佛教徒,地五台山和文殊菩萨像极为崇拜,他们朝台,一般都是大朝台,而且形成了固定的路线和日程。从前,蒙藏佛教徒经过长途跋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来到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或西大门济胜桥后,一般都是见庙进香,遇寺供佛。有人则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济胜桥距台怀镇约200余里,鸿门岩距台怀镇也有40余里,由此可见其虔诚。在台怀镇附近,蒙藏佛教徒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亦称“塔院寺五景”)。即:佛舍利塔(大白塔)、佛足牌、文殊发塔、杂花园、般若泉。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茶献佛祖。逐个参拜台怀镇及其附近寺庙和寺迹后,蒙藏朝台佛教徒便开始巡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们从南台开始,依次巡历中台、西台、北台、东台,历时4天,行程约150余里,旅行路线成一个环状。沿途经过的主要寺庙有:白云寺、千佛洞、金灯寺、南台普济寺、古南台寺、金阁寺、清凉寺、狮子窝寺、中台演教寺、清凉桥、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东台望海寺等。住宿的地点是:第一夜,金阁寺;第二夜,中台顶演教寺;第三夜,东台顶望海寺;第四天早晨,在东台顶望海峰观日出。尔后,即寻路下山,傍晚时分,即可返回台怀镇了。蒙藏佛教徒多年来自然形成的巡礼五大台的日程和线路,实际上也是一个徒步游览五台山内地区的极好指南。
   所谓小朝台,则仅在台怀镇附近各寺巡礼,并登临作为呈现台山五大高峰象征的黛螺顶。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要把五座台顶都转遍,不具备较强体质,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能了却“朝台”的心愿。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五台山佛教圣地楹联】
  
   〖佛国中心——台怀镇〗 台怀镇,位于五台县的最北端,距五台县城81公里,是一个山环水绕,约有汉、满、蒙、藏四个民族近2000人口的秀丽山镇。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乡)称为“台内”,其他地区则称“台外”。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怀列之概也。”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顶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19公里,距西台挂月峰22公里,距南台锦绣峰28公里,距北台叶斗峰20公里,距中台翠岩峰19公里,是登台顶的中心。
   台怀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我国佛教最初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说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据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释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的敬仰。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因此,历代以来,朝廷呼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现在五台县共有寺庙40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30所,这些寺庙是: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罗睺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慈福寺、殊像寺、龙泉寺、镇海寺、南山寺、善财洞、黛螺顶、观音洞、寿宁寺、碧山寺、广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广化寺、三塔寺、金阁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时,台怀镇及其附近已经塌毁但遗迹尚存的寺庙还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栖贤寺、万佛洞、洪泉寺、宝塔寺、灵峰寺、清凉寺等。
   台怀镇的东面有一座经常隐没在云雾中的小山峰,人称黛螺顶,亦称“青峰项”,以山色翠故名。山顶有寺原名佛顶庵,清代以后改称黛螺顶寺。寺内供有“五方文殊”像。这处高约400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顶的象征。“以五顶山高路遥,有不能尽到者,至此犹至五顶也。”朝台的佛教徒,如果体力不支,不能遍临五个台顶,登上黛螺顶便称作“小朝台”。黛螺顶是朝山佛教徒一定要登临朝拜的地方。黛螺顶背靠耸入云端的东台望海峰,下临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顶古树参天,景致绝佳。清代的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登临黛螺顶后曾赋七律一首,诗曰: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舍黎终未识真宗。
   乾隆手书的这首诗刻在黛螺顶寺内的一座汉白玉石碑上,诗中所说的“千年不老松”在大雄宝殿之前,高达30多米,直冲霄汉,独秀于林。佛教徒认为,台怀镇是文殊菩萨现灵说法的主要场所,佛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与其一万眷属也居住在台怀附近。台怀镇南1里有一座小山叫梵仙山,山顶有寺名梵仙寺。梵仙山的悬崖之上,和许多人工凿成的小洞,佛律徒说此乃是文殊菩萨弟子们的居舍。台怀镇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中心,清代康熙时,曾于台怀镇建立了专供朝拜五台山用的行宫一座。行宫位于今塔院寺前,规模宏伟壮丽,占地约300余亩,当地人俗称皇城,现在尚保留有行宫的遗址。为了保护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和行宫,在清代,台怀镇曾设有“巡政厅”和“城守厅”,城守厅配备有马军和步兵,其武官为正七品。
   在五台山区,气候最寒冷地的方是五大台顶之上。其次就数台怀镇了。台怀镇海拔1700米,属于高寒地区,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朔风怒号,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42℃。7月酷暑的盛夏,这里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每当早晚和气候突变时,甚至要穿棉衣;而当地的老人,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裤。台怀镇的夏天,山青水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气候凉爽宜人,的确是“曾无炎暑”的“清凉胜景”。台怀镇从南到北有三条街,依次是营坊街、太平街和杨林街。营坊街是清代城守厅驻军的地方,太平街的两侧从前都是为寺院和蒙藏朝山信徒生产银器、铜器和铁木器的手工作坊和店铺,杨林街则是一条商业街。今后,台怀镇计划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寺院集群区,进入寺庙集群区,清静幽雅,使人超凡脱俗,如入玉宇琼宫之中。
  
  〖五台山风景区楹联〗
  
  一璧插天际;
  五峰抱观音。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行至云深处;
  坐看日出时。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法门灵迹观来异;
  人世嚣尘到此疏。
  ——明·高得裕题山西省五台山
  (高得裕,明·金陵[今江南省南京]人。)
  
  万木阴森香雾合;
  千峰靉叇瑞烟开。
  ——明·赵梦麟题山西省五台山
  (赵梦麟,字永年,明·成华年间人,官至司马。)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金·元好问题山西省五台山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遣山山人。山西秀容[今山西省沂洲]人,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首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王辰杂编》等史书。元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
  
  巅峦雄旷;
  翠霭浮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中台翠岩峰
  
  天近星河常掩映;
  云深草木自扶疏。
  ——明·史鉴题山西省五台山
  (史鉴,江苏省昆山人,字元昭。明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
  
  三塔寺前三座塔;
  五台山上五重台。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月象光华清风露;
  白云飞升乐地天。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青天碧水镜中悬;
  山色远海月空圆。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光明普照大千界;
  圣谛都归不二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龙得水时添意气;
  虎逢山势长威严。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心中悟无尽之境;
  境上了难思之心。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疑人前不可说梦;
  达人后不可言命。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峰
  
  通真体于万化之域;
  显德相于重玄之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沧海纳百川而不溢;
  尺镜含万象而有余。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跨五大洲,雄立宇宙;
  越三界天,出离世间。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空色圆融,何有去来之路;
  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离言说法,方畅大千奥义;
  绝相起宗,理符不二法门。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门
  
  觉路满大千,众生共赴超尘界;
  法门唯不二,奕世同游选佛场。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志秉诚。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退一步看利海名场,走出了许多魑魅;
  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烦恼。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
  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
  
  清凉胜地,五峰兀起,东挂望海,西悬桂月,南织锦绣,北缀叶斗,中矗翟岩,尽环抱人间烟火,古刹疏钟度;
  古国奇观,四海踵游,汉建灵鹫,唐筑罗睺,宋创龙泉,元造南山,明修观音,全聚集佛国风光,遥岚破月悬。
  ——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