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发展核电仍利大于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0:56


外交政策:发展核电仍利大于弊

译者:Eason 原文链接: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3/14/nuclear_power_is_worth_the_risk?page=full原文作者:詹姆斯•M•艾克顿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过去快25年了,它留下的痛苦记忆已逐渐被淡忘,安全问题也似乎不再是反对发展核电的有力理由了。如今,担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寻找无碳能源,这似乎在推动“核复兴”(nuclear renaissance)。然而,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危机之后,安全问题成为核能领域讨论的焦点。即使是最铁杆的支持核电发展的人士都认为日本两个反应堆引发的危机将使核工业的发展前途充满变数,两个反应堆发生的情况全世界在电视上可以看到。


尽管如此,发展核电仍有充足理由。所有能源的产生都有风险。化石燃料,至少目前是核能的主要对手,它也有可能给气候变化带来灾难。另外,正如我们看到的日本的情况,尽管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很小,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核电带来的所有风险。

制定公共政策需要权衡考虑这些风险。但是,说服公众使之接受核能风险不太容易。为此,向公众传达“日本的核泄漏是非常凑巧的而且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事情处理得很顺利”等等之类的信息是不可取的。相反的是,有关人员必须厘清和修正目前安全措施的不足之处。

谈到安全,核工业业内人士总会强调“深度防御(defense in depth)”的概念。核反应堆有大量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的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备份,备份的备份……只有所有这些系统同时出现故障时,大事故才会发生。增加各种防护层之后,发生大故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用不着担心,至少理论上说应该如此。

深度防御是个好思路。不过,它仍有个致命的缺陷:一次灾难毁掉所有应急系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反应堆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防护层,但如果仅仅一个事故就使所有系统全部失灵的话,防护层再多也无济于事。

3月11日福岛第一发电站发生的故障就是这种问题。地震一发生,核反应堆就停止运作了——用来调节核反应速度的控制棒插入反应核,然后核反应就停止了。这一切进展顺利。不过,核反应棒仍有余热,需要冷却。这就需要水泵供水冷却,水泵又需要电力维持。

不幸的是,外接电源的一条线路在地震中被损坏了。本来这也无关紧要,因为还有应急电源。不过,根据核电站发布的一篇新闻稿,由于不明原因,一条外接电源的故障导致外接电源全部丢失了。

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核电站内还有应急的柴油发电机组。当然,工作人员启用了柴油发电机组。不过,四十五钟之后,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柴油机全部淹没。从那刻起,核电站的工人人员无计可施了。

日本有关管理部门当然知道地震的危害,也非常认真地采取了安全措施。像日本的其它建筑物,核电站也必须具备抗震能力。不过,根据我们现在的了解,问题是大地震往往都超过核电站设计的预期抗震能力。

2007年震中靠近柏崎刈羽核电站的地震就暴露了这一问题。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超过了核电站承受的设计极限。幸好没发生什么大事故:尽管地震强度较大,安全系统仍是照常运转。但是,在柏崎刈羽核电站开放之前,必须提高安全标准以确保能抵抗住更大的地震。

当然,2007年以及2011年大地震凸现出来的问题不仅仅与日本有关,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眼下急需做的是对全世界的核电站的“设计标准(design basis)”进行仔细认真的评估:已经运转的、在建的和计划在建的核电站都需要。明确点来说,洪水、地震、恐怖袭击等等,核电站能否经得住这些可能面临的自然或者人为灾难,我们需要作出决断。

即便在日本3-11大地震后,核工业有关人士也不大可能接受这种评估。全面的重新评估是没必要的,因为现存的标准已经够了,他们铁定会这么说。但是,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两场地震都超过了核电站的设计极限,这种论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也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要继续发展核能,必须取得公众的信任。必须让公众相信:核电站操作人员能安全运转核电站,管理人员能做到充分的监管。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公众相信工程师能设计出新的反应堆,使之摒弃已有的反应堆的缺陷。

最后一点至关重要。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发生爆炸的反应堆已经运作达四十年了;新的反应堆具备增强的安全性能之后,将不会有相同的结局。不过,要让公众相信这一点难比登天。

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当时核工业业内人士很多人就认为,从安全角度来讲,与1986年核泄漏事件中的苏式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RBMK)反应堆相比,现代的西方核反应堆安全措施好多了。这就像拿远洋班轮与充气筏相比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影响甚微,因为核工业已经失去公众的信任了。

眼下重要的是核工业人士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掩盖安全问题,谎称事情进展顺利,安慰公众没必要担心的策略不会有效的。需要做的是承认问题然后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