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老师”的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07:51
 

被称为“老师”的感悟

 

杜岸强

 

早就听说过人生经历有三大幸事:当过兵、当过团干部、当过老师。本人曾经携笔从戎数年是当过兵的,也曾经当过团支部委员、团总支书记、团委副书记和书记,遗憾就是还没有专职当过教师。不过,近年来自己被称为“老师”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于是便有了更加明晰的“老师”情结。

最早被人称为老师的时候,我才21岁。那时候,赶上部队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我被北京军区守备某师政治部聘为文学专业教员。于是,每个星期有两天授课时间。我讲课,不管下面坐的人比我年龄大还是职务比我高,他们在通常习惯称呼我为“教员”的同时,还真的有人偶尔叫我一声老师。呵呵,这是最初被称为“老师”的感觉——为数不多,频率很低。

后来,随着自己文章作品发表数量的增多,一些爱好写作的朋友,也总是习惯称呼我为老师。当时,我就认为那是一种礼节上的客套,那时的感觉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像样的官职——人们对没有官衔者的无奈称谓。

再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被某院校聘为函授分校校长。这样一来,我也经常给函授学员讲课、辅导、进行鉴定评语,于是许多学员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副科长”官衔的情况下,还喜欢称呼我为“老师”——或许是为了考试及格吧。

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分析认定,觉得应该好好地帮助带动几个有为青年成长成才了,所以也就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几个好学上进者的恳请,同意那些有上进心的年轻朋友拜我为师。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自己毕竟在新闻和文学写作方面积累了比较说得出口的经验,发表的作品也不少了,应该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年轻朋友。再说了,我写的小说也需要有人给我当“第一个读者”。这样,我们也就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了。彼此帮助,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是我目前被称呼为老师的通常感觉。近几年,我的一些弟子逐渐地喜欢把“老师”改称为“师傅”了。这样,我似乎有了“长辈”的身份地位。呵呵,这个称谓似乎比“老师”神气了许多。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人都有当一次“老师”的资格。可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赢得“老师”的称谓的。师者,解疑释惑传道授业也,而且还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如今,自己经过近半个世纪人生历程的奔波,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拥有了一些精神与物质的积累。此刻的自己也许已经有了一些“自鸣得意”的资本,但是还要想到应该在与人交流中得到新的启发和长进。帮助一下别人,尤其是帮助那些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应该成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助人为乐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赢得他人评说和鞭策的机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验证自己的心智,可以磨砺自己的思想,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增长自己的才干,让自己曾经的积累再度成几何倍数增长。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而社会和谐的时代环境中,我们每一个自认为并非平庸之辈的人,都应该想一想如何在本职工作上和本职工作以外尽情施展才干,为社会和他人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为人师也并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因为“责任”和“义务”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分内的事情才是责任,而履行义务往往又会被他人联想到你是否在期望某种“权利”。因此,当自己拥有了“老师”的称谓时,不必讲求刻意,不要过于勉强,要让那些愿意聆听的人在自然与快乐中点评我这个为师者说教和展露。只有“师”与“生”之间成为了默契的朋友,当“老师”才是顺畅而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