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党史军史迷探讨:有多少司令员是这么干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40:12

林彪一生中受伤5次,最后一次晋军士兵的一枪几乎要了他的命,而且影响了他的一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共中央政治局将目光投向东北地区。冀热辽军区先率部分两批近万人进入东北。

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

9月14日,曾克林乘着苏军飞机到达延安,同行的还有个苏军军官,向中央汇报挺进东北情况后的状况,刘少奇和政治局委员等人听了曾克林的汇报之后,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著名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定,并且组织政治局立即决定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

9月15日,刘少奇代理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工作决定中央派一百个团的干部到东北工作,并且决定从山东抽调6万主力部队,4万干部,选择便捷途径,迅速挺进东北,其他部队也要调动人马前去东北。最后,到达东北的人是10万8千余人。这么多人,这么多路不同根据地来的兵马,极其需要一个能镇的住各路人马的的人当总司令,先期去东北的高层人员中,难得选出一个军事上威望让各路人马服气的人。刘少奇等中央政治局的人尚不能决定由谁出任这个总司令。

9月17日,刚被任命的东北局书记彭真和委员陈云、叶季壮、伍修权和其他重要高层人士等人,搭乘苏军特使飞机赴沈阳开展工作。

(刘少奇作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定功不可没。党史上对这一段事情描述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总是有些含糊的写过去,实际上,这的确是刘少奇的功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重庆飞回延安后,立即同中央政治局一起作出了新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任第一、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肖劲光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员,程子华任副政委,肖劲光兼参谋长,伍修权为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为政治部主任。

林彪本来在日本投降之后是去接替罗荣桓的职务的,在8月24日离开延安的(当时毛泽东还没有去重庆谈判),目的地是山东,去山东军区任司令员,由于去山东的路上总是要通过危险地区,还差点把孩子给丢了,在路上竟然走了一个多月没有到山东的岗位上;在半途中接到中央的指示后,林彪旋即走向东北。(历史有时候很滑稽:与林彪同行的江华后来是特别审判庭的庭长,伍修权当时是副参谋长,后来是特别检察庭庭长)。

东北之重,责任重大,毛泽东选择了林彪,是高瞻远瞩的决定。并且在有“彭林之争”之后,毛泽东索性降低了彭真的职位和权利,1946年5月1日毛泽东给林彪的电报中说:前线—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 1946年6月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将东北的党政军权集林彪于一身,便于林彪开展工作,这等于是让林彪作出的决定不受干扰。毛泽东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他太了解林彪了:林彪不适合下面的人不服从命令。于是干脆将所有不利于林彪指挥的因素扫清。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这个决定是英明的,否则东北的战事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的,内斗的因素给予避免了,则令行禁止,达到了贯彻执行比较彻底的目的。

再后来,冀热辽军区的人相继被调离了重要的岗位,林彪将一批批能打仗的军人调到重要的岗位上,因此打仗越来越大越好。

毕竟,东北战场主要的事情是打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林彪打仗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指挥班子极其简单,并且远离部队,指挥部静悄悄的,很少有喧哗的声音。似乎参谋部和作战处只是搜集各种情报汇总的,而且作战会议也很少,有作战会议的时候,也是林彪下各种命令与刘亚楼的解释。部下如果是有建议的话,一般是要给予书面报告或者是发来电报陈述。林彪给予部队的电报有时候范围比较大,部队可以进行相机作战,有时候又非常细腻,像是详细的作战战术安排。

其实,这是林彪多年的指挥风格。

林彪的司令部里有12部电台和外部进行昼夜不停的联系着。而电报室离林彪的住处不近,林彪所在的作战室里,常常只有一个军事秘书;而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在地图上插旗子画示意图和记录林彪口述的电报,以及转给林彪从机要室刚收到的电报。

林彪率领的这个轻便指挥班子,各有各的神通,连毛泽东都挺感兴趣。1946年4月,毛泽东曾专电询问林彪,让他介绍说明。

引自《雪白血红》:{几位在黑土上当过师长、政委的老人说,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地敌情。三下江南时,林彪要求20分钟内就得将下面敌情报告给他。十几个师,到地方不过个把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这就逼着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义仗,一仗下来,林彪6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你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搞得紧紧张张的,脑子里一点空儿也没有。

林彪只要醒着,几乎没有不思考的时候,所以,司令部的人们一天到晚都噤若寒蝉,司令部里大部分时间是静悄悄的,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司令部;而就是在这样的毫不喧哗的司令部里,林彪主持打胜了几个大的战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说,林彪思考问题时,特别是关键时刻,不准任何人插言。谁有事要见他,都由秘书先去看看,视情况通报一下。在黑土地上唯一可以直接去见林彪的,是罗荣桓。后来高岗和刘亚楼也可以直接进屋了。}

林彪指挥部下进行战役的各种行动,是靠电报来指挥的,直接下达给部队,没有作战处什么事情。有时候林彪一天有三十多封电报口述。林彪经常还在关键时候进行越级指挥,越级指挥有时候甚至到团一级。直到解放大西南时候,林彪身体状况差了些,要躺在床上进行电报口述,则四野的参谋部和作战处涉及作战计划和指挥的事情才多了起来。而且各个兵团的指挥本职也得到了发挥:解放海南岛时候,林彪就几乎没有插手,几乎都是韩先楚干的,并且韩先楚干的很漂亮。顺便说一句:韩先楚,四野名将,深得林彪的军事精髓,又得到林彪的支持,是个决断性强的优秀将军,美国人对他的评价比中国人的评价还要高。

而林彪在有时间的时候,就不断的将自己总结的战术思想宣传到每个指挥员的心里,将战术编成最简单的话语,使得每个指挥员在战术指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林彪鼓励部下按照实际情况打仗,要敢于打违抗上级命令的仗,这样就发挥出了指挥员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智慧。到了实际战役中后,林彪指挥起来这些充分掌握了战争艺术的部下来,得心应手,而部下也能充分的领会上级的意图,灵活机动,从而以最小的伤亡而打赢每一仗,而且仗是越打越精,奇迹连连了。

将帅齐心,心领神会,智慧凸显,各显神通,配合默契,收放自如,则焉能不胜?来自多个地区的将士们,怎能不服林彪的指挥?后来的四野出来那么多的将军就不足为奇了。

也就怪了,这样鲜见的指挥方式,打胜仗的时候多的多。而且下级还有时候拒不执行林彪的作战计划,自行决断自己的部队该怎样打仗,林彪居然多加支持和鼓励。当然打坏了是不得了的事情的。塔山之战半途就撤下了一个团长的职务。锦州攻克前后就通报过两次对八纵的批评,也影响了纵队司令的声誉。

林彪是这样,林彪所带出来的部下好多也是这样的,经常是先斩后奏,或者是穿插纵深过深,或者是自行决断部队的进退,真是有其上必有其下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从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到后来的四野,撇开作战处,参谋长只是执行者之一,林彪这样的指挥方法不知道其他部队有没有?

二战中在国内外的军队里,在别中共领导的部队里,作战处的工作是比较多的,有的部队的参谋长的职务是很忙的,许多作战计划出自参谋长的手,供决策者做参考,或者是在决策者决定之后,参谋部和作战处再将决定进行细化分解,下达给各部队。

林彪独特的指挥方法,也许只是林彪独有的,别人是学不来的。

这样的指挥方法,世界上的军事指挥家有几个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