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传统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2:55

【诗歌传统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在诗歌中,作者笔下的意象,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和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
诗词中较为常用的传统意象:
植物类:松、竹、梅、兰、菊、柳、桃花、海棠、牡丹、杜鹃、梧桐、枫叶、落花等;
动物类:鸿雁、孤鸿、鹧鸪、燕子、杜鹃(子规、望帝、杜宇)、蝉等;
器物类:羌笛、芦管等;
景物类:浮云、霜月、夕阳、绿窗、高楼、西楼、东篱、南浦、新亭、关山、烟花等。
杜鹃
“杜鹃”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神话传说古代的巴蜀地区有个君主叫杜宇,称帝后号为望帝,死去以后变化为杜鹃,又叫子归,在暮春时节,经常悲鸣不已,叫声凄厉,甚至叫得连嘴都出了血,似乎在叫“不如归去”,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杜鹃因为有这种传说,它就成为不幸者的象征,也成为不幸的人们咏叹的对象。在鸟类当中,它成了悲哀的化身。如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的叫唤“归去”声音,就更加思念家乡,诗人往往在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如崔涂《春夕旅怀》“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表达游子思乡。也有诗词借用杜鹃啼血的意旬,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由于杜鹃啼叫的时候,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用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如辛弃疾的《贺新郎》“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东篱
表现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感觉。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面山”。表现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南浦
屈原《九歌》“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水边送客,离愁别绪。南浦也叫“别浦”。
鹧鸪
古人当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远行的时候,听到鹧鸪“行不得”的叫声,心里便会产生更悲凉、伤痛的感受,所以借用其声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有时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表达的是自己亲身参与抗金恢复的愿望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鸿雁
第一,大雁是一种候鸟,定期往返于南北方,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这就使许多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的忧思,在大雁身上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表达的是游子漂泊思乡之情。第二,大雁传递音讯,传达思人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大雁总是结队迁徙,在途中常会由于受猎人射击等原因掉队,成为孤雁。往往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杜甫《孤雁》等。
浮云
指漂泊不定的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飘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的游子。浮云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绿窗
唐宋贵族妇女喜欢在春夏之季贴绿色窗纱,绿窗往往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气氛,或一种闺阁情境,如刘方平《月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绿绮
第一,绿绮原是古琴的名称,在唐宋诗词中借为琴的代称。如贺铸《小梅花》“愁无已,秦绿绮,历历高山与流水”。第二,形容傍晚云色的美丽,如《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落霞沈绿绮,残月怀金枢”。第三,指代绿色的丝织品。如周密《西江月》“绿绮紫丝步障,红鸾彩凤仙城”。
绿云
第一,形容女性头发的美丽,浓密而乌黑发亮的样子。如韦庄《洒泉子》“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第二,形容云色的美丽,如晏几道《清平乐》“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第三,指茂密的树叶,如白居易《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第四,指竹子,如李白《远别离》“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西楼
诗人多选“西楼”,而不选“北楼”“南楼”,如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所以,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概念,或指闺房,曾经聚会之所,孤独寂寞的居所,登高望怀远的地点等。
凭栏
即依靠着栏杆站着,在诗词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丁香结
比喻心中郁结的忧愁。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冯延巳《醉花间》“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都是比喻心中的忧愁。
新亭
表示怆怀故国,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落红
“红”在诗词中常常是“花”的代名词,且一般指凋残的花,多加“落”“乱”“残”等字。落花撩动了无数诗人的情思,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常常带着无限惋惜和无奈的感情。如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尺素
是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往往用一尺左右的绢帛,故称尺素。如骆宾王《夏日夜忆张二》“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张先《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危栏
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如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关山
泛指关塞山川,如《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后“关山”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阳关
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交通西域的要道,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由唐人把《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柳永《少年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折柳
古代歌曲名称,一名折杨柳、杨柳枝,原为两汉乐府横吹曲辞,六朝诗歌多为伤别怀人之作,如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另外,汉代送客到霸桥折柳赠别,到唐代,旅人将行送至长亭,往往要折柳以赠别,取其“柳”与“留”同音,以表达“挽留”之意,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吴钩
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诗词中多用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多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
沈腰
本意是南朝文人沈约的腰,《梁书。沈约传》中曾记载沈约老病百日,皮带常常向里面移扣,说明人腰瘦细了。唐宋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人身的日渐消瘦,如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表现的是诗人亡国之后日渐消瘦的情态,以此抒发诗人的亡国之恨。
迟日
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迟日”表示“融和的阳光”,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青鸟
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征衣
一是表示外出旅人所穿的衣服,象征的情感多与远行有关。如杜甫《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二是表示从军的人身上所穿的衣服,其情感多与思人、边塞、征战有关,如许浑《塞下》“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在东汉,南园是皇家苑囿,如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阑干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以增加美观,如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纵横散乱的样子,如谢逸《江神子》“恰似梨花春带雨,愁满眼,泪阑干”,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
女墙
指城墙上的矮墙,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黄花
指菊花。菊花中以黄色为正品,所以称为黄花,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楼兰
汉代西域的国名,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新丰
地名。后来诗人以“新丰”或“新丰客”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如李商隐《风雨》“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蓬莱
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诗词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也指仙人居所,总而,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如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锦字
织在彩色丝织品上的文字,常常借指寄给丈夫的书信,有时也泛指女性的书信。如晏几道《满庭芳》“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翠微
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如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的意思,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外,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色的青绿缥缈,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潘鬓
形容容貌的衰老,潘,指晋代文人潘岳,其少年有才,姿容很美,但在他自己写的《秋兴赋》中极力形容个人体貌的衰老,后借用来描绘自己的形貌。如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白苹州
开满白色平花的洲渚,常用来比喻或指代分手的地方。如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沙鸥
一种白色的鸟,常用来比拟白发,抒发愁怀,如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因为诗带着愁情去看沙鸥,所以,沙鸥也好像很忧愁一样,辛弃疾《菩萨蛮》“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